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12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2021-01-12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在中國,最常見、最可怕的應該就是那句「我都是為你好」以及「只要你覺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作者:木木(富書籤約作者)

這個時代在快速地奔跑,不乏勵志,當是卻缺乏慢下來讓我們看清自己的機會,當我們在匆匆忙忙往地前趕,找個時間,讓自己慢下來,擁抱我們內在的小孩,療愈我們內心的衝突。

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以下心理學書單,相信當你讀完這12本心理學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這12本心理學書,我為大家分成四個維度,分別是:認識心理學、認識自我、療愈自我和提升自我。

01

在「認識心理學」這個維度為大家推薦兩本書: 《心理學與生活 》 和《對偽心理學說「不」》

《心理學與生活》

——【美】理察·格裡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

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是心理學?心理雞湯、色彩星座、催眠讀心、潛能開發、成功學,這些東西是心理學嗎?

時常也有人問我,你是心理諮詢師,那你猜猜我在想啥?

呵呵,心理諮詢師真不關心你現在在想啥?這也不是心理諮詢研究的範疇。

不管我們學習哪一門學科知識,最好要先有一個基本的結構體系,這樣學習的內容才能容易建立圖式,進行內化。所以,我通常最先會推薦這本《心理學與生活》。

這本書非常經典,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用作教材,同時也是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如今已出版到第19版。

雖然是教材,但這本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很貼近生活,把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緊密聯繫,使它同樣也成為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

看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02

《對偽心理學說"不" 》

——【加】基思斯坦諾維奇

心理學課老師往往都會提到艾賓浩斯那句著名的:「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

說心理學古老,是因為自人類有了意識以來就從未停止對自身問題的探索,「心靈」是古老哲學永恆的研究命題。

說心理學年輕,是因為現代科學心理學從哲學中脫胎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不過短短的130年時間。

心理學是一門很容易讓人誤解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研究的是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有些還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經常關心的問題。

如果可能,我會推薦他們去看這本《對「偽心理學」說不》,首版於1983年,多年來一直被奉為心理學入門經典。

心理學這些年受到大眾極大的傳播與推廣,似乎全民都在學習心理學,但是經由大眾傳播的「心理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幻象。

當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時不時地感嘆:原來如此。

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星座測試、偶然性的幸運事件、從某種現象就迫不及待推出的結論……到底有多少的可信度,我想,你將會從中找到答案。

03

在「認識自我」這個維度,為大家推薦了四本書,分別是:《我們內心的衝突》《熱鍋上的家庭》《情感依附》和《情感暴力》,讀完這四本,你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內在衝突以及親密關係中的各種問題有更充分的認識。

《我們內心的衝突》

——【美】卡倫·霍妮

你是真的喜歡某人,還是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自以為喜歡上了他?

看到親人離世,你是真的感到悲傷,抑或只是習慣性地表達哀悼?

你是真的希望成為某種人,還是僅僅因為這種人受人尊敬且收入豐厚?

幾乎我們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心衝突,無論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它都是確鑿無疑地存在著。

有時,我們感到很不自由,可能和這種內心衝突有關。

比如,我們想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卻難以抵制本能欲望的貪婪;

又比如,我們明明很愛一個人,卻非要假裝很不在意他,或者使勁和他作對。

作為卡倫·霍妮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對現代人內心衝突的研究與分類,涵蓋了所有的人格類型,不管是哪個階層、年齡和職業的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重要的是,她不僅從心理學層面幫助你分析問題,讓你看清自己,還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

你有什麼樣的內心衝突,快來這本書裡尋找你自己的答案吧。

04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

——【美】奧古斯都·納皮爾 / 卡爾·惠特克

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有種種矛盾?為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為什麼我們總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為什麼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響?

