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療:一種基於超分子化學的高效低毒的化療新策略

2021-01-15 清華化學系友之家

癌症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死亡的人群中,約有六分之一的人死於癌症。目前,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是三大主要的癌症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傳統的化療藥物,如順鉑、紫杉醇、阿黴素等,往往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這主要歸因於它們無法選擇性地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治療中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如何改良現有的臨床抗癌藥物,降低其毒副作用並提高藥效,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為此,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清華大學化學系張希教授與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孫志偉教授合作,提出了「超分子化療」的新概念,致力於利用超分子化學的策略,降低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毒性,並提高其抗癌療效。

超分子化療從臨床抗癌藥物出發,採用超分子主體與藥物客體結合,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構築超分子抗癌藥物。當藥物分子被包結在主體空腔內時,它對正常細胞的毒性顯著降低。更為重要的是,腫瘤內環境會過度表達一些特有的標誌物(如精胺等),利用這些腫瘤標記物與主體的競爭性結合,抗癌藥物可以在癌細胞內可控地釋放,從而選擇性地恢復抗癌活性。由於精胺等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生長所必須的物質,在藥物活性恢復的同時,標記物的消耗可以進一步增強藥物的藥效,最終實現高效低毒的目的。

2016年,他們首先以二甲基紫精作為模型藥物,驗證了「超分子化療」概念的可行性。如圖1 所示,他們採用超分子主體葫蘆[7]脲結合二甲基紫精,構築穩定的1:1主客體複合物。由於二甲基紫精被包裹進主體空腔中,它對正常細胞的毒性被顯著降低。在腸癌和肺癌中過度表達的精胺,可以與葫蘆[7]脲發生主客體複合,其結合能力與二甲基紫精相當。因而,依靠過表達的濃度優勢,精胺可以將二甲基紫精從主體空腔中競爭釋放出來,使其在癌細胞內恢復抗癌活性。更有趣的是,二甲基紫精與葫蘆[7]脲的主客體複合物明顯表現出比單獨的二甲基紫精更強的抗癌活性。考慮到葫蘆[7]脲本身幾乎無毒,而精胺是癌細胞增殖和分裂不可或缺的物質,因此,藥物的釋放和精胺的消耗共同作用導致了抗癌活性的增強。(參見陳月月、黃澤寰等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2016, 8(35), 22780-22784)

1以二甲基紫精為模型藥物驗證超分子化療的可行性

2017年,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他們將「超分子化療」首次運用到臨床抗癌藥物當中,如圖2所示,採用葫蘆[7]脲來結合第三代順鉑類抗癌藥---奧沙利鉑,實現了超分子化療的根本目的。奧沙利鉑是一種腸癌的特效藥,它與葫蘆[7]脲的主客體複合,大幅度降低了它對腸正常細胞的毒性。奧沙利鉑與葫蘆[7]脲的結合常數在106M-1,結合能力與精胺相當。在腸癌細胞內,過度表達的精胺可以通過濃度優勢,將奧沙利鉑從葫蘆[7]脲中競爭釋放出來,從而實現對腸癌細胞的選擇性殺傷。更重要的是,奧沙利鉑與葫蘆[7]脲複合得到的超分子藥物展現出比原藥更強的抗癌活性,增強幅度超過了10%。為了研究活性增強背後的機理,他們通過測定精胺合成酶的濃度,間接地證明了超分子藥物可以更顯著地降低癌細胞內的精胺濃度,從而促進癌細胞的凋亡,增強了藥物的抗癌活性。這項研究工作表明:「超分子化療」有望應用在精胺過度表達的癌症(如腸癌、肺癌等)治療。(參見陳月月、黃澤寰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2017, 9(10), 8602-8608,被選為ACS Editors』 Choice)

2基於葫蘆[7]脲構築的高效低毒超分子化療體系

       2018年初,他們再次將「超分子化療」拓展到了羧基化柱[6]芳烴的超分子主體當中(圖3)。基於類似的策略,羧基化柱[6]芳烴與奧沙利鉑的主客體複合,不僅顯著地降低了其對正常細胞的毒性,而且抗癌活性比單獨使用奧沙利鉑增強了約20%。在這項工作中,抗癌活性的增強,不僅細胞水平上得以實現,並且在裸鼠動物模型上同樣得到了驗證。在超分子化療中,藥物在癌細胞中的釋放效率,取決於腫瘤標誌物與超分子主體的競爭結合能力。這一體系中,奧沙利鉑與羧基化柱[6]芳烴的結合常數為104M-1,而生理條件下被質子化的精胺,可以通過多重靜電相互作用,與帶有負電荷的羧基化柱[6]芳烴結合常數高達107M-1。基於三個數量級的優勢,精胺可以將奧沙利鉑定量地競爭置換出來,使其抗癌活性得以徹底恢復。同時,羧基化柱[6]芳烴同樣可以消耗精胺,共同促進抗癌效果的增強。這項工作進一步展現了超分子化療的應用前景,可以預見更多含負電荷的超分子主體有望被應用到超分子化療中。(參見郝奇、陳月月等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2018, 10(6), 5365-5372)

