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都沒被打敗,癌細胞是怎麼躲過人類重重追捕的?

2020-11-27 齊魯晚報網

癌,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字眼。

我們日常所說的癌是對惡性腫瘤一個籠統的稱呼,但其實醫學上所說的癌只是特指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1]。

人類與癌的鬥爭已經幾千年,至今人類仍然無法攻克癌症。

說到底,還是癌細胞太聰明的緣故。

今天帶大家看看癌細胞這個磨人的小妖精到底聰明在哪。

一開始,我們體內的正常細胞按其功能分化組成一個個器官,進而形成了人體八大系統。

它們各司其職,工作起來井井有條,使得人體能夠順利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來源:soogif)

但是安穩日子過久了,總會有些叛逆的小壞蛋細胞不安分,搞大新聞。

這些細胞原來也都是正常細胞,但是在慢性炎症、病毒感染、菸草、酒精、遺傳、環境汙染等影響下,致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突變。這些正常細胞慢慢變壞,成為癌細胞,開始不停地分裂增殖。

(來源:《Organ Story》)

正常情況下,保衛人體的警察(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到癌細胞,並會將它們清除。但有些癌細胞十分狡猾,它們學會了偽裝自己,潛伏在正常細胞中間,躲過了免疫細胞的追殺。

這些小妖精擁有無限增殖的能力,沒有免疫細胞的監管,它們的隊伍不斷壯大,與正常細胞搶佔空間和資源,形成癌症,大肆破壞我們的身體。

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癌細胞的破壞性,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抗癌之路。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試圖用燒灼、鹽等方法治療癌症。同時期的中國人、印度人、蘇美爾人則偏愛用茶、果汁、無花果、白菜等治療早期癌症;但對於晚期癌症,他們往往選用鐵、銅、硫、汞等內服外用[2]。

(來源:網絡)

當然,這些手段怎麼可能奈何得了癌細胞,癌細胞無所忌憚,依舊瘋狂繁衍。

1.人類的第一波進攻:外科手術

癌細胞恣意猖狂了三千多年,在19世紀左右,終於迎來人類第一波有力進攻。那時,麻醉及抗菌術的發展,使得手術能夠在更安全的無痛條件下進行,腫瘤外科學開始發力。

歐洲兩位外科醫師成功地施行了胃腸道和甲狀腺外科手術,成為開創腫瘤外科的先驅。之後,各種腫瘤切除手術蓬勃發展。自此,外科手術慢慢發展成為治療癌症的重要方式之一[3]。

(來源:soogif)

腫瘤外科手術給癌細胞帶來一波迎頭痛擊。但是外科手術對於很多未轉移的癌症來說是可行的,而對於早早就有二手準備的癌細胞,依然是無計可施。

這些頂頂聰明的癌細胞早早就做好了二手準備。它們在手術切除前,就悄悄通過淋巴管或血管,跑到了身體其他部位。甚至在手術時,有時也會有少量癌細胞躲過了被切除的命運,偷偷存活下來。

(來源:《Organ Story》)

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在人體內靜靜蟄伏,等待時機成熟,再次興風作浪,也就形成了癌症的復發和轉移。

2. 人類的第二波進攻:放射治療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射線,由於當時他還不知道這種從未見過的射線有什麼作用,於是給它取名為代表未知數的「X」。

1896年人們利用X射線治療了第一例晚期乳腺癌,從此開創了用射線治療癌症的先河。1896年,隨著居裡夫人發現了鐳,人們可以在局部通過X線和鐳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的效果[4]。

但是由於癌細胞在人體內分布廣泛,並且會隨著血液和淋巴管到處轉移,跟我們的放射治療打著遊擊戰,久而久之,部分癌細胞對於射線的招數都爛熟於胸,甚至對於射線的敏感度都慢慢地降低了,所以放療也無法完全清除體內存在的癌細胞。

3. 人類的第三波進攻:化學治療

到了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些生化武器被運用在戰場上,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芥子氣,科學家發現被芥子氣傷害到的士兵體內細胞數明顯下降,於是有了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的想法。他們研發出了最早的化療藥物——氮芥,這給癌症患者也帶來了短暫的希望[5]。

但是化療藥物和射線一樣,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正常的細胞,並且出現了骨髓抑制、嘔吐、脫髮等副作用。

那麼如何才能精準打擊癌細胞,把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4. 人類的第四波進攻:靶向治療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6],拓寬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許多疾病都在基因層面找到了突破口,癌症也不例外。

科學家開始猜測,既然癌細胞是因為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那麼是否可以針對突變位點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於是靶向藥物應運而生,它針對瞄準的靶點基因,實施精確打擊,這對於癌細胞簡直是致命一擊[7]。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由於過於精準瞄準靶點基因,在利用靶向藥物治療後的幾年裡,狡猾的癌細胞會出現適應性的改變。

也就是說,咱們的治療方法升級了,癌細胞也跟著一起升級(癌細胞這是什麼智商啊)。從而,靶向治療有時會出現耐藥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

