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心理疾病十大因子

2020-12-01 39健康網

  最近的一次調查表明,精神疾病已超過心血管病,躍居我國疾病患者的首位,約佔20%

  據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精神病所佔比例將增加到25%

  隨著現代化在我國的急速推進,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產生心理問題和疾病的人群也急劇增加。

  最近的一次調查表明,精神疾病已超過心血管病,躍居我國疾病患者的首位,約佔20%。另據專家預測,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精神病所佔比例將增加到25%,我國的精神疾病患者為什麼增加如此之快?又是什麼因素誘發現代人頻頻產生心理疾病呢?據 筆者調查研究,誘發我國現代人心理疾病的主要有以下十大因素。

  白領工作模式為主體的生活工作模式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劇,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急劇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領為主體的人群工作壓力更大、緊張度更高、生活節奏更快。這類人群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

  而又得不到應有的調試,身心過度疲勞,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從生理角度講,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也會使其內分泌功能失調,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各種生理疾病產生,甚至會導致過勞死。

  感情和家庭變故引發的心理重壓現代社會中,因為感情和婚姻家庭變故所引發的心理問題和疾病越來越多。戀人的離去,使深愛著的一方,心理上產生失落感,長期如此而又得不到及時的調試,必然會導致心理失衡,誘發心理疾病。現代人思想觀念在改變,離婚率在我國越來越高。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不起離婚的打擊,心理負荷過重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時調試,極有可能誘發心理疾病。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因種種原因心理壓力過大的約佔70%,需要尋找傾述對象和對其進行心理幫助。

  現代人對網絡的依賴心理或染上網癮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對網絡有著極大的興趣,上網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有可能誘發上網人群心理疾病,導致上網者因思想長期處於虛擬狀態中,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的會導致上網者在網上和現實中產生人格分裂。美國心理學博士金伯力在《上網綜合症》中說過「網癮就如鴉片癮、菸癮一樣,其危害性極大,一旦染上是難以根治的」。染上網癮不但對人的心理有極大的危害,而且對人的身體也是危害極大的。

  生活貧困造成的心理壓力

  因為生活貧困造成心理壓力過大而誘發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為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換,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更加劇了下崗職工的心理壓力,一邊是生活一天天貧困下去;一邊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雙重的壓力極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貧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話題,如果貧困生得不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關懷,誘發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極高的。據統計,目前我國高校中,貧困生約佔15―20%,而這其中有心理問題和疾病的又佔65%。事業上急功近利和經不起打擊在事業上,現代人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為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斷加壓,儘管超過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從而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自我滿足,導致心理失衡而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病灶。事業上的失敗者,尤其是經常失敗或事業上大起大伏者,其心理因失敗的打擊長期處於一種失衡狀態中,又不能自我調試,極有可能誘發精神障礙、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疾病。

  升學考試的重負

  帶有這類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對著緊張繁重的學習任務、家長老師的殷切期盼、自身一舉成名的夢想和自我加壓,使廣大考生肩負著巨大的壓力,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疾病。最近湖北對該省39個城市的初、高中的調查發現,考生中有各種各樣的中輕度心理問題和疾病的高達72%。考試重壓的病灶所引發的心理問題和疾病,主要有反應遲鈍或過激、焦慮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鬱症等等,人稱考試後遺症。

  長期溺愛中的獨生子女

  部分獨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際也成為家長、老師及教育界人士辣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源於獨生子女從小就享受著家人的溺愛。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這種習性則成為誘發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導致孩子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交際恐懼症、自閉症等心理問題和疾病等。一項調查表明我國獨生子女中約30%有適應能力障礙,這是潛在的危機,是一顆定時炸彈,到一定時期就會爆炸,引發心理疾病和更嚴重的後果。

  長期投資不中或資本嚴重受損

  從事投機如買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長期投資下去而又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回報,或資本受損,必然會產生受挫折感和心理的不平衡。心理因投機長期焦慮不安,波動起伏不定或處於失衡狀態中,極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

  對社會飛速發展不適應

  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有許多人因種種原因而產生不適應感,如對社會上的不公現象看不慣、對一些改變了的生活習慣不能適應、信仰的泯滅而產生的無歸屬感等,這些往往導致現代人心理失衡和對生活的無望感。

  現代社會老年人失愛

  隨著我國社會老年化的愈加嚴重,對老年人晚年的精神關愛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尤重於物質幫助。調查表明,目前我國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源自於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約70%的心理疾病是老年人缺少精神關懷所引起的,如現代社會中老年人的「空巢現象」。

(實習編輯:魏文巧)

