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可以從肉、蛋等食物中攝取膽固醇,但是在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的情況下,人體膽固醇主要依賴自身合成。膽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營養與能量,因此經過長期漫長進化,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明顯上調膽固醇合成,而在飢餓狀態下則抑制合成,但其中的調控機制一直不清楚。
2020年11月12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Nature 在線發表了題為:Feeding induces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via the mTORC1-USP20-HMGCR axis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的機制——進食通過mTORC1—USP20—HMGCR信號軸誘導膽固醇合成,並暗示USP20抑制劑可用於降低膽固醇水平,以治療包括高脂血症、肝脂肪變性,肥胖和糖尿病在內的代謝疾病。
研究團隊首先發現進食後,相對於其它膽固醇合成酶,僅HMGCR蛋白量顯著增加,並且蛋白翻譯後修飾在其中發揮了最主要的作用。他們利用巧妙設計的體外生化反應,發現新的調控因子USP20,並鑑定出新的功能性磷酸化修飾位點。
在生理方面,發現進食後血液中升高的葡萄糖和胰島素作為信號,激活mTORC1,後者磷酸化USP20而穩定HMGCR,上調膽固醇合成,從而將吸收的葡萄糖等營養物質轉變為膽固醇。
在病理和藥物研發方面,長期高糖高脂飲食誘導USP20磷酸化增多,穩定HMGCR蛋白而升高膽固醇,是引起代謝性疾病的原因,相反抑制USP20可促使HMGCR降解,脂質合成減少,同時迫使琥珀酸生成增多,誘導產熱。
進食後胰島素和葡萄糖通過mTORC1-USP20-HMGCR通路上調膽固醇合成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蘆小藝博士生、史熊杰副教授、胡傲博士生和王菊瓊博士生,宋保亮教授為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28-y
微信加群
生物世界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全網已有40萬+學者關注,月閱讀量1000萬+。
為促進前沿研究的傳播和交流,我們組建了多個專業交流群,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小編微信進群,由於申請人數較多,添加微信時請備註:學校/專業/姓名,如果是PI/教授,還請註明。
點在看,傳遞你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