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2020-12-05 生物谷

2012年4月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晨實驗室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歐光朔實驗室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題為「Autophagy 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為了研究這個問題,作者利用轉盤碟片共聚焦顯微鏡記錄方法,在單細胞和亞細胞水平上,實時跟蹤了野生型和兩個細胞自噬突變體atg-18和epg-5幼齡一期秀麗線蟲hyp7表皮細胞吞噬並降解Q凋亡細胞的完整過程。研究表明,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中Q凋亡細胞被表皮細胞吞噬所用時間無顯著差異,而降解過程顯著延遲。表皮細胞特異性表達的ATG-18和EPG-5可挽救突變體缺陷,表明atg-18和epg-5作用於吞噬細胞內促進Q凋亡細胞降解過程。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中吞噬體表面募集凋亡細胞降解所必需的RAB-5、RAB-7蛋白以及吞噬體-溶酶體融合顯著延遲。通過實時跟蹤表皮細胞內表達的細胞自噬蛋白EGP-5,ATG-18和LGG-1與螢光分子的融合蛋白,作者發現它們分別在不同的階段被招募到吞噬體表面或附近,暗示它們可能作用於凋亡細胞降解的不同步驟。

李薇博士(生物物理所)、鄒煒博士(NIBS)、楊藝紅博士(生物物理所)和柴詠平博士(生物物理所)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其他作者包括陳寶惠博士(NIBS)、程世亞(NIBS)和田東(生物物理所)。王曉晨博士(NIBS)、Ron Vale博士(UCSF)和歐光朔博士(生物物理所)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Autophagy 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

Wei Li1, Wei Zou2, Yihong Yang1, Yongping Chai1, Baohui Chen2, Shiya Cheng2, Dong Tian1, Xiaochen Wang2, Ronald D. Vale3,4, and Guangshuo Ou1,3,4

Apoptotic cell degradation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for organism development, and impaired clearance causes inflammatory or autoimmune disease. Although autophagy genes were reported to be essential for exposing the engulfment signal on apoptotic cells, their roles in phagocytes for apoptotic cell removal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live-cell imaging techniques to study apoptotic cell clearance in th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Q neuroblast lineage. We show that the autophagy proteins LGG-1/LC3, ATG-18, and EPG-5 were sequentially recruited to internalized apoptotic Q cells in the phagocyte. In atg-18 or epg-5 mutants, apoptotic Q cells were internalized but not properly degraded; this phenotype was fully rescued by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genes in the phagocyte. Time-lapse analysis of autophagy mutants revealed that recruitment of the small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s RAB-5 and RAB-7 to the phagosome and the formation of phagolysosom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us, autophagy genes act within the phagocyte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degradation.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11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課題組在Autopha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utophagy activity contributes to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論文。文中報導了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Cell:蛋白Mcr調節相鄰細胞中的自噬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182017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果蠅相鄰細胞之間部署的一種免疫相關蛋白在一種被稱作自噬的細胞降解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生物物理所等關於細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凋亡細胞的清除是細胞死亡的最終環節,其異常會導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紊亂。細胞自體吞噬作用是指胞內囊泡包裹胞質中的內含物運送到溶酶體中進行清除的過程。前人研究表明,自體吞噬基因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功能,促進凋亡細胞產生被吞噬細胞識別所需的信號。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Cell:揭示一種引導細胞垃圾進行自噬的新機制
    缺陷性的細胞物質的堆積參與亨廷頓舞蹈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葛雷克氏症(ALS)等疾病,在這些疾病中,這些垃圾阻止神經元傳遞信號。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2.009。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之前未知的對細胞垃圾清理至關重要的活細胞結構特徵。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使用藥物或者遺傳學手段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的自噬可以顯著抑制小鼠以及人類乳腺癌臨床前休眠3D模型中癌細胞的存活時間以及轉移灶的形成。通過體內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自噬基因自噬相關基因7(ATG7)是涉及自噬激活的關鍵基因。從機制上講,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中的自噬通路導致損傷線粒體及活性氧的富集,從而導致了癌細胞凋亡。
  • NCB: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芝蘭缺乏條件下介導細胞凋亡/自噬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調節細胞周期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表達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低表達或不表達導致細胞凋亡。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p27kip1第198位蘇氨酸(Thr-198)的磷酸化會增強其穩定性,在營養匱乏的環境中進行自噬(產能細胞器的分解代謝)和繼續細胞增殖。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Genes & Devel:王曉晨等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時會暴露出凋亡信號,從而誘使吞噬細胞直接或者間接的識別凋亡細胞。在線蟲中,TTR-52是一個由吞噬細胞分泌的橋聯分子,負責識別凋亡細胞上外翻的磷脂醯絲氨酸( PS ),同時TTR-52也可以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CED-1,進而介導凋亡細胞的吞噬。然而,橋聯分子在結構和分子水平上如何識別凋亡細胞的信號,如何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以傳導信號仍然未知。
  • Cell:細胞死亡的複雜途徑
    生物谷報導: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果蠅的唾液腺確實能夠告訴我們與人類疾病有關的過程。該項研究對一種細胞的降解過程——自我吞噬有了新的了解。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雜誌上。
  • JCB: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體吞噬蛋白從吞噬細胞中被招募到凋亡細胞表面3月2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utophagy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
    浙江理工大學付彩雲課題組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之間的獨立性與相關性」的研究論文,其中回顧了不同類型細胞死亡之間機制和聯繫的最新研究。
  • Dev Cell :細胞凋亡蛋白酶在突觸消除中的作用
    隨著發育的進程,這些錯誤的連接大多被消除,該過程對於神經環路和神經網絡的精細化至關重要。利用神經肌肉接頭(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為模型,羅振革實驗室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來自運動神經元的聚集素(agrin)和神經遞質乙醯膽鹼(ACh)分別作為突觸穩定因子和消散因子來發揮作用,但二者如何相互拮抗尚不清楚。
  • 細胞自噬到底是什麼?
    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並回收利用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科學家們在EMBO雜誌報告說,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和戲劇性的變化,」Thomas Rando說。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繼細胞凋亡(apoptosis)後,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熱門研究方向。文獻數量在近年來呈爆炸式增長,在2006年以前相關文獻大約1500條,而從2007年到2010年9月短短三年文獻宣布量即到達大約44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