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B: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芝蘭缺乏條件下介導細胞凋亡/自噬

2020-12-04 生物谷

  
        細胞周期調控因子p27kip1在調節細胞周期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表達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低表達或不表達導致細胞凋亡。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p27kip1第198位蘇氨酸(Thr-198)的磷酸化會增強其穩定性,在營養匱乏的環境中進行自噬(產能細胞器的分解代謝)和繼續細胞增殖。研究詳細內容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介導的CDK抑制劑p27kip1的磷酸化,促進p27kip1的穩定(stabilization),誘導p27kip1在細胞壓力反應中進行自噬(autophagy)。 

        Gordon  B.  Mills等研究人員從周期中的MCF-7細胞分離p27kip1,利用雙向磷酸醯化多肽圖譜(two-dimensional  phosphopeptide  mapping,生物通編者譯)鑑別出7個磷酸化位點。Mills等發現將其中Thr-198磷酸化位點突變,會使蛋白變得穩定(protein  stabilization)。已知提高的p27kip1表達量會導致細胞周期停滯,研究人員發現血清匱乏環境中,細胞p27kip1的穩定與自噬作用同時出現。

        AMP由代謝應激(metabolic  stress)產生,通過對p53等靶標進行磷酸化阻止細胞周期進程和蛋白質合成,AMPK可以感覺細胞內AMP的表達水平。奇怪的是,體外實驗顯示,AMPKα1重組子會對Thr-198的p27kip1磷酸化。而且,細胞飢餓狀態下,AMPK的活化作用導致p27kip1介導的自噬作用。這些發現將p27kip1的活性和細胞微環境聯繫起來,提示營養水平在介導p27kip1蛋白穩定性中發揮關鍵作用。很明顯,MAPK-、AKT-和UV反應途徑不會影響靜止細胞Thr-198的磷酸化。

        文章中說,p27kip1是細胞在營養匱乏環境中進行凋亡/自噬的關鍵決定因素,siRNA將飢餓細胞的p27kip1沉默會導致細胞凋亡。同樣,從p27kip1敲除小鼠分離出來的小鼠胚胎纖維原(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在對AMPK活化反應中出現凋亡跡象,野生型MEFs呈現廣泛的自噬跡象。在尋找與p27kip1相互作用的會影響自噬反應蛋白的過程中,Mills等發現細胞周期蛋白激酶4(cyc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4,Cdk4)優先與磷酸化的p27kip1結合、敲除Cdk2或者Cdk4都會刺激自噬。

        這些結果對p27kip1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進行了細緻描述:高表達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低表達促進營養匱乏環境中的細胞進行自噬;敲除p27kip1會導致細胞凋亡。

        腫瘤微環境是一個營養匱乏和細胞壓力位點,所以這項新發現提供了一個研究「惡劣」環境下腫瘤細胞逃脫凋亡命運的新著眼點。

The energy sensing LKB1-AMPK pathway regulates p27(kip1) phosphorylation mediating the decision to enter autophagy or apoptosis.

Liang J, Shao SH, Xu ZX, Hennessy B, Ding Z, Larrea M, Kondo S, Dumont DJ, Gutterman JU, Walker CL, Slingerland JM, Mills GB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Therapeutics,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1515 Holcombe Boulevard, Houston, TX 77030, USA.

Nutrients and bioenergetics are prerequisites for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f mammalian cells.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7(Kip1), is phosphorylated at Thr 198 downstream of the Peutz-Jeghers syndrome protein-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LKB1-AMPK) energy-sensing pathway, thereby increasing p27 stability and directly linking sensing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bioenergetics to cell-cycle progression. Ectopic expression of wild-type and phosphomimetic Thr 198 to Asp 198 (T198D), but not unstable Thr 198 to Ala 198 (p27(T198A))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autophagy.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hat activate the LKB1-AMPK pathway with subsequent induction of autophagy, p27 knockdown results in apoptosis. Thus LKB1-AMPK pathway-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p27 at Thr 198 stabilizes p27 and permits cells to survive growth factor withdrawal and metabolic stress through autophagy. This may contribute to tumour-cell survival under conditions of growth factor deprivation, disrupted nutrient and energy metabolism, or during stress of chemotherapy.

Nat. Cell Biol. (2007)

