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 2018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更新要點!

2020-11-2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4月21-22日,2018年CSCO指南會於南京召開。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袁瑛教授在本次會議上介紹了2018 CSCO結直腸癌指南的更新要點,我們整理如下:


《2018版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在2017版的基礎上,根據證據級別分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部分。2018版指南進一步把相應的證據級別分成了三個等級的專家推薦。



結腸癌的診斷原則


一、影像學更新


1.修正影像學CMR陽性的診斷


推薦使用盆腔高解析度MRI判斷原發腫瘤,直腸繫膜內轉移性淋巴結/癌結節,直腸壁外血管侵犯與直腸繫膜筋膜(MRF),相鄰器官及結構的關係,距離小於1mm,即為影像診斷CRM陽性。


2.更新為ESM0-2017指南的直腸癌風險度分層


極低度風險:T1 sm1N0;


低度風險:T1-T2,中/高位T3a/bN0(或高位N1),MRF-.EMVI-;


中度風險:極低位T2,低/中/高位T3a/b,N1-2(非結外種植),MRF-,EMVI-;


高度風險:極低位T3,低/中位T3c/d,N1-N2(結外種植),MRF-,EMVI+;


極高度風險:極低位T4,低/中/高位T3並MRF+,T4b,側方淋巴結+。


提醒:至今尚無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效果的影像評價標準。綜合臨床,影像以及病理等多種因素建立治療效果評價模型可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病理學更新


1.增加了錯配修復蛋白和微衛星不穩定檢測結果的判斷原則和兩者之間相關性的解釋



2.腫瘤退縮分級(TRG)更新至AJCC/UICC第8版


3.結直腸癌分期系統更新至AJCC/UICC第8版


結直腸癌的治療原則


一、非轉移性結腸癌


1.內鏡治療策略:


T1期癌伴區域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大約15%,鏡下局部切除是無法明確淋巴結狀態;在T1(SM)癌內鏡治療後,不僅局部行結腸鏡檢查,同時需檢測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腹部超聲、胸部和腹部CT。


2.術後輔助化療:


T3高危或T4N0M0患者,增加了如為pMMR可考慮氟尿嘧啶類單藥化療(Ⅱ級專家推薦)或觀察(Ⅲ級專家推薦)。


術後身體恢復後應儘快開始輔助治療,一般在術後3周左右開始,不應遲於術後2個月。輔助化療總療程一共為6個月。根據IDEA研究的結果,Ⅲ期低危患者(T1-3N1)可考慮3個月的CapeOx方案輔助化療。


二、轉移性結腸癌


1.進一步明確復發風險評分(CRS)


CRS的五個參數:原發腫瘤淋巴結陽性,同時性轉移或異時性轉移距離原發灶手術時間<12個月,肝轉移腫瘤數目>1個,術前CEA水平>200ng/ml 和轉移腫瘤最大直徑>5cm,每個項目為1分。0-2分為CRS評分低,3-5分為CRS評分高。CRS評分越高,術後復發風險越大,圍手術期化療越有獲益。


2.轉移灶潛在可切除組,刪除了體質弱的患者。


3.姑息治療組二線中,根據AXEPT等研究結果,增加伊立替康+卡培他濱的推薦,但是最適劑量和用法有待進一步確定。


5.姑息三線治療中,鼓勵患者參加新藥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有可能在現有標準治療基礎上給患者帶來獲益,例如dMMR或MSI-H患者有可能從免疫靶向治療中獲益。


直腸癌的治療原則


一、非轉移性直腸癌


1.cT1-2N0直腸癌


cT1-2N0直腸癌的治療原則中,增加了對腹腔鏡/機器人輔助的直腸啊根治術的推薦。


2.cT2N0直腸癌


cT2N0直腸癌中,對保肛困難但是保肛意願強烈者且術前放化療達到cCR者,推薦「觀察等待」策略。


cCR為complete clinical regression的縮寫,代表「完全臨床緩解」。目前對於cCR的國際公認標準為如下三點:


①肛門指診原腫瘤區域正常,沒有腫瘤性腫塊可觸及;


②內窺鏡下可以發現白色、扁平的黏膜瘢痕。伴周圍毛細血管擴張,未見腫瘤性潰瘍或結節,黏膜活檢為癌細胞陰性;


③盆腔高解析度MRI檢查。T2加權圖像僅表現為黑的T2信號而沒有中等強度的T2信號,且無腫大的淋巴結徵象;Dw圖像在B80O-B1000期間無可視化信號,伴或不伴ADC圖上無信號或低信號、腫瘤區域的腸管腸壁表現為均質、線性的信號。


「觀察等待」策略目前國際和國內都在探索。應用時需要與病人有充分溝通和較高頻度的隨訪。由於出現復發的高危時間在2年內,故建議2年內每1-2個月隨訪,隨訪評估方法主要包括直腸的指檢,直腸腔內超聲,功能MR;對原病灶消退後的疤痕區活檢因存在假陰性,應用尚有爭議。


