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思考者》:為什麼你總是想太多?

2021-01-08 夢小璨讀書專欄
關注我:一周一本好書推薦語:

01推薦語:

大家好我是夢小璨,1周1本心理學經典書籍推薦給你。本周推薦的書是《多向思考者》。

多向思考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稱之為」容易想太多「,」敏感度比較高「的一類群體。

這是一本非常有具有人性關懷的心理輔導書,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法國「國民心理師」的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本書涉及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和行為學等眾多學科領域。

Christel Petitcollin 用20年的工作經驗積累了上萬名「多向思考者」(高敏感者)諮詢。以科學方式不僅分析了高度敏感者的生理和心理特質,還給讓多向思考者認識自我、享受生活的方法。

本書將幫助我們:

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奧秘(我們並不是別人眼中的「異類」)。幫助我們掌握紓解自己心理的方法,重建自信心,不再對人生感到困惑或厭倦。解決你人際交往的難題:學會與上司、下屬、客戶、朋友及家人等和諧相處,活出完美的人生。

02核心概念:助你快速了解作者觀念

多向思考者有什麼特點?

1,「大腦多向思考者」容易想太多。

右腦主導思考者一般是發散的思維,發散型思維的特點是思維之間沒有強烈的邏輯關係,有能力提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式,所以他們擁有豐富的創造力。

很多名人都是右腦思考者。比如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

2. 多向思考者感覺異常靈敏,具有很強同理心。

因為感官過於靈敏,多向思考者會比其他人從生活中吸收更多細碎的信息,加上多向思考者的行為受右腦支配,右腦主管人的情感和情緒。

所以,他們會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別人的情緒,擁有很強的同理心。

但是發散思維也有副作用:就是思維路徑太多,所以容易想太多。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他們的大腦都在不停旋轉,很容易導致睡眠質量差。

其次研究證實,人群裡用左腦思考的人,大約佔到人群中的70%-85%,用右腦思考的人只佔15%—30%左右。也就是說,多向思考者是人群裡的「弱勢群體」。

所以他們經常會有「孤單」、「被孤立」的負面情緒,也正因如此多向思考者不僅要忍受質量差的痛苦,還會容易情緒化、容易失去自我,習慣性地討好別人……這些現實問題。

03乾貨總結:如何解脫「想太多」的痛苦?

面對這些痛苦,作者也給了我們高效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提煉了上萬個「多向思維者」的諮詢案列,總結了一些有效的辦法,幫助「多向思考者」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活得更輕鬆。

1. 「定錨」情緒,把傷痛變力量:

情緒定錨,是神經語言程序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當事人由於受到外在環境或事件的刺激,因而直接觸發內在情緒的一種連鎖反應現象。 著名的普魯斯特的瑪德琳蛋糕,即是情緒定錨的範例:當普魯斯特吃下一小口的瑪德琳蛋糕後,他的味覺喚醒了對童年每一個細節場景的回憶。即味覺(刺激物)觸發了他的懷舊之情(內部狀態)。

所以給自己設立一些「定錨」情緒,當我們遭遇負面情緒吞噬的時候,就迅速調用設定好的「錨」,逃離負面情緒。

2. 補充血清素:

血清素是人體需要的元素,它在神經細胞之間發揮溝通作用,並且在細胞之間傳遞神經衝動。如果血清素水平太低,身體功能就不能按照預期運作,這也是引起抑鬱或暴力傾向的根源。

我們可以食補: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家禽類、魚類、奶製品都可以幫你提高血清素的濃度。

運動也有幫助,還有一種增加血清素濃度的方式叫「安排計劃」。

3.整理超載的思維倉庫:

發散思維會積累很多思考內容,如果積累越來越多,多向思考者就會越來越累。所以需要定期整理超載的思維倉庫,

作者推薦比較適合多向思考者整理的方式,可以採用思維導圖。

4.提升社交技能,建立多層次的人際網絡:

因為你能接收到大量信息,會讓你越來越敏感。所以不要把精力放在固定的人或事上。

學會建立遠近親疏不同的人際網絡,如從親密到疏遠,可以把朋友分為知心好友、普通好友和泛泛之交。

5. 學習不同的新知識,用創造和藝術滋養自己:

多樣的信息刺激能喚醒多向思考者的活力,讓他們的大腦全速運轉。

更多經典書籍,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烏合之眾(shehuixinlixue)

往期推薦

行為設計學:所謂失敗,就是突破自我

《蜥蜴腦法則》:要想活的好,請用蜥蜴腦

《原生家庭》: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傷人?

