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報導Treg細胞凋亡後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2020-12-05 生物谷

 

調節性T細胞(Tregs )是一類控制體內自身免疫反應性的T細胞亞群,早期亦稱做suppressor T cells,參與多種免疫的調節過程。其在腫瘤發病過程中,往往扮演著「幫兇」的角色:它能夠通過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導致腫瘤的生長以及惡化。

然而,10月30日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的一篇研究卻表明:Treg細胞凋亡後,仍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會變得更強。這一結果令人吃驚,並且可能有助於解釋免疫療法作為癌症治療的局限性。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著名華人科學家、免疫界的大佬、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鄒偉平(Weiping Zou)。

看到以上的研究結論,小編覺得,這大概就是「做鬼也不放過你」的最好詮釋了!

眾所周知,Treg細胞在免疫系統內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T細胞對體內感染作出攻擊,當威脅結束時,Treg細胞發出信號讓T細胞停止攻擊。而癌症免疫療法則是通過使免疫系統「超負荷」工作以對抗腫瘤。所以當Tregs發起抑制免疫反應的信號時,必然會阻礙免疫療法的效果。

早在2004年,鄒偉平實驗室就已經發現了Treg細胞抵抗癌症免疫的作用,於是研究人員就將較高數量的Treg細胞與患者的較短生存期聯繫在了一起。而這項工作導致了旨在消除Treg細胞的臨床試驗的失敗。事實表明,消除Tregs細胞之後,對免疫療法並沒有任何幫助。

這似乎與理論認知相悖!雖然距離發現Treg細胞在人類癌症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已經十多年了,但科學家們仍不清楚這其中緣由。

現在,鄒偉平博士所領導的這項新研究告訴了我們答案。消除Treg細胞的同時並不能消除其抑制作用。當Treg細胞死亡的時候,取代它的並不是無效的免疫抑制,而是更強的免疫抑制。也就是說,就算所有的Treg細胞都消除了,免疫抑制仍在運行。

實驗結果顯示,凋亡的Treg細胞可以消除自發和PD-L1阻斷介導的抗腫瘤T細胞免疫。此外,PD-L1、CTLA-4、TGF-β、IL-35和IL-10也有助於凋亡的Treg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

研究人員發現,當Treg細胞凋亡時,它們會釋放大量稱為ATP的小分子代謝物。而通常情況下,ATP是幫助身體提供能量的。但凋亡的Tregs可以快速將ATP轉化為腺苷,然後腺苷會靶向T細胞,並與T細胞表面上的受體結合。從而影響T細胞的功能,使其不能夠正常發揮作用。

另外,Treg細胞會從全身各處轉移到腫瘤周圍,這也就解釋了鄒偉平博士早期發現腫瘤中大量Treg細胞的存在。但是,當Tregs細胞數量激增時,同時它們的凋亡速度也會加快。所以有很多Tregs細胞,但也有很多凋亡的Tregs細胞。

對此,鄒偉平博士表示:「Treg細胞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它們不死,就會壓制免疫反應。如果它們死亡,就會更加抑制免疫反應。沒人會預料到實驗結果會如此出人意料,但是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當您誘導Treg細胞凋亡時,卻看不到患者因此而從免疫治療當中獲益。

