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子刊:癌基因RAS使癌細胞躲過T細胞的途徑得證

2021-01-13 健康界

癌細胞絕對是一個「功守道」大師,尤其是攜帶了RAS基因突變的。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RAS基因激活突變是癌症形成早期的啟動因素(1)。今年9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也證明,RAS基因變異是菸民發生肺癌的第一步(2)。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旦RAS基因發生激活突變,它會激活下遊信號通路,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抑制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導致細胞癌變;緊接著,它又下達命令,讓細胞分泌一些蛋白質,促進微血管的形成,為轉移做準備;等這些都做好了,它再次催促細胞釋放特殊的信號因子,誘騙一批巨噬細胞過來為自己服務,同時促進癌細胞轉移(3)。

真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RAS基因突變在癌症發生生長和轉移中的作用

不過這似乎並不是RAS基因的全部手段。

近日,來自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Julian Downward團隊在頂級期刊Immunity發表重要研究成果,他們發現RAS基因突變可以通過下遊信號維持編碼PD-L1蛋白的mRNA保持穩定,源源不斷地給癌細胞合成PD-L1,用來對付T細胞表面的PD-1,使癌細胞具備免疫抑制的能力。如此這般,T細胞就拿這種癌細胞沒轍了。

誰能想到,攜帶RAS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不僅善於進攻,還精於防守。而且這種防守的技能竟然與當下最熱的PD-1/PD-L1通路直接相關。

RAS基因是在人體內發現的第一個癌基因,於1982年從前列腺癌細胞中分離(4)。

從那一年開始,到2013年,科學家累計在人體內確定了超過500個癌基因(5)。儘管如此,仍沒有哪個新發現的致癌基因能撼動RAS基因的地位(1),至今它還保持著在癌症中出場頻率最高的記錄(每3-4個癌症病例裡面,就有一個病例攜帶RAS基因突變)。

如此高的曝光率,早就使RAS基因成了科學家眼中釘肉中刺,人人得而誅之。不過奇怪就奇怪在,一晃30多年過去了,全世界科學家歷經了無數艱辛,卻始終找不到降服RAS基因的辦法。

得,那就送它一頂帽子,叫「不能開發藥物的癌症靶點」(1)。

RAS基因突變在幾種癌症中的分布情況,觸目驚心

相比於82年出生的RAS,1999年出生的PD-L1還是個剛滿18周歲的小青年。那一年,在梅奧診所任職的陳列平首次報告了從人的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裡克隆並鑑定了第一個與腫瘤局部免疫反應抑制這一現象有關的分子,並證明這個分子結合到T細胞上一個未知受體上(現在我們知道是PD-1),對T細胞產生免疫抑制作用,當時他們把這個分子命名為B7-H1(6),也就是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PD-L1。

近幾年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針對PD-1/PD-L1開發的抗體藥物已經被奉上神壇,改寫了癌症的治療歷史,甚至被寄予「攻克癌症」的厚望。

一個是廣泛存在於癌症患者體內,科學家卻束手無策的「不能開發藥物的癌症靶點」;一個是已經開發出多款抗癌神藥,卻很難精準找到合適患者的「炙手可熱的的靶點」。

Julian Downward

因緣際會,2017年,二者相遇了,擦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實際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很難看出二者之間會有關係。不過關聯都隱藏在細節之中,有心人才能看到。

Downward教授是個研究癌基因生物學的專家,對RAS再熟悉敏感不過了。他注意到,BMS發布的一項用PD-1抗體Opdivo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數據中,那些攜帶KRAS基因突變(佔到RAS突變的86%左右,餘下的是NRAS和HRAS)的患者,接受Opdivo治療之後獲益,那些沒有KRAS基因突變的患者沒有從治療中獲益(7)。我們知道,在PD-1抗體獲批的很多適應症裡面,有一個條件是表達PD-L1的癌細胞佔到50%,這也是臨床研究得出的結果(8)。Downward教授就發現,那些攜帶KRAS基因突變患者PD-L1陽性率比不攜帶高。

