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細胞吞噬和免疫耐受新機制(組圖)

2021-01-08 網易新聞

張志仁教授

  巨噬

細胞

體外吞噬

凋亡

細胞。

  特意敲除促紅細胞生成素受體導致凋亡細胞體內大量匯聚。

  促紅細胞生成素體外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凋亡細胞。

(本欄圖片均由三軍醫大供圖)

(首席記者 李珩)3月3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全軍免疫學研究所張志仁教授、吳玉章教授及其團隊,歷時4年,在全球範圍內首次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能讓吞噬細胞「胃口大開」,從而「吃」掉凋亡細胞,這將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路徑。

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免疫》上,題目為《巨噬細胞促紅細胞生成素信號通路促進凋亡細胞吞噬清除及免疫耐受》。

人體內每天都會有大量細胞凋亡,這些細胞在生物學上被稱為凋亡細胞。如果不及時清除凋亡細胞,它們就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刺激炎症細胞,從而引起炎症反應。幸運的是,人體內的吞噬細胞會「吃」掉這些凋亡細胞,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吞噬細胞能否及時有效吃掉凋亡細胞,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等非消退性炎症相關疾病,以及男性精子生成障礙等發育異常均密切相關。」張志仁教授介紹,因此,凋亡細胞吞噬清除機制是國際上重點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

大量研究發現,凋亡細胞會釋放一種「find me」(找到我)的信號分子,相當於食物的香味,來吸引吞噬細胞吃掉它,但這種分子是否能同時增加吞噬細胞對凋亡細胞的胃口,卻無從得知。

從2012年起,張志仁教授及其團隊開始著手研究,在進行大量體外細胞實驗和小鼠體內實驗後發現,凋亡細胞分泌「find me」分子中的一個「成員」S1P分子,可以誘導巨噬細胞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及其受體。「巨噬細胞是吞噬細胞的一種,佔吞噬細胞的多數。」張志仁教授解釋,促紅細胞生成素相當於是巨噬細胞胃口大門的「鑰匙」;受體則是大門上的「鎖」,用「鑰匙」開了「鎖」,巨噬細胞胃口增加了,就能「吃」掉更多凋亡細胞。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進行了反覆實驗,他們敲除小鼠體內巨噬細胞上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受體,發現由於「鎖」被敲掉,「鑰匙」找不著「鎖」,巨噬細胞沒有了「胃口」,凋亡細胞增多,如此一來,小鼠會在無外因的條件下發生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病變,而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則可顯著改善這一病變。

