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當下解決抑鬱症,藥物是常見的方法,也很管用,這種療法快速、價廉。但是臨床數據表明,僅有22-40%的患者能夠僅僅通過服藥獲得好轉。
這段時間給你們介紹了很多心理療法應對心理障礙,其中一個最簡單容易操作的方法很多人反饋特別棒。
這個就是——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中,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並不是發生的事情造成我們糟糕情緒的主要原因,而是我們內心對待這件事情的看法引起了我們不同情緒的看法。
很多人很好奇,為何有些人看待世界很積極陽光,有些人就特別悲觀厭世。
認知心理學叫這個底層認知為:核心信念。
這些信念是從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學到的,逐漸形成的。
尤其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童年經歷,或者是長期遭到某種方式的對待,然後形成的消極態度,最後固化成了消極信念。
比如總是被批評指責,因此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或者是經常被忽略,感覺自己無足輕重,沒有存在感,價值感,或者長期被拒絕,多次的失敗挫責,認為自己很無能,不被認可。
認知心理學對很多抑鬱症進行研究,最終得到一個心理模型,該模型認為,抑鬱的人對自我、世界和未來(即「認知三角」)持有許多歪曲的、不基於現實的想法,這些想法存在許多邏輯和事實上的漏洞,比如容易「非黑即白」、「大難臨頭」等。
那麼今天給大家詳細列舉這幾種病態認知:
Top1:以偏概全
顧名思義,以偏概全就是一些人把個例事件當作常性事件。
它包括兩種:一種是針對自己,另一種針對他人。
比如有些人做事失敗後就萎靡不振,甚至認為自己永遠也不會成功,自己註定是個廢物。
還有些人看到別人做錯事後就片面覺得這個人品行不正,甚至每次和其交往都帶有有色眼鏡。
Top2:非黑即白
例如: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講到:「因為我競選長官失敗了,我就是個考了個零蛋的廢物」。
再如:一名一直在班級考試第一名的學生,有一次考試考了第二名,她總結道:「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這種思維很容易醞釀出「病態完美主義」,它讓你害怕任何失誤和任何不完美的發生,因為一旦發生你看自己時,你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你會感覺自己不完整和無價值感。
Top3:消極關注
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好,也不是絕對差。
但只能看到負面事情的人就會把事情往最壞地方去想。
比如疑病症患者,他們只要身體不舒服就會覺得自己身體患上大病,這就是典型的消極關注。
Top4:讀心術
你武斷地下結論說有的人在對你作出消極的反應,而且你根本不去核實一下。
這些人會天真認為對方一定「這樣想」,導致在人際關係中處處碰壁。
然而事實上,自己認為的與他人的真實想法,可能差距甚遠。
Top5:抹煞積極體驗
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於積極體驗你堅持「它們不算數」而拒絕。這樣你就能保持一種與你的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消極信念。
比如一個人受到表揚本來應該高興,但這類思維的人總是覺得他人沒有看到自己糟糕的地方,想盡一切辦法抹殺掉自己優秀一面。
Top6:情緒偵探
「情緒偵探」的特點就在於,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去推論出許多不實的結論。
但我們知道對待一件事我們應該以事實和證據來推斷事情,往往有這樣認知的人對事物總是夾雜自己的主觀色彩,導致看待問題始終戴著「有色眼鏡」。
Top7:「應該」、「必須」思維
「我應該......」 「我必須......」
這是很多神經症患者思維特點,他們總是覺得事情是有一個固定走向,不相信事物的多樣性,也拒絕特例。
如果總是秉承這樣的思維,最終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只能活在自己頭腦中的世界。
TOP8:貼標籤
有這樣思維的人,可能不是簡單地承認自己犯了一個特定的錯誤,而是為整個自己貼上標籤,如「我是個失敗者」。那些看待事物方式與你不同的人被貼上「白痴」或更差的標籤。
心理學家發現,一旦我們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籤,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往這個標籤的方向去靠近。
輕易的給自己貼上「笨」之類的負面標籤,很有可能真的讓自己的智商下降哦。
TOP9:罪責歸己
把負面的問題全都責怪自己,儘管毫無根據,或者佔小部分責任,但仍舊會自我批判,感覺自己無能。這種過度的責任感,讓自己深深地自責和內疚,總是覺得自己耽誤了別人,傷害了別人。
比如一個人患上抑鬱症本來就是一種病症,但患者總是把問題歸給自己,我的一個來訪者總認為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自己患上抑鬱症是大不孝,所以成天自責悔恨,這就是典型的病理性認知扭曲。
TOP10:誇大(災難化)或縮小
誇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錯誤或他人的成就)或不恰當地把事物縮到很小(你自身的值得欣賞的品質)。這是個「望遠鏡遊戲」:你從一端看積極的東西,從另一端看消極的東西。
自卑心理就是從這樣認知扭曲一點點「養育」而成。
講完了這十種認知扭曲,大家一定希望知道怎麼解決,由於篇幅太長,先給大家一個方向。
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好用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它;
其次,從我們上述提到的十種認知扭曲中,選擇最符合自己的一種;
第三,用理性的方式回應這種負面思維。
具體怎麼事實我之後給大家更新一篇文章詳細解讀,大家也可以給我提問,我這裡針對多數人的問題匯總。(具體可以留言給我)#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