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負電荷調控細胞黏附分子功能新機制

2021-01-09 細胞間的小超人

免疫細胞的黏附及遷移是機體免疫與宿主防禦的關鍵環節,免疫細胞表面的整合素、內皮細胞表面的配體以及細胞所處微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對調控免疫細胞的黏附和遷移具有重要意義。MAdCAM-1 是整合素α4β7 的主要配體,在腸道和腸道相關淋巴組織,如派爾集合淋巴結(Peyer’s patches,PPs)和腸繫膜淋巴結(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s)等腸內皮細胞中特異性表達。通過與 MAdCAM-1 發生黏附,整合素α4β7 在活化前後可以分別介導免疫細胞在血管內皮表面的滾動和穩定黏附,調控免疫細胞募集到腸道,與腸道免疫密切相關。

細胞膜負電荷調控細胞黏附分子功能新機

細胞膜富含大量負電荷,其主要來源為磷脂和細胞膜蛋白胞外結構域的糖基化修飾。MAdCAM-1 的 Mucin-like 結構域是一個高糖基化結構域,帶有大量負電,但學界尚不清楚該結構域是否參與調控整合素α4β7 介導的免疫細胞黏附。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劍峰團隊在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Mucin-like domain of 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facilitates integrin α4β7-mediated cell adhesion through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細胞膜負電荷與黏膜地址素細胞黏附分子 - 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MAdCAM-1)之間的靜電斥力調控 MAdCAM-1 與整合素α4β7 黏附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MAdCAM-1 的 Mucin-like 結構域可通過與細胞膜負電荷的靜電斥力維持其伸展方向,進而調控其與整合素α4β7 的黏附作用。研究人員採用結構多變的高酸性線狀多糖硫酸肝素(heparan sulfate,HS),以模擬細胞膜的負電荷環境,體外檢測穩定表達整合素α4β7 的 293T(293T-α4β7)細胞在固定化的 MAdCAM-1 上的黏附行為。

結果表明,HS 顯著增加了整合素α4β7 介導的黏附細胞數目,提高了滾動細胞的比例和細胞滾動速度。當 MAdCAM-1 缺失 Mucin-like 結構域後,HS 對整合素α4β7 介導的細胞黏附的促進作用也隨之消失。如果用唾液酸酶處理表達 MAdCAM-1 的 CHO-K1 細胞(CHO-K1-MAdCAM-1),去除細胞表面糖綴合物的陰離子唾液酸,從而破壞了細胞膜微環境中的負電荷,可顯著抑制 293T-α4β7 細胞在 CHO-K1-MAdCAM-1 細胞表面的黏附和滾動。

進一步分子機制研究發現,Mucin-like 結構域與細胞膜負電荷之間的靜電斥力導致了 MAdCAM-1 更加直立的空間構象,使其以高親和性結合整合素α4β7,從而促進了免疫細胞在內皮細胞表面的黏附進程。

該研究揭示了整合素配體 MAdCAM-1 通過其 Mucin-like 結構域與細胞膜微環境負電荷之間的靜電斥力,調控整合素α4β7 介導的細胞黏附的新機制,為精確調控免疫細胞向淋巴組織或炎症部位的遷移提供了新思路。陳劍峰和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副研究員林昶東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高級實驗師袁萌芽和碩士研究生楊妍榮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中國科協 「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和 SA-SIBS 優秀人才獎勵基金的支持。

原文標題:

Mucin-like domain of 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facilitates integrin α4β7-mediated cell adhesion through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來源: 生物360

