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王紹禮
本報記者 張 健
美國作家海明威因抑鬱症於1961年開槍自殺,港星張國榮在抑鬱症折磨20年後自殺……抑鬱症,離我們很遠嗎?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王紹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還需對抑鬱症進一步重視。北京大學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抑鬱症終身患病率為6.9%。據此估算,中國有超過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患抑鬱症,如同置身荒野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趙向陽曾兩度陷入抑鬱症的泥淖,一次是他20歲,一次是他43歲。他說:「20年前,我還年輕,一切還可以重新來過,但現在,43歲了,人到中年,去日無多,過得如此失敗,根本沒有翻牌的機會了。」
他用文字記錄了自己患抑鬱症後的變化:首先是情緒低落,美食、性、旅行、閱讀、金錢等,都無法引起興趣,人根本笑不出來。然後是記憶力下降,思維水平大打折扣。例如,他和同事一起吃飯,竟想不起在座一位特別熟悉的同事名字;工作時,經常呆坐1小時也無法改動課件,思維像泥漿一樣,越流越慢;半年裡,沒有產生過任何活潑的新想法,只是反反覆覆圍繞幾個老問題原地打轉,且沒有絲毫進展。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每次出門求醫問藥,只要一見高樓,就不由自主地數這個樓有多少層,琢磨著從哪層跳下來可以最快、最少痛苦地結束生命。到了中後期,他沒了自殺的勇氣,睡覺之前總是安慰自己,「不管怎麼樣,多活一天再說吧,明天再想這個問題,先睡覺。」他每天翻來覆去、昏昏沉沉地至少睡15個小時,沒有任何動力去做任何事情。整整半年,他沒有工作過,也很少接觸家人之外的其他人,以前隨時能背起背包去全世界旅行的人,如今不敢出門,不敢坐計程車、地鐵和火車。「如果沒有我的妻子和女兒,我一個人無法穿越抑鬱症的荒野,活著回來講述我的故事。」趙向陽說。
王紹禮表示,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病,發生抑鬱症後,認知能力、思維、行為等各項身體機能都會下降,嚴重影響個人的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不僅如此,抑鬱症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果抑鬱症患者出現嚴重的自殺行為,這種情緒會「傳染」身邊人。另外,一位抑鬱症患者自殺,可能引起數十位抑鬱症患者效仿。數據顯示,60%~70%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約15%抑鬱症患者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抑鬱症患者什麼樣
「抑鬱症病因複雜,既與個性特徵和生活特徵有關,也與周圍環境因素有關,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王紹禮介紹,如果要給抑鬱症畫個像,一般來說,抑鬱症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性格較內向;二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不完美就是有問題」「不拔尖就是落後」等「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三是「盲人摸象」式的以偏概全思維定勢,總是用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揣度事物;四是總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五是經歷離婚、家人突發重大疾病、喪偶、失業等負性事件以及長期高壓工作導致生活壓力大。
另外,有三類人群尤其值得關注,他們是抑鬱症的高發群體:
女性。女性一生中要經歷初潮、孕產和絕經期等幾個特殊時期,激素水平會發生劇烈變化,這是抑鬱症高發的原因之一,同時這幾個階段也是女性抑鬱症高發期。數據顯示,中國女性患抑鬱症的概率是男性的2倍。
老年人。老年人很容易抑鬱,且形成惡性循環。一方面,家庭角色從「頂梁柱」變為「輔助」,及慢性病等,都易造成心理負擔,引發情緒低落、煩躁、自責等;另一方面,抑鬱導致食慾下降或進食不規律,態度消極不配合治療,反過來又加重慢性病。老年抑鬱症患者的自殺概率比年輕人要高。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不是遺傳病,但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抑鬱症,孩子發生抑鬱症的風險明顯升高。如果孩子有沉迷網絡、厭學、自殘,甚至自殺或違法亂紀行為,可能就是孩子長期存在情緒低落的問題。他們的神經系統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會用各種行為來暫時緩解負面情緒。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症,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反覆波動,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對成年後產生負面影響。
遭遇挫折及時尋求支持
「抑鬱症的可怕之處不在於疾病本身,而是70%~80%的抑鬱症患者都不能發現情緒問題並主動就醫,耽誤了治療。」王紹禮說,有的是對抑鬱症存在偏見或顧忌,不敢承認自己患了抑鬱症;有的是在診治時隱瞞陳述,導致醫生誤診;有的是因早期主要表現是軀體不適,跑錯科室。再加上,我國精神科醫生的缺乏,導致很多抑鬱症患者沒能及時被發現,或者沒有堅持規範治療。
王紹禮表示,目前治療抑鬱症有三個階段:一是急性期治療,通過藥物、運動等幹預,6~8周迅速控制症狀,最終達到消除症狀。二是鞏固期治療,防止病情波動和復發,治療持續半年左右。三是維持期治療,根據患者情況和藥物反應來決定治療時間。通常,首次發病患者,維持期治療需1~2年;如果有自殺行為、家族史、精神異常表現、發病年齡較早等因素,維持期治療時間要2~3年;如果經過系統規範治療後,再次抑鬱,維持期治療可能要3~5年;病情反覆三次以上,建議終身治療。患者病情每復發一次,因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以及自殺機率的增加,後續治療會更加困難。
王紹禮呼籲,全社會都應把維護心理健康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加強人際溝通是預防抑鬱非常重要的方法,建立強大的人際支持體系,遇到困難時,周圍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能幫助我們提高應對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因為個人對情緒有一定耐受能力,早期不易感知情緒出了問題,如果下列情況存在4種及以上,且持續兩周以上,排除了軀體因素,就可確診為抑鬱症: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如思維緩慢或跳躍、行為失控等);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有內疚感;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睡眠過多;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慾減退。抑鬱症的核心症狀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精力不足。臨床上,抑鬱症病情可劃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其中,中度是已嚴重影響生活工作,明顯情緒低落、人際交往障礙,部分患者有輕生念頭;重度是思維和行為嚴重遲滯,有時有嚴重自殺傾向和行為,基本不能正常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