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2021-01-11 科學網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atherine A. O』Bri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相關論文於2021年1月7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患者來源的結腸直腸癌模型中結合了細胞條形碼和數學模型,從而鑑定和表徵了化療反應中的藥物耐受性持久性(DTP)。條形碼分析顯示,進入DTP狀態並在停止治療後復發腫瘤的克隆複雜性沒有丟失。這些數據符合數學模型,即所有癌細胞(而不是小亞群)都具有成為DTP的等效能力。

從機制上講,研究人員確定了DTP與滯育具有顯著的轉錄和功能相似性;滯育是由不利環境條件引發的懸浮胚胎發育可逆狀態。

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癌細胞如何使用發育上保守的機制來驅動DTP狀態的見解,並指出了靶向DTP的治療潛力。

據介紹,癌細胞能夠進入可逆的DTP狀態來逃避化療和靶向藥物引起的死亡。人們日益認識到,DTP是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的重要驅動力。

附:英文原文

Title: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Enter a Diapause-like DTP State to Survive Chemotherapy

Author: Sumaiyah K. Rehman, Jennifer Haynes, Evelyne Collignon, Kevin R. Brown, Yadong Wang, Allison M.L. Nixon, Jeffrey P. Bruce, Jeffrey A. Wintersinger, Arvind Singh Mer, Edwyn B.L. Lo, Cherry Leung, Evelyne Lima-Fernandes, Nicholas M. Pedley, Fraser Soares, Sophie McGibbon, Housheng Hansen He, Aaron Pollet, Trevor J. Pugh, Benjamin Haibe-Kains, Quaid Morris, Miguel Ramalho-Santos, Sidhartha Goyal, Jason Moffat, Catherine A. O』Brien

Issue&Volume: 2021/01/07

Abstract: Cancer cells enter a reversible drug-tolerant persister (DTP) state to evade deathfrom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agents. It is increasingly appreciated that DTPs areimportant drivers of therapy failure and tumor relapse. We combined cellular barcoding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patient-derived colorectal cancer models to identifyand characterize DTPs in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Barcode analysis revealed no lossof clonal complexity of tumors that entered the DTP state and recurred following treatmentcessation. Our data fit a mathematical model where all cancer cells, and not a smallsubpopulation, possess an equipotent capacity to become DTPs. Mechanistically, wedetermined that DTPs display remarkable transcriptional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iesto diapause, a reversible state of suspended embryonic development triggered by unfavorabl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ur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how cancer cells use a developmentallyconserved mechanism to drive the DTP state, pointing to novel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to target DTPs.

