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eath Dis: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耐藥新機制

2021-01-17 生物谷

2014年4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大約15%的肺癌是小細胞肺癌(SCLC),SCLC增長迅速,經常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然而,維吉尼亞聯邦大學Massey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導致這種耐藥性的新機制,可能會導致更好的治療SCLC。

化療通過介導Bcl-2家族蛋白來發揮治療作用,Bcl-2家族蛋白負責調控細胞死亡。最近,阻斷促存活Bcl-2家族蛋白功能的藥物處於開發中。

這些藥物之一為ABT-737,以及其可口服衍生物ABT-263 (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已被證明能殺死小細胞肺癌細胞和潛在地增加那些能影響Bcl-2家族蛋白的化療的有效性。然而,ABT-737的效力在眾多小細胞肺癌細胞差別很大。

發表在Cell Death & Diseas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Hisashi Harada博士和Geoffrey Krystal博士發現了一個名為Noxa的蛋白表達,對ABT-737的有效性是關鍵,因為它有助於調節MCL-1的功能,MCL-1是Bcl-2家族蛋白中另一種促生存蛋白。通過用培養的小細胞肺癌細胞進行實驗,研究人員發現Noxa募集MCL-1到線粒體,這會降解MCL-1,使癌細胞對ABT-737更敏感。

從本質上講,研究發現ABT-737是如何工作的,揭示了為什麼有些小細胞肺癌細胞不受ABT-737的影響。通過瞄準Noxa(它打破MCL-1),有可能開發小細胞肺癌新的治療和幫助克服耐藥性。

此前有研究表明,Bcl-2促存活家庭成員如BCL-2和Mcl-1在小細胞肺癌中過度表達。然而,直到最近,這些蛋白在小細胞肺癌耐藥和生物學機制中的確切作用知之甚少。ABT-737被發現能夠阻止BCL-2和另一個促存活蛋白BCL-XL,而不是MCL-1。目前的研究指出,MCL-1的促生存功能是ABT-737不同效果的原因。(生物谷Bioon.com)

Noxa determines local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MCL-1 and consequently ABT-737 sensitivity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 Nakajima, M A Hicks, N Tanaka, G W Krystal and H Harada

The sensitivity to ABT-737, a prototype BH3 mimetic drug, varies in a broad range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cells.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the expression of Noxa, a BH3-only pro-apoptotic BCL-2 family protein, is the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ABT-737 sensitivity. We show here that Noxa regulates the local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MCL-1, an anti-apoptotic member, which results in modulating ABT-737 sensitivity. Mutations in Noxa within the BH3 domain, the carboxyl terminus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domain, or of ubiquitinated lysines not only change the local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Noxa itself but also affect the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ubiquitination status of MCL-1 and consequently modulate sensitivity to ABT-737. Results of studies utilizing these mutant proteins indicate that Noxa recruits MCL-1 from the cytosol to the mitochondria. Translocation of MCL-1 initiates its phosphorylation and subsequent ubiquitination, which triggers proteasome-mediated degradation. The precis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Noxa/MCL-1 expression and stability could provide alternative targets to modulate apoptosis induced by BH3 mimetic drugs or other chemotherapeutic reagents.

 

