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檢測,藥盡其用,專家教你如何精準診療結直腸癌

2020-12-04 騰訊網

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於中晚期。由於左右半結腸直腸癌的基因表達譜、分子通路、突變頻率、生物學特徵等不盡相同,同一腫瘤已不能簡單地作同一疾病處理。

精準醫療時代,分子標誌物是轉移型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2020.V1)NCCN 臨床實踐指南,2019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等檢測共識與臨床指南一致推薦,對於轉移型結直腸癌應常規檢測 RAS, BRAF 和 MSI。

根據左半或右半的不同腫瘤部位,以及分子標記物的檢測結果,精確選擇不同一線、二線、三線治療策略,合理布局藥物應用,才能延長生存及改善生活質量,最大化患者獲益。

7 月 1 日 19:00 - 20:30,「精準 1v1 腸癌診療雲課堂-第一期」有幸邀請到江西省腫瘤醫院萬以葉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陳小兵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馬傑教授,江西省腫瘤醫院張慧卿教授以及河南省腫瘤醫院聶彩雲教授,為大家講述結直腸癌分子標誌物精準診斷與優化治療,更有真實臨床病例分享,傳授藥盡其用的經驗。在這裡你能聽到:

如何實現共識推薦的生物標誌物的精準診斷,RAS, BRAF 和 MSI 各有怎樣的意義?

NTRK、HER2、ctDNA 等新興生物標誌物不斷湧現,應當何時以及如何檢測?

RAS 野生型轉移型結直腸癌患者精準持續治療的治療策略應怎樣優化?

晚期結腸癌病例匯報,一線到三線治療藥物如何選擇,哪個藥物佔據核心地位?

將在直播開始前進行提醒

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專家簡介

萬以葉教授

現任江西省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科主任,江西省抗癌學會靶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科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 CSCO 結直腸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陳小兵教授

現任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姑息治療學組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

馬傑教授

現任河南省腫瘤醫院分子病理科副主任,生物樣本中心主任,國家衛計委病理質控中心分子病理質控組委員,中華病理學會分子病理專委會委員

張慧卿教授

現任江西省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聶彩雲教授

現任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消化道腫瘤 MDT 分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責任編輯:陳靜,方堃

