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花瓣凋零,還能「化作春泥更護花」。不過,自然界也不儘是這種良性循環。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的黏膜細胞在凋亡後,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
腸道、皮膚等處的黏膜被上皮細胞覆蓋,內部產生新細胞的同時,老細胞會凋亡剝落,並隨著糞便、痰或皮膚汙垢被排至體外。此前並未發現這些「被淘汰」的細胞會對機體產生哪些影響。
日本筑波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上報告說,黏膜上皮細胞凋亡後,表面會出現磷脂質,這種脂類會與腸道、氣管和皮膚等處免疫細胞表面一種稱為「CD300a」的受體蛋白質結合,觸發免疫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惡化。
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凋亡的上皮細胞與這種受體蛋白質結合後,腸道、皮膚、氣管等黏膜組織中「調控性T細胞」的數目減少,而這種免疫細胞具有遏制炎症的作用。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研究成果將來有助於為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