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解析:這10種認知扭曲容易導致心理疾病,你有嗎?

2020-12-06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當下解決抑鬱症,藥物是常見的方法,也很管用,這種療法快速、價廉。但是臨床數據表明,僅有22-40%的患者能夠僅僅通過服藥獲得好轉。

這段時間給你們介紹了很多心理療法應對心理障礙,其中一個最簡單容易操作的方法很多人反饋特別棒。

這個就是——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中,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並不是發生的事情造成我們糟糕情緒的主要原因,而是我們內心對待這件事情的看法引起了我們不同情緒的看法。

很多人很好奇,為何有些人看待世界很積極陽光,有些人就特別悲觀厭世。

認知心理學叫這個底層認知為:核心信念。

這些信念是從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學到的,逐漸形成的。

尤其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童年經歷,或者是長期遭到某種方式的對待,然後形成的消極態度,最後固化成了消極信念。

比如總是被批評指責,因此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或者是經常被忽略,感覺自己無足輕重,沒有存在感,價值感,或者長期被拒絕,多次的失敗挫責,認為自己很無能,不被認可。

認知心理學對很多抑鬱症進行研究,最終得到一個心理模型,該模型認為,抑鬱的人對自我、世界和未來(即「認知三角」)持有許多歪曲的、不基於現實的想法,這些想法存在許多邏輯和事實上的漏洞,比如容易「非黑即白」、「大難臨頭」等。

那麼今天給大家詳細列舉這幾種病態認知:

Top1:以偏概全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顧名思義,以偏概全就是一些人把個例事件當作常性事件。

它包括兩種:一種是針對自己,另一種針對他人。

比如有些人做事失敗後就萎靡不振,甚至認為自己永遠也不會成功,自己註定是個廢物。

還有些人看到別人做錯事後就片面覺得這個人品行不正,甚至每次和其交往都帶有有色眼鏡。

Top2:非黑即白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例如: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講到:「因為我競選長官失敗了,我就是個考了個零蛋的廢物」。

再如:一名一直在班級考試第一名的學生,有一次考試考了第二名,她總結道:「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這種思維很容易醞釀出「病態完美主義」,它讓你害怕任何失誤和任何不完美的發生,因為一旦發生你看自己時,你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你會感覺自己不完整和無價值感。

Top3:消極關注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好,也不是絕對差。

但只能看到負面事情的人就會把事情往最壞地方去想。

比如疑病症患者,他們只要身體不舒服就會覺得自己身體患上大病,這就是典型的消極關注。

Top4:讀心術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你武斷地下結論說有的人在對你作出消極的反應,而且你根本不去核實一下。

這些人會天真認為對方一定「這樣想」,導致在人際關係中處處碰壁。

然而事實上,自己認為的與他人的真實想法,可能差距甚遠。

Top5:抹煞積極體驗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於積極體驗你堅持「它們不算數」而拒絕。這樣你就能保持一種與你的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消極信念。

比如一個人受到表揚本來應該高興,但這類思維的人總是覺得他人沒有看到自己糟糕的地方,想盡一切辦法抹殺掉自己優秀一面。

Top6:情緒偵探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情緒偵探」的特點就在於,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去推論出許多不實的結論。

但我們知道對待一件事我們應該以事實和證據來推斷事情,往往有這樣認知的人對事物總是夾雜自己的主觀色彩,導致看待問題始終戴著「有色眼鏡」。

Top7:「應該」、「必須」思維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我應該......」 「我必須......」

這是很多神經症患者思維特點,他們總是覺得事情是有一個固定走向,不相信事物的多樣性,也拒絕特例。

如果總是秉承這樣的思維,最終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只能活在自己頭腦中的世界。

TOP8:貼標籤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有這樣思維的人,可能不是簡單地承認自己犯了一個特定的錯誤,而是為整個自己貼上標籤,如「我是個失敗者」。那些看待事物方式與你不同的人被貼上「白痴」或更差的標籤。

心理學家發現,一旦我們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籤,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往這個標籤的方向去靠近。

輕易的給自己貼上「笨」之類的負面標籤,很有可能真的讓自己的智商下降哦。

TOP9:罪責歸己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把負面的問題全都責怪自己,儘管毫無根據,或者佔小部分責任,但仍舊會自我批判,感覺自己無能。這種過度的責任感,讓自己深深地自責和內疚,總是覺得自己耽誤了別人,傷害了別人。

