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

2020-11-2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在《e生命》(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抗原結合引起的B細胞活化中B細胞受體胞外結構域的構象變化」(Conformational change within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B cell receptor in B cell activation upon antigen binding)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在B淋巴細胞活化的起始階段,抗原結合驅動B細胞受體胞外結構域內發生的構象變化。 

抗原結合引起的IgM-與IgG-BCR構象變化的模式圖

B淋巴細胞是抗體免疫應答的核心效應細胞,通過分泌防護性抗體來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體,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並且留給人體記憶性免疫力。B淋巴細胞通過其表面表達的B細胞受體(BCR)識別外來病原體抗原,隨後啟動免疫活化進程。一直以來,抗原與BCR結合後起始B淋巴細胞活化的精細機制並不明確。該論文結合活細胞內蛋白質定點標記技術和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利用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及螢光壽命顯微鏡等成像手段,研究了BCR在結合單價膜聯抗原後,其胞外結構域內發生的構象變化。該論文發現IgM型BCR(IgM-BCR)在結合抗原後,膜聯免疫球蛋白(mIg)分子內部發生了特定的構象變化;相比之下,IgG型BCR(IgG-BCR)在結合抗原後,mIg分子與Igα/β之間的距離發生了顯著變化。上述構象變化與B淋巴細胞的活化強度密切相關。另外,IgM-BCR與IgG-BCR在結合抗原後表現出的構象變化差異取決於兩者的mIg分子胞內區差異。這一發現為抗原結合起始BCR介導的B淋巴細胞活化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解釋:胞外的抗原結合通過引起BCR內部的構象變化,從而將活化信號傳遞至B淋巴細胞的胞內以開啟下遊信號通路。同時,這些研究成果也為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的調控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B淋巴細胞活化的起始機制,從而對探索B淋巴細胞活化失調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以及藥物與疫苗研發等重要工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劉萬裡研究員任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劉萬裡實驗室聚焦B淋巴細胞基礎免疫學研究,整合交叉學科平臺對B細胞免疫識別、免疫活化及相關免疫疾病的致病機理進行研究。自2011年回國獨立工作以來,在B細胞異常活化與相關疾病、脂類代謝網絡調控B細胞活化新機制、受體複合物調控B細胞活化新機制和機械力感知系統調控B細胞活化新機制等方面多有建樹。該論文的發表是劉萬裡課題組對B淋巴細胞基礎免疫學研究領域的新貢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沈志勳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劉思辰及博士後李新新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劉萬裡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生命學院陳春來研究員也參與本課題研究為共同作者。本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生命中心和免疫所的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2271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發表論文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名為《IgM型、亞型轉換的IgG及IgE型B細胞受體對不同機械力的活化敏感性及閾值的研究》(The activation
  •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報導微絲骨架調控自噬溶酶體再生的新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和俞立課題組合作在《自然-通訊》(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學科前沿|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江鵬課題組發文報導腫瘤細胞感知和調控天冬醯胺代謝的機制和功能
    2020年4月9日,清華江鵬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p53通過調控天冬醯胺-天冬氨酸穩態影響LKB1活性和腫瘤細胞存活」(p53-mediated control of aspartate-asparagine homeostasis dictates LKB1 activity and modulates cell survival)的研究論文
  •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的重要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29日電 12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葉綠體到細胞核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Chloroplast-to-Nucleus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
    1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RHON1共轉錄移除R-loop以維持擬南芥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
  • 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團隊和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現...
    葡萄糖是大多數動物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通過抑制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飢餓療法」,可作為治療一些相關疾病的潛在治療策略。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領導的團隊在2014年和2015年相繼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和GLUT3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與此同時將目標鎖定PfHT1,並在結構解析的基礎上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合作進行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藥物開發。
  •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8月1日,國際學術期刊《物理化學快報》(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龍冬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許琛琦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日前,他們在生物醫學領域學術期刊《Theranostics》上發文,首次報導了「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1信號通路促進HBV cccDNA(B肝病毒共價環狀閉合DNA)微小染色體組裝和表觀遺傳修飾」的新機制,為臨床清除HBVcccDNA和治療B肝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慢性感染可導致肝炎、肝硬變和肝癌。
  •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易文教授等PNAS發文:O-連接乙醯葡糖胺糖基化修飾調控細胞中蛋白翻譯的新機制
    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4月2日在線發表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易文教授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O-GlcNAcylation of Core Components
  • 第四屆樹蘭醫學青年獎獲獎者——劉萬裡
    劉萬裡研究員專注於B淋巴細胞活化和功能的研究,綜合應用包括新型高速高解析度活細胞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在內的多學科實驗系統,分析B細胞受體結合病原體抗原後免疫活化的動態過程、分子機制及其與疾病的關係。曾獲中組部青年千人、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二五」優秀青年人才等獎項。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新網·湖北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秘魯總統梅裡諾上任未滿一周辭職 前總統關注局勢武大科研團隊《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清華新聞網4月24日電 4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何塞(José Carlos Pastor-Pareja)課題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發表了題為「血影斑蛋白Shot在果蠅多倍體細胞中維持核周微管網絡」 (Spectraplakin Shot
  •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1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RHON1共轉錄移除R-loop以維持擬南芥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RHON1 co-transcriptionally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科學家發現酸性磷脂調控記憶性B淋巴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10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許琛琦研究組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的合作論文
  • 化學學院來魯華課題組發現基因轉錄調控相分離新機制
    2019/04/15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麥洛 | 責編:凌薇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來魯華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