難道RAS基因突變與PD-L1的表達有啥關係。這個問題驅使Downward團隊進一步查找之前的研究數據。他們發現,實際上幾年前就有研究發現RAS基因的下遊信號MEK、AKT等與PD-L1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9,10)。

這麼多證據都暗示RAS突變與PD-L1之間有聯繫,看來是沒跑了。這個時候,2016年的研究又給Downward團隊指明了切入點。也就是去年,日本京都大學的Seishi Ogawa團隊發現,PD-L1的mRNA變化在多種癌症裡面與免疫逃逸有關(11)。

有了這個方向,Downward團隊很快發現,在細胞裡面一個叫TTP的蛋白負責促進PD-L1的mRNA的降解,控制PD-L1的表達量。

但在有RAS突變的癌細胞內,被突變激活的RAS信號通路竟然抑制了TTP的活性,這樣PD-L1的mRNA就不能降解,就可以不停地合成PD-L1。不僅如此,受RAS控制的另一條信號通路可能還會促進PD-L1的mRNA合成PD-L1(10)。

RAS基因突變促進PD-L1表達,獲得對T細胞免疫抑制的機制

RAS基因突變就這樣一邊派一路人馬搞定TTP,抑制mRNA降解;一邊派另一路人馬,促進mRNA加快合成PD-L1的進度。最終實現在癌細胞表面布置大量的PD-L1,等著一身PD-1的T細胞過來。

難怪RAS基因被譽為最強癌基因。

不過,Downward團隊既然發現了這個現象,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首先,RAS基因突變很有希望成為PD-1/PD-L1抗體藥物治療效果預測的標誌物;其次,靶向RAS通路中特定的節點,有望破除RAS通路對TTP的抑制,解除癌細胞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最後,還可以把靶向RAS下遊信號的藥物,與PD-1/PD-L1抗體或者CAR-T聯合使用。

總之,這個發現有望破除RAS突變賦予腫瘤的防守能力。我們也期待相關的臨床研究能儘快開展,畢竟這對於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而言,又多了一個有價值的標誌物。

參考資料:

1、Cox A D, Fesik S W, Kimmelman A C, et al. Drugging the undruggable RAS: Mission Possible?[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4, 13(11): 828-851.

2、Vaz, Michelle, et al. Chronic Cigarette Smoke-Induced Epigenomic Changes Precede Sensitization of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to Single-Step Transformation by KRAS Mutations. Cancer cell,2017,32(3): 360-376.

3、Pylayevagupta Y, Grabocka E, Barsagi D, et al. RAS oncogenes: weaving a tumorigenic web[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1, 11(11): 761-774.

4、Goldfarb M, Shimizu K, Perucho M, et al. Isolation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Transforming Gene from T24 Bladder-Carcinoma Cells[J]. Nature, 1982, 296(5856): 404-409.

5、Vogelstein B, Papadopoulos N, Velculescu V E, et al. Cancer genome landscapes.[J]. Science, 2013, 339(6127): 1546-1558.

6、Dong H, Zhu G, Tamada K, Chen L. B7-H1, a third member of the B7 family, co-stimulates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terleukin-10 secretion. Nature Med,1999, 5(12):1365-9.

7、Borghaei, H., Paz-Ares, L., Horn, L., Spigel, D.R., Steins, M., Ready, N.E., Chow, L.Q., Vokes, E.E., Felip, E., Holgado, E., et al.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2015,373, 1627–1639. 

8、Garon, E.B., Rizvi, N.A., Hui, R., Leighl, N., Balmanoukian, A.S., Eder, J.P., Patnaik, A., Aggarwal, C., Gubens, M., Horn, L., et al. Pembro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2015,372, 2018–2028. 

9、Berthon, C., Driss, V., Liu, J., Kuranda, K., Leleu, X., Jouy, N., Hetuin, D., and Quesnel, B.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7-H1 (PD-L1) protection of blasts from cytotoxic T cells is induced by TLR ligands and interferon-gamma and can be reversed using MEK inhibitors.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0,59, 1839–1849. 