相關焦點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 ‖ 大腦多向思考者
    筆者也賦予他們一個美麗的名字「大腦多向思考者」。 你因為他人不理解你而感到痛苦嗎? 精神層面過於活潑的人就象是混在鴨群中的天鵝。站在鴨群當中,天鵝總是自責:「為什麼我的脖子這麼長?我的翅膀這麼大?」這樣的人學會將自己隱藏起來,與別人相處時,儘可能保持沉默或武裝自己,避免受到批評或嘲笑。當他們發現自己可能無法成為鴨子時,可能陷入憂鬱,因為他們的幸福是看到所愛的人理解自己,喜歡原本的自己。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你是美麗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你知道何謂「大腦多向思考者」嗎?當你較常用右腦思考,觀察敏銳善解人意會是你的特點,但也是你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想法太多的腦袋,「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定有人會想:「有人會因為自己太聰明,受盡折磨或變得不幸嗎?」
  • 每日一書 - 《多向思考者》
    在生活中,有些人好像天生比別人更敏感,身邊的人經常這麼評價他們:想太多,太敏感,好像林黛玉一樣,總有很多情緒、很多眼淚,和這種人相處有點累。本書作者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就把這類人稱為「大腦多向思考者」。他們擁有更為敏感的五官,能夠擷取大量細碎的信息進入腦中,並且能從多個方向同時進行思考,這就容易讓他們的情緒起伏動蕩。
  • 敏感的綜合體,多向思考者
    身邊人的評價,往往是,你想太多,你太敏感。你甚至也自我懷疑,到底是自己不合群,還是自己太特立獨行。這類型的人,我們稱他們為,多向思考者。大腦的多向思考者最大的特點,就是發散性思維和敏感。就是比一般人擁有更為敏感的五官,並且因為右腦主導的發散思維,所以能從各個方面同時進行思考。
  • 書心驛站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Ⅰ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是由法國心理諮詢專家,被譽為「國民心理師」的[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撰寫的。以科學的證據為基礎,論證科學、嚴謹,不僅分析了「多向思考者」的生理和心理特質,及他們獨特的「天賦」,還給出了讓他們認識自我、享受生活的方法,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指導性。沒有浮誇的修辭,沒有繁複的文體,有的是樸實的文字和嚴謹的態度。
  •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
    多向思考者是右腦主導思考者,他們發散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一定會想很多。從生理學的層面來說,我們的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有人善於用左腦思考,而有人善於用右腦思考。用左腦思考的人,大約佔到人群中的70%-85%,用右腦思考的人只佔15%—30%左右,大腦多向思考者都是右腦思考者。右腦思考者擅長發散型思維。
  • 讀書記錄 Vol.01 | 《多向思考者》
    「大腦多向思考者」喜歡通過對話討論的方式來汲取知識。進一步而言,當「大腦多向思考者」學習某項主題時,通常不會從頭到尾讀完本書,他們會選擇重點,以瀏覽的方式閱讀。2.「觸發聯想」的能力對於「大腦多向思考者」而言,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行為。3.由於擁有高度敏感的五官,「大腦多向思考者」要求每件事物都有其「精準性」。他們相信每一個用字遣詞都有其獨特的意義,絕對沒有任何同義字可替代。
  • 生活 | 《多向思考者》讀書筆記
    九月看見了小Y召集大家一起讀《多向思考者》,看了一下介紹覺得蠻感興趣的,迅速聯繫小Y加入組織。然而拖拖拉拉到了十月末才看完。小Y公號的讀書筆記系列都非常非常推薦,詳情可以關注小Y的公眾號:2020年7月的讀書筆記 | 讀書,也可能會不定期有讀書會活動。
  • 芮薇是多向思考者,而琳莉是...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向日葵的小世界最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多向思考者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寫寫畫畫,甚至有時,讀著讀著還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因為這本書,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感謝我的朋友F,推薦了這本好書!藉此之際,我想把它推薦給那些需要的、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朋友,就像我的小說《螢火蟲的星空》裡非常中肯地推薦《這本書能幫你戒菸》一樣,因為它們在精神層面上都擁有意義。同時,作為這世界上15%-30%的人兒之一,我感到開心和榮幸!
  • 旋轉、跳躍、我不停歇——《多向思考者》的內心世界
    我發現自己還不夠格做一個多向思考者。
  • 你是過度思考者嗎?在頭腦中花費太多的時間是否會影響精神健康?
    如果你想知道過度思考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下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基於我為《焦慮的思想工作手冊》開發的一個測試: 你是否能夠很容易地意識到自己在任何時刻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 讀多向思考者——小學畢業
