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傻,真的。」
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採的眼睛來,接著說。
「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裡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這是魯迅先生《祝福》一文中的選段,在這篇文裡,祥林嫂向人們一遍遍的講述著那個讓她永遠無法忘懷的悲慘故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不過,大家可曾想過祥林嫂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陷入了「如果自己知道春天村子裡也會有野獸就好了」這樣的過度思考裡,並因此而不斷地懊悔和痛苦。不過,什麼是過度思考呢?
01什麼是過度思考
過度思考,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擔憂或沉思,「如果」和「應該」主宰了過度思考者們的思維。他們會為很多事情而煩惱,甚至批評和挑剔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
在我們生活中,過度思考是很普遍的一個存在,如網上常見的一個自我調侃,白天和別人吵架吵輸了,晚上睡覺時還在為此而鬱悶:為什麼吵架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現在想起來卻妙語連篇呢,我可以這麼回的呀!
生活中,過度思考不僅普遍存在,而且還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不過,常見的有這麼3種:
沉溺於自我批判:或許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自己卻無法忘懷,並因此陷入了自我批判的情緒中。你幻想這個錯誤帶來的後果非常可怕,為自己做錯了而捶胸頓足,並沉湎於自己本來應該怎麼做中。優柔寡斷,無法做決策:為了做出完美的決定,你認真研究,反覆思量,但卻因此給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以至於猶豫不決,根本無法做出決定。無法控制的對未知的擔憂:或許是對未來,也或許是對一些未知的事件,你不住地擔憂或害怕,這些擔憂和害怕充斥了你的生活,讓你忽略了本可以美好的現在。
雖然過度思考很常見,但過度思考的危害卻不容忽視,《重塑你焦慮的大腦:如何利用恐懼的神經科學來結束焦慮、恐慌和擔憂》的作者,臨床心理學家凱薩琳·皮特曼教授曾表示:「有些人過度思考到了病態的程度。」讓我們來看一下,過度思考都有哪些危害呢?
02過度思考的危害
相對地球上其他生物而言,人類天生有著優越的思考能力,這種思考能力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也讓人類社會創造出了一些偉大的東西,如文學、建築、電影以及成千上萬的發明等。
在日常生活中,思考能讓我們完成我們的學業,做好自己的工作,但當我們的思想開始失控,出現過度思考時,不僅會讓我們感覺困擾,損害我們的健康,甚至還會讓我們產生一些不必要,或是破壞性的想法。
1、焦慮
我們的情感,無論是愉悅、悲傷、憤怒還是恐懼,都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在腦海中,我們創造一個個場景,並因這些場景產生相應的感覺。
但過度思考時,我們會在自己的腦海中創造了過多的消極的場景,並不斷地為這些場景而擔心、焦慮。過度的焦慮會讓我們感覺痛苦和疲憊,甚至可能還會導致一些極端想法的出現。
2、抑鬱
如果說焦慮是來自對未來的擔憂,那麼抑鬱就是被困在過去的結果(當然了,以一種疾病來說,抑鬱的成因是有很多種的)。
能夠從我們的生活經歷中獲取教訓是好的,這可以讓我們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但一遍遍的思考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去,每一刻都提醒著自己那些本可以改變的事情,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無疑都是一件極其痛苦,並可能引發抑鬱的事情。
3、失眠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身體疲憊不堪,很想睡覺了,但大腦卻還是很清醒,導致自己遲遲無法入眠。這時,有些人會強迫自己去睡覺,但卻沒什麼效果,因為入睡是一項大腦無法控制的機制。
一個過於擔憂的大腦會讓我們失眠,這是一種潛在的危險狀況,因為睡眠對我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運作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而且,長期失眠通常伴隨著焦慮和抑鬱。
4、能力喪失
過度思考常常會導致我們無法做出決定,浪費了很多機會。或許是因為想法太多,也或許是因為考慮到失敗而害怕去做。但實際上,行動了,我們也許會失敗,但如果我們不去做,我們就只有失敗這一種結果。然而,因為過度思考,很多人寧願要確定的失敗,也不追求不確定的成功。
03如何避免過度思考
過度思考是很多問題的根源,它會讓我們的精神枯竭,會把我們的健康和整體幸福置於危險之中,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它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過度思考呢?
1.意識到自己正在過度思考
如果想要避免自己過度思考,那麼覺察到自己在過度思考就是第一步。
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思考方式,看自己是否會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地「重播」某件事,或擔心一些還沒發生的事,尤其是那些消極、負面且對生活無用的事情。
2、聚焦於問題解決
臨床心理學家,《不要讓焦慮阻止你》的作者奧德斯基曾說:
「人們常常把過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混為一談。」
「但最終發生的是,我們只是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一個循環,我們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總是沉浸在問題中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與其問為什麼會這樣,還不如問問自己我能對此做些什麼?
所以,當問題出現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方法解決問題,或者可以從哪些錯誤中進行學習,以及避免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3、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為了避免過度思考,皮特曼教授建議說,「告訴自己不要有某種想法並不是要你沒有這種想法。」「你需要做的是取代這種想法。」
所以當我們被困在自己的腦海中時,馬上試著擺脫它,或者更好的是,把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上。
4、認知重組
避免過度思考,我們也可以通過認知重組的方式,即通過產生對情況的其他解釋來培養一些心理距離,這會讓我們的負面思想變得不那麼可信。
如當我們碰到一個不斷擔憂的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我所害怕的事情發生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概率很低,更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呢?
或者是像心理學家Honey Langcaster James建議的那樣:
找一個建設性的方法來處理任何擔憂或消極的想法。
每天晚上睡覺前或第二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你的想法寫在日記裡——它們不必有任何順序,只需要把你腦子裡的所有東西都「傾倒」到紙上,有時,這能帶來一種解脫感。
5、 制定計劃,合理反思
長期困擾於某個問題的過度思考對我們不利,但短暫的反思對我們大有裨益。
所以,每天我們可以給自己安排20分鐘的「思考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讓自己的擔心、反芻思維任意蔓延,不加約束。然後,在反思時間結束後去做一些更積極的事。
但如果發現我們在計劃外的時間裡過度思考時,就需要提醒自己停止過度思考。
04結束語
在這個信息繁雜的世界,如果我們想要做出正確的決定,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善於忽略信息,讓自己避免過度思考,擁有一種「簡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