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想的太多心好累,5招幫你克服思慮過度

2020-12-05 心理學與人際關係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大腦經常處於處於思慮過度的狀態,這種情況增加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從而讓我們感到焦慮,壓抑和不安。如何避免過度思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心理學家給了下面5個建議。

(1)正視過度思考的危害很大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過度思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這比通常想像的還要大。心理學家們發現,長期性焦慮和抑鬱與過度思考有著明顯的因果關係。

同時,過度思考的人往往在情緒控制方面,也要弱於常人,她們情緒波動的頻率和強度明顯要大上很多,這最終影響到了她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控制過度思考是有必要的,你需要重視它。

(2)訓練細節記憶能力

過度思考主要集中在對事情的不確定性和對未來感到無法掌控這兩個方面。

對於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是訓練細節記憶能力。你需要讓你的大腦一次抓住所有的細節,這樣你就不會再為不確定的事情感到煩惱

這裡有個訓練方法:回憶你5分鐘前看到的一張圖片,並儘可能回憶其細節,然後在與其現實比對。

每天3次,堅持一個月,能明顯提高你的大腦記憶細節的能力。

(3)不確定轉換法

同樣,讓你的心理去適應不確定性,也是一種方法。過度思慮的人往往經常專注於不確定性,他們最常思考的問題就是:「如果…..會怎麼樣」「假如…..會怎麼樣」並反覆思考同樣的問題

你需要把這種不確定轉移出來,每當你開始思考上述問題時,你需要在後面加一句,變成

如果….我應該這麼做…..」「假如…..我應該這麼做」

把對問題的思考轉化成思考解決方案,能明顯減少你的重複思考。

(4)意識到問題沒有答案

很多過度思考者的問題在於,她們非要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比如,我這種心理狀態好不好?未來會變得怎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等等

你需要簡單地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儘管有問題,但沒有答案。世界很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或者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思考出答案的。你只要明白並認可這個觀念,自然就不會過度思考。

(5)如何解決洗腦循環

有時候,有些歌會不停的在我們腦中循環,我們稱為洗腦神曲。如何結果這個問題呢?

