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2020-11-30 科學網

 

基因組的穩定性對於多細胞生物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基因組失穩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組失穩的主要因素。當DNA損傷發生後,細胞通過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包括細胞周期停滯,DNA修復以及細胞凋亡等,使基因組的穩定性得以維持。這些應答反應需要多種調控因子的參與。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通過甲基化修飾不同的蛋白質底物而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重要生命活動,其中包括DNA修復等。但PRMT在細胞對DNA損傷的其它應激反應如細胞凋亡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目前尚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崇林實驗室以秀麗線蟲為模式,探索蛋白質精氨酸甲基化這一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在調控DNA損傷誘導的細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機制。他們發現哺乳動物II型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5在線蟲中的同源物,即線蟲的PRMT-5,參與調控DNA損傷引起的細胞凋亡。他們發現在prmt-5基因缺失的突變體中,DNA損傷可誘導過量的細胞凋亡。這一過量細胞凋亡緣於依賴於轉錄因子CEP-1(線蟲中腫瘤抑制因子p53的同源物)的凋亡起始因子EGL-1(促凋亡因子Puma和Noxa等的同源因子)的表達上調。該研究進一步發現哺乳動物細胞的轉錄協助因子p300在線蟲中的同源蛋白CBP-1也參與了prm-5突變體中egl-1的過量表達。蛋白質互作分析發現PRMT-5可與CEP-1和CBP-1形成複合體,並能夠甲基化修飾CBP-1。因此PRMT-5可能通過CBP-1對CEP-1的轉錄活性進行負調控, 從而使有機體避免在DNA損傷後發生過量細胞凋亡。前人發現PRMT5在多種腫瘤細胞中表達量增高,但其與腫瘤發生之間的因果關係還甚為模糊。因此,這一研究結果將為人們深入了解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2009年6月12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雜誌上,該實驗室在讀博士生楊玫、孫建偉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來源: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 【中國科學報】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濃度依賴的Bak 活化機制及其與抗腫瘤藥物敏感性關係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員戴海明與美國梅奧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這一研究不僅為Bak的活化機制提供了新的機理,也為抗腫瘤藥物的療效預測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了解,細胞凋亡是一種由基因控制的、主動的細胞生理性自殺行為,它不僅在多細胞生物的發育、免疫及生殖系統成熟等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腫瘤的發生及治療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細胞凋亡的主要信號轉導途徑有兩種:死亡受體介導的細胞凋亡途徑和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途徑。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細胞凋亡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託馬斯傑弗遜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
  • 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
    上海 2013年5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屆Cell Death﹠Disease研討會暨第四屆中英"細胞死亡,幹細胞與癌症"國際研討會,5月8日在上海召開。Andreas Strasser教授是此次會議上第一位演講嘉賓。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SIFHN發病機制中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研究眾多研究表明,成骨細胞、骨細胞、骨髓基質細胞凋亡是SINFH的主要特點之一,細胞凋亡相關的基因調節SINFH的進展。caspase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作為細胞凋亡過程中的中心環節和執行者,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胡峰等在動物模型研究發現caspase-3介導的細胞凋亡參與了早期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病過程,並且隨病程的進展caspase-3活性逐漸升高。
  • Genes & Devel:王曉晨等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時會暴露出凋亡信號,從而誘使吞噬細胞直接或者間接的識別凋亡細胞。在線蟲中,TTR-52是一個由吞噬細胞分泌的橋聯分子,負責識別凋亡細胞上外翻的磷脂醯絲氨酸( PS ),同時TTR-52也可以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CED-1,進而介導凋亡細胞的吞噬。然而,橋聯分子在結構和分子水平上如何識別凋亡細胞的信號,如何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以傳導信號仍然未知。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趙國平、許安課題組在高絲氨酸內脂誘導活體細胞的凋亡及其抗腫瘤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高絲氨酸內酯(C12)在活體水平時,通過誘導線粒體依賴的氧化應激,以及激活DNA損傷和p38/JNK MAPK信號,發揮促凋亡和抗腫瘤作用。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自然感染後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以及再活動期,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內,人體免疫細胞會識別外來入侵的B肝病毒,不僅會主動清除受到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還會清除沒有被病毒感染的正常肝細胞。因此,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現象,慢性B肝患者的正常肝細胞也會被免疫細胞殺傷。誘導受到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並不損傷正常肝細胞,是當前B肝藥物研發的醫學難點之一。
  • 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背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固有再生能力有限,脊髓損傷常導致患者出現永久性的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的方法。現研究認為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由於介導了細胞移植的主要治療作用且避免了細胞排異等問題,因此將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有力工具。
  •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人的生長、發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關。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 Cell Death Dis:蛋白質泛素化調控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是維持機體組織平衡的重要生物學過程,腫瘤細胞的抗凋亡現象是目前癌症治療領域中的主要障礙。在細胞凋亡過程中,caspase家族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caspase-8作為凋亡起始因子顯得尤為重要。HECTD3是近年來發現的一個新的E3泛素連接酶。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 JCB: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體吞噬蛋白從吞噬細胞中被招募到凋亡細胞表面3月2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歐光朔研究組在《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utophagy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細胞凋亡(apoptosis)指細胞為了維持其內部環境的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過程,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多酚類化合物在皮膚光損傷防護方面的研究進展
    正常情況下,皮膚具有抵禦紫外線 輻射的防護能力,如:表皮增厚、色素沉著、細胞凋亡及 DNA修復等,此外細胞內還存在一系列抗氧化系統H。包括非酶類和酶類,它們可以清除細胞內的ROS,防止細胞氧 化損傷。當紫外線誘發的ROS生成過多時,細胞內氧化與抗 氧化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產生氧化應激壓力導致細胞損傷。
  • Cancer Res:凋亡和壞死細胞藉助胞葬作用促進腫瘤進展
    2018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體內每天都有數十億的細胞因正常損耗、組織更新以及炎症反應而死亡,機體會通過多種途徑有效識別和清除死亡細胞,其中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就是一種在發生進一步的壞死並釋放細胞內的炎症誘導成分之前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過程。
  • 細胞凋亡的概念及研究簡史
    細胞凋亡的概念及研究簡史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07 19:32 細胞凋亡,亦稱細胞程序性死亡,是細胞在一系列內源性基因的調控下發生的自然或生理性死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