與其步步退避、不知所措,還不如快翻開這本書,看權威心理治療師的分析解答。

這本書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對心理諮詢感興趣的讀者值得一讀,心理學類的書大多重理論,這本書卻有著非常強的故事性,讀起來像是一本小說。

作者為我們講述了布萊斯一家從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療師,最後在理解和傾聽中重建愛的信仰,重獲新生的過程。

藉由書中家庭所面臨的危機,作者帶我們揭開了家庭治療的面紗,讓大家看到心理諮詢的真正模樣,也向我們解釋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等諸多問題。

如果你備受婚姻、孩子和自身問題的困擾,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療或覺得孤立無援、煩惱無處訴說,那這本書將為你提供一個全新的、很有價值的參考。

05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

——[美]亨利馬西 / [美]內森塞恩伯格

如果你想知道原生家庭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那一定不能錯過這邊書,這本書記錄了76個嬰兒從出生起到30歲的成長,考察了他們不同生活路徑的源頭,以及什麼對他們的影響最為深遠。

埃裡克森將一代代人形容成交錯的齒輪:父母的齒輪帶動孩子的,也會被孩子帶動,祖父母的齒輪也會被孫子女們帶動,幸福的人生究竟受到了多少家庭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評價這本書:「可以讓你此後的三十年善待自己,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

究竟什麼才是影響兒童成長並走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請關注這本書為您帶來的解讀。

06

《情感暴力:你會和親近的人相互傷害嗎?》

——【日】加藤諦三

生活中,你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話:

考這麼多分,還不如去死。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你就是個吃軟飯的。

奇怪的是,這些如刀子一般鋒利的話,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戀人、朋友等親近之人之口,它們像無形的殺手一樣傷人至深。

為什麼這些人會不自覺地「殺親」?為什麼原本的愛和友好卻以傷害的面目呈現?

加藤諦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在市面上的心理學著作中,來自亞洲的著作並不多,這本書是我看過的寫得比較好的一本,文字細膩,感情充分。

那些不為人覺察的話語背後,竟然有我們之前從來未曾去考慮過的情感上的施壓,在這本書裡,作者叫它為——情感暴力。

在中國,最常見、最可怕的應該就是那句「我都是為你好」以及「只要你覺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在這本書裡,作者對這種看不見的暴力進行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問題諮詢經驗,結合具體的案例。

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徵和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進而提出了實際的解決辦法,最終幫助我們擺脫看不見的暴力的束縛,更好地愛和被愛。

「別傻了,放下吧。」

「別想了,看開點。」

傷心欲絕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對你說的最多的話,恐怕就是這兩句。

可是道理都懂,卻依然還是放不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自我認識和療愈的力量。

07

在「療愈自我」這個維度,我為大家推薦四本書,分別是《反焦慮思維》《這不是你的錯》《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以及《自卑與超越》。

《反焦慮思維》

——作者: [美] 羅爾·克肖 / [美] 比爾·韋德

這是個充滿了焦慮的時代,我們面對這各種各樣的焦慮:中年焦慮、升學焦慮、知識焦慮……

經常覺得壓力山大,發愁事情永遠沒完沒了?

想事情總是先想到消極的一面,每天負能量滿滿?

一遇大場面,就習慣性焦慮、不安?

凡事思慮過重,想太多,愁太甚,永遠處在焦慮狀態?

本書就是一本寫給這些動不動就焦慮起來的人的實用指南,案例+方法+步驟全方位助你擺脫焦慮魔咒,重獲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每一個焦慮者的內心都有一個很厲害的人。

逃離焦慮的魔爪,你一定能獲得更加自由成功的人生。

08

《這不是你的錯—如何治癒童年創傷》

——【美】如何治癒童年創傷貝弗莉·恩格爾

沒有盡善盡美的童年,只有戰勝陰影的自己。

遭受過童年創傷的人,在成年後會面臨諸多問題的困擾,如過度的自我批評、忽視自己的需求、賭博、酗酒、吸毒、性行為不檢點、人際關係混亂、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為等。

其實,這都是羞恥感在作祟。

羞恥感是個體在遭到虐待後產生的一種自然反應,並且是各種虐待的核心,它深深貫穿於受害者的觀念和行為中。

《這不是你的錯》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創傷引發的羞恥感的具體表現形式及其對受害者造成的影響,在理論和實踐的支持下,一直致力於治療童年創傷受害者的貝弗莉恩格爾創設了同情自愈項目。

這個項目結合了有關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恥感的開創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專門的訓練可以讓童年創傷的受害者減輕或消除自身的羞恥感,不再沉淪於過往。

這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自愈手冊,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創傷引發的羞恥感的折磨,本書將帶你踏上逐步克服羞恥感的旅程,教你用一雙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09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KonwYourself 主創們

這兩年,「原生家庭」這個詞似乎很火熱。

好像只要有了焦慮、抑鬱、不安定,或者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從網上隨便找出一篇診斷的文章,裡面就會告訴你:都是你原生家庭出了問題。

然而,一切,真的都是童年的錯嗎?

