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一種引導細胞垃圾進行自噬的新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4月6日訊/

生物谷

BIOON/---細胞通常很擅長識別不會正常發揮功能的組分。它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清理---從它們自己的東西中挑出不再有用的東西,比如受損的或多餘的細胞器,不能摺疊的蛋白。

但是,當細胞無法識別垃圾時會發生什麼?缺陷性的細胞物質的堆積參與亨廷頓舞蹈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葛雷克氏症(ALS)等疾病,在這些疾病中,這些垃圾阻止神經元傳遞信號。

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2.009。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之前未知的對細胞垃圾清理至關重要的活細胞結構特徵。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4月4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TG8-Binding UIM Proteins Define a New Class of Autophagy Adaptors and Receptors」。論文通訊作者為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生物學教授Richard Vierstra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Richard Marshall。

用於清理垃圾的新受體

細胞清理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是通過自噬。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將不需要的物質(即垃圾)吞噬到囊泡中,這些囊泡隨後沉積在稱為液泡或溶酶體的垃圾箱中。在那裡,這種垃圾受到降解,它的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得到重複使用。

這種回收過程的關鍵是識別這種垃圾並將它結合到蛋白ATG8上的受體,其中這種蛋白排列在吞噬囊泡上。在此之前,所有這些受體都被認為是相關的,並通過相同的機制與ATG8結合。

Marshall說,「ATG8上存在著人人都已知道的結合位點,以及它如何與自噬受體相互作用。但是,我們發現如果將這種分子完全旋轉180度,那麼它的相反的一邊上存在的新位點識別一長串額外的運貨受體(cargo receptor)。」

他補充道,「植物、

酵母

和人類中的一大堆蛋白都在使用這種新的結合位點及其同源受體來與ATG8相互作用。」

為了結合到這個特定的對接平臺上,這些新發現的運貨受體使用一種之前與自噬無關的稱為泛素相互作用基序(ubiquitin-interacting motif, UIM)的結合位點。

Marshall說,「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相互作用機制。這一發現代表了可能控制自噬的潛在ATG8相互作用蛋白的數量激增,所有的這些蛋白都在使用這種新的位點。」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了解這些新的運貨受體如何發揮作用可能揭示出與人類疾病相關的新型預防或治療靶標。

Marshall和Vierstra還描述了這些新的運貨受體中的一種特定受體,它有助於清除一種稱為CDC48或p97的關鍵蛋白。

當有缺陷的蛋白堆積時,蛋白毒性應激(proteotoxic stress)就會發生,細胞就會無法清理它們。CDC48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但是它也能夠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缺陷性的蛋白和CDC48傾向於開始形成纏結的蛋白聚集物,就像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發現的那樣。

Vierstra說,「CDC48是一種解摺疊酶(unfoldase),這意味著它抓住蛋白,讓它們解摺疊,並將它們運送給可降解它們的蛋白酶。讓你的蛋白補充保持正常和發揮功能需要CDC48。如果它不起作用,那麼你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神經元堵塞。」

Vierstra指出,CDC48作為六聚體存在---一種具有六個重複單元的分子複合物,而且即便這種複合物中存在一個不好的拷貝就會讓這整個複合物遭受自噬。

Vierstra說,「正如人們所說,一個爛蘋果壞了一桶酒。但是在一些神經系統疾病中,你僅需要一個有缺陷的CDC48,只要你無法清理由此帶來的混亂局面,那麼事情就會發生差錯,從而產生不良後果。」(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Richard S. Marshall et al. ATG8-Binding UIM Proteins Define a New Class of Autophagy Adaptors and Receptors.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2.009.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責編 | 逸雲細胞自噬是一種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物質降解機制,參與自噬過程的蛋白被稱為自噬相關蛋白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H2S通過過硫化修飾抑制ATG4a蛋白酶活性,從而負調控細胞自噬的機制。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Cell:蛋白Mcr調節相鄰細胞中的自噬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182017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果蠅相鄰細胞之間部署的一種免疫相關蛋白在一種被稱作自噬的細胞降解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Cell:挑戰常規!揭示細胞自噬體膜產生新機制
    2020年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我們的細胞不斷進行春季大掃除:細胞自己的回收系統,即所謂的自噬,將細胞廢物填滿垃圾袋,將它們運送到回收站(即溶酶體),使得分解的物質再次可用。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和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在模式生物酵母中證實稱為自噬體(autophagosome)的垃圾袋的膜是在垃圾周圍的地方新產生的,而不是由業已存在的成分構成的。
  • Cell:揭示細胞破壞受損線粒體機制
    2016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用來發現和破壞線粒體的機制,其中當線粒體遭受損傷時,它可能導致遺傳問題、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和衰老。
  • 細胞自噬,可能是一種減肥新方法
    細胞自噬,可能是一種減肥新方法 圖片:GETTY IMAGES 自噬,一種鮮為人知的科學過程,被譽為減肥的新方法,能讓人看起來更年輕,還能延年益壽。 細胞的自我吞噬作用是一種自然的再生過程,能夠減少罹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並延長人們的壽命。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其在細胞自噬的工作機制上的突破性的實驗,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研究成果促進了人們對帕金斯和痴呆症的了解。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
  • 張欣組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to cell cycle
  • 【中國科學報】泛素化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機制獲揭示
    美國時間7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胡榮貴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泛素連接酶HACE1通過介導細胞自噬受體蛋白(OPTN)的泛素化修飾,促進細胞自噬受體複合物形成,「激活」細胞自噬,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分子機制。
  • 多篇文章聚焦自噬研究領域新亮點!
    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滿就無法運轉一樣,一個細胞如果不丟棄所產生的垃圾就會變得不再健康,然而細胞可以講這些垃圾進行分解來製造能量,這一過程就稱之為自噬過程。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調查了細胞自噬在諸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 科研人員發現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及其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群成體多能組織幹細胞,不僅有跨胚層分化的能力,並具有其它幹細胞不具有的免疫調節功能,已被用於治療重症肝病、糖尿病和神經損傷等疾病。
  • 研究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張欣團隊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馮巍課題組揭示WIPI蛋白結合ATG2並調控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主要通過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WIPI蛋白識別、結合ATG2並調控自噬體形成的分子機制。自噬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保守的自身降解途徑。自噬過程通過細胞內容物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在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避免有害蛋白聚集體積累以及抵禦病原入侵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WIPI蛋白家族是自噬起始信號PI3P脂質的效應分子,其可以招募其他因子對自噬體形成進行調控。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Nat.Cell Biolo.:啟動細胞自噬的FoxO1蛋白
    最近,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細胞生物》(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課題組的重大研究進展:腫瘤抑制因子FoxO1是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蛋白,其抗癌作用與其誘導自噬功能密切相關。
  •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3:53:38 細菌效應體揭示了V-ATPase-ATG16L1系統,該系統啟動了異源吞噬,這一成果由清華大學邵峰研究組取得
  • Dev Cell:阻斷細胞自噬可用於治療癌症
    體內細胞內的循環利用也是如此。每個細胞都有清除廢物的方法,以再生更新,更健康的細胞。這種「細胞回收」過程被稱為自噬。針對和改變這一過程與幫助控制或減少某些癌症有關。現在,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通過改變細胞的回收過程能夠有效改善乳腺癌細胞的生長。這些結果發表在2月8日的《Developmental Cell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