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eath&disease:大腸癌細胞壞死性藥物療法

2021-01-20 生物谷

2015年5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致死率很高的主要癌症類型之一。目前用於治療大腸癌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比如5-FU,以及irinotecan。然而,臨床上接受藥物治療的晚期大腸癌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足10%。常規性的抗癌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是引起DNA的損傷以及細胞的死亡,包括線粒體介導的內源性細胞凋亡以及死亡受體介導的外源性細胞凋亡。在腫瘤惡化過程中,新產生的腫瘤細胞經常會發生遺傳或表觀遺傳上的突變,導致其對細胞凋亡不再敏感。因此,尋找其它導致癌細胞死亡的方式對於癌症的治療十分重要。

很久以來,細胞壞死都被認為是一類無規律的、被動性的細胞死亡方式,主要由炎症反應與組織損傷引發。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一些類型的壞死也是受到信號調控的。主要機理是:TNF-R1受到TNF-a的刺激激活,從而招募下遊的絲氨酸激酶-RIP1與RIP3,進一步促發細胞壞死。在正常狀態下這種程序化細胞壞死信號被細胞凋亡所抑制。在小鼠中,當caspase 8缺失後,小鼠由於RIP3導致的細胞壞死信號活化使得其在胚胎期致死。當額外敲除RIP-3後,小鼠便可正常發育。另外,在體外實驗中caspase-8的抑制能夠將TNF-a引導的細胞凋亡向細胞壞死方向轉變,這一過程依賴RIP1, RIP3以及下遊的效應分子MLKL。然而,目前對於DNA損傷如何引發細胞凋亡的機制仍不清楚。

 

最近,來自美國匹斯堡大學醫學院的MF Brown等人在《nature cell death&disease》雜誌發表了癌細胞壞死引發機制的研究結果。

 

首先,作者以人大腸癌細胞系HCT116為研究對象,人為敲除了細胞中的caspase 3蛋白。出人意料的是:敲除後的細胞系HCT116-/-對5-FU等癌症藥物處理變得異常敏感(細胞生長受阻,細胞凋亡增多)。通過將腫瘤移植入小鼠體內,作者發現caspase 3敲除後的,在小鼠體內腫瘤耐藥性相對於野生型(HCT116WT)下降明顯。

 

之後,作者通過生化檢測的手段發現HCT116-/-細胞與HCT116WT細胞在5-FU刺激下均發生了明顯的caspase 9與caspase 7的切割活化。這一結果說明DNA損傷引起的細胞凋亡並沒有收到影響。此外, HCT116-/-細胞在受到刺激後還出現了非細胞凋亡的現象:HMGB1的釋放。對於細胞凋亡進行染色分析,作者發現HCT116-/-細胞與HCT116WT細胞在5-FU刺激下均發生了一定比例的細胞凋亡(Annexin-5+),而且這一亞群可以被pan-caspase 抑制劑Z-VAD完全抑制。然而,HCT116-/-細胞還有相當一部分細胞亞群是壞死狀態(Annexin-5-/PI+),這在野生型細胞中並沒有出現,而且這一部分細胞不能被Z-VAD所抑制。

 

之前的研究發現,細胞壞死的信號是由一個經典的蛋白複合體介導的。這一複合體由caspase-8,RIP1,RIP3組成,可以被稱為"壞死小體"。通過免疫共沉澱實驗,作者發現在HCT116-/-細胞與HCT116WT細胞中,5-FU的刺激能夠促進這一小體的形成,而在HCT116WT細胞中caspase 3也存在於這一複合體中。通過Z-VAD進行阻斷,作者發現HCT116WT細胞的caspase 3不再存在於這一小體中,而展現出於與HCT116-/-細胞相似的表型。之後,作者向HCT116-/-細胞轉入無酶活性的caspase-3,檢測發現這一處理能夠完全抑制HMGB1的釋放與壞死的發生,這一結果說明caspase-3抑制壞死小體的發生不依賴於其酶活性。

 

之後,作者希望了解5-FU誘導的HCT116-/-細胞的壞死是否依賴caspase-8或RIP1,因此作者利用不同的手段(shRNA,dominant negative mutant,小分子抑制劑,siRNA)抑制RIP1與caspase-8的活性。檢測結果發現,這些抑制的處理均能阻斷5-FU刺激HCT116-/-細胞後引發的細胞壞死(Annexin-5/PI染色)與HGMB1的釋放。之後,作者針對另外一株細胞系RKO利用shRNA方法進行caspase-3的敲低。結果與上述相同。

 

最終,作者證明了這一信號依賴於下遊的活性氧反應。

 