這本書雖然不是出於心理學大師之手,但是依然值得推薦。

這本書的創作成員來自海內外名校、臨床心理、社工,他們有精神衛生專業背景、以及國內知名媒體經驗,由於不同的從業背景,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視角。

這本書很大的特別是接地氣,從書中淺顯的、生活化的話題中能看到自己的種種,也能跟著作者看到出口,書中不乏專業知識,但是字裡行間同樣能體會到溫柔的指引。它並不像學者一樣深究,而是與普通人密切相關的生活進行緊密連結。

主創們用一篇篇小短文,同你探討原生家庭、親密關係、心理困境,以及完美主義、自卑情結、性格內向、反彈式關係、恐婚等現象。

直面真實,是改變的第一步。看清它們,接納自己,再大步向前。

10

《自卑與超越》

——【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

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寫出了《自卑與超越》一書,這本書被譽為可以讓聰明人讀懂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經典著作。

自卑普遍存在,自卑是力量所在。

阿德勒認為,人類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補償性是人類個體和整個文明的動力源,主宰著人類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愛情、工作及夢境中的各種表現。

人可以超越自卑,創造另一個自我:超越了當下的自我之後,會產生新的自卑,因為不滿足來自於人類靈魂深處。

由於身體缺陷、驕縱、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毀一個人,使人或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異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那麼,一個人應該如何超越自卑?在這本書裡,阿德勒從教育者和治療者的角度討論這個問題的。

他認為自卑是有希望被糾正的,簡而言之,人們需要判斷哪些行為其實是自卑的表現,患者的潛在願望是什麼,患者的哪些早期經驗造成了現在的錯誤反應模式,然後向患者指出錯誤所在,鼓勵其建立正確的反饋模式。

11

在「提升自我」這個維度,我為大家推薦兩本書,分別是《自控力》和《終身學習》

《自控力》

——【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我們有可能經常會羨慕我們身邊的某某朋友,三十多歲,有不錯的工作和不錯的家庭,更讓人羨慕的是,她還有時間堅持運動,保持著良好的身材;有時間看書、插花和烘焙,擁有良好的心境,與那些終日不修邊幅的油膩中年婦女形成了鮮明對比。

《自控力》的作者是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她是史丹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

自控的策略有助於人們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比如來自巧克力、電子遊戲、購物和已婚同事的誘惑。

無數的人通過這本書實現了個人目標,比如身材管理、學習管理、跑馬拉松、開創事業、應對失業和應對家庭矛盾的壓力等等。

我個人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並沒覺得有什麼特殊之處,認為跟市面上一些勵志和心態調整的書一樣。但是,當慢慢地深入,興趣越來越高,書中的試驗設計都非常有創意,也非常有用。

這不是一本雞湯書,而是一本工具書,並且並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將其引導轉化成使自己專注於某些事情或者無視誘惑的動力。這點與我個人的理念不謀而合。

在去年一年裡,我深受這本書的啟發,將自己的空閒時間專注於寫作,將欲望轉化為動力,一年的時間發表文字30萬字,這樣的發表量,是在之前壓根就沒有想過的事情。

所以,你也可以從翻開這本書開始,去過上你早就想要過的那種生活。

12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美】 卡羅爾·德韋克

誇孩子「你好聰明」還是「你真用功」更有意義?

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努力經營,意味著我們註定不適合在一起?

一位天才老闆帶領一群天才員工,就一定能締造卓越?

