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滯育樣適應使腫瘤獲得治療耐受性

2021-01-10 科學網

胚胎滯育樣適應使腫瘤獲得治療耐受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8:23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Constantine S. Mitsiades、Eugen Dhimole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胚胎滯育樣適應使腫瘤獲得治療耐受性。相關論文於2021年1月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

據研究人員介紹,治療耐受的殘留腫瘤阻礙了癌症治癒。

為了了解這種癌細胞狀態,研究人員生成了模擬殘留腫瘤的治療耐受模型。研究人員觀察到類器官、異種移植和癌症患者中的治療耐受性腫瘤細胞採用了與胚胎滯育相似的獨特且可逆的轉錄程序;胚胎滯育是由壓力觸發的休眠發育階段,與Myc活性和整體生物合成受到抑制有關。在癌細胞中,敲低Myc或抑制Myc轉錄共激活因子Brd4會通過休眠滯育樣適應降低凋亡引發而減弱藥物的細胞毒性。

相反,可誘導的Myc上調增強了急性化療活性。通過抑制Myc活性使化療後的殘餘細胞保持休眠狀態或者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9來幹擾滯育樣適應可能是靶向化療持久性腫瘤細胞的潛在治療策略。

這項研究表明,癌症具有與滯育相似的機制,且Myc的適應性失活在治療期間持續存在。

附:英文原文

Title: An Embryonic Diapause-like Adaptation with Suppressed Myc Activity Enables Tumor Treatment Persistence

Author: Eugen Dhimolea, Ricardo de Matos Simoes, Dhvanir Kansara, Aziz Al』Khafaji, Juliette Bouyssou, Xiang Weng, Shruti Sharma, Joseline Raja, Pallavi Awate, Ryosuke Shirasaki, Huihui Tang, Brian J. Glassner, Zhiyi Liu, Dong Gao, Jordan Bryan, Samantha Bender, Jennifer Roth, Michal Scheffer, Rinath Jeselsohn, Nathanael S. Gray, Irene Georgakoudi, Francisca Vazquez, Aviad Tsherniak, Yu Chen, Alana Welm, Cihangir Duy, Ari Melnick, Boris Bartholdy, Myles Brown, Aedin C. Culhane, Constantine S. Mitsiades

Issue&Volume: 2021-01-07

Abstract: Treatment-persistent residual tumors impede curative cancer therapy. To understandthis cancer cell state we generated models of treatment persistence that simulatethe residual tumors. We observe that treatment-persistent tumor cells in organoids,xenografts, and cancer patients adopt a distinct and reversible transcriptional programresembling that of embryonic diapause, a dormant stage of suspended development triggeredby stress and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ed Myc activity and overall biosynthesis. Incancer cells, depleting Myc or inhibiting Brd4, a Myc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attenuates drug cytotoxicity through a dormant diapause-like adaptation with reducedapoptotic priming. Conversely, inducible Myc upregulation enhances acute chemotherapeuticactivity. Maintaining residual cells in dormancy after chemotherapy by inhibitingMyc activity or interfering with the diapause-like adaptation by inhibiting cyclin-dependentkinase 9 represent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gainst chemotherapy-persistenttumor cell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ancer co-opts a mechanism similar to diapausewith adaptive inactivation of Myc to persist during treatment.