總之,該文章第一次提出了caspase-3對於癌細胞的壞死具有負向的調控作用,因此在臨床上結合DNA損傷藥物與caspase-3抑制劑藥物進行配合治療有望誘導癌細胞發生壞死,從而達到最終清除癌細胞的目的。(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PMC:

 

PMID:

 

Loss of Caspase-3 sensitizes colon cancer cells to genotoxic stress via RIP1-dependent necrosis

 

M F Brown, B J Leibowitz, D Chen, K He, F Zou, R W Sobol, D Beer-Stolz, L Zhang and J Yu

 

Caspase-3 is the best known executioner caspase in apoptosis. We generated caspase-3 knockout (C3KO) and knockdow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nd found that they are unexpectedly sensitized to DNA-damaging agents including 5-fluorouracil (5-FU), etoposide, and camptothecin. C3KO xenograft tumors also displayed enhanced therapeutic response and cell death to 5-FU. C3KO cells showed intact apoptosis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7 and -9, impaired processing of caspase-8, and induction of necrosis in response to DNA-damaging agents. This form of nec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HMGB1 release and ROS production, and suppressed by genetic or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RIP1, MLKL1, or caspase-8, but not inhibitors of pan-caspases or RIP3. 5-FU treatmen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z-VAD-resistant pro-caspase-8/RIP1/FADD complex, which was strongly stabilized by caspase-3 KO. These data demonstrate a key role of caspase-3 in caspase-8 processing and suppression of DNA damage-induced necrosis, and provide a potentially novel way to chemosensitize cancer cells.

 