5. 人類的第五波進攻:免疫治療

於是,免疫治療開始進入科學家的視線,其原理就是不依靠外力,而是通過恢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症。

其中,PD-1/PD-L1免疫療法成為最為英勇的「戰鬥先鋒」,這種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的抗癌新方式,已經先後應用在近20種腫瘤治療上,狠狠地打擊了癌細胞的囂張氣焰,實質性地改善了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讓無數的科學家和癌症患者看到了希望[8]。

但目前免疫治療研究還有限,還並未適用到所有癌症中。

三千多年的纏鬥,人們一直在追,癌細胞一直在跑。雖然癌細胞十分狡猾,但我們對於癌細胞的認識一直在加深,多種治療方式的聯合使用讓癌症確診並不等於宣判死刑,帶癌生存的患者也能擁有高質量的人生。

我們相信,終有一天,癌細胞這個「叛逆的小壞蛋」會被繩之以法,癌症終將變成醫學史書上普通的一頁。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癌細胞會全體「冬眠」,以此躲過化療
    我爺爺前兩年查出癌症,手術後做了幾次化療,本來病情控制得好好的,結果沒幾個月又出現了耐藥,化療效果也大打折扣,現在整個人的狀態都很不好,真怕叔叔挺不過來。」小A憂心忡忡,為了給爺爺治癌,家裡人勞心勞力,但似乎總是在做無用功。 「我看網上的文章寫,癌細胞可聰明了,它們可以通過冬眠來躲過化療的打擊,在病人身體裡伺機而動,一不留心就會捲土重來。」
  • 身體每天都在產生癌細胞,我們該如何打敗它
    最近,北京協和醫院做了一次關於「防癌淺談」的公益講座,該院的腫瘤內科醫生王穎軼表示:「人身體每天都在產生癌細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得癌症,是因為有的人身體裡的免疫細胞打敗了這些癌細胞。」
  • 人類祖先這麼弱,連猩猩都打不過,他們這麼多年是怎麼活下來的?
    導言:人類祖先這麼弱,連猩猩都打不過,他們這麼多年是怎麼活下來的?要說到地球的主宰,就目前來看,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的生物都是弟弟,即便是身體力量依舊碾壓人類,目前來看,他們根本不可能翻盤,因為人類強大的智商擁有無窮的力量,將身板子放在智力面前,顯得那麼蒼白且無力。可人類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坐在了寶座之上 ,祖先們的奮鬥史,赤裸裸的是一段血淚史。
  • 《細胞》子刊:癌基因RAS使癌細胞躲過T細胞的途徑得證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旦RAS基因發生激活突變,它會激活下遊信號通路,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抑制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導致細胞癌變;緊接著,它又下達命令,讓細胞分泌一些蛋白質,促進微血管的形成,為轉移做準備;等這些都做好了,它再次催促細胞釋放特殊的信號因子,誘騙一批巨噬細胞過來為自己服務,同時促進癌細胞轉移(3)。真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 地球曾數次瀕臨「毀滅」,都躲過了,外星力量在保護人類嗎?
    雖然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過程中,但是並沒有太大收穫,因此有人悲觀的認為,人類或許就是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生命誕生的條件並非偶然,有很多人認為在地球存在的漫長時間中,曾經有數次也瀕臨毀滅,但是地球都神秘的躲過了,這究竟是巧合還是背後有其他的秘密呢?
  • 43度可以殺死癌細胞,如果人類高燒43度是不是可以治癒癌症?
    單純從「能不能殺死癌細胞」來講,人發燒到43度確實能殺死癌細胞。但你有沒有想過,幹嘛發燒到43度呢?直接發燒到100度,豈不是更能殺死癌細胞治癒癌症?看待一件事我們需要全面考慮,而不是片面地去遐想。殺死癌細胞,有一個重大前提,就是讓人類更健康。而如果人發燒到43度,癌細胞確實死了,但人大概率也會死去。事實上人很難發燒到43度,即使到了43度,人幸運地躲過一劫與死神擦肩而過,但這個人基本上也廢了,大腦肯定會受到嚴重損傷,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 寄生蟲裡,金爸爸躲在地下室,為何能逃開追捕?
    而作為有錢人的樸社長一家,雖然沒做錯什麼,他們的「善良」及高高在上的態度,最終促成了這一悲劇。影片將窮與富階級不同的面貌,他們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赤裸裸的擺在公眾面前,引發群眾的深思,極富討論價值。情節推動電影走向高潮,影片中這個細節同樣顯示出窮富階級的巨大差距。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17歲中江少年不懼惡性骨瘤 致信癌細胞:我要打敗你
    醫生和護士都讓他不要太累,但他說將來還要考大學。每天在病房裡,他努力看書、學習的樣子,也感染著其他病友,讓他們面對治療和病魔時不再那麼絕望。3年來,輾轉國內各大醫院治療,已經花費各種治療費用70餘萬。 為了省錢,王榮華每晚在兒子的病床旁打地鋪休息,「每天給兒子按摩腿到凌晨,有時睡到7點才起床,問他為啥不叫醒我,他說看我太辛苦,想要我多睡一會。」
  • 納斯卡線條之謎:「畫」了2000多年,怎麼一點都沒風化?
    納斯卡線條之謎:「畫」了2000多年,怎麼一點都沒風化?如果沒有這些神秘的線條,可能這片小小的平原地區都沒有名字,而線條所在的這座小鎮,可能會和世界上大部分小鎮一樣寂寂無名。①納斯卡線條長度區間為5-100米,寬度只有15釐米,深度0.9米;②納斯卡線條所包括的範圍有450平方公裡,已發現的線條中有800多條直線、300多個幾何圖案、70多種動植物甚至是人類的造型;③納斯卡線條所顯示的人類形象,均只有4根手指;④
