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心理諮詢市場為何一直不溫不火,究其原因是為何呢?筆者通過調研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期望對你有幫助。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心理諮詢在中國是個不太受歡迎的「冷」行業。然而發達國家的心理研究、心理諮詢體系十分完善。
一項調查顯示,美國1000人中就有一個心理諮詢師,許多家庭還有自己的私人心理醫生。心理治療還被納入醫保體系,費用可以報銷。
反觀中國,心理諮詢的模式沒有被中國市場廣泛接受。就目前而言,按照美國每100萬人中有1000人(1000:1)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比例計算的話,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尚有47.6萬的缺口。
正是由於對心理諮詢的長期忽視,才使我國的心理諮詢體系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儘管發展勢頭明顯,國內心理諮詢行業還未形成成熟的心理研究、心理諮詢體系。各機構服務形式、商業模式五花八門,心理諮詢師從業和監管規則也並不完善。
目前有以下特徵:
中國心理諮詢行業起步較晚,雖可追溯到1985年,但直至2001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開始推行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鑑定制度,心理諮詢師才成為一種職業。
可以發現中國的心理諮詢在很長時期內不受重視,這與國民性格、文化傳統、價格-醫療體制和心理諮詢需求-供給矛盾等有關。
公共事件是催熟心理諮詢市場的一大因素。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大眾對心理諮詢的關注度逐漸上升。從百度熱詞搜索指數看,2011年平均為1678,到2016年增長到5613,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由前一年的2500上升到4230。
另外據壹心理提供的報告顯示,心理諮詢熱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位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北京、上海需求尤為強烈。
在諮詢問題中,戀愛諮詢佔比達20.7%,心理健康19.4%,婚姻家庭佔比19.1%。從年齡分布看,20-29歲是心理諮詢最核心人群,其次是30-39歲,這兩個年齡段佔比達85.3%。
小於19歲的用戶主要關注焦慮、抑鬱、恐懼等。醫院的就診人群也以中青年為主。這與承擔壓力的年齡分布有關。大多是自己或家人、身邊同事朋友發現患者情感或精神行為有異常,但很少有人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
這個本應專業、謹慎的行業在私人診所中卻亂象叢生,不但管理混亂,部分從業者缺乏系統培訓,甚至可能出現漏診誤診。魚龍混雜的市場現狀也成為亂要價的根源。
1. 入行門檻低,培訓時間短。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執業證書取消之前,一個沒有任何相關知識背景的人,只需交幾千塊錢培訓20天,就可以考取執業證書。不合格諮詢造成誤診漏診。不少諮詢師為了增加治療次數,會輕易下結論,並把諮詢者情況說得很嚴重,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2. 國內心理諮詢頁管理模式落後。在美國、德國等心理諮詢行業相對成熟的國家,會有相應的專業配套管理模式。美國要求諮詢師必須具有臨床心理博士學位,並有2—3年實習期,後期還有一系列考核。國內因為該行業剛起步,配套審核模式都未建立起來。
3. 心理諮詢收費無統一標準。根據諮詢師的經驗和知名度要價成了「慣例」,資深諮詢師的價格高達800到1500元一小時不等,普通諮詢師是200到400元一小時。按照「最少做一個療程,6次,一周一次」的常規說法,至少要花費1000多元。
通過對我國心理諮詢行業現狀分析認為,當前我國心理諮詢行業價格亂象也不斷凸顯出來,相關行業政策亟待出臺,以推進心理諮詢業的進一步發展。
市場升溫早已受到資本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獲得融資的企業有11家,2016年有9家。
融資金額也屢刷新高,如壹心理獲得1000萬美元,好心情獲得恩華藥業5000萬注資。但中國心理諮詢市場還未迎來爆發。有以下原因:
中國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已達28.7萬人,每年有200萬人自殺未遂者;1990年中國2560萬例抑鬱症患者,僅有5%得到治療,而15%的抑鬱症患者抱有自殺傾向。
可以發現缺乏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才是造成我國自殺率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
