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篩查和診斷離不開心理評估量表。
懷疑抑鬱的人在首次就診過程中,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病情,然後用精神心理量表進行評估,完成一個可量化的測評。
用於抑鬱障礙輔助診斷的量表有很多:
有的簡單、便捷,可供患者和家屬自測,多用於初篩;
有的比較複雜,一般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但結果更權威,是幫助醫生診斷的有力「武器」;
還有一些量表可用於確定抑鬱的嚴重程度、自殺風險,以及和其他疾病鑑別。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我們就來簡要了解一下這些量表。
一、自評量表篇
1、抑鬱自評量表(SDS):本人或家屬就可操作的篩查量表
抑鬱自評量表(SDS)由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William W.K.Zung 開發,包括 20 個項目,評估內容包括情感症狀、軀體症狀等4個方面。
每個項目由4個等級組成,即:
近一周沒有或很少時間
少部分時間
相當多時間
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除了少數人因軀體疾病或智力低下而無法使用該量表進行評估外,絕大多數人可以把 SDS 用於抑鬱障礙的初步篩查[1]。
SDS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鬱的嚴重程度。
它的計分方法如下:抑鬱嚴重指數=粗分(各條目得分相加得到的總分)/80(最高總分)。
隨後,可根據「抑鬱嚴重指數」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無抑鬱(抑鬱嚴重指數<0.5);
輕度抑鬱(抑鬱嚴重指數 0.5-0.59);
中度抑鬱(抑鬱嚴重指數 0.6-0.69);
重度抑鬱(抑鬱嚴重指數 0.7 以上)。
2、患者健康問卷抑鬱量表(PHQ-9):簡單易用的抑鬱自評量表
患者健康問卷抑鬱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具有簡短、易懂、容易計算、經濟、特異性好的特點。它不僅具有輔助診斷抑鬱症的功能,也可用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還包含了對患者社會功能的評估,為醫生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信息參考[2]。
PHQ-9 的計分方式簡單,將各個條目的得分加在一起即可得到總分,然後可根據總分的區間來確定抑鬱水平,具體如下: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PHQ-9量表全文如下:
指導語:在過去兩個星期,您有多少時候受以下問題所困擾?(在您的選擇下面打「√」)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若您發現自己有如上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在您工作、處理家庭事務,或與他人相處上造成了多大的困難?
毫無困難;
有點困難;
非常困難;
極度困難。
另外,此量表中項目 1 和 4 代表了抑鬱症的核心表現,項目 9 代表有自傷傾向,若此 3 項分數大於 1,都要馬上就診。
聲明:此量表用於自測時,評分僅供參考,詳細解讀應諮詢專科醫師。
3、貝克抑鬱量表(BDI):歷史悠久的抑鬱自評量表
貝克抑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由美國心理學家貝克於1961年編制,並在1996年根據新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
和 SDS 一樣,BDI 可用於患者自評。量表包括 21 個陳述句項目,分值為 0~3分[3]。
BDI 的計分標準為:將所有項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總分,總分的不同範圍表示不同的抑鬱程度。
總分小於 10 分:無抑鬱;
總分 10分~15 分,輕度情緒不良;
總分大於 15 分者,有抑鬱情緒;
當大於 25 分時,嚴重抑鬱。
二、他評量表篇
前面這些可用來自我評估的量表,優點在於比較簡單,適合懷疑抑鬱者進行初步篩查。
但是,測量過程中可能出現理解偏差,造成評估結果誤差[4]。在診斷過程中,醫生還需要另一類量表——他評量表來幫忙。
1、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臨床診斷的「得力幹將」
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是目前醫生使用最為廣泛的抑鬱障礙評價量表。它包括 17 項、21 項和 24 項三個版本。
一般採用交談與觀察的方式,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回答和表現進行評分。
評估一次的時間在 10-20 分鐘,具有快捷、準確的優點。
2、哥倫比亞自殺量表(C-SSRS):防範嚴重後果的重要評估工具
哥倫比亞自殺量表(Columbia-Suicide Severity Rating Scale,C-SSRS)可評價嚴重抑鬱患者的自殺傾向,以及是否有自殺行為。
該量表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根據患者對醫生提問的回答進行評分。一旦評分顯示有嚴重的自殺傾向,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安全。
3、心境障礙問卷(MDQ)及輕躁狂檢測清單(HCL-32):用於鑑別單相抑鬱和雙相障礙
抑鬱狀態並不只在抑鬱障礙患者身上出現,還有一種被稱為「雙相障礙」的情感障礙類疾病,也常常出現抑鬱表現。
因此,要診斷抑鬱障礙,還需要與雙相障礙進行鑑別。
雙相障礙不僅會出現抑鬱症狀,還會出現與之相反的躁狂或輕躁狂症狀,可以使用 HCL-32 和 MDQ 量表進行評估,對臨床診斷起輔助作用。
除了以上常見量表,就診過程中還可能用到的量表有:
用於評價抗抑鬱藥物副反應,以決定是否需要停藥或換藥的量表——治療時出現的症狀量表(TESS);
用於評價您是否按醫囑服藥的量表——用藥依從性評價量表(MARS)等。
這些量表對治療方案的調整和治療效果的保障發揮重要作用,希望您能配合認真完成。
共同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理醫學科醫生 黎傑
參考文獻:
劉夢楠.抑鬱自評量表[J].綜述數位化用戶,2018,(30):249-251.
閔寶權,周愛紅,梁豐, 等.病人健康問卷抑鬱自評量表(PHQ-9)的臨床應用[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3,13(6):569-572.
王振,苑成梅,黃佳, 等.貝克抑鬱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抑鬱症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1,25(6):476-480.
劉嫚,陳旭,王剛.抑鬱症患者量表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醫刊,2018,53(4):373-374.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