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口腔科 丁麗芳李雙雙
不管是春節、情人節還是元宵節,應酬過多聚餐頻繁,而吃火鍋往往成為寒冬聚餐首選,還有川菜湘菜更是讓吃貨們無辣不歡。然而狂歡過後,很多人會出現牙齒疼痛、嘴巴起泡、面部腫脹等情況。民間流傳這叫「上火」,但從西醫的角度看,這些現象的本質是炎症反應。
在口腔門診,經常見到患者因「上火」來就診,檢查發現主要為以下五類疾病。
智齒冠周炎——所謂智齒冠周炎,主要是因為智齒萌出空間不足或位置不正,導致牙齒和牙齦之間容易藏汙納垢,食物殘渣滯留且不易清潔,長此以往便滋生細菌、局部發炎。平時不發作,往往在胡吃海喝、熬夜狂歡、抵抗力下降時,便急性發作形成智齒冠周炎。如若不及時處理,炎症向周圍組織擴散,會引起頜面肌肉間隙感染,導致面頰腫脹,張口受限,還可引起全身反應如發燒、肌肉酸痛等。所以智齒冠周炎早期應及時就醫診治,消炎後拔除智齒,避免再次復發。
牙髓炎/根尖炎——很多人口腔裡有蛀牙,蛀牙未及時治療,牙洞越爛越大,細菌侵入牙神經可導致牙髓炎,繼續擴散到牙根下方可導致根尖炎,此時人會感到牙齒隱隱作痛。當遇飲食不潔、熬夜疲勞、全身抵抗力下降時,炎症急性發作可能導致劇烈的牙痛,甚至寢食難安。建議發現蛀牙及時修補,牙齒未爛及神經之前,治療效果好費用便宜;發展到牙髓炎或根尖炎時,需要行根管治療和牙冠修復,費用較高且治療次數多;如若一直放任不管,最終將導致牙齒缺失,影響咀嚼和全身健康。
牙齦炎/牙周炎——雖然我們每天刷牙,然而總有些清潔不乾淨,使牙齒上附著含有大量細菌的軟垢或牙結石,長期刺激牙周組織導致牙齦紅腫出血、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等慢性病症,遇「上火」刺激可能誘發炎症急性發作,出現滿口牙齦腫痛甚至牙周溢膿現象。如果不及時治療,牙齒會越來越松,最終牙齒脫落缺失。建議平時每半年至一年去醫院潔牙一次,預防牙周疾病嚴重發展。
口腔潰瘍——臨床所見多為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其特點是易復發,可由多種因素誘發:如免疫系統異常、疲勞、精神壓力大、局部創傷、食物刺激等。聚餐時進食口味較重或高溫較燙的食物,可刺激口腔黏膜誘發口腔潰瘍。潰瘍發作時局部灼痛明顯,嚴重者還會影響吃飯、說話以及日常生活。復發性口腔潰瘍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症狀明顯者可輔助局部用藥治療;潰瘍面積大、長時間不癒合或疼痛嚴重者,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
口唇皰疹——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附近,也可發於面部、唇部,呈小水皰簇集分布,疼痛明顯,有灼燒感,多由皰疹病毒感染誘發,大部分人能自愈,但易復發。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妊娠、病灶感染或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皰疹病毒被激活而發病。聚餐時胡吃海塞致胃腸功能紊亂,外加應酬勞累,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引發口唇皰疹發作。皰疹最初呈水泡狀,後期破潰結痂,進食時易脫痂出血。積極就醫診治,可減輕症狀,加速皰疹癒合。
這五類常見口腔疾病在頻繁聚餐後容易發作,多是因為胡吃海塞、疲勞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發炎症發作。所以平時應注意休息,放鬆心情,積極鍛鍊,增強抵抗力。發現口腔疾病應早治療早幹預,避免引「火」上身。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