比如一個人患上抑鬱症本來就是一種病症,但患者總是把問題歸給自己,我的一個來訪者總認為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自己患上抑鬱症是大不孝,所以成天自責悔恨,這就是典型的病理性認知扭曲。

TOP10:誇大(災難化)或縮小

圖片來自:簡單心理學

誇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錯誤或他人的成就)或不恰當地把事物縮到很小(你自身的值得欣賞的品質)。這是個「望遠鏡遊戲」:你從一端看積極的東西,從另一端看消極的東西。

自卑心理就是從這樣認知扭曲一點點「養育」而成。

講完了這十種認知扭曲,大家一定希望知道怎麼解決,由於篇幅太長,先給大家一個方向。

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好用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它;

其次,從我們上述提到的十種認知扭曲中,選擇最符合自己的一種;

第三,用理性的方式回應這種負面思維。

具體怎麼事實我之後給大家更新一篇文章詳細解讀,大家也可以給我提問,我這裡針對多數人的問題匯總。(具體可以留言給我)#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根據Beck, Rush, Shaw, and Emery(1979)的研究,有6種認知效應會扭曲你的思維方式: 1 過分概括 這指的是把一個想法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信的
  • 心理解析:有這3種特徵的人,說明內心很邪惡,最好遠離
    心理解析:有這3種特徵的人,說明內心很邪惡,最好遠離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也就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而有些在良好環境裡成長的人,那麼他長大後肯定也是非常的樂觀願意幫助別人,和這類人做朋友是我們在生活中而感到慶幸的一件事,而有些人可能小時候受過打擊或者挫折導致長大後性格有點扭曲,
  • 你經常做噩夢嗎? 噩夢有可能預示著這3種疾病
    (原標題:你經常做噩夢嗎?噩夢有可能預示著這3種疾病) 相信大家都有做噩夢的經歷,晚上睡覺經常做噩夢驚醒,然後一身冷汗?但是對於那些經常做噩夢的人來說可就要當心了,因為這噩夢可能預示著這三種疾病。而為什麼會做噩夢呢?我們來一起探究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 9種常見認知扭曲,你中幾個?
    不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認知扭曲】會以不客觀的方式解讀現實,打擊人的自尊。同時,【認知扭曲】也是受害者心態的重要原因,而受害者心態是一個強大的陷阱,會將事情災難化,而且常常會導致人以此為藉口放棄行動。
  • 警惕人格心理扭曲
    而河南殺人狂魔楊新海,楊的作案手段兇狠殘忍,先後有67條無辜生命喪於他手。縱觀馬、楊的殺人動機與犯罪經歷,不難看出其在心理衛生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從而導致人格強烈扭曲。   他們是一種社會「怪胎」,審視產生這些「怪胎」的原因,我們不能不想到關於心理健康的問 題,想到我們教育的得與失。
  • 你有必要知道的24種心理認知偏差!看完漲姿勢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24種常見的心理認知偏差,這24種心理認知偏差又主要是由兩大原因引起的:一個是「內部視角」,即我們人類傾向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問題;另一個是「思維懶惰」,即我們的大腦傾向偷懶而不是理性地思考。
  • 面對壓力人可能會產生8種錯誤的認知,如何正確的面對壓力?
    人的情感是複雜的,人在感受到壓力的時候,頭腦往往會蹦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對事物原本確的認知會產生扭曲。如果能夠糾正這些扭曲了的認知,那麼我們的心情就會得到釋放,從而得到放鬆。心理亞健康狀態的人往往會產生一些扭曲的認知,一般來說,可以歸結為以下8種情況。
  • 這部漫畫遭到官方媒體痛批,把髒水潑給中國,切勿讓漫畫扭曲事實
    可以說是讓看過這部漫畫的國人非常的生氣,因為這部漫畫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可是沒想到作者這麼扭曲事實,竟然把自己國家發生的醜聞潑髒水到我們國家。這部漫畫的名字是看臉時代,講述的是一個全校最醜陋的男同學樸玄碩因為醜胖總是受到壞同學的欺負,可是一夜之間他突然擁有了另一個身體,一個很強很壯很帥的身體。
  • 疾病汙名:一種次生性社會心理病毒
    即使在非人為操控的自然災禍和疾病領域,尋找汙名化表徵和替罪羊仍然是不同社會及群體處理危機的一種手段。所以,關於疾病汙名的問題,其實是個社會問題,也是文化心理問題。[1]它像一面透鏡,折射出一些人在面對社會危機時扭曲的靈魂鏡像。本文將以瘋癲、愛滋病和中蠱為例,具體來談。
  • 這四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很多人認為,心理疾病離我們非常遙遠。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對心理、精神類疾病的認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等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心理疾病就在我們身邊,一些更輕微的心理障礙由於太常見而被人們誤認為是「正常思維」。