思維模式的不同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機會與可能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改變前進的方向。

《終身成長》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2017年9月,作者卡羅爾·德韋克以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榮獲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

比爾·蓋茨撰文推薦:我愛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它不僅提供了理論,還闡述了方法。德韋克幫助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轉變成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方法表明,僅僅對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一番深入探索,你就能將自己的思維和生活徹底改變。

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在傳遞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沒有哪個父母會想:「我今天能做點什麼來害我的孩子呢,破壞他的努力,讓他變得不愛學習,阻礙他取得成就?」

他們會想:「我願意為了孩子的成功做任何事情,付出所有。」但他們做的很多事情最終都事與願違。他們認為有幫助的評價、訓誡以及激勵孩子的技巧,經常會傳遞錯誤的信息。

事實上,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傳遞出一條信息。

這些信息告訴孩子們,如何看待自己,這條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

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

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

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

你為什麼那麼「喪」,卻始終無力改變?翻開這本書,一個簡單的觀點,將會解釋很多人的困境。

以上的12本書,您對哪一本書感興趣呢?哪一本書最能撩起您想要去讀的欲望呢?

之後我會對上述書單裡的書,進行一一拆解,帶領大家一起讀。

您可以在留言區裡寫下您最想讀的那本書的名字,我將會優先選擇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木木,富書籤約作者。職場媽媽,心理諮詢師,教育學及心理學的終身實踐者,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最衝突的內心。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2018年讀完這12本書,你會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
    作者:柱子(富書籤約作者)只要你每個月都認真讀一本,2018年結束的時候,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今天這個書單共提供12本書,每本書都針對你在2018年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只要你每個月都認真讀一本,2018年結束的時候,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厲害的人。
  • 我陪你讀書慢慢自愈!讀心理學入門300本書籍
    作者:周雲騫,心理諮詢師,心理社工,心理學讀書公益引路人。我的口號:心理學沒那麼貴!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你完全可以自己學會!帶領你用3年時間讀完300本心理學入門書籍,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每天寫有深度有溫度的心理學文章,啟迪人,幫助人!做真正的學者和利他主義者,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九型人格進階版》:一本讓你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好書
    當時有幾本書可供選擇,我第一眼就看中了這本《九型人格》。我覺得這和人潛意識裡想了解自己有關吧。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遇到和我一樣的問題: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解其他人是什麼樣的人,如何更好地和他人相處、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而這一切的基礎就來自於對自己和他人人格的了解。
  • 看看這些書,你會更了解霍金的一些理論
    如果霍金的去世終於讓你願意讀完那本《時間簡史》的話,作為補充,關於時間的書籍,你還應該看看這些。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天主教思想家奧古斯丁與亞里斯多德等早期希臘哲學家不同,更注重通過內在的經驗和例證,討論人在時間和歷史中該如何自處。
  • 含金量超高的10本心理學書籍,幫你解答各種心理難題!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有千千萬萬本,我們不可能全部讀完,所以只讀經典。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10本含金量超高的心理學經典書籍,記得珍藏!《對"偽心理學"說不》將教給你科學實用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將真正的心理學研究從偽心理學中區分出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心理學。
  • 為了更有效率地看書,我看了10本關於看書的書
    這可能是最適合普通人的高效讀書法了作者:甘先生我在學習某一個領域知識技能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就是先去學這一個板塊的基向量知識。什麼叫基向量知識?就像學英語要先學音標,學寫字先學筆畫偏旁一樣,整個知識體系都是由某些基向量知識延伸拓展而來。當你掌握這些基向量知識後,你會更加輕鬆,更有效率地吸納相關領域的新知識。
  • 148本超長年度書單,難以讀完?羅振宇:電子書有可能
    但一口氣推出驚人的148本書單,是否太多了,難以讀完?面對這樣的質疑,「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表示:紙質書很難,但是電子書有可能。「這148本書,是我們建議你翻開一次的,值得有一次點頭之交,沒準會發展成深交的書。在電子書時代,『讀書破萬卷』不再是難以企及的夢想。」據悉,在讀書日當天,羅振宇將在直播中帶領觀眾一起「刷」這份超長書單,解讀亮點和推薦理由。