10、Parsa, A.T., Waldron, J.S., Panner, A., Crane, C.A., Parney, I.F., Barry, J.J., Cachola, K.E., Murray, J.C., Tihan, T., Jensen, M.C., et al. Loss of tumor suppressor PTEN function increases B7-H1 expression and immunoresist- ance in glioma. Nat. Med,2007,13, 84–88. 

11、Kataoka, K., Shiraishi, Y., Takeda, Y., Sakata, S., Matsumoto, M., Nagano, S., Maeda, T., Nagata, Y., Kitanaka, A., Mizuno, S., et al. Aberrant PD-L1 expression through 3-UTR disruption in multiple cancers. Nature,2016,534, 402–406.

(原標題:《細胞》子刊:跨越35年,科學家終於證實最強癌基因RAS通過促進PD-L1表達,讓癌細胞躲過T細胞的追殺 | 科學大發現)

相關焦點

  • 抗癌路漫漫其修遠兮尋找RAS抗癌靶點有點難
    Varmus)發現了原癌基因而共同獲198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癌基因就是能引起細胞惡性轉化的一段核苷酸序列,首先發現於病毒中,後來發現是人類細胞分化生長不可缺少的基因,本身無致癌作用,一旦被激活稱癌基因,可導致細胞惡化,至此科學家開始尋找治療癌症的靶向藥。
  • 如何在細胞系中敲除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我們一般在細胞基因敲除的時候都是在腫瘤細胞系中進行的,我們一般將要敲除的基因分為兩類:促進細胞增殖基因(原癌基因),抑制細胞增殖基因(抑癌基因),所有的後面細胞的操作都要和這兩個概念有關。促進細胞增殖基因:該基因在細胞代謝、分裂、細胞周期等具有促進的作用,可以使得細胞的增殖速度加快,對細胞生長有優勢;抑制細胞增殖基因:該基因是抑制細胞代謝、分裂或者對細胞的分裂有嚴格的調控作用,可以使得細胞的增殖處於正常速度或者是不失控的狀態下,對細胞的生長處於正常狀態非常重要。
  • 五分鐘深度解讀癌基因!致癌?抑癌?必須知!
    癌基因是基因的一類,指人類或其他動物細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基因,又稱轉化基因,激活後可促使正常細胞癌變、侵襲及轉移。腫瘤的產生與癌基因(oncogene)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有關。凡能參與或直接導致正常細胞發生惡性變的任何基因序列均稱為癌基因。
  • 【每日一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但這些基因原本就存在於大部分生物的正常基因組中,人們把存在於病毒中的能夠使靶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基因稱為病毒癌基因(故AC錯),把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稱為原癌基因(故B對)。原癌基因在正常細胞內處於靜止或低表達狀態,不僅對細胞無害,而且對於維持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受到致癌因素作用而被活化時,才引起細胞癌變,導致腫瘤的發生(故D錯)。2 解析:E癌基因可編碼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蛋白、細胞周期蛋白、轉錄因子等產物。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研究表明,與其它惡性腫瘤相類似,胃癌也是一種細胞周期紊亂性疾病,雖然仍通過細胞周期完成增殖,但由於細胞內在的遺傳物質,特別是與細胞周期性相關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質或者量的改變,使得胃癌細胞發生無限失控的增殖,在此基礎上,癌細胞發生侵襲以及轉移。胃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環節的複雜的過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導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該過程的重要分子機制之一。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腫瘤細胞對T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分子機制。自噬(Autophagy)是一種進化上非常保守的溶酶體介導的生物降解過程,是對細胞自身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對細胞內穩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細胞自噬與多種疾病有密切關係。
  • 牛皮癬患者細胞死亡和癌基因表達有關係嗎?
    牛皮癬患者細胞死亡和癌基因表達有關係嗎?可能很多的銀屑病患者對於這個問題都沒有想過,畢竟患者發病的部位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死亡,而且正常的身體,細胞也會有死亡的情況,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很多的患者都沒有意識到,那麼這個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就來給你做一下解答。
