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2021-01-13 澎湃新聞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在抑鬱症患者中觀察到靜息狀態功能網絡的功能障礙性連接性,尤其是在包括中樞執行網絡(CEN)、默認模式網絡(DMN)和凸顯網絡(SN)的認知功能網絡中。神經心理學研究報告稱,緩解型MDD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處理速度和執行功能)。

認知功能障礙一直是預測MDD患者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治療後功能恢復的一個關鍵因素。抗抑鬱藥物(ADM)對MDD的影響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和治療。三個核心網絡內部和跨三個核心網絡的異常連接模式已經在初次用藥的MDD患者中得到證實。使用SSRI治療,完全恢復是可能的,尤其是在認知功能方面,但不完全恢復是常見的。然而,從研究抗抑鬱藥治療後異常功能連接(FC)的變化來看,結果並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緩解型重性抑鬱障礙(rMDD)患者與健康對照者(HCs)靜息狀態下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潛在機制,並進一步探討rMDD的功能障礙連接模式與臨床症狀之間的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19名HCs和19名rMDD患者接受靜息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使用梯度回憶回波平面成像(GRE-EPI)脈衝序列橫向採集靜息狀態功能圖像,設置如下:重複時間(TR)/回波時間(TE)=3000 ms/40 ms,切片厚度=4.00 mm,矩陣尺寸=64×64,翻轉角度=90°,視野(FOV)=240 mm×240 mm。每個受試者掃描持續5.06分鐘。每個受試者均獲得T1加權磁化製備梯度回波(MPRAGE)圖像,進行空間歸一化和定位。採用CEN、DMN和SN的獨立成分分析評價FC。進行了兩個樣本t檢驗來比較rMDD和HCs之間的差異。此外, 還進行了Pearson相關分析,以檢驗網絡連通性與認知功能評分和臨床症狀之間的關係。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緩解期患者的CEN連接性較低,主要位於額上回(SFG)、額中回(MFG)、頂葉下葉(IPL)和部分邊緣上回(SMG)。相反,rMDD患者雙側島葉、部分SMG(CEN的關鍵節點)和DMN的背側前扣帶回皮質(dACC)顯示出更高的連通性。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CEN右側IPL的連通性與認知功能評分呈正相關,而左側島葉的連通性與BDI評分呈負相關。儘管在先前的研究中,部分位於CEN和SN的DLPFC和IPL的額頭頂葉關鍵節點的連接性持續降低表明MDD患者的認知控制低於HCs,但在本研究中,這可能是殘餘認知症狀和復發風險的預測因子。位於CEN額葉外層深層的ACC(包括dACC)的高活性可能在認知功能的恢復中起關鍵作用。研究結果強調了大腦額葉和頂葉的關鍵認知控制和恢復機制的可能性。

rMDD患者雖然達到臨床緩解標準,但其認知功能網絡仍存在獨特的功能損害。在rMDD中觀察到負責執行控制的認知功能網絡之間的異常FC,這種現象可能與臨床症狀有關。

原始出處:

Liu, G., et al., The alter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networks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21. 400: p. 113018.

