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

2020-12-06 騰訊網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原創解讀

細胞死亡(cell death)可表現為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既往研究表明,凋亡和壞死細胞周圍微環境上存在不同特性。兩種死亡方式通過釋放不同的分子,從而導致明顯不同的生理結果。近年來,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的飛速發展,為系統地研究不同死亡方式下細胞內含物的釋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發現工具。

2020年1月28日,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Matthias Mann團隊(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論文,運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技術,深度揭示了細胞凋亡和壞死病期間的蛋白質釋放差異與動態變化。

研究人員在淋巴瘤細胞系和人類原發性巨噬細胞中誘導了TNF介導的細胞凋亡和壞死,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了從中釋放的數百種蛋白質。發現兩種細胞死亡類型均引起受體脫落,但僅凋亡細胞釋放核小體成分。壞死性細胞通過在壞死誘導的膜透化的早期激活溶酶體胞吐作用來釋放溶酶體成分,並減少了常規分泌的細胞因子的釋放。

圖1. TNF誘導的細胞凋亡和壞死期間動態釋放的蛋白質

1. T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蛋白質組定量分析

為了揭示凋亡和壞死性炎症的差異,研究者利用label-free蛋白質組定量技術(質譜策略)對TNF誘導的凋亡性(TNF+SM)和壞死性(TNF+SM+IDN-6556)U937細胞上清液(樣本策略)進行了定量分析,共鑑定出3,507個蛋白質。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細胞壞死有數百種蛋白質的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兩種死亡方式蛋白差異主要體現在胞質蛋白的減少,以及線粒體蛋白和ER蛋白的增加(圖2)。

圖2. 進行TNF誘導的細胞凋亡和壞死性細胞上清液分析

2. 壞死性細胞中常規分泌的細胞因子的釋放明顯減少

蛋白組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U937細胞壞死後期常規的細胞因子(含N端信號肽)分泌顯著下調,而非常規細胞因子分泌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對壞死刺激的ER- Golgi網絡分泌的常規細胞因子的系統檢測結果顯示:壞死早期常規分泌細胞因子顯著增加,壞死後期只檢測到少量常規細胞因子,而其細胞內水平和非常規因子的分泌在壞死前後期都無顯著變化,表明ER- Golgi網絡在壞死前期被激活,而在壞死後期被抑制(圖3)。

圖3.壞死性細胞中常規分泌的細胞因子的釋放減少

3. 壞死和凋亡細胞中發生受體脫落

進一步對比凋亡和壞死細胞釋放的蛋白質譜,研究人員發現「受體」蛋白在兩種上清液中顯著富集。然而,基於細胞外囊泡的蛋白質組分析證實「受體」蛋白並非通過胞吐釋放。通過與DMSO處理組比較發現,「受體」蛋白衍生自受體胞外域的肽段,而「受體」蛋白脫落通過金屬蛋白酶家族介導;與未處理組相比,「受體」蛋白脫落與其表達水平無關。另外,靶向幹預實驗表明僅通過同時阻斷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壞死性途徑,才能完全預防TNF誘導的「受體」脫落(圖4)。

圖4.壞死和凋亡誘導ADAMs介導的受體脫落

4. 壞死細胞膜通透性誘導溶酶體胞吐作用,釋放溶酶體蛋白

最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凋亡和壞死性細胞釋放的特異性蛋白,結果顯示凋亡細胞中核小體蛋白顯著富集,而壞死細胞中溶酶體蛋白顯著富集。為了證明溶酶體蛋白是否在胞吐過程中通過細胞外囊泡釋放,研究人員首先分析證實了壞死性細胞的胞外囊泡中溶酶體成分顯著富集。進一步通過vacuolin特異性抑制溶酶體胞吐作用,結果顯示用vacuolin處理壞死性細胞可部分抑制總上清液中溶酶體成分的釋放,表明壞死性細胞可以通過溶酶體胞吐作用釋放溶酶體蛋白(圖5)。

圖5.溶酶體蛋白通過溶酶體胞吐作用被壞死性細胞釋放

總之,本研究提供了在凋亡和壞死細胞死亡期間差異性和普遍釋放的蛋白質的定量和動態變化分析,為研究細胞凋亡和壞死病過程中的複雜的生物過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兩種細胞死亡期間各種蛋白質均廣泛地釋放,其中一些導致炎症的發生,而其他一些則可能以更複雜的方式起作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進一步闡明其中的調控機制。

參考文獻

[1]Tanzer M C,et al.,2020, Quantitative and Dynamic Catalogs of Proteins Released during Apoptotic and Necroptotic Cell Death.Cell Reports.

