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這麼一群人。
看電影的時候,感動比別人多,淚點比別人多。
聽到朋友間的一句開玩笑,會在半夜了還反覆琢磨。
明明接到了錄取通知書,但開心的心情容易瞬間而逝,轉念就開始擔心學費的問題。
在朋友聚會時,接不上對方的話題,或者對方接不上自己的話題。
跳躍性的思維,總會獨自想到什麼的時候一個勁的傻笑,但別人看來,都不知道你在笑什麼。
身邊人的評價,往往是,你想太多,你太敏感。
你甚至也自我懷疑,到底是自己不合群,還是自己太特立獨行。
這類型的人,我們稱他們為,多向思考者。
大腦的多向思考者最大的特點,就是發散性思維和敏感。
就是比一般人擁有更為敏感的五官,並且因為右腦主導的發散思維,所以能從各個方面同時進行思考。
以好的一面來說,多向思考者思維跳躍,更有創造力。
可能畫個圓,就能想像成微笑,或者天上的雲,漂浮的形狀,能想像成各種奇特的動物。
其次,因為感官敏銳,更能察覺到別人微笑的情緒,容易產生同理心,善解人意。
反之,以辛苦的一面來說的話。多向思考者天生容易想得多,也特別容易情緒化。
主要是因為過於敏感和善於觀察,容易把別人的情緒問題,附著在自己的身上。
往往會伴隨著討好型人格的特質,有時候討好別人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融入集體與別人一樣。
因此比一般人敏感,所以更容易照顧到對方的心情,而忽略了自己。
或者,無法充分的享受開心的心情,總是會在開心的時候,伴隨著不安,從而情緒低落。
特別是半夜的時候,也會繼續回想白天的事情。
就連睡覺的時候,因為大腦一直還在思考,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做夢,或者睡不沉的狀態。
所以,多向思考者往往會顯得特立獨行,或者不容易合群。
在戀愛或者其他人際交往時,也往往會因為太照顧別人,或者太附和別人而受傷。
多向思考者並不是天生的討好者,他們只是用討好的偽裝,來讓自己能融入到集體之中。但往往這樣做到最後,會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方向。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多向思考者在社會上既能進,又可退呢?
首先就是,保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明白自己的底線是什麼,不要因為照顧別人而動搖。同理心固然是好,但是同情心泛濫,沒有下線,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自己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都要有個界限,不是自己的責任,不是自己的情緒,都不要加注到自己的身上。
其次,學會釋放情緒。
如果受到了失落情緒的影響,那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釋放情緒。
例如,大掃除,整理物品,或者給自己定一個當日目標。用小小的成就感來填充失落的情緒。
或者,健身,跑步,遊泳。運動能讓人體產生快樂因子,能適當的調整當天陰霾的情緒。
並且,持續的,有規律的運動,並搭配家禽類,魚類,奶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更是能讓多向思考者長時間保持活力,讓身體更健康。
最後,有計劃的安排自己。
不論是每周的小計劃,還是一年,甚至幾年的大計劃。源源不斷的新刺激,正是多向思考者們所需要的。
新的知識,或者完成的喜悅,這種一點點的成就感,會讓多向思考者更加的肯定自己。
不是從別人的口中發現自己,而是從內,自己看自己的方式來肯定自己,支持自己,這也是多向思考者們自信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