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

2021-01-13 騰訊網

AbMole精研抑制劑十年,最新的科研動態不斷與您分享。本期與您分享的是:阿帕替尼通過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的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並增強對晚期和難治性/復發性NSCLC的治療功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預後較差;因此,為NSCLC患者確定新的治療策略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加多西他賽與單用多西他賽的療效,以及它們對晚期NSCLC患者自噬標記調節的影響。此外,評估了阿帕替尼是否通過調節自噬來使化學耐藥的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連續登記了總共39例晚期NSCLC患者,並用阿帕替尼加多西紫杉醇(n = 19)或單獨的多西紫杉醇(n = 20)進行了四個治療周期的治療。在腫瘤樣品中評估了自噬標記[[輕鏈3α(LC3A)和Beclin-1]]的治療反應,不良事件和表達水平,這些樣品通過活檢,治療前和2周期治療後獲得。在機械體外實驗中,阿帕替尼,多西他賽,自噬激活劑雷帕黴素和自噬抑制劑3-甲基腺嘌呤(3-MA)分別用於治療多西他賽耐藥的A549(A549 / DTX)細胞。

Docetaxel(AbMole,M1940,純度 98.36%)是一種紫杉醇類似物,通過結合到穩定的微管來抑制微管解聚。在本研究中用於處理A549 / DTX細胞及後續分析。

Figure 1. Beclin 1 and LC3A expression levels pre and post treatment.

Figure 2. LC3A, Beclin-1, AKT, p AKT and PARP expression level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rapamycin, 3-MA and docetaxel.

Figure 3. Cell apoptotic rate of A549/DTX cells affected by rapamycin, 3 MA and docetaxel treatment.

圖1表明,半定量IHC評分表明,在多西他賽組中,兩個療程後Beclin-1(P

圖2表明,與對照相比,多西紫杉醇處理增加了A549 / DTX細胞中LC3A,Beclin-1,p-AKT和PARP的蛋白表達水平(P

圖3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雷帕黴素組的細胞凋亡率降低(P

鳴謝:Rong Hu, et al. Mol Med Rep. 2020 Nov;22(5):3935-3943.

