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巨噬細胞自噬水平可降低免疫細胞的凋亡率

2020-12-05 生物谷

微生物學通報 MAY 20,2010,37(5):775

調控巨噬細胞自噬水平可降低免疫細胞的凋亡率

金城

(《微生物學通報》編委會  北京  100101)

自噬是不同於凋亡的另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 是當今國際研究的熱點, 但有關病原菌感染與細胞自噬的研究還鮮見報導。自噬對胞內菌具有雙重作用, 一方面是天然免疫應答的重要組成部分, 宿主細胞通過自噬途徑可將入侵的病原體降解, 從而維持自身的穩定; 另一方面某些胞內菌可以通過誘導細胞自噬而促進自身的存活[1 2]。

沙門菌作為兼性胞內菌, 在宿主體內, 主要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生長繁殖並隨之遷移。已有文獻報導致病性沙門菌可誘導巨噬細胞(Macrophage, MΦ)凋亡, 新近研究發現細胞自噬參與了鼠傷寒沙門菌感染的病理過程[3], 但有關沙門菌感染時自噬與凋亡之間的相互關係尚未見報導。本期介紹了吳淑燕、黃瑞和秦正紅等發表的論文"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4]。作者參照在非感染性疾病研究領域所建立的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 應用自噬誘導劑雷帕黴素幹預鼠傷寒沙門菌標準毒株與巨噬細胞的相互作用, 探討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 應用該細胞模型,初步發現當病原菌侵入細胞後, 適度誘導自噬可以促進細胞對病原菌的清除, 降低細胞凋亡率。

由於自噬與細胞凋亡相互連接的信號通路尚未完全闡明, 而且感染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也極其複雜, 因此,還需要建立自噬與免疫和感染相互關係的動物模型, 以深入研究自噬對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作用。該文的研究結果提示, 通過藥物調控巨噬細胞自噬水平可以降低免疫細胞的凋亡率, 改善宿主的免疫功能,這有可能成為防治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新策略。

關鍵詞: 鼠傷寒沙門菌, 巨噬細胞, 自噬, 凋亡

參 考 文 獻

[1] Birmingham CL, Higgins DE, Brumell JH. Avoiding death by autophagy: interaction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ith the macrophage autophagy system. Autophagy, 2008, 4(3): 368 371.

[2] Levine B, Deretic V. Unveiling the roles of autophagy i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Nat Rev Immunol, 2007, 7(10): 767 777.

[3] Birmingham CL, Brumell JH. Methods to monitor autophagy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Methods Enzymol, 2009(452): 325 343.

[4] 吳淑燕, 李瓊, 儲元元, 等. 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 微生物學通報, 2010, 37(5): 776 782.

Regulation of Cellular Autophagy Reduces Apoptosis of Macrophage

JIN Cheng

(The Editorial Board of Microbiology China, Beijing 100101, China)

