研究確認沉溺網絡與抑鬱症相關

2020-11-22 騰訊網

  新華網洛杉磯2月2日電 (記者高原)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上網時間過長與抑鬱症之間關係密切。

  英國利茲大學的科研人員介紹說,他們進行的這項研究涉及1319名年齡在16歲至51歲之間的西方人,根據他們對網絡的沉溺程度,有1.2%的人被界定為「有網癮者」。

  該研究發現,有網癮的人會用更多時間瀏覽色情、賭博和社交類網站,這些人患抑鬱症的機率要高於普通上網者。此外,年輕人更易沉溺於網絡,有網癮者的平均年齡為21歲。

  研究人員說,如果人們過度依賴網際網路,就會以網絡聊天和網絡社交來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而這會對精神健康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影響。

  研究報告的主撰稿人莫裡森博士說,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過度上網與抑鬱症之間的因果關係——究竟是抑鬱症患者更容易沉溺於網絡,還是過度上網導致抑鬱症,但上述研究可以確認這二者密切相關,上網時間過長可能是有抑鬱傾向的危險信號。

  莫裡森說,網際網路在現代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引發一系列問題,有些人因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而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相關焦點

  • 010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揭示抑鬱症新調控基因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個隨機II期療效試驗中測試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非住院認知行為療法(family-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CBT)方案。此方案適用於因自殺未遂或有自殺意圖而接受精神看護的抑鬱青少年,以及那些具有相關共現風險因素(在參與研究前曾有自殺性行為、非自殺性自傷和/或藥物濫用障礙)的青少年。
  • 研究首次確認一特定蛋白與抑鬱症有關
    以往的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大腦中關鍵成分的含量要低於非抑鬱症患者。
  • 036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抗炎藥治療重度抑鬱症的功效和安全性
    然而,在單極抑鬱症患者亞組中,情緒評分的提升與KYN、3-羥基犬尿氨酸(3HK)、3HAA、QUIN及KYN / TRP比率升高相關。此外,在病情緩解的患者中,基線KYN、3HK及QUIN與基線HAM-D24的評分相關,ECT治療後3HK和3HAA濃度的變化與情緒改善相關。
  • 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腦磁共振研究進展
    與無自殺行為抑鬱症患者和健康志願者相比,有自殺行為的抑鬱症患者左側韁核與左側海馬旁回、右側杏仁核、右側中央前回和中央後回功能連接增加。以上靜息態fMRI研究均說明自殺未遂抑鬱症存在邊緣網絡功能異常。既往研究證實抑鬱症自殺與默認網絡的異常活動有關。
  • 03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對重度抑鬱症認知功能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通過系統檢索MEDLINE,Embase,PsycARTICLES,PsycINFO Cochrane Library,以及作者所擁有的資料庫中相關的綜述,主要包括從1972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的研究,對過去有抑鬱症的患者進行了研究。
  • 00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抑鬱症嚴重程度與這兩腦區體積密切相關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眾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07期1 標題:雙向研究中大規模證據表明低度外周炎症與重度抑鬱症中大腦結構性改變有關聯
  • 《神經科學雜誌》:抑鬱症相關化學物質被發現
    《神經科學雜誌》:抑鬱症相關化學物質被發現
  • 研究為重度抑鬱症發生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本報訊 11月4日,《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朱筱娟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Tac1神經元參與的伏隔核—蒼白質神經環路調控小鼠快感消失行為的發生,為揭示重度抑鬱症的發生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你以為抑鬱症只是情緒出問題?最新研究:抑鬱症還會讓人「頭大」
    在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這種異常就表現在偏向於負性情緒和消極想法的網絡活躍,而偏向於快樂情緒和積極想法的網絡功能降低,外界的正面刺激已經很難傳達到患者的意識層面,就好像一直有一個人在耳邊不停重複著讓人絕望和自卑的言語。
  • 《PNAS》發文揭示抑鬱症患者大腦默認網絡異常機制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快感缺失和精力減退,然而其病因仍不明確,主要診斷手段仍然依靠基於症狀學的臨床觀察,缺乏生物學客觀標準[2]。腦影像已經被廣泛用於研究抑鬱症的腦活動異常機制,試圖找到抑鬱症診斷生物學客觀標準並進行精準治療。而在各腦環路中,抑鬱症研究中最為關注的是大腦默認網絡活動的異常[3]。
