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抗氧化或將促癌!楊小魯團隊發現細胞癌變的兩個關鍵代謝途徑

2020-11-15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大多數細胞能夠正常完成細胞分化。但是,有的細胞由於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細胞分化,因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細胞的畸形分化,與癌細胞的產生有直接關係。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正常的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涉及兩個關鍵途徑的增強:抗氧化防禦核苷酸合成。研究表明,關閉這些代謝途徑則可以預防細胞癌變。

該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楊小魯教授領導,並於11月6日在線發表於《細胞代謝》雜誌,題為「Upregulati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Nucleotide Precursor Availability Suffices for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所有癌症都由一組共同的基本過程控制,但是,其中確切的機制仍然難以捉摸。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告說,人類癌症有 100多種,但是有兩種普遍的代謝途徑可以將它們聯繫在一起

識別出一個統一的機制可以為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信息,以防止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結腸癌。

研究小組發現,從表型正常的細胞向癌性細胞的轉化涉及了兩個關鍵途徑的增強:抗氧化防禦和核苷酸合成。他們發現,與癌症相關的基因會使一些細胞超負荷運轉,抵抗氧化應激併合成核苷酸,而這也是細胞存活和快速生長所需要的。

圖解摘要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楊小魯教授表示:「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了許多致癌基因。但是,它們經常影響多個細胞過程,因此很難真正總結出究竟是什麼使細胞癌變。我們採取了獨特的方法,研究了由特定代謝酶驅動的細胞變化,這才是關鍵。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要使表型正常的細胞成為癌細胞,它所要做的就是具備承受氧化應激和產生核苷酸的額外能力。」

研究表明,關閉這些代謝途徑,細胞不會癌變。

研究人員首先在小鼠和人類細胞中進行G6PD基因的過表達,該基因負責表達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該酶在人體幾乎所有細胞中都有活性,並參與碳水化合物的正常加工。研究表明,僅僅是這種基因的過表達,就會使人類細胞癌變並導致小鼠體內產生腫瘤

接下來,他們分析了該基因過度表達所涉及的機制,以查明對細胞癌化至關重要的途徑。他們發現,G6PD刺激了新的NADPH的產生,NADPH是維持氧化還原平衡(防止細胞受損和死亡)的關鍵輔酶,並刺激了更多的核苷酸前體產生以促進細胞增殖。在引起氧化應激的條件下,癌細胞由於無限的增殖而經常遇到這種氧化應激,並且通常在錯誤的位置發生,而正常細胞會變形,但是含有這種過表達基因的癌細胞會繼續增殖

這些發現還為臨床試驗和其他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抗氧化劑實際上會支持而不是減少腫瘤的生長。形成腫瘤需要強大的抗氧化防禦能力,提供更多的抗氧化劑為其提供了理想的環境。這些發現也為以下觀察提供了解釋:幹擾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化合物是最成功的癌症化療藥物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揭示了一個分子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腫瘤的發生過程,並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提供了可能的路線圖。

楊小魯表示:「現在我們可以說,致癌轉化來自這兩個基本途徑。我們的研究還表明,結合阻斷這兩個途徑的療法,將在預防正常細胞癌變方面更加有效。」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key-events-cells-cancer.html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50413120305350?via%3Dihub