  • 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自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具體來說,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針對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人格的發展完善;作為教師,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我們的義務,所以,心理輔導的方法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是一個常考內容,主要以單選和多選的方式進行考察,所以大家需要理解性的記憶,今天就給大家區分幾種心理健康輔導的方法: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1)強化法(2)
  • 心理疾病有哪些症狀?
    核心提示:到目前為止,精神心理疾病是目前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雖然我們看上去沒有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有的患者甚至看上去十分健康,但是患有心理疾病時間較長以後,帶來的影響往往是不容小覷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適當觀察,才能夠及時發現心理疾病的症狀。
  •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專家教你這樣調整自己
    8月5日上午10時,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人民網科普中國樂享健康承辦的「我聽醫生講科學」欄目在線開播。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彭國球以「疫情之年,出現心理疾病怎麼辦」為題,向網友全面地分享了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調節的小技巧。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彭國球表示,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 《火影忍者》蠍做了這件事情,是因為心理有問題還是性格扭曲?
    但凡天才,考慮事情的方式都跟正常人不一樣,蠍從小就是天才,而且因為父母離去,千代婆婆刻意躲避導致他的性格發生了扭曲,但是性格扭曲不代表沒有正常的理解力蠍小時候唯一的朋友就是小蟲,但是小蟲在他面前卻說過不該說的話,小蟲說想成為受人稱讚的忍者,就像蠍的傀儡一樣,而且類似的話他不止說了一次
  • 是什麼扭曲了這位大學生的心理
    可他的父母都是下崗職工,平時對他的教育以打罵為主,家中缺錢,加上疫情期間又出了這件事,心情也更加煩躁。3月15日,楊某某情緒波動很大,父親與他交談中得知,他和宿舍、樓管、同學關係緊張,學習生活不愉快。父親不滿地訓斥他,氣極時說道:"你有本事,就去殺人放火!"
  • 心理壓力大怎麼減壓 10種方法緩解壓力
    強迫症:過於追求完美、長期機械工作、壓力過大令都市人強迫症發病率不斷升高  感冒:壓力也會導致你的免疫系統下降,外界的一些病毒以及病菌就很容易侵入體內,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10個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  1、暗示法  選準最佳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回憶、想像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等對自己實施積極暗示,可以消除負性情緒,減緩心理緊張,使心理保持平靜和愉快。如背誦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經歷、精心打扮自己等。
  • 心理扭曲有多可怕,8歲男孩慘遭毒打,施暴者母親:他心情不好
    施暴者的內心究竟是有多麼的扭曲,多麼的表態。事情是這樣的,在成都某小區內一8歲的男童在乘坐電梯的時候被一名17歲的男子擄走至地下室進行暴打。男童的家人由於見不到孩子回家,便出門尋找。最終在地下室發現了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的孩子,孩子渾身都是傷。不知道誰會這麼狠心下此毒手,連一個8歲的孩童都不放過。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甲狀腺疾病「偏愛」女性,身上若有這7種表現,甲狀腺疾病已上門
    而在重壓之下很容易使自身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比如說甲狀腺疾病就非常偏愛女性。當女性身上出現以下幾種表現的時候,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甲狀腺疾病找上門來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數都和甲狀腺機能衰退有關,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甲減。如果從早晨起來,你就感覺到身心俱疲的話,即便是經歷了連天的休息之後,仍然無法得到緩解,就需要考慮可能是甲狀腺不活躍而引發的問題了。
  • 誘發心理疾病十大因子
    這類人群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  而又得不到應有的調試,身心過度疲勞,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從生理角度講,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也會使其內分泌功能失調,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各種生理疾病產生,甚至會導致過勞死。  感情和家庭變故引發的心理重壓現代社會中,因為感情和婚姻家庭變故所引發的心理問題和疾病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