  • 困擾人類3000多年,蝗災成因終被找到,科學家這50年沒白費
    據報導,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來自於中國的科學家團隊,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終於搞清楚了蝗災出現的原因,竟然和一種被稱作4VA的信息素有關,這種信息素又被叫作4-乙烯基苯甲醚。最早有關蝗災的記載,大約在3000多年之前,而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勞動人民和蝗蟲之間的「鬥爭」,更是以「千年」為單位來計算。不過,從古至今,為何蝗蟲會聚集成災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特別是進入到20世紀中期以來,伴隨著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領先,科學家們對於蝗災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心得,所以,有關蝗災形成的原因,也有著很多種假說。
  • 人類用現有技術可以打敗一隻霸王龍嗎?如果能,怎樣打敗它?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的問題:現代人類可以用現有技術打敗一隻霸王龍嗎?如果能,怎樣打敗它?剛看到這個問題,感覺有些莫名其妙,這位同學葫蘆裡面賣的是什麼藥?,死傷累累之後才能勉強將它們打敗,而且還不一定能殺死,讓它們以後有機會捲土重來,再當一回主角。
  • 西班牙73歲老人躲過了新冠,沒能躲過大黃蜂,被蜇後過敏離世
    ▲「殺人」大黃蜂報導稱,事發當日,當地的封鎖剛剛解除,該名73歲的老人躲過了新冠肺炎,可惜沒能躲過大黃蜂的襲擊。當地政府透露,該男子和妻子是在海邊散步的時候被「殺人」大黃蜂所蜇,隨即出現了嚴重過敏反應,緊急救援人員還派了一架空中救護直升機前往現場,對其進行救治。
  • 癌細胞為什麼能「殺人」?人死了癌細胞是不是也沒了?
    平時我們也許就聽過這樣的說法,蜜蜂蟄了人後,自己就會死去,其實癌細胞也一樣,癌症發展到最後,癌細胞會隨著人類一起死亡,我們身體的癌細胞為什麼這麼傻?非要和人類同歸於盡呢?如果癌細胞有思維意識,會說話,很多人都會很想問問它為什麼?
  • 獲得諾貝爾獎的「腫瘤免疫療法」是怎麼殺死癌細胞的
    癌細胞表現異常,所以免疫系統很可能識別他們為異物並殺死他們。如果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並殺死癌細胞,那人們為什麼會得癌症?大多數癌症很早就被免疫系統發現並排除,但一些癌症如果成功逃避了免疫系統就存活了下來。這些癌細胞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躲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和追殺的:1. 癌細胞由正常細胞形成。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46億年的時間了,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至今也已經走過30多億年的歷史,人類如今雖然是地球上的絕對霸主,但是放眼整個地球的歷史,人類區區百萬年的時間真的是彈指一瞬間的事。
  • 癌細胞發信號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
    《自然·免疫學》雜誌27日發布了一項癌症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表面對人體清道夫
  • 癌細胞有哪些特性,為何能在人身上霸道橫行?
    事實上,多數癌症都是逐漸形成的「慢性病」,許多癌症患者的存活率還較末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因此面對癌症,人們應儘量理性對待。癌症醫學的進展一日千裡,隨著人類對癌症細胞特性的認識越來越透徹,成功治癒癌症的比率也將不斷提升。所有的癌症都是由人體正常細胞演變而成。
  • 逆天病毒M1專殺癌細胞 人類攻克癌症還要多久
    癌症並非一種現代疾病,從古代開始,人類就已經飽受癌症折磨,考古學家最近在一具距今3000年的人類骨骼上發現癌症的痕跡,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癌症。實際上,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有學者發現癌症,並留下一些對癌症症狀的描述。到了16、17世紀,人們才意識到身體上出現的莫名腫塊其實就是癌症,一百年之後,人類發明顯微鏡,癌症的病理被發現。
  • 沒大腦的細菌和癌細胞 憑什麼走出曲折複雜的迷宮
    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英國癌症研究所和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製作了一個漢普敦宮迷宮的模擬版,將細菌和癌症細胞放入其中,看它們能否走出迷宮,沒想到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生命的基本單元都完成了這個任務。  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這兩種生命單元進行迷宮試驗?它們是怎麼走出迷宮的?這個研究結果對於人類來說有何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請他講講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