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RC 一線方案療效不佳?基因突變狀態可能被你忽視了

2021-01-09 騰訊網

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均居於前列,且還呈現不斷上升及年輕化的走勢。CRC 起病隱匿、侵襲性高,超過 50% 的結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已到 III~IV 期,錯過了最佳診治時間,5 年存活率不及 40%[1]。

CRC 的臨床病理異質性較高,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特異性高且不良反應輕的分子靶向藥物日益成為研究焦點,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臨床意義重大,包括 MMR/MSI、KRAS/NRAS、BRAF 等等,為 CRC 進入精準醫學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2-4]。例如 KRAS 基因可將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劃分為 KRAS 野生型(WT)以及突變型,KRAS 突變狀態也密切影響抗 EGFR 分子靶向藥物的療效[5]。

為了更好地推進結直腸癌患者的精準治療和全程管理,《2020 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重磅發布,在已有的規範指導之上針對結直腸癌診療領域的新進展進行了更新優化。指南以「根據轉移的部位、數量、可切除性和預後特點,正確分類,明確治療的目標」為主要原則,多因素考慮、多學科密切配合,針對同時性轉移性結直腸癌、術後復發轉移性結直腸癌以及結直腸癌的隨訪做出了說明和規定,以協助患者獲得更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

8 月 26 日 19 點,「精準 1v1 腸癌診療雲課堂」將請到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孔大陸、臧鳳琳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譚志軍教授,唐山市人民醫院楊俊泉教授以及秦皇島市第四醫院趙月教授做客講堂,為我們講解結直腸癌分子病理標誌物的檢測、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原則以及 RAS/BRAF WT mCRC 精準持續治療的優化策略,更有真實病例分享,傳授藥盡其用的臨床經驗。

在這裡您能聽到:

CRC 的分子病理標誌都有哪些?

MSI 和 RAS 基因的檢測方法是怎樣?

對於同時轉移性結腸癌,初始可切除和初始不可切除患者的治療原則有何差異?

RAS 基因的突變狀態是如何影響 mCRC 患者的治療方案的?

RAS WT 左半 mCRC 的一線治療方案標準是怎樣?