DOI: 10.1016/j.cell.2020.11.018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535-X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Cell|結直腸癌細胞如何躲避化療?
    癌細胞可以進入可逆的藥物耐受持久性(drug-tolerant persister, DTP)狀態以逃避化療和靶向藥物攻擊,這也許是導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經典的不可逆遺傳突變驅動的耐藥性產生之前,DTPs可能代表了潛在的治療機會。DTP狀態以靜止或緩慢增殖的癌細胞為特徵,通常代表親代腫瘤的一個小亞群(0.3%–5%)。
  • 新研究:癌細胞太狡猾,面對化療時自動進入「冬眠」苟活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癌症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的化療為何不能根除癌症的部分原因。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結果顯示在使用化療治療癌症時,癌細胞會出現類似動物「冬眠」的現象。 根據研究中對人類結直腸癌細胞的臨床前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夠減緩到低維持性的「耐藥持久性」(DTP)狀態。
  • 阻斷EIF5A的hypusination作用可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
    阻斷EIF5A的hypusination作用可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 2020-12-28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胚胎滯育樣適應使腫瘤獲得治療耐受性
    胚胎滯育樣適應使腫瘤獲得治療耐受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8:23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Constantine S.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 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這項新研究的通訊作者Catherine O'Brien解釋稱:「腫瘤就像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能進入緩慢分裂的狀態、保存能量以幫助它生存。
  • 補太多營養,腸癌或來敲門
    「腫瘤癌變過程的關鍵基因ILF3,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大量攝取周圍營養物質,從而惡性增殖。因此,過多的營養物質攝入,特別是富含絲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更有可能誘發腸癌。」不久前,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李孟鴻教授課題組在飲食和健康方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印證了「縱口欲而百病生」的古語。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細胞內部基因的變化是觸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針對基因的一些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就要精準一些,顯得「高大上」,是不是比化療要好一些呢? 結直腸癌主要有5種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是其傳統的「三駕馬車」,手術和放療是局部治療方式,放療多應用於中低位直腸癌。
  • 結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誰該做?做多久?看看專家怎麼說!
    自 IDEA 研究結果公布以來,仍有很多人在問,究竟哪些人需要做術後輔助化療,哪些人需要做 3 個月,哪些人需要做 6 個月? 結直腸癌輔助化療現狀 輔助化療的治療目標是根除隱匿性微轉移病灶、消滅 R0 術後殘留的腫瘤細胞,改善 DFS 和 OS,增加治癒機會。
  • 3分鐘了解 2018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更新要點!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袁瑛教授在本次會議上介紹了2018 CSCO結直腸癌指南的更新要點,我們整理如下:《2018版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在2017版的基礎上,根據證據級別分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部分。2018版指南進一步把相應的證據級別分成了三個等級的專家推薦。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近年來,免疫療法在腫瘤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結直腸癌的治療打開了新思路,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也成為研究熱點。 前期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基因分型對免疫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大腸癌免疫治療主要獲益人群是基因錯配修復(dMMR)或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MSI-H)的患者,而這部分患者只佔結直腸癌整體人群的5%左右。因此,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仍需更多探索和突破,來使更多患者受益。
  • 超分子化療:一種基於超分子化學的高效低毒的化療新策略
    為此,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清華大學化學系張希教授與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孫志偉教授合作,提出了「超分子化療」的新概念,致力於利用超分子化學的策略,降低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毒性,並提高其抗癌療效。超分子化療從臨床抗癌藥物出發,採用超分子主體與藥物客體結合,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構築超分子抗癌藥物。當藥物分子被包結在主體空腔內時,它對正常細胞的毒性顯著降低。
  • 結直腸癌最新療法,你必須知道的!
    結直腸癌的微衛星狀態 結腸癌與直腸癌合併稱為「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CRC是佔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85%以上的CRC發現已屬晚期。
  • 癌細胞會全體「冬眠」,以此躲過化療
    我爺爺前兩年查出癌症,手術後做了幾次化療,本來病情控制得好好的,結果沒幾個月又出現了耐藥,化療效果也大打折扣,現在整個人的狀態都很不好,真怕叔叔挺不過來。」小A憂心忡忡,為了給爺爺治癌,家裡人勞心勞力,但似乎總是在做無用功。 「我看網上的文章寫,癌細胞可聰明了,它們可以通過冬眠來躲過化療的打擊,在病人身體裡伺機而動,一不留心就會捲土重來。」
  • 誤區解讀 | 腸癌復發就沒救了?
    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青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臟器聯合臟器切除和質量控制學組副主任委員。主攻大腸癌的診治和研究,擅長腸癌腔鏡和雙鏡聯合微創手術治療;各類複雜腸癌如局部晚期、超低位、復發腸癌的手術治療;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開設並領銜國內首個複雜腸癌多學科診治整合門診。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常用的針對性療法是結合手術、放療與化療。5-FU是一類常見的治療惡性CRC的化療藥物,結合其藥物,該治療能夠達到40%-50%的反應效果。然而,很多因素影響了患者對5-FU的耐受性,比如胸腺嘧啶合成酶的缺陷以及p53的突變。恢復5-FU在這些患者體內的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挑戰。
  • ...禁食如何影響癌症化療·航運業減排計算 | BMC-系列期刊,月度熱文
  • 2020 CSCO回顧 |李進教授: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
    ,從三個方面針對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進行了專題講座!復發轉移性腸癌標準治療對於初始不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無論是潛在可切除患者還是需要姑息治療的患者,標準治療方案仍然局限在化療,隨著靶向治療的盛行,化療聯合靶向治療顯著延長了mCRC患者的生存時間,腸癌的治療也從FOLFOX/FOLFIRI時代進入了靶向治療時代,目前常見的標準治療方案為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聯合雙藥化療
  • Cell:癌基因控制幹細胞活性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研究者指出,MYC同樣在胚胎幹細胞中也處於活性狀態,為了闡明該基因在胚胎幹細胞中的角色,研究者對MYC選擇性失活小鼠機體的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胚胎的MYC剔除的幹細胞會強烈降低在細胞分裂、生長及細胞代謝中多種基因活性的表達,然而休眠的細胞依然會維持活性而且同幹細胞一樣保持同一性,這些休眠的幹細胞可以持續產生幹細胞因子來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機體中超過200多種類型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