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2020-12-05 瀟湘晨報

中新網·湖北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

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 湖北省48家企業入選冷鏈頻「中招」,多地大排查!冷凍食品該怎麼吃?國家統計局: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秘魯總統梅裡諾上任未滿一周辭職 前總統關注局勢

武大科研團隊《自然》雜誌發表論文

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文俊、通訊員吳江龍)11月11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的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

論文題為《進食通過mTORC1-USP20-HMGCR通路誘導膽固醇合成》。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蘆小藝、副教授史熊杰、博士研究生胡傲和王菊瓊為共同第一作者,宋保亮為通訊作者。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丁一、博士蔣威、博士研究生孫銘、副教授趙曉璐和羅婕,以及上海科技大學戚煒教授為共同作者。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但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然而,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膽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營養與能量,因此經過長期進化,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明顯上調膽固醇合成,而在飢餓狀態下則抑制合成,這其中的調控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宋保亮課題組研究發現,膽固醇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HMGCR)在進食後顯著上調。他們利用巧妙設計的體外生化實驗結合表達篩選和動物模型,證明進食後升高的葡萄糖和胰島素導致USP20蛋白磷酸化修飾,後者穩定HMGCR,促使機體將吸收的營養物質轉變為膽固醇,供生命活動所必需。

隨後,研究人員發現,在長期高糖高脂飲食條件下,抑制USP20活性,可以顯著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減輕體重、降低體脂及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抑制USP20後還會引起琥珀酸增多,增加產熱。而這些代謝指標的改善均有助於治療那些代謝性疾病。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重大研究計劃」、國家科技部和騰訊基金首屆「科學探索獎」的資助。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專家《自然》發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生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11月11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但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然而,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
  • 武漢大學宋保亮課題組《自然》發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11月11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
  • Nature:武漢大學宋保亮團隊揭示進食後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但是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人體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膽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營養與能量,因此經過長期漫長進化,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明顯上調膽固醇合成,而在飢餓狀態下則抑制合成,但其中的調控機制一直不清楚。
  •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1科學家揭示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該研究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轉錄因子是先天免疫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科學網3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
  • 武漢大學宋保亮課題組《Nature》發文 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北京時間11月12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
  • 聚焦| 《光明日報》聚焦武大生命科學學院膽固醇與脂代謝研究團隊...
    在營養過剩的今天,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而心腦血管疾病,又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關聯性最強。探究人體內LDL-C的控制水平,已成為全世界無數科研團隊的奮鬥目標。而在武漢大學,就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中科大劉強團隊揭示ApoE4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新機制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星形膠質細胞產生的載脂蛋白E(ApoE)是大腦內豐度最高的載脂蛋白之一,與膽固醇等脂類一起形成富含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複合物,並以ApoE顆粒的形式分泌到膠質細胞外,而後通過ApoE受體被神經元攝取並利用。神經元自身合成的膽固醇很少,而是主要依賴於膠質細胞來源的ApoE脂類跨細胞運輸所提供的膽固醇。但是,神經元的膽固醇自身合成通路是如何被沉默的以及這種代謝重編程機制對神經元功能的影響尚不清楚。
  • Nature | 宋保亮組揭示進食後膽固醇合成調控的機制
    ,人體膽固醇完全依賴自身合成。膽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營養與能量,因此經過長期進化,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明顯上調膽固醇合成,而在飢餓狀態下則抑制合成,但其中的調控機制一直不清楚。a, 小鼠飢餓或進食後肝臟中關鍵膽固醇合成酶的蛋白水平。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朱健康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的核心組分SnRK2蛋白激酶能調控miRNA合成途徑中的核心組分,並調控miRNA的合成。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2020-11-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2015-04-03 中國新聞網 楊保國 吳蘭 ,腫瘤代謝異常的新機制,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合成調控機制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宋保亮課題組等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組成成分,但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然而,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
  • 膽固醇合成代謝的調控
    人體每天從膳食中攝入膽固醇,自身也在不斷合成。這些膽固醇主要用於膽汁酸的合成,其次為類固醇激素合成。正常情況下,人體會控制自身合成速率,使其與攝入和消耗達成三方平衡,保證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穩定在150-200 mg / dL範圍內。HMGR(HMG輔酶A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所以它的活性和數量調控是膽固醇合成調控的主要手段。
  •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PLoS Biology | 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大小決定了植物後代的競爭力>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全新機制。由於TOP1α和UPF1是TTG2的上遊調控基因,該工作揭示了一種基於TTG2相對親本劑量的,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具體而言,該機制依賴於精子以及母本反足細胞中TTG2的相對劑量。當父本TTG2較母本過量時傾向產生小種子,而當母本TTG2較父本過量時傾向產生大種子。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日前,他們在生物醫學領域學術期刊《Theranostics》上發文,首次報導了「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1信號通路促進HBV cccDNA(B肝病毒共價環狀閉合DNA)微小染色體組裝和表觀遺傳修飾」的新機制,為臨床清除HBVcccDNA和治療B肝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慢性感染可導致肝炎、肝硬變和肝癌。
  • 研究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葡萄糖進入細胞後,會部分進入氨基己糖生物合成途徑,生成UDP-GlcNAc,進而將糖基連接在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調節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1】。近日,周軍教授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題為O-GlcNAc 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O-GlcNAc在纖毛穩態調控中的新機制【3】。
  • 武漢大學宋保亮團隊《自然》發文,帶來降低膽固醇的新思路
    論文摘要指出,這項研究揭示了調控膽固醇自身合成的一條意外途徑,並提出了潛在的降脂藥物,有望用於治療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和糖尿病在內的代謝疾病。 「人體必須的膽固醇主要由身體自行合成,理論上健康人無需攝入外源性膽固醇也可滿足新陳代謝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