相關焦點

  • 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舉辦
    11月13日,「攜手同行,精準論道——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在廣州舉辦,精準診療領域的專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因美納等基因測序及體外診斷領域頭部企業齊聚一堂,共商共議打造中國結直腸癌的精準診療生態圈,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共同聚力推進結直腸癌精準醫學發展。結直腸癌是困擾中國患者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
  • 基因突變狀態可能被你忽視了
    CRC 的臨床病理異質性較高,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特異性高且不良反應輕的分子靶向藥物日益成為研究焦點,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臨床意義重大,包括 MMR/MSI、KRAS/NRAS、BRAF 等等,為 CRC 進入精準醫學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2-4]。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大會期間,泛生子於10月29日舉辦"結直腸癌精準篩查與分子診療"專場衛星會,攜手大腸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結直腸癌遺傳篩查與精準醫療的最新進展、基因檢測在結直腸癌預防與診療領域中的應用。  精準檢測先行 推動結直腸癌一站式精準診療發展結直腸癌是人類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且在國內其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與早期腸癌確診率不高有關。
  • 腫瘤分子標誌物:引領腫瘤精準診療新思路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腫瘤診療已經從經驗醫學、循證醫學進而邁入精準醫學時代。其中,伴隨診斷和靶向治療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分子標誌物的精確檢測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醫學信息,幫助實現個體化醫療。
  • 聚焦精準醫學,共築mCRC診療優化之路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人們在晚期結直腸癌(mCRC)精準診療領域的探索似無止境,並不斷有新的發現。2019年8月24日,一場聚焦mCRC精準診療的C.CET會議在天津順利召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李健教授和王崑教授作為大會主席出席會議。大會學術內容十分豐富,涵蓋精準檢測、精準治療和研究探索多個主題,多位專家參與了各個環節的主持,並圍繞相應主題進行引導發言或參與討論。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四治療方式結直腸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高位直腸癌的治療與結腸癌基本相同。手術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癒方法。但是低位直腸癌患者往往由於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太近,受限於醫學技術水平,而不得不切除肛門,建永久性造口來治療直腸癌。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鍾定榮對精準診斷做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二代測序在內的分子病理檢測,實際上跟中醫有默契之處。
  • 學術發布|國內結直腸癌診療規範/指南的認知度與推廣度均有待提高
    為進一步調研評估近年我國臨床醫生對規範/指南的掌握程度和認知深度,掌握其臨床應用情況,同時也為了對更新、編制診療規範提供有益的建議,2017—2019年期間,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開展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結直腸癌相關臨床醫生的問卷調查。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隨著對腫瘤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近年來對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深入以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使得結直腸癌的治療從循證醫學邁向了精準醫學,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獲益程度。目前臨床上精準治療主要是根據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來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方案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5年生存率。
  • FDA批准23andMe結直腸癌檢測
    2019年1月23日,動脈網從澎湃社獲悉,DNA測試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獲得FDA批准,為消費者提供遺傳學結直腸癌檢測。23andMe對此表示,這項檢測包含有兩個相關的突變,分別與多發性息肉和一種能夠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的罕見病。目前FDA尚未對此立即做出回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3andMe獲得的第二張癌症風險相關測試的通行證。2018年3月,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生物技術公司獲得FDA授權,能夠為客戶提供BRCA1 / BRCA2個人基因組服務基因健康風險(GHR)報告(選定變體)。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結直腸癌發病可能與以下疾病相關: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蟲病等,應詳細詢問患者相關病史。2.
  •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2020-11-26 15:01:18 作者:宣傳統戰部康豔立 董宇翔 瀏覽次數:01結直腸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低位直腸癌患者,還面臨著肛門是否可以保留的難題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而在ESMO的直腸癌診療指南中,直腸癌的局部復發危險度分級中,側方淋巴結轉移則被歸為危險度最高的「極差組(Ugly)」。 直腸癌側方淋巴結清掃的問題,一直是外科領域頗有爭議的話題,儘管在2019年該領域並沒有什麼有影響的研究問世,但鑑於國內幾乎每一個大型的學術會議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還是把這個話題列為2019年的年度進展。
  • 專家面對面,共話 MDS 精準診療
    丁香園腫瘤資訊:近年來,分子生物檢測和分析在 MDS 的精準診療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您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國內外關於 MDS 精準診療的最新進展麼?佟紅豔教授:MDS 精準診療的最新進展體現在診斷和治療兩方面。
  • 四位大咖真知灼見 罕見病精準診療獲突破
    與此同時,「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兩個與罕見病有關的精準醫學項目——罕見病臨床隊列研究(張抒揚牽頭)、罕見病精準診療技術和臨床規範研究(遺傳學專家張學牽頭)也正式啟動。就在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會議現場,參與罕見病隊列研究的國內臨床醫學界4位專家基於不同角度暢談罕見病與精準診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動態(2020年11月)
    11月3日,學會舉辦「侵襲性真菌線上診療系列論壇第六期活動「能徵善戰—抗感染專家論壇」。11月4日,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提出的《醫院VTE防治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建設規範》團體標準經審查予以立項。11月4日,精準用藥分會召開常委會,商討明年工作、籌備年底會議。
  • 林國樂教授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ctDNA 可精準預測直腸癌圍手術期...
    分析發現,所有時間節點檢測中,ctDNA 陽性患者比陰性患者更快發生遠處轉移,風險也隨著時間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ctDNA 臨床應用價值日益明朗林國樂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基於 1021 基因 Panel 的高深度測序,首次證實了 ctDNA 可在 nCRT 治療前預測短期和中期遠處轉移,為腸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獲益人群的篩選和復發轉移的預測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方法。
  • 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分子檢測在臨床多...
    姜豔芳教授和李俊明教授主持上半場論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主任孫自鏞教授作報告會上,孫自鏞教授就《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在多學科診療中的作用》做了精彩報告。孫教授詳細闡述了以生物特異性核酸為靶點的分子診斷技術如何克服了傳統技術的局限性,縮短了檢測周轉時間,同時檢測多個病原體(症狀組套),無靶向地檢測所有病原體。
  • 質譜技術賦能精準診療,未來已來
    她提到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金域質譜在靶向標誌物檢測應用方面已較為成熟,可為臨床提供全面的服務;並在國內領先實現了蛋白大分子檢測的臨床應用,並以澱粉樣變性分型的應用研究舉例,詳細闡述了金域質譜在非靶向蛋白質組學的臨床應用實踐經驗,展示了蛋白質組學研究助力臨床精準診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