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在抑鬱症患者中觀察到靜息狀態功能網絡的功能障礙性連接性,尤其是在包括中樞執行網絡(CEN)、默認模式網絡(DMN)和凸顯網絡(SN)的認知功能網絡中。神經心理學研究報告稱,緩解型MDD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處理速度和執行功能)。
認知功能障礙一直是預測MDD患者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治療後功能恢復的一個關鍵因素。抗抑鬱藥物(ADM)對MDD的影響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治療。三個核心網絡內部和跨三個核心網絡的異常連接模式已經在初次用藥的MDD患者中得到證實。使用SSRI治療,完全恢復是可能的,尤其是在認知功能方面,但不完全恢復是常見的。然而,從研究抗抑鬱藥治療後異常功能連接(FC)的變化來看,結果並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緩解型重性抑鬱障礙(rMDD)患者與健康對照者(HCs)靜息狀態下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潛在機制,並進一步探討rMDD的功能障礙連接模式與臨床症狀之間的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19名HCs和19名rMDD患者接受靜息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使用梯度回憶回波平面成像(GRE-EPI)脈衝序列橫向採集靜息狀態功能圖像,設置如下:重複時間(TR)/回波時間(TE)=3000 ms/40 ms,切片厚度=4.00 mm,矩陣尺寸=64×64,翻轉角度=90°,視野(FOV)=240 mm×240 mm。每個受試者掃描持續5.06分鐘。每個受試者均獲得T1加權磁化製備梯度回波(MPRAGE)圖像,進行空間歸一化和定位。採用CEN、DMN和SN的獨立成分分析評價FC。進行了兩個樣本t檢驗來比較rMDD和HCs之間的差異。此外, 還進行了Pearson相關分析,以檢驗網絡連通性與認知功能評分和臨床症狀之間的關係。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緩解期患者的CEN連接性較低,主要位於額上回(SFG)、額中回(MFG)、頂葉下葉(IPL)和部分邊緣上回(SMG)。相反,rMDD患者雙側島葉、部分SMG(CEN的關鍵節點)和DMN的背側前扣帶回皮質(dACC)顯示出更高的連通性。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CEN右側IPL的連通性與認知功能評分呈正相關,而左側島葉的連通性與BDI評分呈負相關。儘管在先前的研究中,部分位於CEN和SN的DLPFC和IPL的額頭頂葉關鍵節點的連接性持續降低表明MDD患者的認知控制低於HCs,但在本研究中,這可能是殘餘認知症狀和復發風險的預測因子。位於CEN額葉外層深層的ACC(包括dACC)的高活性可能在認知功能的恢復中起關鍵作用。研究結果強調了大腦額葉和頂葉的關鍵認知控制和恢復機制的可能性。
rMDD患者雖然達到臨床緩解標準,但其認知功能網絡仍存在獨特的功能損害。在rMDD中觀察到負責執行控制的認知功能網絡之間的異常FC,這種現象可能與臨床症狀有關。
原始出處:
Liu, G., et al., The alter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networks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21. 400: p. 113018.
原標題:《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