相關焦點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常用的針對性療法是結合手術、放療與化療。5-FU是一類常見的治療惡性CRC的化療藥物,結合其藥物,該治療能夠達到40%-50%的反應效果。然而,很多因素影響了患者對5-FU的耐受性,比如胸腺嘧啶合成酶的缺陷以及p53的突變。恢復5-FU在這些患者體內的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挑戰。
  • Cell Death Dis:腺瘤管狀表皮細胞壞死性凋亡機制
    2016年7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管狀表皮細胞腺癌(RCC)是一類對化療十分耐受,而且存活時間很短的惡性腫瘤。目前大多數抗癌藥物都是通過引導癌細胞的凋亡,而癌細胞發生的抗凋亡突變也許是其產生耐藥性的原因。
  • cell death differ 細胞壞死性凋亡會減弱外界刺激引起的細胞炎症...
    其中一類是以NF-KB激活為標誌的免疫激活信號通路;另一方面,TNF-a還可以引起細胞的凋亡(apoptosis),這易信號由caspase家族蛋白激酶介導完成。近年來發現TNF-a還可以引起另外一種細胞的死亡方式,即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這一信號依賴於胞內一種蛋白激酶RIPK3。然而,TNF-a本身可以引起多種不同的效應,這些效應之間的信號又是怎樣相互影響的卻仍不完全清楚。
  • 細胞花式死法之壞死性凋亡,了解一下?
    壞死性凋亡,又叫程序性壞死,是一種受調控的由RIP1和RIP3激酶介導的壞死性細胞死亡方式。壞死性凋亡的特徵包括:細胞質膜完整性會在早期丟失,細胞內容物洩漏,以及細胞器腫脹。通過壞死性凋亡方式死亡的細胞缺乏典型的凋亡特徵,例如,細胞膜出泡,染色質固縮和核小體內DNA裂解成180 bp的梯狀DNA,但也可能表現出TUNEL陽性。Necroptosis is a form of regulated necrotic cell death mediated by RIP1 kinase and RIP3.
  • Cell Reports:ALS細胞模型有助於尋找更有效的藥物療法
    ,可能有助於篩選新藥物以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該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也沒有有效的藥物療法,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們缺乏適當的細胞模型。在這項研究中,分子生物學副教授Chun-Li Zhang博士和他實驗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科學家Meng-Lu Liu博士建立了一種方法,將被稱為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的人類皮膚細胞直接轉化成運動神經元,而不需要通過幹細胞階段。
  • Cell Reports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原創解讀 細胞死亡(cell death)可表現為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T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蛋白質組定量分析 為了揭示凋亡和壞死性炎症的差異,研究者利用label-free蛋白質組定量技術(質譜策略)對TNF誘導的凋亡性(TNF+SM)和壞死性(TNF+SM+IDN-6556)U937細胞上清液(樣本策略)進行了定量分析,共鑑定出3,507個蛋白質。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18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ergism of TNF-α and IFN-γ triggers inflammatory cell death, tissue damage, and mortality in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ytokine shock syndromes」。
  •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atherine A. O』Bri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2005年7月,袁鈞英博士帶領的課題組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Nec-1,它不能對細胞調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對一種程序性壞死樣細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她將之稱為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是一種新的細胞死亡方式。
  •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死亡過程蛋白...
    本文由景傑學術團隊原創解讀 細胞死亡(cell death)可表現為壞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T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蛋白質組定量分析 為了揭示凋亡和壞死性炎症的差異,研究者利用label-free蛋白質組定量技術(質譜策略)對TNF誘導的凋亡性(TNF+SM)和壞死性(TNF+SM+IDN-6556)U937細胞上清液(樣本策略)進行了定量分析,共鑑定出3,507個蛋白質。
  • 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重要作用
    他們發現caspase-8介導的RIPK1剪切對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論文2019年9月1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發現表達催化失活的caspase-8(C362A)的敲入小鼠由於MLKL依賴的程序性凋亡而死亡,類似於caspase-8缺陷型小鼠。因此,caspase-8必須切割自身、其他蛋白質或兩者以抑制壞死性凋亡。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腸癌模型 或有望揭示癌細胞如何對免疫療法藥物...
    2020年11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複雜的模型系統,其或能模擬最常見的腸癌,並能揭示腸癌是如何躲避免疫療法攻擊的;2020年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虛擬展示會上所展示的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的初步研究結果對科學家們闡明腸癌如何對藥物cibisatamab產生耐藥性提供了新的見解,該藥物是由羅氏製藥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的免疫療法藥物
  • 此病細胞似鐮刀,基因療法攻破它勢在必行!
    FDA批准Oxbryta治療SCD近日,美國FDA加速批准即全球血液治療公司(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的創新療法Oxbryta(Voxelotor)上市,治療成人和12歲以上青少年患者的鐮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 SCD)。
  • DISEASE In A DISH | 基於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藥物研發
    iPSC 的商業應用主要有以下四個領域:1)藥物研發,2)細胞治療,3)毒性篩選,4)幹細胞生物銀行。iPSC來源的細胞療法已開啟細胞治療3.0時代,有望改善目前細胞療法「批量到批量」工程化生產中成本高昂、工藝費時及產品顯著異質性等現狀。
  • Cell reports:細胞壞死引起多發性硬化
    雖然目前對於多發性硬化的研究有很多,但少突膠質細胞的減少的機制目前依然不清楚。由於少突膠質細胞的死亡會引起髓磷脂的減少以及神經軸突的退化,從而造成不可避免的神經退化,從而對少突膠質細胞死亡機制的探索有助於我們為多發性硬化患者提供臨床上的治療方法。最近,哈佛大學醫學院Junying Yuan研究組在《cell report》雜誌發表了他們對於少突膠質細胞死亡的機制的研究。
  • Cell Death Dis: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是維持機體組織平衡的重要生物學過程,腫瘤細胞的抗凋亡現象是目前癌症治療領域中的主要障礙。在細胞凋亡過程中,caspase家族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caspase-8作為凋亡起始因子顯得尤為重要。HECTD3是近年來發現的一個新的E3泛素連接酶。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細胞壞死性凋亡是不依賴於Caspase激活的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激活主要依賴於壞死性小體的形成。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Nature medcine:PD-1免疫檢查點療法可用於治療老年痴呆症
    然而,雖然一些抗炎藥物與免疫抑制療法能夠減輕部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症狀,但這些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在小鼠阿茲海默症疾病模型中,單核細胞分化成的巨噬細胞向中樞神經系統(CNS)聚集能夠保護神經系統免受損傷,然而後續的實驗證明巨噬細胞的自發聚集不足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 J Nucl Med:藥物組合設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該療法使用藥物組合設計,殺死腫瘤組織中存在的每個腫瘤細胞,以確保癌症不會復發。該療法針對三陰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佔五分之一的乳腺癌,通常會影響年輕婦女。該療法主要針對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其中有一個12個月的中位生存率。不像其他癌症細胞,三陰性乳腺癌沒有任何三種常見的表面受體,表面受體通常是治療的靶標。研究人員測試治療了40隻乳腺腫瘤小鼠,包括15例其癌細胞已經擴散的小鼠。在三個獨立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次減少化療藥物的劑量來殺死敏感的細胞。然後,為了確保腫瘤不會復發,他們提供低劑量的輻射治療仍然存在耐藥的腫瘤細胞。
  • Cell Death&Disease:lncRNA結合miRNA促進結腸癌增殖和轉移
    與之相一致的是,SNHG7在結直腸癌細胞系中的表達水平也顯著高於正常的結腸細胞。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SNHG7的過表達能夠促進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而在缺少SNHG7的情況下癌細胞的侵襲和存活能力受到顯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