  • 首次鑑定出抑制RAS癌基因的小分子
    儘管分子腫瘤學家在理解這些突變和它們對細胞信號轉導的影響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在開發系統性地靶向這些RAS癌基因的藥物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這種進展的缺乏導致這個領域的很多人將RAS視為一種「無藥可靶向(undruggable,也譯作無藥可治的,無藥可用的)」的癌基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首個小分子能夠同時抑制RAS癌基因激活的不同信號通路。
  • Science子刊:利用p95HER2-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靶向殺滅乳腺癌細胞
    確保這些新型治療方法實現它們的真正潛力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成功地讓免疫系統僅對腫瘤細胞發起攻擊,同時不能攻擊所有的健康組織。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挑戰視為一種治療機會。他們揭示出p95HER2-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p95HER2-T cell bispecific antibody, p95HER2-TCB)能夠成功地將淋巴細胞直接引導到癌細胞上,以便進行靶向殺滅。
  • 能搞定最強癌基因KRAS的分子靶向藥物或已上市
    能搞定最強癌基因KRAS的分子靶向藥物或已上市 KRAS應該是最難搞定的癌基因了。 在人體內發現的第一個癌基因,是個「老大難」 1982年,科學家從人膀胱癌細胞系中克隆到了第一個癌基因[4-6],並很快確定這個癌基因是KRAS[7-9]。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KRAS是最常見的腫瘤變異基因之一,所有的腫瘤中,約30%有這個蛋白變異,某些特定腫瘤中,比例高得驚人:近90%的胰腺癌,30%的結腸癌,30%的肺腺癌,都有KRAS突變。由於有兩個第四號外顯子,KRAS可以兩種方式剪接,但編碼K-ras-B的mRNA含量高.除K-ras-B含有188個胺基酸外,其他兩種RAS蛋白均含有189個胺基酸.
  • 一個正常細胞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癌細胞的?
    一切得從1775年倫敦的一名醫生說起。 那正常細胞又是如何變成癌細胞的呢? 幸運的是,人體雖然隱藏著癌症基因,但是不一定會活動,我們把它們稱作「原癌基因」。 這些「原癌基因」們之所以不會活動,因為受到了剋星「抑癌基因」的阻礙。 「抑癌基因」,就相當於是一輛車的剎車;原癌基因,就相當於是車輛的發動機。
  • 「Cell子刊」抗氧化或將促癌!楊小魯團隊發現細胞癌變的兩個關鍵代謝途徑
    但是,有的細胞由於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細胞分化,因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細胞的畸形分化,與癌細胞的產生有直接關係。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正常的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涉及兩個關鍵途徑的增強:抗氧化防禦和核苷酸合成。
  • Nature子刊:阻斷線粒體這一分子途徑 可以降低乳腺癌侵襲性
    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高侵襲性乳腺癌細胞內線粒體運動並影響侵襲性的相關分子途徑。研究表明,阻斷這一途徑,可以降低癌症的侵襲性和對放射治療的抵抗力。
  • Nature子刊:能殺死癌細胞的「鐵死亡」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細胞有很多種死亡方式,包括凋亡、自噬和壞死。近年來,「鐵死亡」(ferroptosis)作為一種新的細胞壞死方式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眼帘。不同於通常的細胞壞死,鐵死亡是一種受調控的壞死過程。鐵死亡是由於膜脂修復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失效,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積累所致,而這一積累過程需要鐵離子的參與。多種物質和外界條件可引發鐵死亡。
  • 《Nature》顛覆性發現: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研究團隊使用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傳統的細胞遺傳學等方式,分析了17種不同的癌細胞,研究了它們的ecDNA。發現40%的腫瘤細胞中含有ecDNA,而正常細胞中幾乎沒有ecDNA,當他們在病人來源的腦癌模型中進行研究時,發現90%的癌細胞都攜帶ecDNA。其實,ecDNA在生物界不是特別罕見。
  • Science子刊:腫瘤特異性抗體靶向抑制RAS突變腫瘤
    2020年2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致癌RAS突變體(RASMUT)蛋白由於其在細胞內的位置導致常規抗體的無法接觸並靶向它,因此通過常規抗體方案是無法治靶向這種突變並治療癌症的。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