相關焦點

  • 楊小魯團隊報導增強抗氧化防禦和核苷酸合成可誘導細胞癌變
    作者發現強制表達G6PD可以將在表型上正常的鼠和人細胞轉化成癌細胞,即讓正常細胞具有在體外進行非錨定依賴性生長和在動物體內成瘤的能力。此外, G6PD通過產生核糖和NADPH來增加細胞內核苷酸的合成,從而促進細胞增殖。補充抗氧化劑或核苷足以誘導表型上正常的細胞癌變並在動物體內的形成腫瘤,而當它們重疊的代謝後果被最小化時,則需要同時補充兩者才能導致癌變。這些研究表明正常細胞可能具有有限的氧化還原平衡和核苷酸合成的能力,克服這些限制可能是致癌轉化的關鍵因素。
  • 抑癌基因或許會促進癌症發展 它還有什麼神秘作用?
    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作為一種細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劑,p21一直被認為與大名鼎鼎的抑癌蛋白p53有著密切的功能聯繫。
  • Cell Metabol:兩項關鍵事件或能將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從表型正常的細胞轉化為癌變細胞或許涉及兩個關鍵元件的增強過程,即抗氧化的防禦性機制(antioxidant defense)和核苷酸的合成機制(nucleotide synthesis);研究者表示,與癌症相關的基因或許會給某些細胞進行超級充電過程,從而幫其對抗氧化性壓力併合成核苷酸,而細胞需要核苷酸來生存並快速生長。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細胞》子刊:癌基因RAS使癌細胞躲過T細胞的途徑得證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旦RAS基因發生激活突變,它會激活下遊信號通路,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抑制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導致細胞癌變;緊接著,它又下達命令,讓細胞分泌一些蛋白質,促進微血管的形成,為轉移做準備;等這些都做好了,它再次催促細胞釋放特殊的信號因子,誘騙一批巨噬細胞過來為自己服務,同時促進癌細胞轉移(3)。真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 Cell 子刊:治療脫髮有望,毛囊幹細胞代謝裡的秘密
    他們發現:毛囊幹細胞可以通過響應組織中的低氧濃度而切換其代謝狀態(由穀氨醯胺代謝轉變為糖酵解代謝),增強外根鞘祖細胞向毛囊幹細胞轉化,減少毛囊幹細胞的消耗有趣的是,他們發現毛囊幹細胞與其子細胞(ORS祖細胞)具有不同的代謝特徵。
  • Cell Stem Cell:脂質代謝是癌幹細胞的潛在致命弱點
    2017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普渡大學、西北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代謝特徵對啟動腫瘤形成的「癌幹細胞」的正常運轉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也證實如何幹擾卵巢癌中的這種代謝機制,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預防和篩查是關鍵領域,這本身不屬於PMI,但卻是我們期待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領域。」Van Andel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和首席科學官Peter Jones說:「癌症表觀遺傳學被許多意外的結果改變,這些結果發現,在人類癌症中最常突變的許多基因是表觀遺傳修飾,從而清楚地將癌症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過程聯繫起來。」他說:「的確,在沒有檢測到突變的情況下,一些兒童腫瘤似乎有甲基化的改變。這些研究結果強烈支持這一概念,即表觀遺傳學誤調節直接參與了腫瘤的發生。」
  • Cell Press專訪:王宏林教授團隊揭示銀屑病治療新思路
    6(PP6)在角化細胞中的缺失可以引起銀屑病樣的皮膚疾病,您的團隊發現 PP6 是連接精氨酸代謝與銀屑病發病機理的重要分子。 本研究拓展了我們對自身 RNA 感知的認識,剖析了代謝小分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示銀屑病中有多種途徑共同介導 IL-17 產生,而 IL-17 作用於表皮細胞後進一步促進這些代謝物的積累,從而閉合銀屑病的「惡性循環」。
  • 我科學家Cell research發文:cMyc調節腫瘤細胞代謝新機制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在營養缺乏狀態下,cMyc能夠激活絲氨酸合成途徑維持癌細胞存活促進細胞增殖,這表明在腫瘤細胞代謝轉換過程中cMyc發揮了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癌細胞為維持自身存活以及快速增殖會進行代謝重編程過程,但是癌基因如何在各種應激條件下實現代謝轉變過程仍不清楚。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在缺少葡萄糖或穀氨醯胺這兩種主要營養來源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激活絲氨酸合成途徑(SSP),同時伴隨cMYC表達增加。
  • Cell:神經元釋放絲氨酸支持胰腺癌mRNA
    Serine to Support mRNA Transl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研究發現軸突-腫瘤代謝串擾是在營養不良環境中適應性促進PDAC生長的重要方式,這佐證了神經在PDAC發展過程中的促癌作用。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p21是一個在過去近二十年被認為指示腫瘤治療良好預後的「好」蛋白,甚至一度被當作是抑癌蛋白。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
  • 中國團隊開發高性能細胞通訊系統,解決多細胞系統工程難題
    畢竟我們總可以在同一種生物底盤中不斷優化,將一套通訊工具調諧到較高的性能,但是這仍然無法滿足未來在異質多細胞系統應用的需求。為了解決細胞間通訊系統的通用性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開發策略:選擇「保守的細胞代謝物」作為信號分子的前體分子,同時為前體分子設計出小型的信號分子生物合成途徑。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在最近一期的Cell和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的兩篇文章中,科研人員提出了在將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運用於臨床治療的路上,仍存在另外兩個巨大的障礙。第一是在腫瘤中存在著癌細胞代謝異質性;其二,目前我們對腫瘤代謝的相關研究無法模擬出體內腫瘤真實環境的能量代謝,從而得到的數據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和不可信。
  •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團隊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感知營養物質,激活下遊一系列生物學反應,從而調節機體的物質與能量平衡。其中,AMPK是調節生物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之一,也是治療代謝疾病的重要靶點。AMPK能感知細胞代謝狀況——在營養和能量水平較低的狀態下,AMPK被激活,從而抑制合成代謝、促進分解代謝,在促進ATP合成的同時抑制細胞的生長,最終維持細胞內能量穩態。
  • 腫瘤產生的乳酸或能表觀修飾巨噬細胞組蛋白,導致巨噬細胞黑化促癌
    1924年,德國生理學家Otto Warburg發現,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生長重度依賴糖酵解,而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代謝廢物」乳酸[1]。 高能耗的癌細胞的這一反常行為,困擾了科學家幾十年。
  • Mol Cell:科學家成功解析兩種促癌酶類的結構特性及關鍵差異
    2019年4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析了兩種促癌酶類USP25和USP28的結構,同時還闡明了兩種酶類活性的明顯差異,酶類USP25和USP28能夠促進多種腫瘤的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開發出新型副作用較小的抗癌藥物。
  • Nature子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竟是癌細胞毒藥,美科學家發現癌...
    為了防止活性氧(ROS)對自身造成損傷作用,癌細胞通過某些應激反應和激活抗氧化機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s)、硫氧還蛋白和過氧化氫酶等,以此清除細胞內積累過多的活性氧(ROS)。因此,腫瘤細胞的活性氧(ROS)清除系統的代謝酶是一個十分有治療潛力的藥物靶點。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驅動腫瘤細胞起始的機制,這會觸發它們產生腫瘤的命運。到目前為止,對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腫瘤細胞內的代謝變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特徵,但是這些變化是腫瘤細胞永生化的結果還是原因仍不清楚,因此這也是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Juergen A.
  • Nature子刊:衰老相關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代謝重塑,加速腸道腫瘤
    代謝改變是腫瘤細胞的關鍵標誌之一。早在1956年,Otto Warburg 就觀察到腫瘤細胞會優先利用糖酵解產生ATP而不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OXPHOS)。值得注意的是,線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半自主性細胞器,擁有自己的DNA,還在細胞內承擔著「能量工廠」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