目前,免疫療法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的現狀,但其局限性和疑問之處仍然存在。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對免疫療法敏感,能夠從中獲益。接下來,研究人員將通過創建一個路障來阻止Tregs細胞遷移到腫瘤微環境中,繼續尋找阻止或控制這一免疫抑制的解決方法,讓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夠獲益於免疫治療。(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小分子
  • 細胞焦亡最新研究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Nature:細胞焦亡在腫瘤化療中發揮重要作用doi:10.1038/nature22393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院士課題組報導發現細胞焦亡的重要蛋白GSDME(DFNA5)。
  • EBioMedicine:MSC清除凋亡細胞並通過PGE2抑制免疫反應.
    研究背景:凋亡細胞(ACs)清除缺陷被認為參與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發病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SCs)對SLE表現出良好的治療作用,但MSCs是否吞噬ACs並參與SLE治療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作者對此開展了研究。
  •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然而,MEKi對T細胞功能及其分化和記憶產生的影響卻知之甚少。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3:50:47 美國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等研究人員近日合作取得一項成果。
  •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今年發表在《cell》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小鼠中評估了強心苷對腫瘤轉移的影響,在3周的哇巴因治療後,乳腺癌小鼠的總轉移負擔減少了80.7倍,足足比對照組少了98.8%!進一步表明強心苷顯著降低了腫瘤的轉移能力。基於以上強心苷類藥物對腫瘤細胞影響的機制,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衰老細胞對哇巴因誘導的凋亡具有致敏作用,這一過程部分是通過誘導促凋亡的Bcl-2家族蛋白NOXA介導的。
  •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4:01 在細菌性敗血症個體中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凋亡,這一研究成果由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Hamsa Puthalakath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蛋白質糖基化是目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發現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之一。  在動物胚胎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Notch蛋白對決定細胞未來命運發揮著重要作用,該蛋白也在成人大腦特別是海馬組織等高突觸可塑性區域表達。多種證據表明Notch1參與了神經元凋亡、軸突回縮、以及缺血性腦卒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病變。葡萄糖基化是調控Notch受體S2切割,細胞表面展示、轉運,以及EGF重複序列穩定性的重要修飾。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除此之外,胞葬作用還會增強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和白細胞的聚集,可以限制組織損傷,促進對凋亡細胞來源抗原的耐受性,維持正常的組織穩態。但是也有研究發現在對腫瘤進行毒性治療之後,對腫瘤細胞的胞葬作用會對腫瘤殘留病(tumor residual disease)產生惡劣結果。
  • 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在這些小鼠的視網膜中尋找免疫細胞,繼而發現T細胞確實存在!這是不尋常的,因為T細胞通常被一層叫做血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 barrier)的緊密細胞阻止進入視網膜,以抑制眼睛的炎症。但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當眼壓升高時,T細胞能夠通過這個屏障進入視網膜。
  • Nature:炎症與細胞凋亡
    專題:Nature報導美國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Nature雜誌上。
  • Science子刊:揭示源自腫瘤的TGF-β抑制人CD4+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
    這與TGF-β的促腫瘤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關。然而,TGF-β的腫瘤抑制活性也已有報導。因此,儘管TGF-β是一種有希望的癌症治療靶標,但是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它的潛力,那麼需要對它的細胞效應進行確切的了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參與TGF-β介導的對一種重要的CD4+ T細胞抗腫瘤功能---γ幹擾素(IFN-γ)產生---進行抑制的細胞機制。
  • 生科蔣爭凡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發文報導細胞凋亡維持「天然...
    病原微生物感染細胞並激活炎性小體後,被活化的炎性蛋白酶(Inflammatory caspases:CASP1/11/4/5)切割cGAS,抑制胞質DNA誘導的I-型幹擾素產生。炎性小體缺陷小鼠在DNA病毒刺激下產生更多的細胞因子,因而對病毒感染有更強的抵抗能力。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作為一種細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劑,p21一直被認為與大名鼎鼎的抑癌蛋白p53有著密切的功能聯繫。
  • Nature Cancer | 轉錄因子c-Rel竟是一種新型免疫檢查點,通過誘導MDSC細胞分化,促進癌症發展
    然而,許多患者,特別是那些腫瘤浸潤性T淋巴細胞很少或沒有的患者,無法從這些治療策略中受益。實際上,除了T淋巴細胞,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調控癌症免疫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顯著抑制免疫細胞應答的能力。
  • 凋亡細胞吞噬和免疫耐受新機制(組圖)
    體外吞噬凋亡細胞。(本欄圖片均由三軍醫大供圖)(首席記者 李珩)3月3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全軍免疫學研究所張志仁教授、吳玉章教授及其團隊,歷時4年,在全球範圍內首次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能讓吞噬細胞「胃口大開」,從而「吃」掉凋亡細胞,這將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路徑。
  • 德科學家發現對抑制細胞凋亡起決定作用的基因
    新華網柏林4月15日電 (記者劉向) 德國科學家日前表示,在C線蟲身上發現了對抑制細胞凋亡起決定性作用的基因,通過調控這個名為「SGK-1激酶」的基因,可大大延長C線蟲的壽命。  胰島素是一種具有很強代謝作用的激素,它控制著生物體內葡萄糖分解、吸收和產生能量的水平,在機體衰老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 「多面手」乳酸調控之-腫瘤免疫抑制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腫瘤微環境中的乳酸能夠發揮免疫抑制功能,通過誘導和募集免疫抑制相關細胞和分子進而促進腫瘤發展。 研究顯示,腫瘤微環境中的乳酸能夠影響樹突狀細胞,阻止其分化並使它們具有耐受性。與此同時,乳酸也能促進一種有效的免疫抑制細胞因子IL-10的產生增加,進而促進腫瘤進程。
  • Nature子刊: 一種通用抑制抗藥物抗體的免疫耐受性疫苗粒子
    圖片來源:slideshare.net來自於美國Selecta Biosciences公司的Takashi Kei Kishimoto團隊之前報導過包含雷帕黴素(rapamycin)和抗原的納米粒子能夠引發持久的抗原特異性免疫耐受性(Proc. Natl.
  • 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大?科學家發現Treg細胞可抑制免疫
    自然調節性T細胞(nTreg)在腎移植術後的患者中可降低免疫抑制劑用量。免疫系統保護機體免受外界因素的損傷。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術後的患者的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的防禦作用反而造成了麻煩,使其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因此,慢性排斥反應和慢性免疫抑制的長期併發症(如感染、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是亟待解決的要點難點,人們不斷在尋求新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