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2020-12-05 醫脈通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為眼內惡性腫瘤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危害最大的兒童眼內惡性腫瘤,不接受治療的患兒將在短期內死亡。


最新研究成果已於2014年3月以「MIR34A regulates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by targeting HMGB1 in the retinoblastoma cell」(MIR34A通過作用於HMGB1調控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為題發表在「AUTOPHAGY」上。「AUTOPHAGY」是自噬研究領域著名的權威期刊雜誌之一,2012年的影響因子達到12.042,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論文通訊作者段宣初教授介紹,他們的研究以MIR34A(核酸的一種)是否參與調節視網膜母細胞瘤(RB)化療藥物敏感性為目的,採用各種先進的實驗技術及研究手段,最終證實HMGB1(高遷徙蛋白)是MIR34A在RB細胞內的作用目標之一,MIR34A可以減少HMGB1的mRNA(小核酸)水平以促進RB細胞的凋亡並抑制自噬,同時通過增加細胞DNA的損傷來提高化療藥物對RB細胞的治療效果。


段宣初表示,這一研究結論有望揭示MIR34A在細胞自噬作用中的新機制,為臨床治療RB以及其它眼內惡性腫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論文第一作者劉可主治醫師解釋說,過去常常通過摘除眼球來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隨著放療和化療的療效不斷提高,化/放療正取代眼球摘除,成為治療趨勢。「而該研究成果,有望提高化療效率,為在治癒腫瘤的基礎上保留患兒眼球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與細胞凋亡有關
    眼外傷所致的視神經損傷與凋亡有關,如Levin等報導1例在前段視神經病變的視神經凋亡,同時還報導了在正常的視網膜中Bcl-xl是Bcl-2的16倍,在視神經受損傷之後不久
  • ...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自噬新...
    該研究解析了lncRNA ZNNT1通過直接調控自噬關鍵基因ATG12,誘導腫瘤細胞自噬,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發生發展的新機制。  該研究首次在UM中發現了一種與自噬調控相關的長鏈非編碼RNA ZNNT1(lncRNA ZNNT1)。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Oncogene:靶向TGF-β受體家族成員可有效遏制視網膜母細胞瘤侵襲
    為了發現治療侵襲性腫瘤的新治療靶點,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並發現了一個新的潛在靶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侵襲到視神經和未發生侵襲轉移的視網膜母細胞瘤進行了RNA轉錄本測序分析,發現TGF-β家族的一種受體分子——ACVR1C/ALK7的mRNA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文中報導了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細胞自噬是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過程。這一過程作為一種細胞生存機制參與清除細胞內廢棄物並為細胞提供能量。在哺乳動物細胞以及果蠅發育過程中,細胞自噬也參與細胞的死亡過程。線蟲細胞自噬對於細胞凋亡的影響一直不清楚。在線蟲發育過程中,共有131個體細胞和大量的生殖腺細胞發生凋亡。
  •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怎麼引起的 4歲女童求安樂死
    據了解,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俗稱「眼癌」。多發生於3歲以下,常發生於單眼,亦可雙眼發病,確切的發病原因不明,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眼球摘除是早期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最主要的方式。   陝西旬邑農村趙利鵬夫婦在女兒2歲時發現其眼睛紅腫,之後左眼長出一直徑約10釐米腫瘤,疼痛難忍,最終被確診是眼癌。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對細胞死亡途徑相互聯繫的新認識可能為癌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浙江理工大學付彩雲課題組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的研究論文,其中回顧了不同類型細胞死亡之間機制和聯繫的最新研究。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9月30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袁鈞英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為這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袁鈞英教授是著名的華人科學家,與施一公,饒毅等齊名。她一直從事細胞死亡的相關研究,2005年發現了一種細胞非調亡性的程序性死亡,英文稱為necroptosis,是國際權威之一。
  • NCB: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芝蘭缺乏條件下介導細胞凋亡/自噬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調節細胞周期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表達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低表達或不表達導致細胞凋亡。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p27kip1第198位蘇氨酸(Thr-198)的磷酸化會增強其穩定性,在營養匱乏的環境中進行自噬(產能細胞器的分解代謝)和繼續細胞增殖。
  •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史: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率
    這種腫瘤就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它是最常見的兒童眼部惡性腫瘤。中國每年大約有1100位孩子被新診斷為這一疾病。其實,人類很早就對這一腫瘤有所認識。在19世紀以前,視網膜母細胞瘤一直都可以說是不治之症。但如今,它卻是治癒率最高的兒童癌症。從不治之症到治癒率最高,200多年間人類為了打敗視網膜母細胞瘤到底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月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晨實驗室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歐光朔實驗室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題為「Autophagy 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 Plos One: 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
    2013年3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院生物學研究所,趙振東教授課題組於2月20日在Plos One上在線發表了名為The Interplays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的研究論文。
  • 自噬凋亡,相愛相殺
    這次要講的文獻題目是「抗-miRNA-30b通過增強細胞自噬抑制TNF-α誘導的細胞凋亡和軟骨降解」 TNF-α是一種誘導細胞凋亡的炎性細胞因子,TNF-α誘導ATDC5細胞系活力降低,凋亡增加。即TNF-α處理細胞,建立細胞模型。Fig.1(A) CCK-8試劑盒檢測細胞活力,較高濃度TNF-α(10ng/mL或者20ng/mL在12、24、48小時細胞活力顯著降低)。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使用藥物或者遺傳學手段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的自噬可以顯著抑制小鼠以及人類乳腺癌臨床前休眠3D模型中癌細胞的存活時間以及轉移灶的形成。通過體內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自噬基因自噬相關基因7(ATG7)是涉及自噬激活的關鍵基因。從機制上講,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中的自噬通路導致損傷線粒體及活性氧的富集,從而導致了癌細胞凋亡。
  •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人的生長、發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關。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 【新進展】老藥新用!抗腹瀉藥開啟細胞自噬開關,驅使癌細胞死亡
    膠質母細胞瘤以手術、放療、化療及其他綜合治療為主。 早在兩年前,法蘭克福大學兒科學實驗癌症研究所Sjoerd van Wijk博士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抗腹瀉藥洛哌丁胺可用於誘導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系死亡。
  • 雷公藤甲素幹預脊髓損傷模型Thy-YFP轉基因小鼠調節自噬及抑制細胞凋亡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對Thy-YFP轉基因小鼠脊髓損傷後細胞自噬和細胞凋亡的影響,探討雷公藤甲素對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BMS評分檢測小鼠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蘇木精-染色及Nissl染色法檢測各組脊髓組織恢復情況,免疫印跡及免疫螢光染色檢測各脊髓組織中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B、p62及凋亡相關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蛋白水平。動物倫理獲得河北北方學院批准(W20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