據調查, 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達1600多萬,中國有1.9億人一生中需要介紹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就有3000萬。
隨著網際網路+的時代浪潮鋪面而來,內容付費,知識變現成為潮流,原本一潭死水的中國心理諮詢行業開始沸騰了起來,泛心理學(大眾心理學)開始流行。
一個又一個泛心理學APP,公眾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個人心理健康諮詢開始興起。
這些APP和微信公眾號的興起改變了以往心理諮詢師們的變現方式,使得從事心理諮詢服務行業的人員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也破除了心理健康諮詢需求者的心理障礙,可以更加方便地去尋求幫助。整個心理諮詢行業迎來了曙光。
以壹心理為例,專耕耘於心理健康領域,依靠心理諮詢,心理課程,心理測試,心理FM等成功的實現了其的商業化。累計擁有了1200萬用戶,6372名心理專家,600多位專欄作者,並且其還和全國792家心理機構建立起了合作關係。這樣耀眼的成果成功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
我國絕對是有上億人需要心理諮詢的,而且還有更多人需要不定期的關注自己心理健康。這是相當巨大的市場。但真的走出這一步的人卻少之又少,原因很多,消費水平和消費意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合格的心理諮詢,確實能夠讓你花的錢物超所值,當然市場上更多的是不合格的。
21世紀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由此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逐漸增多,心理健康對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已日益彰顯,據國內外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心理諮詢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商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心理諮詢師未來也將成為我國新世紀的熱門高收入職業。
現從五大行業現狀來分析心理諮詢發展趨勢:
1. 民眾對心理諮詢的接受程度還有待增加
雖然近些年各級部門、機構為心理諮詢、心理學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民眾的接受程度也提升了很多,但是真正可以承認自己有問題,並且願意走進心理諮詢室的人仍然是那些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實在沒有辦法的人,這樣的人是少數的。故民眾對心理諮詢的接受程度還有待增加。
2. 來訪者對諮詢的費用有很大顧慮
這主來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以深圳為例,深圳一般機構的收費標準在300-1000元/小時,以平均500元/小時、每周一次來計,一個來訪者每月諮詢4次就需要2000元,而深圳的平均收入在4700元左右,當然這還是平均了那些高收入群體,實際上很多人還達不到這個水平,而很多時候這些低收入群體面臨的問題更多,反倒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費用,另外即使經濟收入達到這個水平,甚至超過這個水平一定範圍,考慮的深圳的房租、教育成本,很多人對每月2000元左右的諮詢支出還是有所顧慮的,更何況很多好一點的諮詢師收費更高。
3. 免費心理諮詢機構的衝擊,帶走了一部分來訪者
心理諮詢發展趨勢分析,目前深圳已經有不少免費的心理諮詢機構,有些是由政府買單,以與社工機構類似的模式運營,有些是心理諮詢愛好者自願組成的諮詢師團體,還有很多免費諮詢的網站、手機軟體,雖然這些機構、團體、平臺在諮詢師專業水平、督導等方面未必完善,但對於那些無力、或者還只是想試試看有沒有效果的來訪者來說確實是很大的吸引。
4. 缺乏專業的管理、運營、推廣、銷售人員
大部分心理諮詢機構的負責人、管理人員、諮詢師、甚至普通員工都是心理學的愛好者,他們對心理學、心理諮詢有著執著的追求,而且很多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受益頗多,所有雖然行業不景氣、待遇底,仍然很多人選擇堅持。
心理諮詢發展趨勢分析,但是管理與運營是另外一回事,雖說學習心理學、心理諮詢可以幫助更好的了解人,但是管理、運營、推廣、銷售都是專業的領域,需要專業的人才去從事,熱情可以保證堅持,但是不一定可以保證效果。
5. 與心理諮詢相關的業務沒有完善起來
心理諮詢發展趨勢分析,筆者目前在深圳還沒有聽說過有心理諮詢機構只開展心理諮詢業務,一般都會同時開展企業EAP、諮詢師培訓等其它業務,但是與心理諮詢相似,這些其它的業務大多也沒有完善起來,加上一些專項培訓機構(比如只做EAP的機構、只做諮詢師培訓的機構、只做成長類課程的機構等)的競爭,也加劇了的完善的難度和過程。
儘管發展勢頭明顯,國內心理諮詢行業還未形成成熟的心理研究、心理諮詢體系,各機構服務形式、商業模式五花八門,心理諮詢師從業和監管規則也並不完善,市場還處在早期階段,很難集中爆發。
本文由 @見地未來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