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特別閱讀:在我們的頭腦中花費太多的時間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
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過度思考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你是否曾經被自己的想法壓倒過? 有許多的人都為此表達了沮喪,甚至痛苦,因為他們無情地經歷了自我強加的精神審訊。 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衝動,尤其是那些突然出現在他們腦海中的那些不必要的、自發的想法。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以一個叫做傑西卡的年輕女性為例。 她尋求治療焦慮,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很明顯,傑西卡陷入了一個自我挫敗的精神陷阱。 任何消極的、不想要的想法都會引發一個痛苦的自我分析過程。
她甚至會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 「是什麼讓我產生這種想法? 」「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我陷入困境,變得越來越焦慮怎麼辦? 」或者「我需要找到一種更好地控制自己思想的方法」 。她花了好幾個小時分析突然出現在她腦海中的想法。 她也會過度分析別人對她說的話,總是質疑是否有消極的意圖。
據傑西卡自己承認,她「被卡在腦子裡了」。你能理解傑西卡的故事嗎? 你是否曾經也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過度分析自己想法的痛苦循環? 過度思考是憂慮、沉思和強迫性思考的顯著特徵。
但是過度的思考並不局限於這些情況。 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它對我們的情感健康、幸福和幸福的負面影響。 許多人認為過度思考是他們性格的一部分。 他們沒有意識到對付這種引起焦慮的習慣和策略是不是可行的。
用「過度思考」這個詞來指監視、評估和試圖控制所有類型思維的過度傾向。 過度思考者不僅高度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而且還花費大量時間試圖理解其思想的原因和意義。 有時候,如果我們的思想意義重大,並且我們需要決定最佳行動方案,這可能是一個有用的特徵。
例如,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我是否應該離開我的配偶,提出離婚? 「這份工作我哪兒也去不了,也許我需要新的工作,」或者「我胸口疼,也許我應該去醫院,」我需要注意這些想法。 忽視這個想法或者不認真對待它可能是災難性的。
過度思考是另一種思維方式的問題,曾經就有一篇文章討論過這個問題,被叫做消極的闖入型意念。 當我們過分關注這些想法,過度分析它們的意義,並且過於努力地去控制它們,那麼我們就會陷入不健康的思維形式,比如擔憂、沉思、執念等等。 當我們過度分析消極的闖入型意念時,我們最終會變得焦慮、沮喪、沮喪、充滿負罪感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過度思考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下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基於我為《焦慮的思想工作手冊》開發的一個測試:
你是否能夠很容易地意識到自己在任何時刻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尋找你的思想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或者個人意義?
當你感到沮喪的時候,你是否經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想的事情上?
你是否有強烈的需求去了解或理解你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你覺得嚴格控制自己的思想很重要嗎?
你是否對自發的、不必要的想法有很低的容忍度?
你是否經常努力控制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對許多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有過度思考的傾向,也就意味著你可能會是一個過度思考者。 這樣的現象會有兩個危險。 如果你過度思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你可能會陷入優柔寡斷、逃避和拖延等情況。
考慮他們的人際關係、健康、事業、自我認同等問題的人需要花時間進行深思熟慮,但是花太多時間在腦子裡可能會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另一方面,我們都有消極的闖入型意念,最好不要去管它。 花時間在這些想法上只會導致嚴重的個人痛苦。
那我們又該如何抑制過度思考?如果你懷疑自己成了過度思考的犧牲品,那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來克服這個問題。
第一,了解你的觸發點。
即使是最狂熱的過度思考者也不會一直這麼做。 可能有一些想法或問題更容易引發過度思考。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憂心忡忡的人,對未來的想法可能更容易引發過度思考。亦或是考慮他們的能力或者他們是否受到別人的喜歡。 不管是什麼情況,了解引發過度思考的「熱點」是很重要。
第二,注意過度思考。
為了減少過度思考,你需要知道它何時發生。 你過度思考的跡象是什麼? 當你試圖解釋一個侵入式思想的含義時,它可能沒有隱藏的意義嗎? 是不是因為你太想控制或者壓抑這種想法? 還是當你因為這種想法而感到害怕或焦慮時? 可能還有其他跡象表明你陷入了過度思考。
第三,完全接受它的徒勞。
只要你相信過度思考是有價值的,你就無法抑制過度思考。 用過度思考來回顧你過去的經歷,並寫下它是如何幫助你的。
第四,脫離。
當人們「腦子裡有太多的想法」時,這意味著他們對不想要的想法過度投入。相反的方法是脫離這種思想。 因此,抑制過度思考的最好方法是用心接受,在這種接受中,我們觀察但不評價我們不想要的想法。 還有就是集中注意力分散,我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列思路或活動上,而不是試圖解決或理解我們過度思考的不必要的思想。
過度思考對我們的情緒健康是有害的,尤其是當它直接針對不想要的、自發的、消極的想法、圖像或記憶時。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更強的自我意識和精神脫離的練習來學會控制這種無益的思維方式。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如有不同的想法,請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是「青柳悅生活」,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