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2021-01-09 生物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實驗室在《Genes&Development》發表名為「MechanisticinsightsintoCED-4-mediatedactivationofCED-3」的學術論文。

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人的生長、發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關。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研究細胞凋亡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是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elegans),MIT的BobHorvitz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因為通過遺傳學揭示egl-1、ced-9、ced-4和ced-3構成的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線性調控通路而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細胞凋亡從線蟲到人類都高度保守,當細胞接收到凋亡信號後,通過一系列精細調控和傳遞後,下遊的凋亡執行者caspase家族蛋白(CED-3是其中一員)被激活從而誘導凋亡的發生。施一公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十五年來一直致力於對細胞凋亡調控機理的研究。但是這條通路上caspase蛋白被激活的具體機制至今仍不清晰。2010年施一公實驗室解析了CED-4細胞凋亡小體八聚體的晶體結構,是對CED-4介導的CED-3激活機制研究的重要突破,但是CED-3與CED-4的相互作用界面及機制仍然有待揭示。

施一公實驗室最新論文通過解析CED-4凋亡小體與CED-3片段複合體的晶體結構,結合大量生物化學分析首次鑑定並證實了CED-4與CED-3相互作用的界面,發現CED-3通過L2』loop上的一段疏水胺基酸與CED-4碗狀八聚體內部的疏水空腔結合。這一實驗證據改變了該領域此前一直認為的Caspase與其激活蛋白僅僅通過各自N端CARD結構域結合這一固有觀念。後續一系列生物化學研究證實CED-3-CED-4形成的穩定複合體可以激活CED-3並提高其酶切活性,進而執行下遊凋亡活動。CED-3激活機制的研究為人類caspase家族蛋白激活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生物谷Bioon.com)

原標題: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相關焦點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 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清華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施一公研究組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清華新聞網8月23日電(記者 王 蕾)8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日前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關於RNA剪接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增選院士名單,其中包括84位美國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入選該院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德布勒森及羅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郝清新一行來訪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工字廳會見了德布勒森一行。施一公與德布勒森會談。據了解,這是施一公首次在媒體上以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身份出現。會談中,施一公首先代表清華大學歡迎德布勒森首次來訪,並感謝羅蘭大學在今年9月底熱情接待了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一行的訪問。
  • 細胞凋亡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託馬斯傑弗遜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細胞》: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突破
    施一公課題組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又取得重要進展。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課題組研究論文。Notch那可以一個神通廣大的蛋白,它控制的信號通路影響著細胞的分化、凋亡和增殖,與癌症的發生和進展那也是密切相關。
  • 施一公領取愛明諾夫獎 成首位獲獎中國學者
    北京時間3月31日晚11點,當地時間下午5點,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的頒獎典禮上,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榮獲2014年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 Prize)。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為施一公頒獎,獎勵他過去15年運用X-射線晶體學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細胞凋亡(apoptosis)指細胞為了維持其內部環境的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過程,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Cell Reports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
    既往研究表明,凋亡和壞死細胞周圍微環境上存在不同特性。兩種死亡方式通過釋放不同的分子,從而導致明顯不同的生理結果。近年來,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的飛速發展,為系統地研究不同死亡方式下細胞內含物的釋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發現工具。
  • 專訪施一公教授:基礎研究的喜悅無與倫比
    但是感觸最大的是,這體現了我國過去十年基礎研究長期投入以後中國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剪接體的結構生物學探索,是我完完全全回到清華以後白手起家、探索膠著、最終取得突破的。2007年我回清華的時候,清華大學當時的本科基礎教育已經是世界一流,毫無疑問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培養總體水平世界領先。
  • 【中國科學報】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濃度依賴的Bak 活化機制及其與抗腫瘤藥物敏感性關係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員戴海明與美國梅奧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發現蛋白質Bak除了可以被僅含BH3結構域的蛋白質活化外,還可以在細胞內發生濃度依賴的自發活化過程,稱為Bak組成性活化。
  • 顏寧與施一公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顏寧回清華大學十年後出走美國?
    顏寧,一個才貌讓人羨慕的才女,成為清華大學教授不是很正常嗎?明明是單身,怎麼就變成了施一公的老婆了?真的太八卦了。說實話,顏寧的學術之路確實也跟施一公是有很大的聯繫的,施一公可以說是顏寧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
  • 清華大學雒建斌、施一公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雒建斌教授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研究和納米製造研究。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2項;並作為首位中國人獲得2013年美國潤滑工程師學會(STLE)最高獎——國際獎和中國摩擦學最高成就獎。作為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專著1部,參編英文論著1部,翻譯英文專著1本;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SCI收錄300餘篇;獲發明專利授權90餘件。
  • 施一公團隊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供圖   這幾天,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者都在熱議中國的一項重大成果。因為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這項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的團隊。
  •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死亡過程蛋白...
    既往研究表明,凋亡和壞死細胞周圍微環境上存在不同特性。兩種死亡方式通過釋放不同的分子,從而導致明顯不同的生理結果。近年來,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的飛速發展,為系統地研究不同死亡方式下細胞內含物的釋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發現工具。
  • 冷凍電鏡助力施一公發表諾獎級別研究成果
    8月2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周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清華大學將於近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項重大的科研成果。  另據《賽先生》對施一公的一篇專訪介紹,「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當DNA損傷發生後,細胞通過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包括細胞周期停滯,DNA修復以及細胞凋亡等,使基因組的穩定性得以維持。這些應答反應需要多種調控因子的參與。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通過甲基化修飾不同的蛋白質底物而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重要生命活動,其中包括DNA修復等。但PRMT在細胞對DNA損傷的其它應激反應如細胞凋亡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目前尚知之甚少。
  • 施一公:在基礎研究領域還需更多原創性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答記者問  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答記者問時說:過去一年,我和同事全力以赴創辦西湖大學,我們的目標:世界一流,辦一所高起點、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突破,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需要培養更多拔尖創造性人才。(責任編輯:苗蘇)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