據相關權威人士介紹,該研究將為調控凋亡細胞吞噬清除提供新靶點,也為臨床上多種與凋亡細胞吞噬清除障礙相關的慢性、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作者:李珩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
    因此如何恢復機體內的免疫耐受就成了治療這些疾病的關鍵所在。Kasagi等人發現,的確有可能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讓機體的免疫系統重新獲得識別自身組織的能力。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理機制都涉及原發性自身免疫反應或繼發性自身免疫反應,而且這些疾病已經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後,成為了發病率和致死率排名第三的疾病。不過目前還沒有徹底治癒自身免疫疾病的好辦法。
  • 中國科大在肝臟免疫耐受和B肝病毒免疫逃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中心、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田志剛教授研究組在肝臟免疫耐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B型肝炎病毒(HBV)通過肝臟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擊的新機制。
  • [大公網]中國科大發現胚胎免疫耐受新機制
    大公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柏永、通訊員 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日對外宣稱,該校生命學院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魏海明教授、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對維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和《自然-通訊》上。
  • Nature:促進免疫耐受的肥大細胞
    與過敏性紊亂中肥大細胞(mast  cell)起促炎作用相反,此項研究發現肥大細胞在CD4+CD25+Foxp3+調節性T細胞(TReg)依賴性的外周耐受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Nature雜誌中,  Lu等人指出肥大細胞對於這種免疫耐受是必需的。確實地,成功移植的組織要比排斥的組織周邊含有更多的肥大細胞。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醫學免疫學版本一——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機體免疫系統對特定抗原的「免疫無應答」狀態稱為免疫耐受。 中樞耐受(central tolerance):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後T、B細胞在中樞免疫器官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 EBioMedicine:MSC清除凋亡細胞並通過PGE2抑制免疫反應.
    研究背景:凋亡細胞(ACs)清除缺陷被認為參與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發病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SCs)對SLE表現出良好的治療作用,但MSCs是否吞噬ACs並參與SLE治療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作者對此開展了研究。
  • 免疫太強也是罪過!細胞療法的另一種應用:誘導免疫耐受
    撰文:王振坤來源:幹細胞者說大家都熟知,免疫系統是身體的衛士。而免疫細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識別和清除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等,另一方面也會將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衰老細胞、凋亡細胞或其他有害成分清除掉。在維護人體健康中,免疫細胞是立了大功的!  然而,世間任何事情總是過猶不及的。
  • Cell:癌細胞逃避細胞凋亡的新機制被發現
    Jude(聖吉德兒童研究醫院)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異常細胞通過增加能量水平和修復損傷而逃避凋亡的機制,對研究癌細胞生存和繁衍的關鍵策略提供了參考。研究人員認為某種能夠破壞癌細胞阻止後備程序能力的藥物有助於細胞凋亡,並且這種藥物比標準化療更有效,毒性更低。
  • 生物物理所等關於細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凋亡細胞的清除是細胞死亡的最終環節,其異常會導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紊亂。細胞自體吞噬作用是指胞內囊泡包裹胞質中的內含物運送到溶酶體中進行清除的過程。前人研究表明,自體吞噬基因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功能,促進凋亡細胞產生被吞噬細胞識別所需的信號。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易被吞噬細胞迅速攝取的抗原常誘發免疫應答,而緩慢或不易被吞噬細胞攝取的抗原則多為致耐原。抗原表位密度高,即抗原分子表面具有許多相同重複的抗原決定簇者,其致耐原強。   (二)抗原的劑量   足以誘導耐受的抗原劑量隨抗原種類、動物的種屬、品系及年齡、且參與效應細胞類型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抗原劑量越大所誘導的耐受越完全和持久。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肝癌是我國第二大致死癌症,B肝病毒感染等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是肝癌的主要誘因。雖然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但相比於其他癌症,肝癌形成強大的免疫耐受微環境使得肝癌患者長期處於免疫低應答狀態,容易形成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抵抗性。
  • 中國科大胚胎免疫耐受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訊 (楊保國 記者吳長鋒)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學院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魏海明教授、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對維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調控作用。如果母體同時遭遇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會產生大量Th17細胞,導致炎症反應,自然殺傷細胞失去抑制能力,甚至暴露出殺傷的真面目,加劇胚胎局部的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最終導致胚胎丟失或流產。相關研究成果1月15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第一作者為博士後傅斌清。  妊娠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胚胎對於母體來說是一個基因不合的異物,母體免疫系統識別後會發生免疫排斥,類似於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
  • 生物物理所等在細胞凋亡吞噬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該工作通過結構和功能研究,揭示了在秀麗線蟲凋亡細胞的清除過程中,橋聯分子TTR-52介導吞噬細胞識別凋亡細胞的作用機制。細胞凋亡後需要被及時清除以維持機體平衡。在線蟲中,TTR-52是一個介導凋亡細胞和吞噬細胞的橋聯分子,通過識別凋亡細胞上外翻的磷脂醯絲氨酸( PS )來識別凋亡細胞,同時TTR-52也可以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CED-1,進而介導凋亡細胞的吞噬。從序列分析來看,TTR-52類似於transthyretin,一種甲狀腺激素結合蛋白。但是過去報導的transthyretin都不具有這種介導凋亡細胞吞噬的功能。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自身免疫病:自身耐受與自身免疫
    機體對某種抗原的刺激不表現出免疫應答的現象稱為免疫無應答性(unresponsiveness)。這種狀態主要由兩種原因引起:一為機體的免疫系統異常,例如免疫缺陷病(見第二十七章);二是特異性免疫不反應,即免疫耐受性(immunetolerance)。
  • JCB: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體吞噬蛋白從吞噬細胞中被招募到凋亡細胞表面3月2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utophagy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