相關焦點

  •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死亡過程蛋白...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原創解讀 細胞死亡(cell death)可表現為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 2020年1月28日,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Matthias Mann團隊(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論文,運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技術,深度揭示了細胞凋亡和壞死病期間的蛋白質釋放差異與動態變化
  • Cell Death Dis:腺瘤管狀表皮細胞壞死性凋亡機制
    2016年7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管狀表皮細胞腺癌(RCC)是一類對化療十分耐受,而且存活時間很短的惡性腫瘤。目前大多數抗癌藥物都是通過引導癌細胞的凋亡,而癌細胞發生的抗凋亡突變也許是其產生耐藥性的原因。
  • cell death differ 細胞壞死性凋亡會減弱外界刺激引起的細胞炎症...
    其中一類是以NF-KB激活為標誌的免疫激活信號通路;另一方面,TNF-a還可以引起細胞的凋亡(apoptosis),這易信號由caspase家族蛋白激酶介導完成。近年來發現TNF-a還可以引起另外一種細胞的死亡方式,即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這一信號依賴於胞內一種蛋白激酶RIPK3。然而,TNF-a本身可以引起多種不同的效應,這些效應之間的信號又是怎樣相互影響的卻仍不完全清楚。
  • 細胞花式死法之壞死性凋亡,了解一下?
    壞死性凋亡,又叫程序性壞死,是一種受調控的由RIP1和RIP3激酶介導的壞死性細胞死亡方式。壞死性凋亡的特徵包括:細胞質膜完整性會在早期丟失,細胞內容物洩漏,以及細胞器腫脹。通過壞死性凋亡方式死亡的細胞缺乏典型的凋亡特徵,例如,細胞膜出泡,染色質固縮和核小體內DNA裂解成180 bp的梯狀DNA,但也可能表現出TUNEL陽性。Necroptosis is a form of regulated necrotic cell death mediated by RIP1 kinase and RIP3.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儘管5-FU此前被證明能夠誘導癌細胞發生凋亡,不過其它類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受到一定的關注,比如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壞死性凋亡是一類有序的細胞壞死現象。與細胞凋亡相似,壞死性凋亡也需要一系列的胞內信號轉導,但是它不依賴caspase激酶的激活。目前研究最清楚的壞死性凋亡依賴RIP1,該激酶是TNFR1受體下遊決定細胞存活或死亡的關鍵分子。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細胞壞死性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是不依賴於Caspase激活的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激活主要依賴於壞死性小體的形成。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專題:Cell專題來自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麻省總醫院的華裔教授袁鈞英等研究人員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研究基礎上,發現了一個調控壞死狀凋亡的信號網絡,以及同時調控細胞凋亡和壞死狀凋亡的分子。
  • 研究發現細胞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分子開關
    研究發現細胞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分子開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5:43 德國科隆大學Hamid Kashkar課題組研究發現Caspase-8是細胞凋亡、壞死和細胞焦亡的分子開關。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
  •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人的生長、發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關。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控制器官大小的全新機制 2020-10-22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 Death Dis: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是維持機體組織平衡的重要生物學過程,腫瘤細胞的抗凋亡現象是目前癌症治療領域中的主要障礙。在細胞凋亡過程中,caspase家族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caspase-8作為凋亡起始因子顯得尤為重要。HECTD3是近年來發現的一個新的E3泛素連接酶。
  • EMBO reports:袁增強等揭示FOXO3的賴氨酸甲基化及在神經細胞凋亡...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EMBO reports在線刊登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袁增強研究組等的最新研究成果「Lysine methylation of FOXO3 regul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neuronal cell death」,文章中,研究者報導了轉錄因子FOXO3的一種新的翻譯後修飾—賴氨酸甲基化及其在在神經細胞凋亡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 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研究獲新突破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日對外透露,該院眼科專家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Cell》雜誌創刊於1976年,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除此之外,Cell出版社目前還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裡均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2 13:50:47 美國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等研究人員近日合作取得一項成果。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5個謎題推動未來十年細胞死亡研究
    每十年關於細胞死亡的論文,在Pudmed網站上在每個時間段利用細胞凋亡、壞死性凋亡、細胞焦亡和鐵死亡進行搜索獲得的結果總數除以這個時間段的年數,所獲得的數值無疑被低估了,圖片來自Cell, 2019,doi:10.1016/j.cell.2019.04.024。
  • cell death&disease:大腸癌細胞壞死性藥物療法
    常規性的抗癌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是引起DNA的損傷以及細胞的死亡,包括線粒體介導的內源性細胞凋亡以及死亡受體介導的外源性細胞凋亡。在腫瘤惡化過程中,新產生的腫瘤細胞經常會發生遺傳或表觀遺傳上的突變,導致其對細胞凋亡不再敏感。因此,尋找其它導致癌細胞死亡的方式對於癌症的治療十分重要。很久以來,細胞壞死都被認為是一類無規律的、被動性的細胞死亡方式,主要由炎症反應與組織損傷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