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團體心理諮詢?
團體心理諮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團體心理諮詢一般有1-2名領導者主持,參與團體成員人數少則3-5人,多則幾十人;團體領導者可根據團體問題的相似性,組成課題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或相似的心理障礙。
影響團體心理諮詢效果的11個因素
曾被美國精神醫療期刊評價為最具影響力的教科書之一的、更被廣大團體心理諮詢與工作者視為「聖經」的亞隆(IrvinD. Yalom)的《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中,將團體心理諮詢治療療性的改變歸納為十一種「療效因子」。
(1)灌輸希望。希望的灌輸和維持對所有心理治療都是重要的。希望不僅讓成員繼續保持對生活的期待,而且對於治療方法的信心本身就有治療的效果。團體領導者必須盡一切努力來提升成員對團體治療療效的信心。治療師應該善用這個因子,定期提醒成員對自己進步的注意。
(2)普遍性。許多成員進入團體之前都有焦慮不安的想法,認為自己的不幸是獨特的,只有他們有這種恐懼或不能為他人接受的問題、念頭、衝動和幻想。而且這種獨特感常常因為社會孤立而擴大,使深入的親密關係無法形成。在團體中當聽到其他成員坦露與自己相似的焦慮,彼此會產生共鳴,看到大家的共同性,不再認為自己的問題特殊。
(3)傳達信息。在團體中,領導者提供的教導式指引,包括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等,以及治療師或其他成員對生活問題所提供的忠告、建議或直接指導等,都能起到心理教育的功能。
(4)利他主義。在團體中,成員在施與受的連鎖關係中受惠。剛開始接受治療的成員起初士氣比較低,自覺無法為他人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意見,他們初期認為自己是一個包袱,當發現自己對別人很重要時,會覺得自尊提高並振作起來。
(5)原生家庭的矯正性重現。大多數成員進入團體時都帶著從家庭中所感受到的非常不滿意的經驗。團體在很多方面都有類似的家庭。許多團體由一對男女治療師帶領,儘可能地模擬類似雙親般的輪廓,成員根據其遐想的世界,以曾與雙親及兄弟姐妹互動的方式來與領導者及其他成員互動,如依賴、抗拒、競爭。由此,團體可以提供大量且具有矯正性的可能。固有的角色會不停地被探索和調整,並不斷鼓勵探索嘗試新行為,成員和治療師一起解決問題,修通長久依賴、未完成、未處理的過去的事情。
(6)發展社交技巧。社會學習,即基本社交技巧的培養是所有治療團體中的療效因子。在團體中待的時間較長的成員會獲得高度成熟的社交技巧。他們學會了如何有效地回應別人,知道解決衝突的方法,不會主現地批評,而且善於體驗和表達適當的同理心。這些技巧對成員將來的社會互動有很大的幫助。
(7)行為模仿。許多證據顯示,在團體中治療師的示範行為會影響成員。模仿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力量。團體成員在團體過程中靠嘗試,一點一滴地學習他人的行為,繼而放棄不適應的行為。
(8)人際學習。人際學習是一個寬廣且複雜的療效因子,它既是團體治療的重要因素、也是團體情景中特有的歷程。團體是社會的縮影,每個成員的人際形態終將在因體溝通中裡現出來,通過心理洞察、修通移情、矯正性的情緒經驗,發展出能力以辨認不適應的人際行為,並改變它。
(9)團體凝聚力。團體凝聚力是團體成員被團體及其他成員所吸引的程度。有凝聚力的團體,成員會彼此接納、支持,而漸漸在團體中發展出有意義的關係。在這種情景下,成員較能自我探索,能察覺以前不能接納的那一部分自我,且較能與別人有深刻的關係。成員在有凝聚力的團體中提高自尊,團體成員為獲得團體尊重而習得社會行為。
(10)情緒宣洩。情緒宣洩在治療過程中很重要,許多治療師都努力在團體中幫助成員釋放壓抑的感情。情緒宣洩是人際互動的一部分。研究表明,開放的情緒表達對團體治療極為重要。
(11)存在性因素。治療中的存在因素包括責任、基本孤獨、必然性等。歐文.亞隆在設計相關問卷時設計了這樣一些項目:了解到生命有時候是不公平的;了解到生命中某些痛苦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解到無論我和別人多親近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人生;了解到我終究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負責,無論從別人那裡得到多少指導和支持。存在治療的重要概念是人類以兩種方式來處理生存的終極問題:一種是壓抑和忽視自己的生存情景;另一種是感嘆萬事萬物的存在,真誠地活著,接納各種可能性和限制,意識到自己對生命的責任。人的存在是在真誠狀態下的自我創造,提供一種改變的力量。治療師與成員同時存在,是所有療效因子中蘊含的助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