相關焦點

  • 丹娜法伯對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數據
    國人對於癌症的認識和預防少之又少,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癌症知識,本文從丹娜法伯小細胞肺癌的介紹分別闡述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臨床特點,診斷,及預後。小細胞肺癌(SCLC)佔支氣管癌的將近15%。診斷的時候,將近30%的小細胞肺癌病人腫瘤局限於胸部的原發部位,縱隔,或鎖骨上淋巴節點。
  • 肺癌之王,小細胞肺癌非同「小」可
    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30萬人被確診患有肺癌,我國則是患肺癌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約有60多萬人死於肺癌。許多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療選擇有限。特別是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分類中,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多位於肺中央部,生長迅速,較早出現轉移。
  • Cell Death Dis: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HECTD3是近年來發現的一個新的E3泛素連接酶。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研究員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HECTD3能夠增加乳腺癌細胞對化療藥物順鉑的耐受性,其機制可能是部分通過泛素化MALT1從而增加MALT1的穩定性。然而,HECTD3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最近,昆明動物所陳策實研究員領導的腫瘤生物學研究團隊研究發現了一個HECTD3促進癌細胞存活的新機制。
  • Nature Genet:基因組掃描發現小細胞肺癌中SOX2基因突變
    2012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一種致命肺癌類型全面基因突變掃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SOX2的早期胚胎發育相關基因在小細胞肺癌中發生了突變。
  • 科學島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研究員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採用「合成致死」策略進行治療。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
  • 康健園·戰「疫」|小細胞肺癌的「生」與「愈」
    剝繭抽絲尋根源肺癌是一大類疾病,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雖然小細胞肺癌僅佔兩成左右,但是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臨床「硬茬」,預後極差,直至2019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患者首選方案仍是含鉑化療,大部分患者往往很快出現耐藥,生存期不足一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治療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並且,加拿大一項研究比較在化療第 2 與第 6 周期開始放療的療效,發現早期放療可提高局部和全身控制率,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因此,胸部放療應在化療的第 1~2 個周期儘早介入,對於特殊的臨床情況,如腫瘤巨大、合併肺功能損害、阻塞性肺不張等,可考慮2個周期化療後進行放療。
  • 什麼是中央型肺癌?小細胞肺癌幾乎都是中央型,為什麼?怎麼治?
    小細胞肺癌佔肺癌的15%-20%,我們國家每年大約有11萬-14萬人罹患該腫瘤,它的生物特性明顯不同於其它病理類型的肺癌,容易通過血液、淋巴液向遠處轉移,並且體積倍增時間短,往往預後不好。小細胞肺癌都是中央型的嗎?確實如此!
  • SCLC二線治療三大藥物造福小細胞肺癌患者
    作者:葉楓紅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所有新發肺癌的15%,其中70%的SCLC患者在疾病確診時已處於廣泛期。SCLC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儘管其對放化療比較敏感,但極易發生耐藥,復發率高,後期治療效果欠佳。今年ASCO大會上報導了SCLC二線治療的三大藥物,給SCLC的治療帶來了春天,我們一睹為快。
  • 合肥研究院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林文楚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 三篇文章揭示小細胞肺癌產生化療耐藥性機制
    2016年4月5日/生物谷BIOON/--小細胞肺癌通常不會被檢測到,除非它處於晚期階段,這時轉移性腫瘤已形成。化療起初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一年之內,癌症復發,而且不再對化療療程作出反應。如今,在幾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鑑定出這種化療耐藥性(chemoresistance)產生的原因。
  • 全國首家小細胞肺癌門診成立,開啟小細胞肺癌診療生態新路徑
    四川在線消息 今天(8月4日),小細胞肺癌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步正式開診,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小肺門診」旨在整合醫院自身及周邊醫院的優質診療資源,同時覆蓋華西醫院溫江院區的廣大患者,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得到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 小細胞肺癌患者將迎來免疫治療新藥!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種特別侵襲性形式。約三分之二的被診斷為小細胞肺癌的人都已經是晚期,非常容易轉移和擴散,預後很差。 有50%至70%的SCLC患者對初始化療有反應,但不幸的是,小細胞肺癌的復發機率極高,一旦復發,化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 華西醫院成立全國首家小細胞肺癌門 開啟小細胞肺癌診療生態新路徑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8月4日,小細胞肺癌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時開診,即日起華西醫院本部每周二下午,華西醫院溫江院區每周四、五下午,均有小細胞肺癌專家坐診。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小肺門診」整合醫院自身及周邊醫院的優質診療資源,同時覆蓋華西醫院溫江院區的患者,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得到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 林文楚團隊採用 「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林文楚研究員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Small
  • 我國科學家發明「合成致死」策略可治療小細胞肺癌
    科技日報合肥11月1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團隊通過研究證明,DNA損傷感應器蛋白PARP抑制劑和表觀遺傳抑制劑聯用可以產生「合成致死」效應治療小細胞肺癌。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腫痛學前沿》上。
  • 度伐利尤單抗在美獲批用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生長快速的肺癌類型,儘管最初化療有效,但通常會復發和迅速進展。 CASPIAN研究中,使用固定劑量的度伐利尤單抗(1500mg)聯合化療,每三周給藥一次,持續4個周期,然後單藥維持每四周給藥一次,直到病情進展。作為整體研發計劃的一部分,度伐利尤單抗也正在進行III期ADRIATIC研究,對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同步聯合放化療後的維持治療進行探索,預計將在2021年取得相關數據。
  • 「合肥日報」科學島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研究員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採用「合成致死」策略進行治療。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
  • 我國科學家發明「合成致死」策略可治療小細胞肺癌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科技日報合肥11月1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團隊通過研究證明,DNA損傷感應器蛋白PARP抑制劑和表觀遺傳抑制劑聯用可以產生「合成致死」效應治療小細胞肺癌。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腫痛學前沿》上。
  • 惡性程度高、進展快 警惕與吸菸密切相關的小細胞肺癌
    截至今年11月,65歲的史先生確診小細胞肺癌已經1年零4個月,在這段時間裡,他和家人經歷了「確診」時的恐懼、「放化療後腫瘤基本緩解」的喜悅,再到「發現腦轉移」時的失落,但他依然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他從一個生活習慣糟糕的老菸民,變成了生活自律的肺癌晚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