  • 9本令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精讀君曰】回想一下,你是否曾被一本書深深吸引,讀到廢寢忘食,讀完之後還久久回味?一般來說,讓人停不下來的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你在任何時刻翻開它,都能迅速進入書中的那個奇妙世界,讀起來像上癮一般欲罷不能。下面這9本書,就都有讓你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特點。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好的行文邏輯可以讓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清楚的明白自己在表達什麼,對於讀者來說,邏輯清晰的文章讀起來很好懂。除了對外表達以外,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同樣需要邏輯。關於邏輯思維能力,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在後臺私信我。表示自己對邏輯學感興趣,但是卻不知道該從哪方面入手,希望我能提供一份書單。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我們普通人想入門邏輯學,該讀哪些書。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4步階梯法則,助你從職場菜鳥到CEO
    第2步:培養讀書習慣,100天讀完33本書當你無任何目的、想法讀完兩本書後,接下來將會是新的任務:100天讀完33本書,平均一周讀完2本書。「什麼?開什麼國際玩笑?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看著書桌上那本已經放了一年沒讀完書,心裡肯定這樣想。在你的心理底線中,再怎麼快,是不是讀完一本書也得一個月?
  •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讓你更好的溝通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幫讓你更好的溝通編輯:悅讀有書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我想當一個心理諮詢師這樣就可以幫助困在自己世界的人走出陰霾,後來聽說急需量很大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所以也沒有考證,但是現在依然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 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可以讓你站在宇宙的中心思考
    為什麼在出版12年之後,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界的巔峰之作?在我看來,《三體》不僅僅是一部背景宏大、想像絕倫的科幻小說,它帶給讀者的,還有宗教、哲學、藝術、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對於年輕人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 家庭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我推薦這本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
    我時常在想,針對國人的這種內斂和晦澀態度,如果有一本類似於成語詞典一樣的心理詞典就好了,從小到大的各個人生階段,大概率會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擾,在這本心理詞典上都能找到一些基礎的常識性的解答,讀者可以通過自主閱讀,快速的在書中找出自己當前對應的心理困擾的應對方法,這樣既可以不用去醫院找心理醫生也可以不用長期過度壓抑自己了。
  • 「心理學必讀清單」10本經典著作
    很多人都只是知道這本書中文名叫《自卑與超越》,其實它的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譯為:生活對你意味著什麼阿德勒在書中總結了人的三大問題:職業、交際和兩性婚姻,同時論及了家庭和學校對人的影響、早期記憶、自卑感、優越感等。
  • 20個很棒的生活方面心理學小知識,讀完後你會更強大
    這便是心理學的過度合理化效應,這個效應是說給人們報酬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讓他們將其行為歸因於為了得到報酬而不是興趣去做,從而降低了做事的內在動機——喜歡、興趣使然,僅僅是為了外在動機——報酬才去做的。
  • 英文原版My Morning Routine,這本關於自律的書讓我一口氣讀完了
    他遇到一位靈魂導師,導師解釋說,這是因為他生前從來沒有真正看過他們。花就在那裡,總有一天我會有時間去欣賞他們,但絕不是現在。疲於奔命,拋棄了生活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可是當我們垂垂老時,我沒有牙可以咀嚼香味,沒有腿可以爬山渡河,我不能去蹦極不能去跳傘不能去嘗試一切屬於年輕的餘興節目。我寧願讓我的每一天都過的充實而快樂,即使我沒有那麼多錢沒有那麼高權。
  •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留言探討)一位網友說:明明知道相思無用,還是想念他;明明知道自己受傷了、受騙了,還是不肯回頭。我知道是我陷得太深了,期待有個朋友把我罵醒吧!
  • 你選擇的書裡,隱藏著自己未來的樣子(附電子書目錄)
    回想以前讀書的經驗,隨手選取一本,讀完後卻發現意義不大;有時甚至一口氣讀了十幾本,結果發現對自己的幫助也只是微乎其微。因為人生發展的階段不同,需求和匹配的內容也會不同。正如一個中學生去讀一本小學的課本,雖說開卷有益,但未必有什麼實質性幫助。
  • 2017年買了100多本書,強烈推薦這10本!
    讀完第一章的第一節,就能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自己掌握了一門絕學一樣。這不是一般的治史書籍所能比肩的。難怪傅斯年贊道:「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讀這本書要有相當的魏晉歷史知識,如若不然,就會味同嚼蠟。4.
  • 閱讀128本書後推薦這12本,讓你每月有書可讀
    回顧2020年,這一年一共讀了128本書,年初制定的閱讀100本的目標是已達成,這裡面個人成長類和思維類的書籍的比較多。今天從這128本裡篩選出了12本書籍,結合2021年的月份,做了一個閱讀計劃,按此計劃,每月一本,一年的閱讀量至少也能達到1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