德國MB公司的支原體qPCR檢測試劑盒(經典法)(英文名:VenorGem qEP)經過廠家全面的方法驗證,符合歐洲藥典/日本藥典要求,適合細胞治療,CAR-T,抗體藥、疫苗等臨床項目申報和質檢。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TCR複合物結構動態性調控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新機制
    隨後他們發現,在T細胞活化初期,內流的Ca2+可以通過中和細胞膜內側的酸性磷脂所帶的負電荷,幫助那些未結合抗原的TCR複合物的胞內段從細胞膜上解離下來,從而發生磷酸化並放大初始的TCR這些研究證明了細胞膜磷脂對TCR信號轉導的重要調控作用。此外,TCR複合物在接受不同的抗原刺激時會產生不同的下遊信號,從而引起不同的T細胞免疫反應,但產生這種功能多樣性的結構基礎依然不甚清楚。
  • BBAMCR:張雲等揭示腫瘤細胞分子病理新機制
    目前研究表明PAR1信號通路激活的失調與慢性炎症以及腫瘤的發生和腫瘤轉移密切相關,其在腫瘤細胞的高表達和持續激活是導致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抑素蛋白(prohibitin)在脊椎動物中高度保守,具有調控細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線粒體功能等作用。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化學學院來魯華課題組發現基因轉錄調控相分離新機制
    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在細胞中被緊密組裝在不同的染色質結構域中,而如何調控這些染色質結構域的組裝,從而控制基因的轉錄仍然是未解之謎。生物大分子的相分離現象是指蛋白質及核酸等分子通過多價相互作用在細胞中形成無膜包裹的細胞器,在大分子結構組裝、功能調控和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高中生物知識點:細胞膜與細胞核的結構及功能
    >1.細胞膜成分、結構及功能間的相互關係(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細菌其細胞膜上可附著與有氧呼吸相關的酶,此外,細胞膜上還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於主動運輸等)。(4)識別蛋白:用於細胞與細胞間相互識別的糖蛋白(如精卵間的識別,免疫細胞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等)。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2018-12-07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細胞壁LRX蛋白通過與RALF多肽以及細胞膜受體類激酶FER形成一個元件來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  細胞壁不僅為細胞提供結構支持和保護,也是細胞感受外界環境脅迫的一個重要場所。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相關成果於3月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導的脫落酸和赤黴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技術證實,擬南芥的一個種子休眠突變體rdo3是由乙烯受體ETR1突變功能缺失引起的。
  • 研究發現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黃朝鋒研究組和朱健康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NA demethylase ROS1
  • 口腔種植體表面影響細菌黏附因素的研究進展
    大多數細菌表面帶有負電荷,特別是在細菌增殖的早期階段,這種負電荷會通過非極性分子形成一種疏水作用,因此細菌對疏水表面具有高親和力。細菌對材料表面的黏附與疏水性能呈正相關,降低疏水性增加親水性,細菌的黏附會相應的減少。親水性種植體能減少微生物的黏附、加速種植體早期骨結合,縮短種植周期,已成為研究熱點,目前提高鈦金屬表面親水性的方法主要有噴砂酸蝕、雷射表面處理、表面氧化及塗層等。
  • 復旦丁建東:揭示細胞遷移受材料表面黏附配體納米間距的調控規律
    細胞在材料或生物基底表面的遷移在許多生命進程以及材料植入後的組織再生等過程中至關重要。丁建東課題組曾運用表面納米圖案化技術,揭示了基底表面配體的納米間距對細胞黏附的影響規律。最近,課題組運用該項技術,進一步研究並闡述了基底表面配體的納米間距對細胞遷移的影響,並發現在中等黏附程度下細胞的遷移得到顯著提升。
  •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
    復旦大學發現內耳幹細胞調控新機制再登Stem Cells雜誌封面近日,最新出版的幹細胞領域重要期刊Stem Cells上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題為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在《e生命》(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抗原結合引起的B細胞活化中B細胞受體胞外結構域的構象變化」(Conformational change within the extracellular
  •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細胞極性是真核細胞的一個基本屬性細胞極性生長是細胞極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植物中細胞的極性生長有的是單向的,例如花粉管和根毛的頂端生長,有的只限制在植物某個特定部位,例如擬南芥葉的毛狀體或葉表皮的扁平細胞。
  • 白細胞用分子「槳」遊泳
    」的新機制遊泳。圖片來源:Chaouqi Misbah等人研究人員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雜誌》上報告說,人類白細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划動」的新機制遊泳。這種微小的遊動機制可以解釋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是如何在體內各種充滿液體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遷移的。
  • 動物所發現線粒體調控細胞中蛋白質穩態的新機制
    生物體中蛋白質和線粒體的質量控制對細胞基本活力的維持至關重要。細胞中的蛋白質穩態主要通過分子伴侶蛋白系統與兩個蛋白水解系統,即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溶酶體系統的協調運作來維持。作為細胞的能量和代謝中心,線粒體具有相對獨立的質量控制系統,包括分子水平的氧自由基清除系統、分子伴侶蛋白系統和蛋白酶系統以及細胞器水平的融合/分裂機制和線粒體自噬機制等。
  • febrile temperatures對免疫細胞遷移過程中各個關鍵分子的調控作用
    表達在免疫細胞表面的整合素是調控免疫細胞歸巢的核心分子。近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發熱通過熱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α4整合素熱感應信號通路促進免疫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以及該機制在機體免疫調控中的重要功能(Immunity 2019),獲得國際廣泛關注。
  • 南開大學發現FACT調控胚胎幹細胞中MERVL的新機制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ERV呈現動態的變化,很可能在胚胎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之後通過卵裂繼續發育到2細胞胚胎,在小鼠2細胞胚胎中基因組開始激活轉錄(合子基因組激活),最早激活的轉錄本就包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MERVL。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