相關焦點

  •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核心提示:  當今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總是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或許說這就是生活,生活本來就不可能事事如人意,免不了遇到很多的問題,然而當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們太多,不去想辦法做一個合理的釋放則會堆積成災轉化為各種心理問題,這也就是說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放在心上,讓時間來治癒,這些心理疾病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家庭幸福,目前存在的十大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 心理所揭示節律基因通過控制趨化因子調節神經炎症引起的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由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所導致的複雜的精神疾病。既往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普遍具有睡眠障礙,且應激激素皮質酮分泌的節律發生異常,提示節律在抑鬱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神經炎症是抑鬱症發生的重要因素。有趣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功能主要執行者——小膠質細胞節律性地表達炎性因子和節律基因,提示研究者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節律和炎症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 揭秘輪狀病毒誘發嚴重胃腸道疾病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題為「Rotavirus induces intercellular calcium waves through ADP signaling」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輪狀病毒誘發嚴重胃腸疾病的分子機制;輪狀病毒是引起腹瀉和嘔吐的主要原因
  • 氣壓低、溼度大雷天氣容易誘發這些疾病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內科五病房周海純主任表示,雷雨天氣裡氣壓低、溼度大,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容易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哮喘等疾病,尤其是之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容易加重。哈市市民陳女士今年65歲,三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到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她患有「心臟病、心肌缺血,心衰」。
  • 2011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1.心理衛生運動的發起人,心理健康的先驅是美國人( )A.克利福德·比爾斯 B.威廉·詹姆斯C.阿道夫·邁爾 D.艾薩克·雷2.每個人都有四種年齡層次,其中人們無法改變的自然年齡是指( )A.實際年齡 B.心理年齡C.生理年齡 D.社會年齡3.兒童(尤其是早期兒童)的重要活動形式和增長知識、誘發思維和想像力的最好途徑是
  • 從心開始心理專家:團體心理諮詢的11個療效因子
    什麼是團體心理諮詢? 團體心理諮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 頻繁聚餐易「上火」誘發口腔疾病
    在口腔門診,經常見到患者因「上火」來就診,檢查發現主要為以下五類疾病。智齒冠周炎——所謂智齒冠周炎,主要是因為智齒萌出空間不足或位置不正,導致牙齒和牙齦之間容易藏汙納垢,食物殘渣滯留且不易清潔,長此以往便滋生細菌、局部發炎。平時不發作,往往在胡吃海喝、熬夜狂歡、抵抗力下降時,便急性發作形成智齒冠周炎。
  • 「腦神經遞質調控」成為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關鍵
    精神心理疾病怎樣治?只能靠長期吃藥維持嗎? 探求引發精神疾病的深層病因,我們發現,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種腦神經遞質缺陷、紊亂引發的複雜病症,單純依靠傳統治療,或長期服用藥物是很難治癒的。 一方面,藥物只能抑制患者大腦神經活性,不能修正導致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經遞質缺陷。
  • 心理問題困擾大眾,中國人呈「灰色」
    他認為:「轉型期的中國是個『灰色國度』,面對壓力,老百姓的各種心理疾病都可能發生。政府應儘快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引發的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統計表明:中國約有39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換言之,平均每100個中國人中,至少有3人需要接受心理諮詢和治療。
  • 小心誘發這些疾病
    小心誘發這些疾病 2020-11-2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心理疾病有哪些症狀?
    核心提示:到目前為止,精神心理疾病是目前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雖然我們看上去沒有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有的患者甚至看上去十分健康,但是患有心理疾病時間較長以後,帶來的影響往往是不容小覷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適當觀察,才能夠及時發現心理疾病的症狀。
  • 壓力誘導炎症因子IL-6分泌,可致肥胖
    該研究表明,外界壓力會誘導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在棕色脂肪細胞中的分泌,導致棕色脂肪細胞無法正常調節葡萄糖等物質的新陳代謝和分解脂肪,最終造成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併發症。之前的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會降低宿主對各種疾病炎症的適應能力。本研究在利用小鼠模型,研究應激壓力導致疾病炎症的機制時,意外的發現了壓力導致機體肥胖的一種可能機制。
  • 潮溼寒冷是怎麼誘發類風溼的?到底哪些才是造成類風溼的真正元兇呢?
    潮溼寒冷會刺激關節,導致關節內壓強變化,誘發炎症反應。但其實,潮溼寒冷導致類風溼復發的原因比較複雜,並不僅僅是這樣。一旦氣溫降低、下雨下雪,患者就開始產生抗拒心理。這種心理暗示在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疼痛的幻覺、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影響患者休息和生活,誘導類風溼復發。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患者要做到放鬆精神,避免被情緒牽著走。理智看待天氣變化。
  • 2010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_____是兒童,尤其是早期兒童的重要活動形式,也是兒童增長知識,誘發思維和想像力的最好途徑。( )A.大腦訓練法 B.適應訓練法C.休閒療法 D.格式塔療法15.到醫院或心理諮詢中心的來訪者,其社會功能大多處於( )A.正常狀態 B.異常狀態C.失常狀態 D.疾病狀態16.我國_____年在_____成立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下屬分會,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的「大學生心理諮詢委員會」。
  • 消化系統疾病與心理異常的關係
    幾乎無例外地,出現這樣心理狀態異常的人,似乎總是會伴隨著茶飯不思、五穀不香的現象。很多人還會出現胃脘脹悶、頻繁噯氣、進食哽咽、反酸燒心、咽喉堵塞等諸多不適。醫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數十種胃腸道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症候群」、「功能性便秘」、「癔球症」等等,它們在人群中相當常見,而且其發生均與心理異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 J Cell Biol:基因突變如何誘發諸如帕金森等神經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個基因的突變與帕金森疾病直接相關,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基因突變是如何影響個體患上帕金森疾病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重點對一種誘發家族性帕金森疾病的基因突變進行研究,他們發現,該基因能夠編碼一種特殊蛋白
  • 黏膜細胞凋亡後可能「傷及自身」誘發免疫和過敏性疾病
    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的黏膜細胞在凋亡後,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  腸道、皮膚等處的黏膜被上皮細胞覆蓋,內部產生新細胞的同時,老細胞會凋亡剝落,並隨著糞便、痰或皮膚汙垢被排至體外。此前並未發現這些「被淘汰」的細胞會對機體產生哪些影響。
  • 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心理疾病雖然屬於心理範疇,但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大腦的生理活動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顯的神經生理基礎。 目前常規理論認為神經症的病因是由於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有人說神經遞質失調僅是神經症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神經症的原因。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