3.cT3/cT4N+直腸癌


cT3/cT4N+直腸癌的治療:概論中明確了腫瘤距肛緣的距離是通過MRI判斷。推薦「在對危險度分層MRI有很好質量下,可考慮分層治療,部分參照2017年ESMO直腸癌治療指南」。


cT3/cT4N+直腸癌的治療:表格中對於cT3N0患者刪除了「上段直腸,中段和下段直腸」,改為「有腹膜覆蓋的中位直腸,無腹膜覆蓋的中位直腸或低位直腸」來明確腫瘤位置。10cm以上的高位直腸癌治療原則參見結腸癌。


cT3/cT4N+直腸癌的治療注釋i中增加了對輔助治療開始時間的解釋:術後輔助治療建議及早開始,不遲於8周,而術後輔助放療開始時間如有會陰部傷口癒合不良、腸道功能恢復差等術後情況,可適當延遲,建議不超過12周。


4.附錄中增加了對短程放療、小腸受量限制以及根治性放療劑量的解釋:


短程放療(25Gy分5次照射)然後1周內給予手術治療的方式可以作為腔內超聲或直腸MRI分期為T3的直腸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小腸受量應限制在45Gy以內,具體限制可參考 QUANTEC推薦的劑量限制參數(基於小腸腸袢的體積V15<120cc,基於整個腹膜腔的體積V45<195cc)。


放療劑量:盆腔劑量45-50.4Gy/25-28次,單次劑量1.8-20Gy。


對於可切除腫瘤或術後,照射45Gy之後,為減少腸道的受照體積和劑量,應考慮局部腫瘤或瘤床追加劑量。術前放療追加劑量為5.4Cy/3次,術後放療為5.4-9Gy/3-5次。


對於不可切除的腫瘤,如果技術上可行,考慮周圍正常組織情況,放療劑量可以局部加量至54-56Gy,如評估後仍無法切除,周圍正常組織可耐受,遞增至60Gy。


二、轉移性直腸癌


採用ESMO分類方法對直腸原發瘤局部復發風險評估進行了細化:


中度風險:極低位T2,低/中/高位T3a/b,N1-2(非結外種植),MRF-,EMV1-。

高度風險:極低位T3,低/中位T3c/d,N1-N2(結外種植).MRF-,EMVI+。

極高度風險:極低位T4,低/中/高位T3並MRF+,T4b,側方淋巴結+。


遺傳性結直腸癌


一、遺傳基因篩檢後的管理策略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變攜帶者


①從10~15歲開始每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②如發現息肉存在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建議根據息肉數量和分布範圍行預防性腸道切除術。


2. Lynch症候群遺傳突變攜帶者


①MLH1或MSH2突變攜帶者:20-25歲開始每1~2年行結腸鏡檢查;MSH6或PMS2突變攜帶者:25-30歲開始每1~2年行結腸鏡檢查;

②從30~35歲開始每1~2年進行胃十二指腸鏡檢查;

③女性已生育的可考慮子宮和雙附件預防性切除術;未行預防性手術者,當無臨床症狀時,建議每1~2年行子宮內膜活檢以排除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定期經陰道子宮雙附件超聲及血清CA125檢測等排除卵巢癌風險。


