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挑戰常規!揭示細胞自噬體膜產生新機制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2月8日訊/

生物谷

BIOON/---我們的細胞不斷進行春季大掃除:細胞自己的回收系統,即所謂的自噬,將細胞廢物填滿垃圾袋,將它們運送到回收站(即溶酶體),使得分解的物質再次可用。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和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在模式生物

酵母

中證實稱為自噬體(autophagosome)的垃圾袋的膜是在垃圾周圍的地方新產生的,而不是由業已存在的成分構成的。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 during Autophagy」。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19.12.005。

細胞通過自噬進行自我更新是身體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它還在衰老和很多年齡相關性疾病中起作用。經驗法則:回收越多,壽命就越長。論文通訊作者、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的Martin Graef解釋道,「我們能夠優化自噬機制,那麼這可能改善老年時的健康,但是我們當然首先需要準確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因此,論文第一作者、Graef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Maximilian Schütter仔細研究了自噬體是如何產生的。這些所謂的自噬體由磷脂膜組成,磷脂膜在細胞廢物周圍形成,然後運輸細胞廢物進行循環利用。在此之前,人們總是認為細胞中已經存在的膜在細胞廢物周圍組裝,從而形成自噬體。然而,如今,這些研究人員能夠證實這種膜是當場新形成的。為此,位於自噬體膜上的蛋白會活化游離脂肪酸,讓它們用於產生磷脂,隨後將磷脂整合到擴大的膜中。

Graef解釋說,「這一發現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不僅改變了我們對自噬的看法,而且開闢了許多新的研究途徑。」比如,眾所周知,當飲食中的脂肪非常豐富時,細胞中的循環利用就會惡化。「我們可能已經對此找到了一種解釋。鑑於游離脂肪酸被整合到膜中,由於飲食不同,脂肪成分的變化可能對自噬產生直接影響。」(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aximilian Schütter et al. 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 during Autophagy.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19.12.005.

2.New membranes for cellular recycling
https://phys.org/news/2020-02-membranes-cellular-recycling.html

相關焦點

  • Nature:顛覆常規!揭示細胞產生piRNA新機制
    儘管它們在產生基因組多樣性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也能夠導致致命性突變或不孕不育。正如細菌利用CRISPR/Cas9系統識別和切割入侵它們的DNA的病毒,真核生物已進化出多種策略來保護它們的基因組和沉默這些自私基因。小調節RNA調控著很多這樣的基因組防禦機制,而且也已產生重大的生物技術創新。
  • 研究揭示T淋巴細胞活化新機制
    9月21日,《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大學院李迎秋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CR-induced sumoylation of the kinase PKC-θcontrols T cell
  • Cell:挑戰常規!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他們揭示出決定哪些表觀遺傳反應(epigenetic response)會被遺傳以及持續多長時間的規則。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之前鑑定出一種「小RNA遺傳」機制,通過這種機制,RNA分子根據特定細胞的需要作出反應,而且還鑑定出它們在跨代傳遞時如何受到調控。Rechavi博士說,「我們之前已證實線蟲在遭受飢餓和病毒感染後能夠將小RNA遺傳給它們的後代。這些小RNA讓它們的後代為類似的苦難作好準備。
  • 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
    2014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該研究或為揭示癌症免疫療法的新型藥物靶點提供一定線索。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我們的研究發現免疫細胞在能夠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之前,首先必需通過吞噬附近死亡的細胞而被『活化』。以這種方式,免疫細胞對這次吞噬形成分子記憶,從而影響它們的炎性行為。」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黑腹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一種特定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如何被活化以便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
  • Cell:Fat蛋白可調節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此前研究認為Fat蛋白僅僅會在細胞表面發揮作用,而本文研究首次表明,Fat蛋白實際上可以被加工處理並且被運輸到線粒體中,在線粒體中其會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狀態。更重要的是,當Fat蛋白缺失時,線粒體中的能量運輸流水線就會變得不穩定,從而引發機體細胞能量產生的缺失。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
    醫學院董忠軍課題組揭示自然殺傷細胞活化和耐受調節新機制清華新聞網8月1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董忠軍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田志剛課題組合作在《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自身活化性 SLAM家族受體在NK細胞「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鄧劉福團隊揭示cGAS-STING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新機制
    撰文:李文文、路璐免疫治療是當前腫瘤治療領域的熱點,基於T細胞的免疫治療在根除實體瘤方面遇到了多重挑戰。T細胞治療最大的優勢在於可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從而有效殺傷腫瘤細胞防止腫瘤免疫逃逸。stemness and promotes antitumor T cell therapy的研究論文。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Cell Death Dis: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耐藥新機制
    2014年4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大約15%的肺癌是小細胞肺癌(SCLC),SCLC增長迅速,經常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然而,維吉尼亞聯邦大學Massey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導致這種耐藥性的新機制,可能會導致更好的治療SCLC。化療通過介導Bcl-2家族蛋白來發揮治療作用,Bcl-2家族蛋白負責調控細胞死亡。
  • 細胞膜負電荷調控細胞黏附分子功能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劍峰團隊在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Mucin-like domain of 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facilitates integrin α4β7-mediated cell adhesion
  • Cell:挑戰常規!特異性tRNA促進腫瘤轉移
    但是在他的實驗室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提示著tRNA動態變化可能在調節細胞內的蛋白類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項新的研究中,Tavazoie和他的同事們描述了tRNA數量波動如何能夠不僅對單個細胞的命運產生顯著影響,而且也對轉移性乳腺癌等疾病產生顯著影響。
  • 發現細胞套亡通過p53信號對抗上皮細胞基因組不穩定性新機制
    責編 | 兮  有絲分裂(mitosis)是動物細胞的基本分裂形式,該過程受到嚴格調控,以保證產生正常子代細胞,進而維持細胞的更新換代和人體的生長發育。當有絲分裂發生異常時,通常會激活細胞紡錘體組裝檢查點(spindle assemble checkpoint, SAC)【1】,延緩有絲分裂以修復異常。然而,一些細胞會「逃過」該監視過程分裂產生非整倍體子代細胞(aneuploidy),導致基因組失穩,促進細胞轉化和腫瘤進展。及時發現並清除這些異常細胞對於維持細胞基因組穩定和組織穩態至關重要。
  • Nature:揭示真核生物細胞核中染色質分離新機制
    2019年6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核中基因組的活性部分與它的非活性部分在空間上分隔開來對於基因表達控制至關重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這種分離的主要機制,並顛覆了我們對細胞核的認識。
  • Protein & Cell | 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葡萄糖進入細胞後,會部分進入氨基己糖生物合成途徑,生成UDP-GlcNAc,進而將糖基連接在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調節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1】。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分子中心侯興亮課題組的博士後劉海倫和李宇歌副研究員,通過研究揭示了植物調節抗病響應的新機制。EDS1是植物免疫響應的重要調控因子,參與植物抗病的basal抗性以及R蛋白介導的ETI過程。EDS1在細胞內具有質核分布的特點,面臨病原菌入侵時,細胞核中EDS1的積累是後續抗病信號放大的重要條件,但其核質穿梭過程如何調控並不清楚。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T細胞形成不同類型的新機制被發現
    過去,科學家發現了兩類T細胞,都產生於胸腺:攻擊感染細胞的「效應T細胞」和抑制免疫系統以保護機體不受感染時炎症損傷的「調解T細胞」。如果是接受了移植的個體,輸注調解T細胞可能會有助於抑制排斥反應。       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決定來自於胸腺的成熟T細胞究竟是效應細胞還是調解細胞的一個新機制。
  •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同濟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王平課題組揭示腫瘤幹細胞調控新機制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