    讀到了多向思考者中關於心理操縱者的一段描述,不由想起了小學畢業期間的一件事情,這件事多年後回想,不易言表。小學畢業季,我在村裡的小學畢業班,成績名列前茅。在我看來,老師們對我都非常寬容,厚愛有加。我們的數學老師是當時的王校長,一個對於教學、教育認真得近乎偏執的老師,同學和家長們都叫他「王ran」,大概意思是多管、麻煩等,反正不是什麼好詞。對我這個高分生,他也算是關注甚多,他也和爸爸成為了朋友,有空也會來家裡找爸爸聊天。也是因為如此,同學們都嬉笑著嘲諷我是王老師的寶貝蛋,這讓我很焦慮。更加嚴重的是,在畢業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疏遠我,在畢業最後一天達到了頂峰。
  • 批判性思考者的七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意去分析信息的行為,它能進而使我們的判斷和決定更加合理。它主要通過運用邏輯推理和發散性思維來得出結論或更好地理解信息它是一個有意識的思維過程。
  • 《批判性思維工具》:魯莽還是質疑,你將成為怎樣的思考者
    如果你一無所答,那麼恭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忽略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慶幸的是,你看到了本書並且開始關注自己的思維方式,你的人生可能就此改觀。你逐漸會發現在成長的道路上養成的那些不良的思維習慣。隨著你對好壞思維方式的理解加深,你從中受益就會越來越多,你就可以做出恰當的決策,會對生活有更多理解。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一、關於本書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已是原書的第三次譯版,看到書名你或許會有疑惑,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工具?
  • 總是容易想太多,怎麼辦?
    你會感覺,你的內心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一些聲音,讓你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它、想到它,難以遏制。這些負面的念頭纏繞在腦海裡,就會不斷給我們的大腦增加負擔,進而使我們感到身心俱疲。具體的原理,我在 為什麼每天都那麼累? 中已經講過了。那麼,我們能擺脫這種「思維反芻」嗎?很困難。因為這是大腦的特性使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 如何成為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
    以下七種習慣,可以讓你在正確的方向上改變自己的性格。習慣一:大量讀書以及博覽群書讓自己多接觸不同的獨特觀點是激發好奇心和保持開放心態的好方法。通過大量閱讀書,書裡各式各樣的思維方式可以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會讓我們看待問題更客觀更全面。
  • 怎樣避免過度思考,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
    然而,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總是熱衷於不斷地深入思考,保持所謂的「理性",習慣於持續地準備與等待,希望著擁有更好的出手機會。每當事情經歷過後,這些人又總是會想:如果……會怎麼樣,假如……會怎麼樣。總是想著做好所有的準備才開始一項計劃,常常擔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情況,陷入了無盡的思考和分析的循環之中,到最後卻往往什麼都沒做成。本期的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怎樣避免過度思考?如何克服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一 為什麼要避免過度思考?
  • 嘴饞,為什麼總是想吃東西?如何擺脫源源不斷的食慾?
    事實上,永遠無法滿足的食慾,是大腦向你發出的信號,而不是肚子的空腹信號。嘗試做一些飲食調整,你可能會輕而易舉擺脫它。為什麼總是想吃東西為什麼你總是想吃東西,什麼在誘惑著你一直吃吃吃?如果你以前總是吃很多,現在通過節食的方式減肥,身體沒有適應酮體功能,吃得少了,肯定處於一種飢餓狀態,它需要的能量得不到滿足,自然會發送信號,呼叫你多吃點。我們不能過於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因為有時身體向我們發出的信號是自然規律,根本不是意志力所能戰勝的,而且你越是與它抵抗,它反而越強大。
  • 你的書桌亂中有序嗎?你可能和愛因斯坦一樣都是「圖像思考者」
    或者你很會在角落擺放奇特形狀的家具或是把一堆其他人都說不可能放得下的東西塞進車子裡。If so, you might just be a visual thinker.如果是的話,你可能就是一位圖像思考者How about this?那這個呢?
  • 為什麼你總是想尿尿?
    轉載公眾號: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微信號:huanqiukexue撰文:Suzy Strutner翻譯:牛天宇審校:秦琪凱>「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ID: huanqiukexue)授權轉載尿意有可能在電影最精彩時襲來,也可能在坐車時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