3.對於已明確病理性胚系突變的家系,突變攜帶者參照以上方案進行隨訪,非突變攜帶者可按一般人群篩查。


4.不能明確胚系基因突變的家系,建議根據家族史和臨床表現,由醫生與患者商議決定複查隨訪策略。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學術發布|國內結直腸癌診療規範/指南的認知度與推廣度均有待提高
    自2010年由衛生部與中華醫學會制定結直腸癌等9種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規範以來,已進行了一系列修訂、更新、推廣等工作。為進一步調研評估近年我國臨床醫生對規範/指南的掌握程度和認知深度,掌握其臨床應用情況,同時也為了對更新、編制診療規範提供有益的建議,2017—2019年期間,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開展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結直腸癌相關臨床醫生的問卷調查。
  • 2019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要點,來自大咖的解讀
    更新要點2:  ①II級推薦:刪除「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慮進入雙靶向臨床研究」。  ②TCH(多西他賽、卡鉑聯合曲妥珠單抗)由I級推薦調整為II級推薦。  更新要點3:  ①替換「無須手術的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為「無須即刻手術的激素依賴型患者」。
  • 2018 CSCO 指南會將發布 12 部重磅指南,快來看直播!
    寒 袁響林15:45-15:55  2018 CSCO胃癌診療指南更新要點                         袁響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15:55-16:10  2018 CSCO胃癌診療指南:非轉移性胃癌治療要點解讀     周志偉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16:10-16:25
  • 《2019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重磅發布 人工智慧助力精準診療
    點擊查看 WHO《全球癌症報告》(2018)顯示,全球四分之一女性新發癌症病例均為乳腺癌,乳腺癌已經成為100多個國家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在中國,每年新發病例約31萬,死亡病例為7萬。
  • 2015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更新要點
    ADA新指南的其它更新要點包括:修訂美籍亞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的體質指數(BMI)篩查切點、糖尿病患者舒張壓目標和血糖範圍低值目標,發表反對久坐不動的最新推薦意見和反對電子菸的聲明。指南制定委員會的專家們認為LDL檢測十分重要,不僅可幫助醫生了解他汀治療對患者是否有效以及患者是否在按時服藥,還可以幫助患者了解其LDL水平是否已下降。但專家們同時強調,這並非要求你像過去那樣基於LDL檢測結果來進行他汀治療。
  • 新指南、新航向:《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即將正式公布!
    為了更好地幫助臨床醫生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同時促進臨床規範診治進程,自2016年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發布了一系列的惡性腫瘤指南並逐漸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系列診療指南。首部《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將於6月7日揭開面紗。
  • 精準檢測,藥盡其用,專家教你如何精準診療結直腸癌
    精準醫療時代,分子標誌物是轉移型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2020.V1)NCCN 臨床實踐指南,2019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等檢測共識與臨床指南一致推薦,對於轉移型結直腸癌應常規檢測 RAS, BRAF 和 MSI。
  • CSCO首次發布胃腸道間質瘤診療指南,基石藥業阿泊替尼片入選一線...
    近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了首版《CSCO胃腸間質瘤診療指南》(下稱《指南》)。這是CSCO針對胃腸間質瘤(GIST)推出的首部指南。此前數年,中國GIST臨床診療主要遵循由CSCO編寫的《中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以下簡稱《共識》)。與《共識》相比,《指南》的推薦等級更高,更強調權威性和實用性。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發布!九大更新要點搶先知 |...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在蘇州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火熱召開。《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發布無疑是本次大會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更新版指南結合了最新的國際糖尿病管理指南和臨床證據,為我國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指導。
  • 吸菸與結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教你兩招防腸癌
    吸菸與結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教你兩招防腸癌 2021-01-15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 CSCO回顧 |李進教授: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
    ,從三個方面針對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進行了專題講座!復發轉移性腸癌標準治療對於初始不可切除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帕博利珠單抗組12個月和24個月PFS率為55.3%和48.3%,而化療組為37.3%和18.6%。確認的ORR兩組分別為43.8%和33.1%;帕博利珠單抗組未達到中位(範圍)緩解持續時間(2.3+至41.4+),而化療組為10.6 個月(2.8至37.5+)。
  • 阻斷EIF5A的hypusination作用可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
    阻斷EIF5A的hypusination作用可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 2020-12-28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atherine A. O』Bri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 腎性貧血診療指南發布,HIF-PHI首次邁入指南推薦
    煙波掩寺峰連塔,柳浪聞鶯水過橋,11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陳香美院士領銜,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編制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正式發布,這是首部中國發布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為什麼都是腸癌,只有他們活下來?每年做對這件事,大大降低腸癌風險!
    但還有更多家庭,因為不夠了解,倒在了腸癌面前。各國對於腸癌的早期篩查都有明確指南,而我國目前還無明確指南,公眾對於腸癌的認識度不夠。美國大腸癌圓桌會議宣布到 2018 年,實現更大範圍的結直腸癌篩查(普及率達 80%),而中國腸癌篩查的普及率可能連8%都不到。
  •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 版)》外科治療解讀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 版)》外科治療解讀.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11): 1267-1270. doi: 10.7507/1007-4848.202009027摘要隨著胸部螺旋 CT 體檢篩查的日益普及,我國肺癌的檢出率不斷增長。《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結合我國肺癌的特點以及國內外肺癌研究的進展,每年做一次更新。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即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為9.88%,位於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死亡率居於第五位,已經成為了影響中國人民身體健康,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源自結腸或直腸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原因與生活方式、遺傳、腸腺瘤等有著密切的關係,且發病年齡趨老齡化。
  • 《2019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6大要點,幫你總結好了!
    核心提示:有關高血壓的防治指南和專家共識真是多如牛毛!有不同地區的,什麼美國指南、歐洲指南、中國指南;有不同視角的,比如清晨血壓管理、急診診療、患者教育、合理用藥等等。真是十個腳趾頭都數不清!   為什麼高血壓指南需要「基層版」?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腹部視診和觸診,檢查有無腸型、腸蠕動波、腹部叩診及聽診檢查了解有無移動性濁音及腸鳴音異常。3. 直腸指檢:凡疑似結直腸癌者必須常規作肛門直腸指檢。了解直腸腫瘤大小、大體形狀、質地、佔腸壁周徑的範圍、基底部活動度、腫瘤下緣距肛緣的距離、腫瘤向腸外浸潤狀況、與周圍臟器的關係、有無盆底種植等,同時觀察有否指套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