  • 03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重度抑鬱症患者述情障礙的腦結構相關性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在慢性不可預測的輕度應激(CUMS)誘發的抑鬱症小鼠海馬中,CTRP3表達水平顯著降低。在患有抑鬱症的小鼠模型中,缺乏CTRP3的小鼠加重了與抑鬱症相關的行為,運動能力降低和蔗糖消耗降低,而尾部懸吊試驗(TST)和強迫遊泳試驗(FST)的不動時間延長則證明了這一點。此外,CTRP3敲除可顯著加速CUMS誘導的神經元死亡和Caspase-3裂解表達的增加。
  •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在抑鬱症患者中觀察到靜息狀態功能網絡的功能障礙性連接性,尤其是在包括中樞執行網絡(CEN)、默認模式網絡(DMN)和凸顯網絡(SN)的認知功能網絡中。
  • 一項新的研究確定了氯胺酮如何對抗難以治療的抑鬱症
    抑鬱症. 發表在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翻譯精神病學,可以打開治療抑鬱症的新療法的大門。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美國,大約7.6%的12歲以上的人在任何兩周內都有抑鬱症。這個疾控中心將抑鬱描述為一種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悲傷情緒,影響了一個人過正常生活的能力。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抑鬱症作為高自殺率疾病,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據統計,抑鬱症影響全球大約3億5千萬人,每年約有1百萬人因此而自殺,意味著每天約有3000人死於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症候群,發病原因包括了疾病因素、生活壓力、情感因素等,以持續心境低落、行為及認知異常等主要病症。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居高不下,難以治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沉重負擔,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變得尤為重要。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和免疫調節的原始細胞群。
  • 研究揭示反芻思維的腦網絡機制
    圖1.反芻思維的腦網絡機制是怎樣的已有研究發現,反芻思維可能與人腦的大尺度腦網絡——默認網絡有關。默認網絡是一系列活動水平在靜息狀態下比執行任務時更高的腦區,它可以進一步細分為3個子系統:負責自我相關思維的核心子系統、負責邏輯關係思維與現在的背內側前額葉子系統以及負責自傳體記憶與過去的內側顳葉子系統(圖2)。當我們進行反芻思維時,屬於默認網絡的大腦區域的活動水平上升。然而,在反芻思維時這些腦區之間的是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 012期抑鬱症研究簡報:伴有胃腸道症狀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如何變?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12期1,標題:與冠心病相關的炎症可在三年前瞻性隨訪評估中預測抑鬱症的發病譯者:Lenore抑鬱症經常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同時出現,此現象惡化了兩者的臨床性結果
  • 085期抑研報|炎症-線粒體反應在抑鬱症研究中的證據和挑戰
    01,重度抑鬱症中與血清素1A結合相關的負面情緒刺激神經反應的大規模網絡動態研究譯者:Lenore關鍵MDD相關的連接性與中縫5-HT1A結合無關。然而,杏仁核、丘腦、IFG及dmPFC中更強的海馬體抑制作用與海馬體的5-HT1A結合有關。海馬體5-HT1A結合和海馬體抑制網絡之間的相關性只存在於MDD患者中,健康志願者(healthy volunteers, HV)中則無此現象。MDD組與HV組在中縫及海馬體5-HT1A結合之間的相關性方面也有所不同,此相關在HV中更為明顯。
  • 日本研究抑鬱症是病毒引起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的近藤一博教授和其帶領的小組,研究出抑鬱症是由病毒衍生的蛋白質引發的。 根據他們研究的說法,這個病毒平時非常安靜,但是當人類疲憊、壓力巨大的時候就會大量繁殖讓人產生抑鬱。 而B站自媒體《老高與小末》的一期視頻中也說了這個研究,他們認為抑鬱症是由上面這個病毒引發的。一個人得不得抑鬱症跟他內心強不強大沒有關係,內心強大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 Neuropsychopharmacology:發現大腦中4個與抑鬱症相關的區域關聯
    8月26日,德國波恩大學發表公報說,該校與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大腦中4個與抑鬱症相關的區域間互有關聯。這一成果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的治療方法。20世紀80年代末治療抑鬱症的手段之一是腦部手術,研究人員分析了大量此類歷史病例。當時的研究發現了4個與抑鬱症有關的腦部區域,如果手術中有意「破壞」這些區域,術後70%的患者病情都有明顯改善。
  •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難題,由於該類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對其診療常存在困難。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報導許多非編碼變異與精神疾病相關,這些變異是否存在生物學功能及相關機制仍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