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幹預脊髓損傷模型Thy-YFP轉基因小鼠調節自噬及抑制細胞凋亡

2020-10-20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細胞自噬:自噬是一種細胞的自我保護機制,通過自噬體-溶酶體途徑降解和再循環受損細胞器、有毒物質、錯誤摺疊蛋白質等,在維持細胞穩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轉基因小鼠: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過將SV40 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創造了第一隻攜帶外源基因的小鼠。後來又有研究人員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過生殖系統穩定遺傳的小鼠,並且外源基因能在後代中穩定表達。這些能穩定遺傳且表達外源基因的小鼠即現在一般意義上所說的轉基因小鼠。

背景:研究表明,在腦卒中大鼠模型中,雷公藤甲素治療減少了缺血性病變區域面積、水含量和神經細胞死亡。此外,雷公藤甲素能通過抑制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小膠質細胞活化和抑制炎症反應促進脊髓損傷修復。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對Thy-YFP轉基因小鼠脊髓損傷後細胞自噬和細胞凋亡的影響,探討雷公藤甲素對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

方法:將60隻Thy-YFP轉基因小鼠隨機分為4組,分別是假手術組、二甲基亞碸組、甲基強的松龍組和雷公藤甲素組。假手術組只進行椎板切除術,不損傷脊髓;其他3組建立脊髓損傷模型。雷公藤甲素組、二甲基亞碸及假手術組小鼠術後立即分別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0.2 mg/(kg·d)]或等量5%二甲基亞碸-生理鹽水溶液,連續給藥7 d;甲基強的松龍組小鼠於術後30 min、6 h、24 h腹腔注射甲基強的松龍溶液(30 mg/kg)。BMS評分檢測小鼠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蘇木精-染色及Nissl染色法檢測各組脊髓組織恢復情況,免疫印跡及免疫螢光染色檢測各脊髓組織中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B、p62及凋亡相關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蛋白水平。動物倫理獲得河北北方學院批准(W20200002)。

結果與結論:①雷公藤甲素及甲基強的松龍組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改善,神經細胞死亡減少;②雷公藤甲素處理後自噬相關蛋白LC3B上調,p62降低,細胞凋亡相關蛋白caspase-3和Bax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升高;③結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能促進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恢復,其機制與促進自噬和抑制凋亡有關。結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可能對脊髓損傷具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

ORCID: 0000-0002-8986-6091(朱寧)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雷公藤甲素, 自噬, 凋亡, 脊髓損傷, 動物, 小鼠, 實驗