相關焦點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EGFR-TKI的出現顯著改善了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預後,但是EGFR-TKI治療獲得性耐藥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題。既往有研究顯示,EGFR-TKI一線治療耐藥後,使用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可改善耐藥患者的預後。
  • 阿帕替尼的新型給藥系統研究現狀
    阿帕替尼(Apatinib,Apa)是一種小分子靶向腫瘤治療藥物,其主要抗腫瘤作用機制為高選擇性地結合併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從而降低腫瘤細胞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生長。Apa對多種腫瘤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提高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此外,Apa還可用於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療。
  • 重磅藥物阿帕替尼獲批肝癌適應症,中國患者...
    但這僅僅只是它對抗癌症強勁實力的冰山一角,上市7年來,針對阿帕替尼的抗腫瘤研究已經覆蓋了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骨肉瘤、脊索瘤、甲狀腺癌、婦科腫瘤等16個實體瘤,單藥使用不僅大幅度提升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還開創了靶向聯合化療、雙靶向聯合、靶向聯合免疫治療等等一系列全新抗癌方案。事實上,腫瘤生長離不開人體血管系統運輸的營養和氧氣供給,而無序生長的腫瘤細胞更是「消耗大戶」。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CSCs中的自噬 自噬參與腫瘤起始、腫瘤與微環境中鄰近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腫瘤治療所需正常細胞的功能。自噬在腫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過提供代謝產物促進腫瘤細胞存活、通過線粒體(線粒體的選擇性降解)調節線粒體功能、通過控制促遷移分泌(細胞因子和粘著斑轉換)而在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中起作用。
  • 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相關報導發表在《EMBO》雜誌上。該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的戲劇性變化,而自噬誘導似乎是這些代謝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幹細胞能夠應對蛋白質和DNA等大分子合成需要營養和「結構部件」的應激需求,蛋白質和DNA含量也由於細胞的快速增長而上升。自噬作用中細胞器被專門的液泡雙膜所包繞。
  • 靶向藥奧希替尼耐藥,基因療法來助力!
    然而,如同其他靶向藥一樣,奧希替尼也會出現耐藥。目前針對奧希替尼耐藥有不少研究在開展,例如奧希替尼聯合MET抑制劑Savolitinib,cMET及EGFR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JNJ-372等。Oncoprex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可中斷引起癌細胞的複製和增殖的細胞信號轉導通路,重新建立癌細胞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或凋亡的通路,並調節針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Oncoprex還顯示可以阻斷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 【AbMole科研快報】通過調節NLRP3軸使GC細胞對順鉑敏感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LncRNA ADAMTS9-AS2抑制胃癌作用機制以及通過調節miR-223-3p / NLRP3軸使化療耐藥的GC細胞對順鉑敏感機制。 LncRNA ADAMTS9-AS2在胃癌(GC)化學耐藥性調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發現LncRNA ADAMTS9-AS2與正常組織相比在GC組織和細胞中低表達。
  • Cell:蛋白Mcr調節相鄰細胞中的自噬
    Baehrecke博士說,「作為一種天然存在的受到高度調節的降解過程,自噬似乎受到全身信號(如營養不良)的影響。但是控制這種過程的蛋白大多被認為在單個細胞內自主地發揮功能。我們的研究揭示出一項意料之外的發現:一個細胞觸發相鄰細胞中的自噬發生。」自噬是一種被細胞用來降解細胞內使用過的或者受損的組分以便進行循環使用的過程。在正常情形下,自噬作為一種細胞質量控制機制發揮作用。
  • The EMBO Journal:自噬作用可影響幹細胞活化
    2014年10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胞保護機制和其肌肉乾細胞激活之間的關聯細胞自噬作用可再循環其「結構部件」,並在其營養不足時產生能量。科學家們在EMBO雜誌報告說,當這種保護機制被運作時它似乎也協助幹細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幹細胞從靜止狀態開始活動時就會在它們的代謝活動中產生一種快速和戲劇性的變化,」Thomas Rando說。
  • LncRNA CASC9:吉非替尼用於非小細胞肺癌導致耐藥性的誘因
    )可以顯著延長攜帶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既往研究顯示,lncRNA能夠調節腫瘤的發生發展,然而其對NSCLC的吉非替尼耐藥性的貢獻仍知之甚少。該研究通過分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GEO資料庫,鑑定吉非替尼耐藥細胞和吉非替尼敏感細胞中差異表達的lncRNA。
  • 自噬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進展及影像學應用前景
    ,乏氧,代謝異常,感染等微環境的改變,自噬對細胞內外微環境的多種幹擾極為敏感,並會通過分解代謝產生能量和營養物質來介導強大的細胞保護作用,並緩解外界環境對細胞的應激壓力。異常條件下的正常細胞和惡變細胞均有機會接受自噬的保護作用。因此,自噬通常被認為可以促進腫瘤前體細胞群擴增。此外,自噬在腫瘤細胞休眠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使腫瘤通過休眠作用逃避手術和放化療的打擊。
  • 環狀RNA臨床潛力可期,有助腫瘤患者耐藥難題
    ncRNA的失調參與了癌症相關的分子和細胞活動過程。由於miRNA和lncRNA等ncRNA已被證實在癌症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新的ncRNA的研究將會繼續提高我們對癌症的認識。circ_0003998與多西他賽:Yu等人評價了circ_0003998在耐多西他賽肺腺癌A549/DTX和H1299/DTX細胞株中的過度表達,而敲除A549/DTX和H1299/DTX細胞中的circ_0003998,通過促進細胞凋亡可部分恢復多西他賽的敏感性。
  • 【中國科學報】泛素化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機制獲揭示
    美國時間7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胡榮貴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泛素連接酶HACE1通過介導細胞自噬受體蛋白(OPTN)的泛素化修飾,促進細胞自噬受體複合物形成,「激活」細胞自噬,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分子機制。
  • NSCLC精準治療新希望——三代EGFR TKI伏美替尼
    甲磺酸伏美替尼正是針對EGFR突變的三代TKI,具有創新的以三氟乙氧基吡啶為基礎的結構,無論是藥物原型AST2818還是主要代謝產物AST5902,均可通過不飽和丙烯醯胺鍵與EGFR不可逆結合,具有雙活性,可以強效抑制EGFR敏感突變和耐藥突變。同時,三氟乙氧基吡啶結構可以阻斷非選擇性代謝產物的產生,藥物分子具備的空間位阻效應也能提高激酶譜選擇性,降低脫靶效應,提高安全性。
  • ...誠團隊研究登頂《柳葉刀腫瘤學》:原研藥阿帕替尼「解鎖」脊索瘤
    當地時間9月1日,腫瘤學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IF=33.752)在線刊載了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肖建如教授、楊誠教授團隊的研究,首次探索了國產原研靶向藥阿帕替尼治療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療效和安全性。《腫瘤瞭望》採訪兩位研究PI,一起分享中國原研藥物研究的榮光,探究阿帕替尼如何延續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患者的生存。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Calreticulin通過增強細胞自噬途徑降解錯誤摺疊蛋白質,從而緩解內質網應激。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20171111文獻分享:《Nature》GPX4是消滅耐藥的腫瘤細胞的關鍵分子!
    這個模型有個特點,加lapatinib處理後,部分細胞會耐藥,等藥物撤去以後,部分細胞會失去耐藥的特性,重新加入lapatinib後,又能得到耐藥的細胞株了。(Parental cells:親代細胞; Persister cells:子代細胞)[1]
  • 上海生科院發現泛素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感應泛素脅迫新機制
    該項研究闡述了泛素信號在自噬受體水平調控細胞自噬的新機制,揭示了細胞內起核心作用的自噬受體蛋白p62作為感應泛素脅迫感應器調控細胞選擇性自噬活性,應對藥物、熱激(heat shock)等生理病理相關脅迫的基本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