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癌症這麼難治啊!我爺爺前兩年查出癌症,手術後做了幾次化療,本來病情控制得好好的,結果沒幾個月又出現了耐藥,化療效果也大打折扣,現在整個人的狀態都很不好,真怕叔叔挺不過來。」小A憂心忡忡,為了給爺爺治癌,家裡人勞心勞力,但似乎總是在做無用功。
「我看網上的文章寫,癌細胞可聰明了,它們可以通過冬眠來躲過化療的打擊,在病人身體裡伺機而動,一不留心就會捲土重來。」朋友說著,把最新的研究文章分享給了小A。
癌細胞集體「冬眠」躲過化療
癌症之所以難治,除了跟藥物效果有關,癌細胞的「狡猾」也是重要原因。無論是化療藥物還是靶向藥物,都會產生耐受的情況,一旦出現耐受,癌細胞便會向身體的其他部位逃脫,進而出現復發情況。而這背後,還潛藏著癌細胞的一個隱藏機制,不過目前已經逐漸被醫學界揭示出來了。
2018年,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Catherine O'Brien博士參加了一場學術活動,活動主題為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滯育」現象。其中講到,有部分哺乳動物可以在嚴寒、高溫或者是缺乏食物的情況下,讓胚胎暫停發育,等到環境好轉後,妊娠再繼續。而人類雖然是哺乳動物,但是由於進化的因素,已經失去了這種胚胎「滯育」能力。
Catherine O'Brien博士聽完這場學術報告之後,內心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想,癌細胞是不是也在利用這種機制,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呢?要想驗證猜測,就必須得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
說幹就幹,Catherine O'Brien博士立刻跟科學家Miguel Ramalho-Santos博士展開了相關的合作研究。
他們將一些結腸癌的癌細胞取出來進行體外培養,而後用化療藥物對癌細胞展開殺滅,藥物剛剛用上,原本快速增值的癌細胞分裂速度就變慢了,而且其代謝的能力也大大的降低。利用測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的基因表達譜,和滯育小鼠胚胎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而且研究人員進一步還發現,能夠進入滯育狀態的癌細胞並非具有特定基因表達的某一種,而是所有的癌細胞都有這種能力。
Catherine O'Brien博士表示,癌細胞就像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為了節省能量提高生存率,會降低分裂速度,就像動物的「冬眠機制」一樣。那麼,是否有辦法來對抗癌細胞的這種能力呢?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癌細胞一旦處於緩慢分裂的狀態後,需要同時進行激活「自噬」(autophagy)細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癌細胞能夠循環使用自身體內的蛋白質或其他細胞成分,這樣一來,癌細胞便能在化療治療以及其他治療導致的對其的惡劣環境中存活下來。
正是順著癌細胞的這種機制,研究人員認為,在治療的過程中,癌細胞的自噬能力進行幹擾,便可以降低癌細胞的生存能力,進而失去了自噬能力的癌細胞,也就能被藥物消滅。
癌細胞耐藥還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癌細胞的「冬眠」機制被揭曉,無疑為癌細胞耐藥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思路。但其實,在臨床上,癌細胞的耐受還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腸道細菌會影響抗癌藥物療效!
一項發表在《細胞》雜誌上,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發現,腸道細菌會影響到抗癌藥物的療效。
研究發現,腸道內微生物的環境,對抗癌藥物的使用有促進或抑制的活性,這意味著,不同的食物可能會對抗癌的藥物效果產生某種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下一步的研究,將找出人體中影響藥物活性的細菌種類,通過飲食調控這些細菌將對抗癌療法產生重要的影響。
不過目前而言,所有癌症患者的預後,在飲食的調控上,還是應該遵循營養合理攝入的原則,避免高油、高鹽、高脂肪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同時拒絕醃製、燒烤、煎炸等食物。
·壓力可能導致癌細胞產生耐藥性,加速癌症發展
而2017年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對於一些類型的肺癌,患者的情緒一旦壓力過大,便會導致癌細胞產生耐藥性,這樣就會導致癌細胞的進一步發展。
研究發現,壓力增大的時候,患者的應激激素會直接作用於癌細胞,導致其對藥物產生耐藥性。所以對癌症患者而言,情緒的調節異常重要。
雖然抗癌過程中會有不可避免的痛苦出現,但是患者仍應儘量調整心態,適時釋放情緒壓力,保持心態平和,才會對治療癌症有好的引導作用。
除了上述兩種因素之外,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由於其內在的基因有差異,所以患者耐藥的情況也有很大的不同。此外,患者的不同體質,治療過程中以及預後的情況,都存在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最後都會對患者的生存情況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靶向藥耐藥後怎麼辦?
出現耐藥後,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目前,醫學界主要有2種觀點,一種是儘可能採取「激進」的治療措施,將癌細胞儘可能消滅,從而減輕病人的病灶負荷。但是這種方法,也可能會導致癌細胞很快反彈生長,並且表現為耐藥。
而另一種觀點則主張採取緩進的方式,不進行大量的殺滅,而是儘可能控制癌細胞,讓其和人體和諧共存。比如前列腺癌的適應性治療模式,用藥將病灶縮小一半,而後停止用藥,等到癌細胞再次生長到原來的大小,再繼續用藥,如此循環往復,癌細胞被一直控制,患者的生存期限也達到了延長,關鍵的是,癌細胞的耐藥性也會被延緩。
那麼在臨床上具體使用哪種辦法,那就需要結合患者的身體,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評估,儘量採取對患者有作用的治療方式。
具體來說,如果患者的承受力還不錯,緩進的治療方式效果不明顯,而且可能給病情發展的機會,那麼這時候可以採取激進方式,以便在患者身體的許可範圍內,儘可能多的殺死癌細胞。
反過來,如果緩進的方式不會導致疾病的進展,那麼就要考慮到癌細胞的耐藥現象,使用緩進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
總的來說,癌症的耐藥情況,在各個階段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治療的過程中,分階段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全面評估,靈活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儘可能繞開耐藥的現象,使治療持續有效。
參考資料:
[1]《難怪癌症那麼難治!《細胞》研究發現,癌細胞竟會全體「冬眠」躲過化療》.學術經緯,2021-1-11
[2]《科學家已找到耐藥癌細胞共同弱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11-14
[3]《惡性腫瘤細胞為何耐藥?新機制被揭示》.廣州日報,2018-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