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hagy:科學家揭示細胞自噬過程機制

2020-12-01 生物谷

2012年8月1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張宏實驗室在Autophagy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的文章。該文章報導了線蟲中的EPG-9與EPG-1形成複合體,在細胞自噬過程中起作用。

自噬是一個進化上保守的過程, 它包括將細胞質成分包裹在一個稱為自噬體的雙層膜結構,以及運送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通過在酵母中進行遺傳篩選,已有多個對於自噬小體形成起重要作用的自噬相關基因被發現。這篇文章中,我們分離得到了一個新的自噬基因,epg-9, 該基因的缺失導致自噬降解過程出現問題,從而在線蟲的卵發育過程中累積大量蛋白聚集體。epg-9 的突變降低了在飢餓條件下線蟲的存活率。epg-9 的突變體呈現 unc-51/Atg1 或epg-1/Atg13 功能缺失的典型特徵。epg-9 編碼的蛋白與哺乳動物的ATG101 具有高度同源性。EPG-9 直接與EPG-1/Atg13相互作用。我們的研究表明線蟲中EPG-9與EPG-1形成複合體,在細胞自噬過程中起作用。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梁倩倩為文章的第一作者,論文的其它作者包括楊培國博士,田娥博士以及生物信息中心韓敬華老師。張宏博士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項研究由國家基礎研究基金973資助,張宏博士的研究獲得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支持,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生物谷Bioon.com)

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

Qianqian Liang, Peiguo Yang, E Tian, Jinghua Han and Hong Zhang

Autophagy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atabolic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engulfment of cytoplasmic contents in a closed double-membrane structure, called the autophagosome, and their subsequent delivery to the vacuole/lysosomes for degradation. Genetic screen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ve identified more than 30 autophagy-related (Atg) gen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Here we isolated a novel autophagy gene, epg-9, whose loss of function causes defectiv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a variety of protein aggregates during C. elegans embryogenesis. Mutations in epg-9 also reduce survival of animals under food depletion conditions. epg-9 mutants exhibit autophagy phenotypes characteristic of those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function of unc-51/Atg1 and epg-1/Atg13. epg-9 encodes a protein with significant homology to mammalian ATG101.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EPG-9 forms a complex with EPG-1 in the aggrephagy pathway in C. elegans.

相關焦點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Autophagy:中科院科學家闡述NAC複合體在細胞自噬中的功能
    利用這種手段,張宏等人進行全基因組RNAi篩選,通過分析線蟲腸道細胞中自噬底物SQST-1(線蟲中的p62同源物)聚集體增加與否來判斷與線蟲發育相關的自噬相關基因。通過分析,張宏等人首次發現icd-2和icd-1等基因具有與目前學術界已知自噬基因相似的表型。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2012年4月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晨實驗室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歐光朔實驗室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題為「Autophagy 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清華新聞網12月27日電(通訊員 萬剛)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健康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張雅鷗教授和許乃寒副教授團隊近期在《自噬》(Autophagy
  • 馮巍課題組揭示WIPI蛋白結合ATG2並調控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主要通過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WIPI蛋白識別、結合ATG2並調控自噬體形成的分子機制。自噬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保守的自身降解途徑。自噬過程通過細胞內容物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在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避免有害蛋白聚集體積累以及抵禦病原入侵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WIPI蛋白家族是自噬起始信號PI3P脂質的效應分子,其可以招募其他因子對自噬體形成進行調控。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研究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責編 | 逸雲細胞自噬是一種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物質降解機制,參與自噬過程的蛋白被稱為自噬相關蛋白(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ATG)。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張欣組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to cell cycle
  • 靠它拿下諾貝爾獎:細胞自噬機制究竟是什麼?
    當癌症病人接受了放療及化療後,自噬系統可能救活奄奄一息的癌細胞,使癌症無法根治。有時,自噬系統會為了生物體的整體利益,將病變細胞去除,但它偶爾又會熱心過度,去除一些重要細胞,完全不理會這樣做是否符合生物體的整體利益。過去10年,研究人員對自噬作用的機制已有了深入了解。基於這些認識,我們對細胞的運作機理更為了解,科學家也可能因此設計出控制自噬作用的藥物。
  • 張欣團隊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胞內降解途徑。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胞質中的待降解組分,隨即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細胞自噬對於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並且能夠參與抵抗外來入侵的病原菌和病毒。
  •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3:53:38 細菌效應體揭示了V-ATPase-ATG16L1系統,該系統啟動了異源吞噬,這一成果由清華大學邵峰研究組取得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系列實驗,揭示了自噬相關蛋白Beclin 1對p53蛋白水平的調控作用和相關分子機制
  •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2014年10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胞保護機制和其肌肉乾細胞激活之間的關聯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科學家們在EMBO雜誌報告說,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和戲劇性的變化,」Thomas Rando說。
  • Nature:液-液相分離直接控制自噬機制
    2020年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金澤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聚集Atg蛋白的液體狀凝聚物(liquid-like condensate,即液滴,liquid droplet)是負責自噬進展的結構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2018.02.014一種名為細胞自噬(autophagy)的過程能夠幫助細胞在壓力下存活,其能夠扮演細胞中的再循環系統來幫助降解並再利用細胞中的廢物,從而促進細胞健康存活;但不幸的是,癌細胞通常會攔截細胞自噬來躲避抗癌藥物對癌細胞的殺滅作用,這就使得細胞自噬成為了科學家們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潛在靶點,阻斷自噬就能夠使得癌細胞無法克服療法造成的壓力,從而誘發癌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