Keywords:Salmonella typhimurium, Macrophage, Autophagy, Apoptosis

更多全文請查看連結:http://journals.im.ac.cn

聲明:本文由《微生物學報》授權生物谷 www.bioon.net 網站發布,如需轉載請直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聯合編輯部聯繫並支付相應費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若轉載將付相應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
    微生物學通報 MAY 20,2010,37(5):776~782自噬對鼠傷寒沙門菌所致的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吳淑燕  李瓊  儲元元  李嫄淵  黃瑞*  秦正紅*(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江蘇 蘇州  215123
  • 自噬與肝細胞癌
    但有趣的是,自噬的發生在肝癌中的作用是一個複雜的雙向調節過程,雖然HBx和HBsAg可通過不同途逕啟動和誘導自噬發生,但HBx在體內同時發揮出另一方面的作用,通過對ATP酶與mTOR的誘導,導致溶酶體酸化和降解能力降低,兩方面共同作用下,最終體內自噬作用是減弱的。自噬啟動的增加及溶酶體工作能力的降低,共同導致了p62堆積,從而促進病毒感染,導致肝細胞壞死及凋亡增加。
  •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聯合團隊揭示USP19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在應對不同的組織微環境時,巨噬細胞通過極化為不同的表型(M1和M2型巨噬細胞)發揮功能:M1型巨噬細胞參與促炎症因子的表達,在宿主防禦細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M2型巨噬細胞主要參與抗炎反應,促進組織重構和傷口癒合。過度激活的M1型巨噬細胞促進炎症因子風暴,加劇病理損傷;而紊亂的M2型巨噬細胞則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因此,精確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對保持機體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苗俊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
    在2014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上,苗教授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做了精彩分享,該演講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供交流學習。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mTOR)在細胞自噬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並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控mTOR的信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 科研人員發現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及其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群成體多能組織幹細胞,不僅有跨胚層分化的能力,並具有其它幹細胞不具有的免疫調節功能,已被用於治療重症肝病、糖尿病和神經損傷等疾病。
  • 科學網—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分子調控現新機制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陳佺研究組在《自然》子刊《細胞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新的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
  •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LC3結合進而促進線粒體自噬通路的激活。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鄭瑩瑩 徐明睿)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26日發布消息,該所的錢友存課題組最新研究發現單增李斯特菌通過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線粒體自噬反應,來促進自身的存活,為抗感染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學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為了探究ABA如何調控葉肉細胞中蛋白過硫化物修飾水平,研究人員用ABA處理擬南芥後進行蛋白組分析其H2S含量,發現AtATG4a在調控細胞自噬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Cys170是ATG4蛋白的催化位點,在多種生物中高度保守。AtATG4a的Cys170的過硫化修飾可能影響該蛋白酶的水解活性和生物功能。
  •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
    張雅鷗團隊在《自噬》發文揭示調控細胞自噬的microRNA和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清華新聞網12月27日電(通訊員 萬剛)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健康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張雅鷗教授和許乃寒副教授團隊近期在《自噬》(Autophagy
  • 研究發現參與自噬溶酶體重構調控基因
    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吞噬在細胞及分子水平上的調控機制及細胞程序性死亡機理,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在Science、cell、Natur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自噬(autophagy)是由Ashford 和Porter 在1962 年發現細胞內有「自己吃自己」的現象後提出的,是指從粗面內質網的無核糖體附著區脫落的雙層膜包裹部分胞質和細胞內需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等成分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並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降解其所包裹的內容物,以實現細胞本身的代謝需要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的一個分解代謝過程。
  • 科學網—細菌通過誘導線粒體自噬求存活
    本報訊(記者陸琦 見習記者谷雙雙)線粒體自噬與感染類疾病有關。
  • 溶酶體膜蛋白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和自噬調控新機制
    近年研究發現自噬這一關鍵細胞穩態維持系統在I/R損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心肌缺血階段,激活的自噬可以清除誘發心肌細胞死亡的錯誤摺疊蛋白和壞死線粒體等,從而起到心肌保護作用;而在再灌注階段自噬水平處於過度激活狀態,但形成的自噬小體清除障礙,往往對心肌造成損傷。為何自噬在I/R不同階段具有相反的作用?其調控靶點和機制是什麼?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線粒體自噬調控新機制
    肥胖也與心肌肥厚、心室功能障礙和舒張順應性降低的發生發展有關。目前針對肥胖性心肌病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尋找有針對性的防治靶點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線粒體自噬蛋白FUNDC1是一種調控線粒體自噬的關鍵受體,既往研究表明FUNDC1是線粒體質量控制的關鍵線粒體膜蛋白。其功能改變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關。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M1型巨噬細胞主要由LPS、IFN-γ等激活,可誘導Th1細胞反應,主要參與抗感染免疫應答,並引起炎症損傷。M2型巨噬細胞主要由IL-4、IL-13、IL-10等激活,可誘導Th2細胞反應,與過敏性哮喘的發生發展相關;另外M2型巨噬細胞還可發揮調節性或抑制性效應對抗炎症反應,參與組織修復功能。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SNAP-29 regulates autophagosome maturation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關於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並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工作首次報導了細胞自噬小體的成熟可以被營養狀態感應因子OGT介導的SNAP-29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所調節。這是繼mTORC 和VPS34 複合體外,第三個能夠感應細胞的營養狀態從而調控自噬活性的節點。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自噬在骨穩態與骨質疏鬆症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關於細胞自噬和OP的相關性研究,目前已經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廣泛開展。研究發現老年大鼠的骨細胞自噬關鍵因子LC3⁃Ⅱ和Beclin⁃1表達降低、細胞自噬水平降低,而sequestosome⁃1(p62/SQSTM1)和骨細胞凋亡水平升高。
  • 阿帕替尼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阿帕替尼通過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的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並增強對晚期和難治性/復發性NSCLC的治療功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預後較差;因此,為NSCLC患者確定新的治療策略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加多西他賽與單用多西他賽的療效,以及它們對晚期NSCLC患者自噬標記調節的影響。
  • 解讀諾獎「自噬作用」
    問題:得2016諾獎的自噬現象,和哪些生理現象或疾病有關?我們能夠如何利用它?看到有報導說,【自噬過程如果無法充分完成,會導致多鍾疾病,包括癌症、帕金森、阿茲海默症以及心臟病。】具體是咋關聯上的? 這個自噬現象對製藥或者治療有用處麼,還是說是個很基礎的研究 目前說不好有什麼直接應用?
  • Science|調控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有助開發幹細胞再生療法
    然而,CMA是如何被調控的和其生理功能到現在仍知之甚少。,低CMA活性可促進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而其活性上調可促進分化。αKG)的水平來削弱幹細胞的自我更新,α-酮戊二酸是細胞內各種組蛋白和DNA脫甲基酶的重要調節因子,而這些酶對於幹細胞多潛能性起著非常重要的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