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2020-12-01 生物谷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研究以秀麗隱杆線蟲為研對象,發現在線蟲的胚胎發育階段,幾乎任何一種細胞自噬蛋白的缺失都會使凋亡細胞的清除出現缺陷,而特異性影響某些底物降解的受體或者橋梁蛋白的缺失不會影響凋亡細胞的清除。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凋亡細胞被識別與內吞的過程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吞噬小體的成熟過程延遲了。

Ptdlns(3)P的生成與維持對於吞噬小體的形成與成熟都有重要的作用,線蟲中的Ptdlns(3)P主要是由PIKI-1和VPS-34兩種激酶產生的。遺傳學分析表明,在凋亡細胞的清除過程中,細胞自噬蛋白與PIKI-1並行發揮作用,而與VPS-34在同一條路徑中發揮作用。通過時序成像分析,我們發現PIKI-1的缺失會影響Ptdlns(3)P的最初生成,而細胞自噬蛋白或VPS-34的缺失會影響Ptdlns(3)P的維持。並且,在piki-1與自噬基因的雙突變體中,Ptdlns(3)P的出現受到了更加顯著的影響。由於VPS-34既參與了吞噬小體的成熟,也參與了細胞自噬,我們猜測細胞自噬的缺陷可能會導致VPS-34功能的紊亂,從而影響它在吞噬小體成熟過程中的作用。

王曉晨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程世亞為本文第一作者,武彥威、晏家驄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宏課題組的路群博士也參與了本文的工作。王曉晨博士為本文通訊作者。該項研究由國家基礎研究基金973、北京市科委以及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支持,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Autophagy   PMID: 24165672

Autophagy genes coordinate with the class II PI/PtdIns 3-kinase PIKI-1 to regulate apoptotic cell clearance in C. elegans.

Shiya Cheng, Yanwei Wu, Qun Lu, Jiacong Yan, Hong Zhang, Xiaochen Wang

Phagocytosis and autophagy are two lysosome-mediated cellular degradation pathways designed to eliminate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constituents, respectively.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se two processes intersect. Several autophagy proteins have been shown to participate in clearance of apoptotic cells, but whether and how the autophagy pathway is involved is unclear. Here we showed that 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s in 19 genes acting at overlapping or distinct stages of autophagy caused increased numbers of cell corpses in C. elegans embryos. In contrast, genes that mediate specific clearance of P granules or protein aggregates through autophagy are dispensable for cell corpse removal. We showed that defective autophagy impairs phagosome maturation and that autophagy genes act in parallel to the class II phosphoinositide (PI)/phosphatidylinositol (PtdIns) 3-kinase PIKI-1 to regulate phagosomal PtdIns3P in a similar manner as VPS-34. Our data indicate that autophagy may coordinate with PIKI-1 to promote phagosome maturation, thus ensuring efficient clearance of apoptotic cells.

相關焦點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文中報導了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細胞自噬是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過程。這一過程作為一種細胞生存機制參與清除細胞內廢棄物並為細胞提供能量。在哺乳動物細胞以及果蠅發育過程中,細胞自噬也參與細胞的死亡過程。線蟲細胞自噬對於細胞凋亡的影響一直不清楚。在線蟲發育過程中,共有131個體細胞和大量的生殖腺細胞發生凋亡。
  • NCB: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芝蘭缺乏條件下介導細胞凋亡/自噬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調節細胞周期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表達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低表達或不表達導致細胞凋亡。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p27kip1第198位蘇氨酸(Thr-198)的磷酸化會增強其穩定性,在營養匱乏的環境中進行自噬(產能細胞器的分解代謝)和繼續細胞增殖。
  • Plos One: 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
    論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EV71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腦炎等,這些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了解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在今後的藥物篩選以及疫苗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論文標題:The independence of and associations among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necrosis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 JCB: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體吞噬蛋白從吞噬細胞中被招募到凋亡細胞表面3月2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utophagy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細胞自噬……咋回事兒?
    細胞的死亡形式有程序性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壞死(necrosis)和細胞自噬(autophagy)三種類型,其中自噬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
  • Autophagy:科學家揭示細胞自噬過程機制
    2012年8月1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張宏實驗室在Autophagy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的文章。
  • 靠它拿下諾貝爾獎:細胞自噬機制究竟是什麼?
    總體上看,動物細胞是一個三層結構:最外面是細胞膜,中間是細胞質,細胞核被包裹在最裡面。大部分功能性細胞器和生物分子都懸浮在細胞質中,因此,很多細胞活動都在細胞質中進行。由於生理生化反應多而複雜,經常產生大量殘渣,致使細胞活動受到影響甚至停滯,在這種情況下,自噬作用就非常重要:將淤積在細胞質中的蛋白質等代謝殘渣清除掉,恢復正常的細胞活動。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AbMole科研」阻斷AMPK-ULK1通路介導的自噬在BC中促進細胞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阻斷AMPK-ULK1通路介導的自噬,在BC中促進細胞凋亡以增加阿黴素的敏感性的一項體外研究自噬通量的激活促進乳腺癌細胞對現有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嚴重限制了化療藥物的療效,導致臨床BC細胞的復發。然而,人們對於其詳細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CSCs中的自噬 自噬參與腫瘤起始、腫瘤與微環境中鄰近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腫瘤治療所需正常細胞的功能。自噬在腫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過提供代謝產物促進腫瘤細胞存活、通過線粒體(線粒體的選擇性降解)調節線粒體功能、通過控制促遷移分泌(細胞因子和粘著斑轉換)而在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中起作用。
  • 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
    微生物學通報 MAY 20,2010,37(5):776~782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吳淑燕  李瓊  儲元元  李嫄淵  黃瑞*  秦正紅*(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23
  • 科學家發現靶向TRADD可以同時恢復細胞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科學家發現靶向TRADD可以同時恢復細胞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神經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爾茲海默症(AD)和漸凍症(ALS),有幾個重要的病理特徵:一是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症;二是神經系統內的細胞死亡;三是細胞內穩態的失調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比如AD中的A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纏結等等。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上述三個因素是造成ND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 Autophagy:中科院科學家闡述NAC複合體在細胞自噬中的功能
    利用這種手段,張宏等人進行全基因組RNAi篩選,通過分析線蟲腸道細胞中自噬底物SQST-1(線蟲中的p62同源物)聚集體增加與否來判斷與線蟲發育相關的自噬相關基因。通過分析,張宏等人首次發現icd-2和icd-1等基因具有與目前學術界已知自噬基因相似的表型。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Cell:細胞死亡的複雜途徑
    儘管細胞凋亡是了解最多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近期研究人員開始對自我吞噬作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個過程是一種高度調節、異化過程,能使細胞自己吃掉自己。有趣的是,自我吞噬還能為細胞提供在不能進行凋亡時的一種替代形式的自我毀滅。 在這篇最新發表的文章中,來自UMMS的副教授Eric Baehrecke和同事對果蠅的唾液腺進行了研究。
  •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科學家們在EMBO雜誌報告說,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和戲劇性的變化,」Thomas Rando說。
  • 調控巨噬細胞自噬水平可降低免疫細胞的凋亡率
    , 但有關病原菌感染與細胞自噬的研究還鮮見報導。自噬對胞內菌具有雙重作用, 一方面是天然免疫應答的重要組成部分, 宿主細胞通過自噬途徑可將入侵的病原體降解, 從而維持自身的穩定; 另一方面某些胞內菌可以通過誘導細胞自噬而促進自身的存活[1 2]。沙門菌作為兼性胞內菌, 在宿主體內, 主要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生長繁殖並隨之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