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謝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生產甲硫氨酸前體O-乙醯高絲氨酸研究獲進展
隨後該研究通過過表達胞內乙醯CoA合成途徑,調控胞內NADPH的合成,進一步提高OAH的合成能力。隨著能源和環境危機的日益嚴峻,利用環境友好的微生物發酵法合成L-甲硫氨酸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O-乙醯高絲氨酸(OAH)是L-甲硫氨酸合成的重要前體,能夠在乙醯高絲氨酸巰解酶的作用下直接與甲硫醇反應生成L-甲硫氨酸。基於上述工藝路線,一種偶聯發酵-酶轉化的工藝路線已被開發應用於L-甲硫氨酸的工業生產中,並具有較高的產率。
-
南大洋增暖機制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海洋國家實驗室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青年學者高立寶所率領的中-澳團隊在南大洋增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Recent wind-driven change in近期南大洋的顯著增暖備受關注,2006年以來全球變暖增加的熱量有超過60%被南大洋吸收,它對全球氣候增暖減緩(Hiatus)事件具有重要影響,但南大洋水體顯著增暖機制尚不清楚。
-
微電子所在阻變存儲器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研究室在阻變存儲器(RRAM)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RAM是重要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高速、低功耗和易於3D集成等優點。但目前對於導電通路中的載流子輸運機制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正確理解導電通路中的載流子輸運過程對控制和改善器件的存儲特性,以及對器件的建模和分析都至關重要。如何精確的測試導電通路內部的載流子傳輸機制是目前RRAM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微電子所劉明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在RRAM的阻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著名的環境健康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
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薛亮副研究員與美國德拉瓦大學Wei-Jun Cai教授等合作,在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Climatic modulation of surface
-
耀斑能量來源和觸發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員陳國榮、閆曉理在對耀斑的能量來源和觸發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
熱帶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連通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陳彬研究員團隊在海洋生態連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傳統的連通性研究往往將某一類生態系統作為同質化的整體來考慮,而本研究發現,海草床中存在著大量的、複雜的微生境,可通過微生境的多樣性為鄰近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幼體和成體礁棲生物提供重要的索餌場、育幼場和天然庇護所。該發現是對海洋生態連通性機制的重要補充,文章建議未來應加強對海草床內微生境的探索和認知,進一步評估微生境對生態系統內生態位和生態系統間連通性的支持作用。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頭條號】中國養豬網2018-05-31 18:01:07 閱讀(3562)
-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0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以圩區水文模擬為重要技術支撐,深刻剖析圩區運行對水文循環、營養鹽輸移過程的調控作用與機制,是全面認識圩區水生態系統在洪泛平原體系中作用和地位的基礎與關鍵。然而在特殊自然環境和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下,圩區內外水循環十分複雜,過程機制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模擬手段,不能準確識別水系統各部分對圩區綜合調控的響應機制。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cell cul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支原體是一類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但同時是最簡單的自我複製生物體,沒有細胞壁,基因組小,代謝機制不完善然而由於支原體密碼子偏愛性、大部分基因為未知基因、遺傳操作工具少、小動物模型缺乏等原因,其代謝和致病機制雖然一直是醫學和獸醫領域關注的熱點,但研究進展緩慢。
-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武漢植物園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20 今日/總瀏覽:2/1325
-
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發揮功能的「原位」環境是細胞,因此在細胞內開展蛋白質的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對蛋白質功能的解析至關重要
-
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的最新研究成果。碳酸酐酶(CA)是藻類二氧化碳濃縮機制中的關鍵基因,條斑紫菜基因組中CA基因家族顯著擴張。作者根據各CA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在不同世代以及葉狀體失水逆境下的轉錄表達特徵,構建了紫菜二氧化碳濃縮機制模型,揭示紫菜葉狀體在幹露失水時利用空氣二氧化碳作為碳源的遺傳機制。同時,絲狀體世代也具有特異性表達的分泌性CA蛋白。
-
金屬所鋁合金低溫超塑性變形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劉峰超在導師馬宗義研究員的指導下,對攪拌摩擦加工(FSP)超細晶鋁合金的低溫超塑性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先後發表在Acta Materialia(58, 14 (2010) 4693-4704.)
-
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朝課題組通過綜合性運用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化學生物學及分子神經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手段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揭示了植物早期胚胎染色質狀態重編程的嶄新分子機制,闡述了胚胎中的基因激活如何傳遞到發育後期的表觀遺傳機理,是開花調控分子與遺傳機制的重要突破。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為其在作物花期調控的生產應用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實驗室參與了該項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資助。
-
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際合作項目資助下,中加科研團隊通過互派研究人員、舉辦學術會議、共建科研平臺等多種合作方式,在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早期診療和研究平臺建設方面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培養一批致力於老年痴呆症研究的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為中加雙方進一步深入科研合作,攜手在老年痴呆症領域攻堅克難奠定了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