DOI: 10.1016/j.ccell.2020.12.00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0)30609-7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atherine A. O』Bri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 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細胞腫瘤診斷及治療進展
    也有採用AML樣化療方案(DA方案序貫大劑量阿糖胞苷)或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樣方案(VDCP)治療BPDCN患者,雖然完全緩解(CR)率高達83%,但是中位復發時間僅7個月。Pagano等報導採用AML樣方案化療的患者復發率相對低於ALL樣化療方案。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人類DC最常見的來源是血液,人血液DC(BDC)來源於造血幹細胞(HSC)的HLA-DR+細胞的譜系,而HLA-DR+DC群體可分為CD11c+常規DC(cDCs)和cd11c-漿細胞樣DC(pDCs)。
  • Cell丨「天使」和「惡魔」的共育之地——腫瘤-胚胎生態系統
    撰文 | 鹹姐責編 | 兮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在最初的癌細胞轉化遇到瓶頸之後,它的最終生存依賴於它在有利的環境中定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取決於一個極其複雜的體系,即「腫瘤生態系統」,它是腫瘤細胞在其微環境中與其他腫瘤細胞和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並通過進化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一個多樣性群落。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新生或成年動物為什麼不能徹底誘導產生免疫耐受性
    例如,新生兒感染B肝病毒,就會產生免疫耐受性而不發生B型肝炎,但成年後會發病,讓免疫系統殺死肝細胞,這就是免疫耐受性不徹底的緣故,也就是說,只有在胚胎發育18周前產生的免疫耐受性才能保持永久的免疫耐受性。
  • 「變節」的NK細胞:蛻膜樣NK細胞極化
    它們在蛻膜早期建立並維持對胚胎的耐受性,並指導子宮血管系統的胎盤重塑和滋養細胞的侵襲。蛻膜中的大多數免疫細胞屬於NK家族(約70%),蛻膜中的NK細胞(dNK)不是殺傷性細胞,而是一種「滋養」細胞,產生大量細胞因子,細胞毒性較差。
  • 哪些腫瘤可以用質子重離子治療?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運用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手段,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尖端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什麼是質子和重離子?兩者有何不同?哪些腫瘤適合質子重離子治療?它的療效如何?一文帶你了解質子重離子那些事兒……(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是質子和重離子?
  • 2項婦科腫瘤重磅LBA:免疫聯合治療新發現
    陽性定義為CPS≥1%(62%bal; 55%bal/zal),陰性定義為CPS 兩項試驗中病人均對治療表現出較好的耐受性 研究結論 ESMO 2020 縱觀以上試驗數據,在復發/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中,無論是bal單藥治療還是bal/zal聯合治療,均展現出可觀的有效性和較好的耐受性。bal/zal 聯合治療不僅增加了ORR和DOR,伴隨著AEs發生率亦相應增加。
  • 兒童腫瘤的治癒率與治療方法 聽聽專家怎麼說
    最常見的兒童腫瘤有哪些?兒童惡性腫瘤主要分為白血病和實體瘤兩大類。以18歲為年齡劃分,兒童的惡性腫瘤,叫母細胞瘤,比如常見的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兒童腫瘤的致病因素多為先天性,比較多的是胚胎性的腫瘤,一些基因突變由父母遺傳或者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自發產生,最後逐步衍化形成腫瘤。治癒率和生存率高嗎?
  • 哪些腫瘤可以用質子重離子治療?一文帶你了解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運用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手段,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尖端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什麼是質子和重離子?兩者有何不同? 一般來說,適合普通光子放療的腫瘤基本都適合質子重離子治療,但質子重離子射線獨特的放射生物學和放射物理學特性,又使得其適應證範圍有了極大拓寬: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膜瘤、腦膠質瘤、垂體瘤、聽神經瘤及星形細胞瘤等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相反,TEX還可以通過調節NK細胞上的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K1(KLRK1或NKG2D)的表達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影響其功能。 NK中,C型凝集素樣受體NKG2D作為活化受體,觸發表達其配體的癌細胞毒性。低氧腫瘤細胞源性TEX通過將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傳送至NK細胞,並隨後減少NKG2D表達來抑制NK細胞的功能。TEX衍生miR-23a可以直接靶向CD107a-一種保護NK免受顆粒降解的分子。
  • IO藥物將全速進軍腫瘤早期治療領域
    O藥單方耐受性要好很多、只有8%患者出現3級以上毒性,但療效也差不少、ORR和pCR都是25%。更為嚴重的是有17%患者使用O藥進展為四期,無法手術。NiPi組合高毒性和O藥單方低療效令這個本來預計招募40位病人的試驗提前停止,只招募30人。
  • 限制蛋白飲食重編碼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並增強免疫治療
    巨噬細胞有兩種表型:免疫激活(即M1樣)與免疫抑制(即M2樣),其表型在很大程度上受腫瘤微環境(TME)或局部釋放的腫瘤衍生因子影響。從一種功能狀態到另一種功能狀態的轉變被稱為「極化」,同一巨噬細胞群體具有獨特的可塑性,以適應並應對炎症環境。巨噬細胞的極化和功能又受各種信號通路和轉錄因子的影響。mTOR通路與細胞營養敏感性密切相關,其激活可誘導巨噬細胞向M2亞型極化,促進腫瘤進展和免疫抑制。
  • MDPI|中風治療新探索:人類胚胎幹細胞衍生球狀神經團靶向給藥治療
    幹細胞來源的球形神經團具有的可持續且高效的分化的能力、同質性及易於操作,存儲,解凍和大規模生產等優點,使其成為潛在的治療急性腦出血的候選人。另外,研究發現靜脈注射只能攜帶少部分幹細胞來源的球形細胞團,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用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裝載的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團 (以下簡稱FION-SNMs) 來治療腦出血的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