文章來源:朱 寧, 楊新明, 阮建偉. 雷公藤甲素幹預脊髓損傷模型Thy-YFP轉基因小鼠調節自噬及抑制細胞凋亡[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35): 5650-5655.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創傷性脊髓損傷後脊髓微環境失衡的研究進展
    Landete等研究顯示,在小鼠SCI模型中,特異性去除小膠質細胞會導致膠質瘢痕形成障礙、增加免疫細胞浸潤、抑制神經元與少突膠質細胞存活並抑制運動功能恢復;而使用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促進小膠質細胞增殖可以減少損傷區域的面積,促進脊髓功能恢復。此外,SCI後,小膠質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的增殖、形成膠質瘢痕。
  •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促進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恢復
    來自中國溫州醫科大學的張宏宇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夠通過調節自噬流來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改善血脊髓屏障的功能,減輕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的障礙。在以往的研究中,張宏宇等已證實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能夠有效的恢復血脊髓屏障,但尚未深入探索其研究。此次實驗發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可通過調節自噬流來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
  • 雷帕黴素保護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小鼠脊髓神經元的作用途徑
    ,它是通過特異性抑制哺乳動物的雷帕黴素靶蛋白即mTOR信號通路而激活自噬,而且它可以選擇性對mTOR蛋白以及下遊P70S6激酶參與蛋白質合成的磷酸化水平進行抑制,從而誘導自噬,雷帕黴素還能夠對溶酶體生物合成產生正性效應,從而增加自噬溶酶體產生,使得細胞損傷後殘餘的病理蛋白質清除能力顯著增強,並可以抑制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凋亡和減少聚集體的大量產生。
  • 科學家發現靶向TRADD可以同時恢復細胞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科學家發現靶向TRADD可以同時恢復細胞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3日晚23時,美國哈佛醫學院袁鈞瑛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Modulating TRADD to restore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inhibit apoptosis」的研究論文,通過對TRADD蛋白進行調節可以同時恢復細胞內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由於免疫系統可由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交感神經系統(SNS)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NS)進行調節,所以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可引起免疫相關的神經功能受損,進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時亦可造成內分泌功能障礙,間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礙。明確SCI導致機體防禦系統受損的相關機制及脊髓平面、損傷程度等相關因素對發生SCI後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治療SC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
  • 發展線粒體自噬過程的新探針和幹預自噬過程的新策略
    以自噬為靶點設計化學幹預分子,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不僅可以克服常規癌症治療時腫瘤細胞產生的抗藥性和抗凋亡性,而且可以招募免疫因子,從而進一步增強腫瘤治療效果,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 2017, 53, 11091-11094),發現陰離子的改變可以調控分子聚集體的尺寸、螢光發射和表面性質,進而可實現腫瘤細胞選擇性、穿透能力和亞細胞定位的調節,實現了腫瘤細胞的高效殺傷(Chem. Sci. 2016, 7, 7013-7019)。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2020年5月該公司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年會公布了B肝在研新藥ENOB-HB-01最新進展,該在研新藥能夠促使受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比例為97%,而並沒有損傷正常肝細胞,近期這項試驗後續數據進一步證明去年12月份該公司在HEP DART大會上該在研新藥的可及性。
  • 急性脊髓損傷(ASCI)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然後採用脊髓打擊器,於暴露脊髓處施加 90 kilodynes 的力造成挫傷型脊髓損傷,SCI 後連續 10 天每天肌肉注射慶大黴素(8mg/kg)防止術後感染,並每天兩次人工膀胱按壓擠尿直至恢復自主膀胱活動為止(防止尿瀦留)。
  • 自噬凋亡,相愛相殺
    與對照組相比,Rap活化劑組:GFP標記斑點顯示的自噬體形成數量顯著增加;3-MA抑制劑組自噬體數量顯著降低,證明GFP標記質粒轉染法的有效性。TNF-α組自噬體數量增加,表明TNF-α對細胞自噬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即細胞模型成功建立)。LC3是細胞自噬泡膜通用標記物,構建LC3蛋白與綠色螢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當自噬發生時,在螢光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綠色螢光。
  • 張德清/趙睿組線粒體自噬過程探針和幹預自噬過程策略研究獲進展
    作為細胞應激響應的保護機制,自噬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自噬降解細胞內物質可為腫瘤細胞快速增殖提供營養,自噬的活化還會促進腫瘤的轉移。以自噬為靶點設計化學幹預分子,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不僅可克服常規癌症治療時腫瘤細胞產生的抗藥性和抗凋亡性,還可招募免疫因子,進一步增強腫瘤治療效果。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Green教授的帶領下發現自噬是轉移性休眠乳腺癌細胞生存的一種關鍵機制。使用藥物或者遺傳學手段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的自噬可以顯著抑制小鼠以及人類乳腺癌臨床前休眠3D模型中癌細胞的存活時間以及轉移灶的形成。通過體內實驗,研究人員發現自噬基因自噬相關基因7(ATG7)是涉及自噬激活的關鍵基因。從機制上講,抑制休眠乳腺癌細胞中的自噬通路導致損傷線粒體及活性氧的富集,從而導致了癌細胞凋亡。
  • 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究進展
    自噬已經被發現在神經變性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的腦中,大量β-澱粉樣蛋白在白噬泡中堆積,說明細胞自噬與該病的發病機理有關。研究發現,AD病人腦細胞中Beclinl表達水平降低, 這可能影響自噬體的形成。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疾病模型的轉基因小鼠中提高Beclinl的表達會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形成。
  • UCP2蛋白促進肝損傷引起細胞凋亡
    UCP2能夠引起線粒體質子漏,其活性可能受某些特定的激活劑如活性氧(ROS)、自由脂肪酸的調節,活化的UCP2導致線粒體解偶聯和膜電位降低。線粒體膜電位降低一方面能減少線粒體ATP的產生,另一方面膜電位降低引起的緩和性解偶聯(mild uncoupling)則能夠抑制線粒體ROS的產生。
  • 飲食限制能減少細胞衰老 自噬與延長壽命的關係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是衰老的分子事件人體的細胞無時無刻不面臨著遺傳物質損傷的風險,很多物理、化學因素均可使細胞的遺傳信息產生錯誤,有些損傷甚至是自發性的。當然,我們的機體也存在著一套相對完備的DNA修復系統,可以及時的識別並修復DNA損傷。對於一些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傷,人體將會啟動細胞凋亡程序,使遺傳物質發生損傷的細胞「自殺」而死。
  • 自噬激活劑雷帕黴素可加速疾病進程
    本項研究發現早期脊髓運動神經元內特異性的自噬水平升高,同時首次報導自噬激活劑雷帕黴素加速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模型小鼠的發病,並初步探討其可能機制。 ALS運動神經元內蛋白質異常聚集可能是導致神經元選擇性死亡的重要機制。自噬作為胞內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是現在蛋白質聚集類疾病的研究熱點之一。
  • 健康所揭示自噬異常在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本項研究發現早期脊髓運動神經元內特異性的自噬水平升高,同時首次報導自噬激活劑雷帕黴素加速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模型小鼠的發病,並初步探討其可能機制。ALS運動神經元內蛋白質異常聚集可能是導致神經元選擇性死亡的重要機制。自噬作為胞內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是現在蛋白質聚集類疾病的研究熱點之一。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脊髓損傷後的病理改變脊髓損傷可分為急性期和亞急性期兩個階段。在急性期,由於受到物理張力作用,受損部位的細胞出現崩解、壞死及凋亡,同時出現血管破裂、組織水腫等表現。脊髓損傷後,M1型巨噬細胞會導致損傷軸突出現回縮,影響軸突再生;M2a型巨噬細胞能釋放精氨酸酶-1、Ym1或CD 206等抑制炎症反應,並促進脊髓損傷後的組織進入自我修復進程。一般認為,中性粒細胞在脊髓損傷後釋放大量炎性因子,不利於脊髓損傷的修復。但Kurimoto等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能夠釋放癌調蛋白,從而起到促軸突再生的作用。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