原標題:《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03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對重度抑鬱症認知功能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關鍵字:食慾; C反應蛋白; 嚴重抑鬱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回歸分析表明,對於所有MDD患者,CRP與食物愉悅程度和紋狀體BOLD活化之間的作用之間都存在更強的正相關關係。本研究作者旨在確定嚴重抑鬱發作後的認知功能與正常功能的差異,以確定持續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模式和嚴重程度,並且檢查了十種預先指定的臨床和人口統計學變量的潛在調節作用。方法:作者對已發表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回顧和薈萃分析。
  •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但目前為止對重度抑鬱症的軌跡分析仍未包括一些較可靠的情緒障礙預後指標,亦未描述這些預測指標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分三組的實驗設計為2年症狀軌跡研究提供了最佳的統計擬合。負面情緒和童年逆境雖然相互關聯,但各自單獨預測著高發病率組的組成。女性患者和並發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患者在症狀水平較重的軌跡組中比例明顯更高。
  • 03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重度抑鬱症患者述情障礙的腦結構相關性研究
    然而在隨訪期內,基線時的抑鬱症狀預示著更高的端粒侵蝕發生率(β=-.201,p = .016)和更大的mtDNA-cn增幅(β= .190,p = .012)。基線時細胞衰老的標誌物不能預測抑鬱症狀的後續變化。此外,將應激性生活事件的計數納入分析並未改變原有發現。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狀可以單向預測細胞衰老及功能障礙方面的改變。
  • 010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揭示抑鬱症新調控基因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個隨機II期療效試驗中測試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非住院認知行為療法(family-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CBT)方案。此方案適用於因自殺未遂或有自殺意圖而接受精神看護的抑鬱青少年,以及那些具有相關共現風險因素(在參與研究前曾有自殺性行為、非自殺性自傷和/或藥物濫用障礙)的青少年。
  • 靜息態磁共振成像技術對終末期腎病患者異常腦功能連接的研究進展
    由腎臟疾病引發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機制仍不清楚,它可能與水電解質紊亂、神經遞質失衡及腦血管病變有關,雖然認知障礙的發生原因複雜多樣,但從腦功能連接的神經生理機制角度分析,它的產生是因為大腦功能活動及連接性的異常。本文將在腦功能連接的理論基礎和rs-fMRI對ESRD患者異常腦功能連接的研究進展上進行綜述。
  • 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腦磁共振研究進展
    然而目前針對抑鬱症自殺未遂的磁共振研究較少且部分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受研究對象、樣本量等的影響。筆者就以往磁共振研究中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大腦結構及功能改變,為抑鬱症自殺未遂發病的神經機制提供依據。 與無自殺行為抑鬱症患者和健康志願者相比,有自殺行為的抑鬱症患者左側韁核與左側海馬旁回、右側杏仁核、右側中央前回和中央後回功能連接增加。以上靜息態fMRI研究均說明自殺未遂抑鬱症存在邊緣網絡功能異常。既往研究證實抑鬱症自殺與默認網絡的異常活動有關。
  • 036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抗炎藥治療重度抑鬱症的功效和安全性
    第036期1,標題:電痙攣療法前後抑鬱症患者的色氨酸代謝產物濃度譯者:Lenore色氨酸及犬尿氨酸通路(kynurenine pathway, KP)代謝產物與抑鬱症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有關。目標:確認使用認知行為療法和第二代抗抑鬱藥療法對於初次治療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成本-效益對比。
  • 《PNAS》發文揭示抑鬱症患者大腦默認網絡異常機制
    重性抑鬱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常被概括稱為抑鬱症,是一種具有高復發率、高自殺率和高致殘率的精神疾病,每年造成極為沉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我國的患病率為3.4% [1]。
  • 抑鬱症患者對自我產生負面評價,怎麼辦?改變認知歪曲並遷移思維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和對未來的一種失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就是面對未來抱有極其強烈的渴望,並且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它。而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是非常低落的,甚至是比較頹廢的。自己不能轉彎過來思考,那麼誰也無法去把他拉回來。
  • 01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激活大腦海馬新生神經元可緩解抑鬱樣行為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眾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18期1,標題:免疫調節藥物對抑鬱症狀的影響:對炎性疾病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的大型分析譯者:Lenore先天免疫系統的活化通常與抑鬱相關。
  • 012期抑鬱症研究簡報:伴有胃腸道症狀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如何變?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12期1,標題:與冠心病相關的炎症可在三年前瞻性隨訪評估中預測抑鬱症的發病譯者:Lenore抑鬱症經常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同時出現,此現象惡化了兩者的臨床性結果
  • 097期抑研報|抑鬱症,用心理療法還是藥物療法?
    :一項隨機臨床試驗譯者:UTCS關鍵詞:正念認知治療;抑鬱症;隨機臨床試驗重要性 :目前,在對患者的殘餘抑鬱症狀進行治療方面存在缺口,因為很少有資源可以被用來控制他們所患疾病所帶來的持續性影響。目的 :評價以正念情緒平衡(MMB)(一種基於網絡的能夠提供基於正念的認知治療)配合常規的抑鬱治療,相比於單獨使用常規的抑鬱症治療,在治療患者的殘餘抑鬱症狀方面的療效差異。設計,設置,和被試 :這項隨機臨床試驗是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Kaiser永久性初級衛生和行為健康診所進行的。在2015年3月2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間,招募了有殘餘抑鬱症狀的成年人。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治療抑鬱症?
    現代生活的壓力較大,部分人忙於工作和學習,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情緒較為低沉,若不及時進行緩解,長期如此容易患有抑鬱症。很多人患上抑鬱症之後,自己並沒有察覺,不及時治療,導致疾病加重,整天心情抑鬱,對生活沒有憧憬,抑鬱症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此外,因為醫學目的而使用細胞因子(比如注射幹擾素α)可以引起情緒和行為的變化,比如情緒低落、疲勞、焦慮、睡眠障礙、快感缺乏和認知功能障礙等,所有這些都與抑鬱症的症狀非常相似。此外,一項薈萃分析表明,抗炎藥物,比如細胞因子抑制劑、非甾體類消炎藥以及包括米諾環素在內的抗生素,可以作為治療抑鬱症的有效輔助手段。這些都表明炎症在抑鬱症的發生中的作用。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由於大眾的不了解,抑鬱症常常背負著「汙名」,這讓患者的心理負擔更加沉重,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痛苦。無數研究已證實,抑鬱症並非單純的心理疾病,它更是生理改變引發的後果。抑鬱症患者大腦結構形態學的顯著變化出現在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區域,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厚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且皮下各結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和膨脹,這些結構都與情緒調節以及記憶等功能相關。
  • 007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抑鬱症嚴重程度與這兩腦區體積密切相關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眾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07期1 標題:雙向研究中大規模證據表明低度外周炎症與重度抑鬱症中大腦結構性改變有關聯
  • 01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高脂飲食促進抑鬱行為的機制研究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15期1,標題:年輕及抑鬱症狀可預測中風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的廣泛性焦慮高風險譯者:Lenore背景和目的:中風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在那期節目中,沒有抑鬱症的人會想當然覺得抑鬱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馬薇薇卻把抑鬱的痛苦完整講述出來,很多人非常吃驚。紛紛表示「原來抑鬱症並非只有不開心,還有這麼多可怕症狀啊!」微博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抑鬱症的第1571天》。文章中寫道:「今天睡了三個小時,那三個小時睡得很好,什麼都想不了,什麼都看不見,挺想就這麼死去就好了,可惜還是醒了過來」。
  • 12個有關抑鬱症的驚人事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看起來不一樣?
    當至少兩周內幾乎每天出現以下狀況中的五種或以上時,即可診斷為抑鬱症:情緒低落、抑鬱在所有或大部分活動中失去動力和興趣體重明顯改變或食慾改變睡眠情況糟糕活力大幅度下降疲勞或乏力注意力減弱負罪感或無價值感有自殘、自殺的念頭雖然抑鬱症定義看似簡單,但卻有著深遠和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