圖3基於羧基化柱[6]芳烴構築的高效低毒超分子化療體系

       最近,為了解決超分子藥物長循環較差的問題,他們最近提出了「超分子聚合物化療」新方法。如圖4所示,他們將葫蘆[7]脲與聚乙二醇偶聯聚合起來,構築了一種主鏈型聚葫蘆[7]脲。通過聚葫蘆[7]脲與奧沙利鉑的主客體複合,奧沙利鉑的長循環效果顯著改善。同樣地,聚合物型超分子藥物可以起到降毒增效的效果,這一結論在裸鼠模型中也得到確證。考慮到超分子化學、聚合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的結合,能夠產生多種新穎結構與功能,超分子聚合物化療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可能豐富超分子化療的內涵。(參見陳浩、陳月月等Biomaterials,2018, ASAP,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8.02.051)

 


4基於聚葫蘆[7]脲構築的超分子聚合物化療體系


相關焦點

  • 高載藥量的超分子自組裝體用於腫瘤PDX模型的化療/光動力治療
    在該研究中,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單易得的超分子自組裝的多藥遞送系統用於化療/光動力抗腫瘤治療。該體系中,近紅外雷射照射產生的ROS不僅能有效誘導細胞凋亡,還能發揮旁觀者效應促進ROS敏感的縮硫酮鍵的斷裂,從而快速釋放化療藥物,達到化療/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的目的(圖1b)。通過兩親性的Ce6與卡巴他賽二聚體的共組裝,可實現製劑的穩定保存。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Lehn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學」這一概念,他指出:「基於共價鍵存在著分子化學領域,基於分子組裝體和分子間鍵而存在著超分子化學」。超分子化學是基於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體的化學,換句話說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是超分子化學的核心。
  • CCS Chemistry | 把藥裝進「葫蘆」裡:一種簡便高效的超分子多肽...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易宇副研究員、趙宇亮研究員與清華大學王華博士、張希教授合作,設計了葫蘆[7]脲(CB[7])與PEG的共聚物作為超分子多肽的新型輸運載體,再利用N-端苯丙氨酸與葫蘆[7]脲的強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原理,成功組裝成為超分子多肽納米藥物。實驗研究表明,該策略不僅提高多肽藥物的穩定性並可以同時提高輸送治療效率。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武漢科技大學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多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創新的源泉和高校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武漢科技大學「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梁峰教授課題組立足自身特色,與納米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合作,在刺激響應性導電水凝膠、二維材料、腫瘤精準診療等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摘要 超分子化學是基於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體的化學,在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等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學已發展成了超分子科學,被認為是21世紀新概念和高技術的重要源頭之一。本文介紹了近幾年超分子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和基本問題,願為我國超分子科學的研究提供參考。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中國科學報】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超分子化學小課堂之超分子水楊酸
    水楊酸是一種多功能天然活性成分,存在於許多植物中,如柳樹皮。它也被稱為β-羥基酸或BHA,同時具有美容和藥用價值。水楊酸是親脂性的,是去角質劑,能滲透毛孔,溶解死皮細胞,增強肌膚細胞活力,促進皮膚細胞更新,能使皮膚變得光滑細膩、並減少細紋,從而全面改善皮膚外觀質地,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活性成分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和非處方(OTC)藥品中。
  • 【超分子】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
    在前期的工作中,上海交通大學顏徐州課題組率先提出了利用協同的共價-超分子聚合物來改善CP和SP各自的性能缺陷,獲得機械性能和動態性俱佳的聚合物新材料的策略 (Angew具體的設計中 (圖2),通過依次進行的共價和超分子聚合,構築了CP (聚降冰片烯衍生物)和SP (基於冠醚的主客體識別) 通過共價鍵連接的協同的CSP-1。值得一提的是,該協同聚合物的結構明顯不同於一般離散超分子作用作為交聯點的聚合物體系。
  • 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徐林課題組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
  • 大連理工大學段春迎教授課題組:「套娃」式超分子催化新策略
    輔酶在多步串聯反應間的直接高效利用和動力學匹配是提升串聯反應體系效率的重中之重。學習和領悟自然界酶促過程,組裝金屬-有機限域超分子體系,通過主客體作用協同天然酶催化是完成輔酶原位循環利用、實現持續循環串聯反應的重要手段。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段春迎教授(點擊查看介紹)團隊基於前期工作基礎(J. Am.
  • 華東師大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公報裡指出:「化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其中前兩位科學家正是基於機械互鎖分子的分子機器的開創性研究而獲此殊榮,由此可見機械互鎖分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考慮到樹枝狀分子高度對稱的超支化結構和機械互鎖分子特異的性質,集成樹枝狀分子和機械互鎖分子的雙重優勢而發展的輪烷樹狀分子有望作為構築高效光敏劑的平臺體系。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決議授予三名學者「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侯軍利侯軍利,男,現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有機超分子化學的研究工作,在具有跨膜輸運功能自組裝體系的構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成果,發展了一種基於單分子管狀結構來構築跨膜輸運自組裝體系的新策略,實現了系列複雜跨膜輸運過程的仿生及功能應用。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榮譽。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數十年來,合成超分子化學以生物自組裝為導向,致力於通過人工合成構建具有特定結構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基於配位作用驅動的金屬超分子化學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反應近年來發展迅猛,實現了一系列新穎的超分子,如螺旋結構、網格框架、多邊形、多面體、輪烴、索烴、分子節等。得益於精確可控的形貌及尺寸,目前這些金屬超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傳感、藥物轉運和釋放、氣體存儲等諸多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性質與功能。
  • 什麼是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後期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4日電 (呂安琪)198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 華東師大青年學者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和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海濤研究員課題組跨學科合作研究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