其實心理學家早就找到了方法,只要你把這個歌繼續唱下去,唱到結局。當你唱完最後一句,腦子裡就不會再有洗腦循環了。

同樣,對於某些不停地在你腦中循環的事情,想要擺脫它,你同樣可以使用這個心理學小技巧,只要想像故事的結局就就行。

結語:過度思慮會顯著損耗我們的心理能量,這是一種無謂的內耗。遠離這種行為,不僅會減輕你的心理壓力,還能讓你更專注的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怎樣避免過度思考,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
    每當事情經歷過後,這些人又總是會想:如果……會怎麼樣,假如……會怎麼樣。總是想著做好所有的準備才開始一項計劃,常常擔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情況,陷入了無盡的思考和分析的循環之中,到最後卻往往什麼都沒做成。本期的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怎樣避免過度思考?如何克服想太多?
  • 專家教你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
    重慶九五醫院賈曉強教授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會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下面教大家5招克服社交恐懼症:1、當你感到十分害羞時,不妨進行深呼吸,慢慢調節呼吸節奏,幫助緩解緊張情緒,提高自信心。2、學會正視他人眼睛。對社交感到恐懼的人,常常因為自卑、恐懼、緊張等心理因素影響而逃避別人視線,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
  • 《多向思考者》:為什麼你總是想太多?
    多向思考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稱之為」容易想太多「,」敏感度比較高「的一類群體。這是一本非常有具有人性關懷的心理輔導書,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法國「國民心理師」的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本書涉及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和行為學等眾多學科領域。
  •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讓你更好的溝通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幫讓你更好的溝通編輯:悅讀有書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我想當一個心理諮詢師這樣就可以幫助困在自己世界的人走出陰霾,後來聽說急需量很大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所以也沒有考證,但是現在依然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 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5個方法幫你緩解「共情疲勞」
    她幾乎每次找我都是在傾訴負面情緒,而我總是會非常投入地傾聽、試圖幫她解決問題。我覺得自己的疲憊感,甚至早已超過了她一開始的負面情緒。後來我發現有這個問題的不止我一個人,比如前幾天一個讀者的留言:不管是給別人說話還是聽別人說話,都會自動站在對方的角度幫他考慮很多問題。經常被影響,覺得很無力、心好累。
  • 別人春困你失眠? 因為「想太多」
    別人春困你失眠?因為「想太多」進入春季,大多數人都易發生春困,然而與此同時,不少人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春天更易失眠。失眠並無季節性,卻在春季表現最為明顯和嚴重。這是因為北方春季氣候多變,常常使人的情緒波動較多,容易幹擾人體固有的生理功能,同時較低的氣壓也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自身適應能力差的一部分人,內外激素失去平衡,就容易誘發失眠,或者夢特別多。
  •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人格缺陷,請遠離他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即使你與他們相識已久,甚至是很好的朋友,但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仍然不會願意來麻煩你。在許多人看來,這些小小的請求只是舉手之勞,而他們總是怕麻煩別人。當對別人提出請求時,心中總會十分糾結與難堪、害怕麻煩他人,導致他人厭煩。
  • 七情過度致病,要想身心健康,就別做情緒的奴隸
    今天要說的是七情過度導致疾病。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這七種情緒失控、過度都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而致病。喜則氣緩。喜為心之志。如果高興過度,反而會傷心。暴喜最能傷心陽,而耗散神氣。高興過度容易導致心氣渙散,輕則嬉笑無常、失心瘋。比如範進中舉,就是太高興而發瘋。重則心肌缺血,引發心臟驟停而死亡。峨眉山上一個老頭和人打牌(四川特有的一種牌,叫逗十四)。
  • 《墨菲定律》:這一招如果你想讓你愛的人更愛你,效果好
    然後換個角度思考:真正愛一個人,會想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因為這樣可以給他最大程度的關懷和溫暖。這一招在追求中也非常有用。如果我們不抓住機會,愚蠢地等待而不是去爭取,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人被別人搶走。
  • 你是過度思考者嗎?在頭腦中花費太多的時間是否會影響精神健康?
    如果你想知道過度思考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下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基於我為《焦慮的思想工作手冊》開發的一個測試: 你是否能夠很容易地意識到自己在任何時刻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 心理學:這4種特徵你有哪幾種?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對於抑鬱症,我們也有了越來越科學的認識。心理疾病,與身體上的疾病一樣,同樣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狀況造成影響。生理上的病痛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而情緒上的不適,同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表現。
  • 幫孩子克服恐懼有方法,講理、過度保護要謹慎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過度保護孩子,由著孩子,從此再也不讓孩子接觸到他所害怕的事情、從此就固定下來了某種與恐懼有關的習慣,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到大房間內都開著長明燈。這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都是錯誤的,前者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後者則加重了孩子的恐懼,這些對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會有相反的效果。
  • 心理學:心理擺效應,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三招幫你穩定情緒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4篇:心理擺效應字數|2935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心理落差、控制情緒、穩定情緒、實用心理學後來,你喜歡的人把你傷得痛徹心扉,你恨對方恨得咬牙切齒。當初你怎麼也看不上的那個人,對你始終不離不棄,直到最後你才發現,原來Ta才是最適合你的人。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你想到最能幫助你的好朋友卻沒有幫助你,反而直接狠心地拒絕了你的求救。為此,你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直接慌了神,不知該如何是好。
  • 女白領建ADD微信群 分享克服分心拖延秘籍
    「拖延症」一度是網絡上被白領們長期搜索的熱詞,明明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卻總是因為分心玩手機、刷朋友圈,而一度拖到最後截止時間,最後匆匆忙忙地完成,拖延症幾乎是所有職場人士的噩夢。然而你知道嗎,對有的人而言,拖延症並非是懶惰,而是因腦部生理結構不同,而造成的注意力集中缺陷的症狀。
  • 心理學:你的不幸,往往來自你的過度臆想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的不幸,往往來自頭腦過度的臆想。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打破思維的偏見,重新理解自己的人生,你就能擺脫不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二、重塑大腦,重新認識不幸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自證預言,意思是我們頭腦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相信自己是一個命苦的人,我們就會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證明自己命苦。而要擺脫不幸人生的命運,我們就需要重塑自己內心的信念和大腦意識。
  • 七種維度心理學,教你實用讀心術
    昨天發了一篇《6個絕招教你看懂對方的心,書上學不到的「反向極端思維」心理學》,文中分享了兩個反向極端思維的心理分析方法,還差4個方法,今天補上。讀者朋友昨天閱讀後,對這種來於實際生活中總結的讀心術感覺甚是可怕。
  • 讀完這12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01在「認識心理學」這個維度為大家推薦兩本書: 《心理學與生活 》 和《對偽心理學說「不」》《心理學與生活》——【美】理察·格裡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是心理學?心理雞湯、色彩星座、催眠讀心、潛能開發、成功學,這些東西是心理學嗎?時常也有人問我,你是心理諮詢師,那你猜猜我在想啥?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所以,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總結出了「討人愛」的原因,希望通過理解並學習5個心理學效應,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1.讓別人睜開眼,多看看你!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曾經在1992年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他們讓4名外表相似的女生假扮成上課的學生參加一堂共計130人的大課,為了製造多看效應,每位女生都不與班裡的其他學生互動,並在一學期內採取不同的上課次數,4位女生參加課程的次數分別是0,5,10,15次。
  • 情人關係斷了,你想挽回?我來問你6個問題,你能答上來我就幫你
    猶豫不決不如果斷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點擊下方卡片,看懂了,讀透了,你就不會再糾結了,你就走出來了。情人關係斷了,你想要的感情沒了,你不甘心,你想挽回,你到處找心理老師幫忙。挽回?誰能幫你做這件事,我做不了。幫你爬上來,我可以。挽回,你想都不要想了,你為什麼要挽回?我來問你幾個問題:1、你們是夫妻嗎?
  • 巧用「馬太效應」,3招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背後蘊藏的心理原因分析1、直升機父母的過度保護,孩子易產生依賴心理「直升機父母」主要指的是父母就像一架直升機一樣,一天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頭上,嚴格的管控孩子的各種行為。比如當孩子想要自己端起碗喝湯時,家長會立馬阻止孩子「你會撒了弄溼衣服,快放那,我餵你」。當孩子想要嘗試自己自主學習時,父母會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對他好」的補習,甚至課外書都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