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均居於前列,且還呈現不斷上升及年輕化的走勢。CRC 起病隱匿、侵襲性高,超過 50% 的結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已到 III~IV 期,錯過了最佳診治時間,5 年存活率不及 40%[1]。
CRC 的臨床病理異質性較高,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特異性高且不良反應輕的分子靶向藥物日益成為研究焦點,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臨床意義重大,包括 MMR/MSI、KRAS/NRAS、BRAF 等等,為 CRC 進入精準醫學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2-4]。例如 KRAS 基因可將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劃分為 KRAS 野生型(WT)以及突變型,KRAS 突變狀態也密切影響抗 EGFR 分子靶向藥物的療效[5]。
為了更好地推進結直腸癌患者的精準治療和全程管理,《2020 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重磅發布,在已有的規範指導之上針對結直腸癌診療領域的新進展進行了更新優化。指南以「根據轉移的部位、數量、可切除性和預後特點,正確分類,明確治療的目標」為主要原則,多因素考慮、多學科密切配合,針對同時性轉移性結直腸癌、術後復發轉移性結直腸癌以及結直腸癌的隨訪做出了說明和規定,以協助患者獲得更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
8 月 26 日 19 點,「精準 1v1 腸癌診療雲課堂」將請到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孔大陸、臧鳳琳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譚志軍教授,唐山市人民醫院楊俊泉教授以及秦皇島市第四醫院趙月教授做客講堂,為我們講解結直腸癌分子病理標誌物的檢測、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原則以及 RAS/BRAF WT mCRC 精準持續治療的優化策略,更有真實病例分享,傳授藥盡其用的臨床經驗。
在這裡您能聽到:
CRC 的分子病理標誌都有哪些?
MSI 和 RAS 基因的檢測方法是怎樣?
對於同時轉移性結腸癌,初始可切除和初始不可切除患者的治療原則有何差異?
RAS 基因的突變狀態是如何影響 mCRC 患者的治療方案的?
RAS WT 左半 mCRC 的一線治療方案標準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