相關焦點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其他轉錄因子,包括核心乾性因子決定區SOX2和NANOG也與自噬誘導有關。 線粒體是控制正常組織幹細胞動態平衡的關鍵。線粒體可控制自身質量,並調節細胞的新陳代謝。通過線粒體清除受損的細胞(ROS的主要來源)可防止衰老並限制ROS誘導的基因組損傷,這對於幹細胞至關重要。線粒體在小鼠發育神經發生所必需的糖酵解轉換過程中發生重要作用。
  • 科學網—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分子調控現新機制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陳佺研究組在《自然》子刊《細胞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新的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文中報導了細胞自噬活性在生殖腺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細胞自噬是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過程。這一過程作為一種細胞生存機制參與清除細胞內廢棄物並為細胞提供能量。在哺乳動物細胞以及果蠅發育過程中,細胞自噬也參與細胞的死亡過程。線蟲細胞自噬對於細胞凋亡的影響一直不清楚。在線蟲發育過程中,共有131個體細胞和大量的生殖腺細胞發生凋亡。
  • 關於細胞自噬,這些你都知道嗎?
    細胞自噬是指在自噬相關基因的調控下,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的細胞器及大分子物質的過程,以此維持細胞自身的需要及細胞器的更新。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專題:Cell專題來自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麻省總醫院的華裔教授袁鈞英等研究人員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研究基礎上,發現了一個調控壞死狀凋亡的信號網絡,以及同時調控細胞凋亡和壞死狀凋亡的分子。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 轉錄因子HIF-1α與口腔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α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個特異性缺氧狀態下發揮活性的轉錄因子,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細胞中,其參與了多條細胞信號通路,是介導缺氧信號的轉導中樞。HIF-1α與口腔腫瘤 HIF-1α在缺氧條件下廣泛存在於人和動物的腫瘤細胞內,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介導缺氧適應性反應的轉錄因子,其對下遊靶基因的表達調控廣泛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SNAP-29 regulates autophagosome maturation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關於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並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工作首次報導了細胞自噬小體的成熟可以被營養狀態感應因子OGT介導的SNAP-29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所調節。這是繼mTORC 和VPS34 複合體外,第三個能夠感應細胞的營養狀態從而調控自噬活性的節點。
  • 曹流:細胞自噬與細胞穩態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
    2015年12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12月17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第二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中國醫科大學曹流教授參加了此次論壇,並發表了題為"細胞自噬與細胞穩態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的精彩報告。曹流教授,現任中國醫科大學教育部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遼寧省"衰老相關性診治與預防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中國老年學會衰老與抗衰老科學委員會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學細胞生物學會委員。
  • Plos One: 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
    論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誘導細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調控關係。EV71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腦炎等,這些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了解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在今後的藥物篩選以及疫苗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 :啟動細胞自噬的FoxO1蛋白
    最近,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細胞生物》(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課題組的重大研究進展:腫瘤抑制因子FoxO1是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蛋白,其抗癌作用與其誘導自噬功能密切相關。
  • 「AbMole科研」阻斷AMPK-ULK1通路介導的自噬在BC中促進細胞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阻斷AMPK-ULK1通路介導的自噬,在BC中促進細胞凋亡以增加阿黴素的敏感性的一項體外研究自噬通量的激活促進乳腺癌細胞對現有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嚴重限制了化療藥物的療效,導致臨床BC細胞的復發。然而,人們對於其詳細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
  • 細胞自噬……咋回事兒?
    ,是不同於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另外一條細胞內物質的降解途徑。1自噬的概念自噬是細胞消耗其自身組分的一個簡單的過程,也是細胞清除異常的蛋白質斑塊和去除受損細胞器的一個途徑。細胞自噬是由Ashford和Porter在1962年發現細胞內有「自己吃自己」的現象後提出的,是繼細胞凋亡後,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熱門研究方向。
  • 郭德銀組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RNA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可誘導表達一種新型自噬受體CCDC50,該自噬受體通過識別K63型泛素化修飾的RNA病毒模式識別受體RIG-I/MDA5(RLR)並介導後者的自噬途徑依賴的降解,從而抑制病毒感染誘導的I型幹擾素的產生,幫助機體恢復到靜息狀態,避免過度免疫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後侯盼盼為論文第一作者,郭德銀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醫學院、附屬第七醫院為第一作者單位。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Green教授的帶領下發現自噬是轉移性休眠乳腺癌細胞生存的一種關鍵機制。使用藥物或者遺傳學手段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的自噬可以顯著抑制小鼠以及人類乳腺癌臨床前休眠3D模型中癌細胞的存活時間以及轉移灶的形成。通過體內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自噬基因自噬相關基因7(ATG7)是涉及自噬激活的關鍵基因。從機制上講,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中的自噬通路導致損傷線粒體及活性氧的富集,從而導致了癌細胞凋亡。
  • 科技進展 | 中山大學郭德銀教授團隊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與其他已知的與LC3的LIR對接位點(LDS)或UIM對接位點(UDS)相關的自噬貨物受體相反,CCDC50可以與LDS和UDS結合,這代表了一種新型的貨物受體。在RNA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中,CCDC50缺乏會減少RIG-I / MDA5的自噬降解並促進I型IFN反應,從而導致病毒抵抗力增強和存活率提高。
  • 自噬與肝細胞癌
    而p62的異常堆積可活化核轉錄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啟動抗氧化應激反應,使肝細胞在氧化應激條件下增加癌變風險。LIU B, FANG M, HU Y, et al.另有研究表明,高脂飲食環境下,活性氧自由基增多,肝細胞內CD4+T淋巴細胞凋亡增加,抗腫瘤免疫效應減弱。酒精性脂肪肝到原發性肝癌的發展過程中,細胞自噬起先是被促進的,但後來則轉為抑制。在急性乙醇暴露環境下,肝細胞自噬增加,此時自噬作為一種保護機制,清理大量受損線粒體和ROS自由基,促進乙醇代謝等。
  • 脅迫條件下動物細胞內穩態調節機制獲揭示
    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鄧詣群教授、文繼開教授研究團隊揭示了細胞在真菌毒素、細菌脂多糖等脅迫條件下通過PKR/ SPHK1信號通路交互調控細胞凋亡與存活,從而維持細胞穩態的關鍵作用機理。相關研究8月15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死亡及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