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hagy:中科院科學家闡述NAC複合體在細胞自噬中的功能

2020-11-29 生物谷

2014年11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4年10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宏研究組在國際著名期刊Autophagy上發表題為「The 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ic flux」的文章報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採用RNAi的方法使相應基因在線蟲發育特定階段失活。利用這種手段,張宏等人進行全基因組RNAi篩選,通過分析線蟲腸道細胞中自噬底物SQST-1(線蟲中的p62同源物)聚集體增加與否來判斷與線蟲發育相關的自噬相關基因。通過分析,張宏等人首次發現icd-2和icd-1等基因具有與目前學術界已知自噬基因相似的表型。通過進一步分析這兩種基因的功能,科學家發現icd-2和icd-1基因分別控制著編碼新生多肽複合體NAC(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的α和β亞單位的形成,而前期研究顯示這種複合體在核糖體相關的多個蛋白質共翻譯過程,包括將蛋白質轉運至內質網和線粒體,並且NAC作為一個分子伴侶能幫助蛋白質正確摺疊, 維持蛋白質的穩態和功能等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證明NAC介導細胞自噬過程,並在降解一系列不同蛋白質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NAC功能缺失嚴重影響自噬溶酶體的降解功能,導致自噬作用的蛋白底物在自噬溶酶體中大量聚集,導致細胞功能障礙。該研究證明NAC能夠通過自噬機制維持細胞中蛋白質的穩態平衡。(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Autophagy      DOI:10.4161/auto.29638

The 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ic flux

Bin Guo, Jie Huang, Wenxian Wu, Du Feng, Xiaochen Wang, Yingyu Chen & Hong Zhang

The ribosome-associated 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NAC)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cotranslational processes, including protein transport into the ER and mitochondria, and also acts as a chaperone to assist protein folding. Here we demonstrated that NAC is also essential for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a variety of protein aggregates in C. elegans. Loss of function of NAC impairs lysosome function, resulting in accumulation of autophagic substrates in enlarged autolysosomes. Knockdown of mammalian NAC also causes accumulation of nondegradative autolysosomes.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NAC play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role in the autophagy pathway and thus in maintaining protein homeostasi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相關焦點

  • Autophagy:科學家揭示細胞自噬過程機制
    2012年8月1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張宏實驗室在Autophagy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的文章。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細胞自噬是重要的胞內降解過程,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飢餓狀態及其他應激條件下,細胞自噬被激活,胞內組分被自噬小體運輸到溶酶體進行降解,從而提供特殊環境下細胞生存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細胞自噬的調控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水平:①自噬起始的調控。多種信號轉導通路參與調節自噬的起始,如AMPK信號通路、mTOR信號通路、Ras/PKA信號通路等等;②自噬小體形成的調控。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EMBO Reports:中科院科學家揭示細胞自噬活性的調控機制
    2014年4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宏實驗室在EMBO Reports上發表題為"Genome‐wide screen identifies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gulate autophagy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evelopment"的文章。
  • J Cell Bio:王曉晨等揭示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
    cell,」的文章,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細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過程中的新功能。高等動物中凋亡細胞清除缺陷可導致炎症、免疫紊亂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凋亡細胞清除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細胞自噬與凋亡細胞清除是兩個均高度依賴於溶酶體降解功能的生物學過程。吞噬細胞中細胞自噬缺陷是否會影響凋亡細胞清除?
  • 上海生科院發現AMPK信號調控自噬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AMPK信號通過磷酸化Beclin1的蘇氨酸388位點從而調控細胞自噬,進一步揭示了自噬的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為解析細胞自噬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依賴溶酶體途徑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的一種過程,在進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廣泛存在於從酵母、線蟲、果蠅到高等脊椎動物的細胞中。
  • 【CURR OPIN PLANT BIOL】香港中文大學姜裡文課團隊系統闡述植物內膜系統與自噬的相互作用
    自噬體是自噬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雙膜細胞器。
  • 讓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的細胞自噬作用是什麼?
    所謂自噬作用,是細胞降解和回收內部組件的基本過程。自噬作用(autophagy)來源於希臘語的自我(auto)和吞噬(phagein),即「自我吞噬」。20世紀60年代時,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細胞會摧毀自身內部的組分,從而初步產生了自噬這一概念。當時觀察到細胞會將內部的組分包圍在細胞膜形成的袋狀囊泡內,並運輸溶酶體內降解回收。
  • ...19)我校專家發現小分子藥物triptolide誘導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12月29日,Oncotarget雜誌(IF=6.359)在線發表了我校生命學院雷鳴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Triptolide induces protective autophag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CaMKKβ-AMPK signaling pathwa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DOI
  • Nature|SNX5介導病毒自噬與抗病毒免疫力
    撰文 | 楊鐵鐵責編 | 兮自噬(autophagy)是廣泛存在的依賴於溶酶體的細胞物質降解過程,參與調控細胞內多種生理、病理過程。自噬對機體的免疫功能亦十分重要,可以通過調控先天免疫力、獲得性免疫力和炎症反應,以及選擇性降解細胞內病原微生物等多層次的機制提高機體的抗病毒免疫力【1,2】。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王建榮 蘇州大學 11:20-12:00 內質網應激通過自噬調節類風溼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表型轉變的研究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2015年8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很多腫瘤中,癌細胞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應激壓力的。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
  • 湖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權威期刊《Autophagy》發表論文
    2020年9月25日,生物自噬領域權威期刊《Autophagy》(《自噬》)雜誌在線發表了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國家細胞調控與分子藥物「111」引智基地、發酵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唐景峰/陳興珍課題組在生物細胞自噬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科學家們在EMBO雜誌報告說,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和戲劇性的變化,」Thomas Rando說。
  • :啟動細胞自噬的FoxO1蛋白
    最近,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細胞生物》(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課題組的重大研究進展:腫瘤抑制因子FoxO1是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蛋白,其抗癌作用與其誘導自噬功能密切相關。
  • 湖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權威期刊《Autophagy》發表論文
    《Autophagy》(《自噬》)雜誌在線發表了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國家細胞調控與分子藥物「111」引智基地、發酵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唐景峰/陳興珍課題組在生物細胞自噬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自噬是一種進化上非常保守的溶酶體介導的生物降解過程,對細胞內穩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自噬後期進程中自噬體與溶酶體的融合是極其複雜的。
  • 靠它拿下諾貝爾獎:細胞自噬機制究竟是什麼?
    如果能人為控制自噬作用,很多醫學難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延緩衰老也不再是一個夢。細胞中的清潔工生物學上,多種生理過程都與「自噬」相關,但我們這裡所講的,是迄今研究得最清楚的一種自噬作用——巨自噬(macroautophagy)。當細胞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分子形成一片一片的雙層膜結構,巨自噬過程就開始了。
  • 細胞自噬研究必看的經典綜述(含下載連結)
    細胞自噬是2016年諾獎獲獎理由,今年的國自然基金公布結果也證實了自噬與各科研熱點的結合以及與疾病的關係,公眾號前期寫過一些文章,大家可看:1、國科金寫作,選題自噬的N種可能性……2、自噬研究不得不了解的分子通路及資料庫3、國科金lncRNA和自噬,兩個熱點應該怎麼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