相關焦點

  • 不吸菸也會患肺癌?可能是由於RET基因突變
    研究數據顯示,pralsetinib在RET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具有優越和持久的臨床抗腫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將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方案。不吸菸也會患肺癌近年來,中國原發性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癌症,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約78.7萬人,死亡是63.1萬。
  • 羅氏診斷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獲批上市 可預測結直腸癌治療效果
    治療前,醫生首先要通過KRAS基因突變檢測,明確區分結直腸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狀態,以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減少過度治療。   11月14日,羅氏診斷宣布,其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於7月7日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準確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Erbitux(愛必妥)獲批一線治療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
    這些數據與之前公布的國際性關鍵研究的結果一致,再次確定了Erbitux與FOLFOX聯合用藥方案作為一種一線療法對RAS wt mCRC患者的療效。TAILOR研究的首席調查員、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表示:「長期以來,Erbitux聯合化療,一直是治療RAS wt mCRC的一個標準護理方案,TAILOR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該方案用於一線治療的可能性。此次批准對中國患者而言標誌著一個重大進步,這些患者現在有了一種新的、急需的治療方案。」
  • 不伴有 JAK2-V617F 基因突變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治療如何選擇?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的治療策略可以根據患者預後分組加以制定,骨髓纖維化的發病機制的核心是 JAK/STAT 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蘆可替尼是針對骨髓增殖性腫瘤(MPN)發病機制的創新藥物,抑制JAK通路信號,不受 JAK2-V617F 突變影響,可作為中高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治療的一線首選。
  • 聚焦精準醫學,共築mCRC診療優化之路
    第8版AJCC明確指出RAS狀態是CRC患者的預後因子之一:尤其是III/IV期RAS突變腸癌患者預後較差,同時RAS狀態是也抗EGFR單抗的療效預測因子:Crystal研究等表明,RAS野生型mCRC對西妥昔單抗更敏感,患者獲益顯著,死亡風險顯著降低。BRAF突變是mCRC的不良預後因子,其中BRAF V600E突變患者預後最差。
  • 首個III期研究:含鉑輔助化療更優,同源重組修復突變患者療效更勝一...
    基於這一原理,有研究探索了鉑類藥物在轉移性乳腺癌或新輔助治療中的療效。Triple Negative Trial研究顯示,卡鉑對比多西他賽用於未經選擇的轉移性TNBC一線治療的療效相當,而前者用於BRCA突變患者的療效更好。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KRAS等,這些基因發生了激活突變,驅動了腫瘤的增殖,它們可以比作是汽車的油門,正常時候輕微踏上,結果突變的癌細胞卻一直踏著,而且松不開了,因此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去阻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第二種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車的剎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腫瘤的發生。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此外,其治療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也獲得了令人振奮的臨床數據。據悉,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正由國內的創新藥企基石藥業在中國開展,期待能造福更多國內患者。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
  • 大師啟示錄(一) | 由中國發起的TAILOR研究夯實西妥昔單抗mCRC一線...
    RAS基因狀態能夠預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抗靶向藥物的療效,這一發現讓mCRC靶向個體化治療得以實現。目前,國內外指南均推薦抗EGFR單抗用於RAS基因野生型mCRC的一線治療,以最大化此類型患者的生存獲益。
  • 有基因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用藥前一定要注意這2點,才能「對症下藥」
    黑色素瘤的發病與一些基因突變相關,「大名鼎鼎」BRAF基因就是其中之一,我國4個黑色素瘤患者中就有1個攜帶這一突變[1]。 除此之外,還包括 NRAS、MEK1、KIT、CTNNB1 等突變。具體突變的發生比例詳見下圖。
  • 693例病患實測:EGFR基因罕見突變用哪種靶向藥物效果更好?
    肺癌的靶向治療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大家對EGFR、KRAS、ALK、BRAF和ROS1等驅動基因早已耳熟能詳。一系列靶向藥物已經大幅度提高癌症患者們的生存期,改善了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模式,讓長期生存成為可能。
  • 不明原因反覆發燒 可能是基因突變在「搗亂」
    我科學家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機制不明原因反覆發燒 可能是基因突變在「搗亂」自1997年科學家與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鬥爭正式拉開序幕,20多年來,學界對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的探索發現不斷拓展。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周青團隊的最新研究,有望為此類疾病的臨床診治提供更加精準的方案。從出生起大部分時間在醫院度過、每周總有幾天要發燒……由於基因突變使其編碼蛋白發生改變,導致固有免疫功能失調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加之其遺傳性特點,不少幼小生命降生後不久,就不得不忍受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折磨。
  •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他強調:如果基因沒有突變,使用EGFR靶向藥物有害無利的;I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後不需要任何藥物的輔助治療;免疫治療沒有靶向,不可作規範治療。  按照《規範》,完全切除的II~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推薦含鉑兩藥方案,術後輔助化療3~4個周期,一般於術後3~4周開始。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要推薦術後靶向治療。2011年中國肺癌專家共識,只建議進行EGFR突變型早期非小細胞癌術前或術後輔助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只為研究靶向治療有沒有提高療效與生存期,患者參與,免費吃藥。
  • 「鑽石突變」ALK的新武器——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中的一線數據
    一、療效安全雙豐收——ESMO公布塞瑞替尼亞洲人群一線數據2020年9月17日舉行的ESMO大會上,報導了關於塞瑞替尼一線治療晚期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療效和安全性的亞洲人群結果[1]。說起塞瑞替尼,大家並不陌生。
  • RAS突變型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溫故知新!
    此外,如何篩選出靶向藥物治療可能的獲益人群,預測靶向藥物的療效,也是mCRC治療領域中的熱點。其中以RAS基因研究最為廣泛。結果顯示,(K)RAS突變增加各分期患者的死亡風險,是結直腸癌的不良預後因素。   (K)RAS突變能使得RAS-RAF-MAPK信號通路不再依賴EGFR上遊信號而持續異常激活。因此,存在(K)RAS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抗EGFR藥物治療不敏感。   (K)RAS基因狀態是mCRC抗EGFR治療的重要預測指標。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極晚期的軟組織肉瘤患者中,窮盡了廣譜性抗血管類靶向藥,化療無效或變鈍或不耐受,PD1不響應,不得不拿著腫瘤組織,基因檢測找突變,意圖跨界借用針對性的抑制劑類靶向藥,HRAS的P.G12D和KRAS的P.G13D,是常見的可查出的基因突變。
  • 腫瘤突變負荷(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靠譜嗎?有多靠譜?
    不經令人產生疑問,單純通過測序獲得腫瘤的突變數量,而不考慮具體突變位點的這個指標,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真的靠譜麼?TMB越多免疫治療療效就越好麼?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在基礎研究不足以闡明問題,臨床應用又就這麼幾個相對靠譜的選擇時,需要試試時還是可以試試的。
  • 不明原因反覆發燒可能是基因突變在「搗亂」—新聞—科學網
    早在20世紀初,作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一種,家族性地中海熱(FMF)就已見諸報端,直至1997年科學家發現其致病基因——地中海熱基因MEFV,人類與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鬥爭才正式拉開序幕。20多年來,學界對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的探索發現不斷拓展。
  • KRAS基因突變靶向藥物研究進展
    ASCO 2013年會法國BM項目及美國LCMC項目分別提交了分子變異頻率統計表,由表中數據看出,KRAS在肺癌患者中突變頻率高達25%左右,高於EGFR、ALK等。針對肺癌驅動基因之一的KRAS基因突變研究,一直以來為學術界關注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