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團隊研究登頂《柳葉刀腫瘤學》:原研藥阿帕替尼「解鎖」脊索瘤

2021-01-07 騰訊網

編者按

脊索瘤發病率雖低,但術後復發率較高;而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治療選擇仍十分有限,仿如埋在人體脊柱中軸線上一枚「難以解鎖的炸彈」。當地時間9月1日,腫瘤學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IF=33.752)在線刊載了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肖建如教授、楊誠教授團隊的研究,首次探索了國產原研靶向藥阿帕替尼治療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療效和安全性。《腫瘤瞭望》採訪兩位研究PI,一起分享中國原研藥物研究的榮光,探究阿帕替尼如何延續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患者的生存。

建議在WIFI下觀看

脊索瘤——埋在人體中軸線上的「悶雷」

《腫瘤瞭望》:脊索瘤並非臨床常見的腫瘤,大家對其了解非常有限。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脊索瘤的一些流病和臨床特徵。

肖建如教授:脊索瘤是一類起源於胚胎殘留脊索組織的,具有低度惡性的原發性骨腫瘤。據統計,歐美國家中的脊索瘤發病率為10萬分之0.08,而亞洲地區為10萬分之0.04。脊索瘤大約佔所有惡性骨腫瘤的1-4%,男性患者較女性多見,發病年齡主要為50-60歲。脊索瘤好發於中軸骨(脊柱的兩端),約佔原發性脊柱腫瘤的20%,最常見部位為脊柱的枕頂段(顱底和上頸椎,約佔30%)、骶尾段(約佔50%)和活動節段(約佔20%)。儘管其發病率較低,但復發率高,藥物治療有限,因此同樣值得研究關注。

脊索瘤一般進展緩慢,臨床症狀不典型,但也具有一定的侵襲性,且毗鄰中樞神經系統,在外因(如手術切除)刺激下可加速脊索瘤的生長及侵襲速度,導致脊髓、神經根或腦幹、顱底神經的壓迫,進而造成不同的神經症狀,比如劇烈頭疼、斜視、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感覺或運動障礙。若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脊索瘤將成為隱藏在人體中軸線上的一顆「悶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

臨床困境——術後復發率高,藥物治療有限

《腫瘤瞭望》:目前臨床上脊索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有哪些,有哪些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促成了此次這項阿帕替尼的臨床研究?

楊誠教授:目前脊索瘤的治療仍然以根治性切除為主,通過取得「安全邊界」來降低腫瘤的復發率及死亡率。由於脊索瘤解剖結構的複雜性,臨床上手術切除的「安全邊界」通常難以實現,因此脊索瘤術後復發率非常高,文獻報導高達40%~70%。而脊索瘤對於放療、細胞毒化療等治療手段的敏感性較低,所以脊索瘤的治療頗具挑戰。

隨著分子靶向藥物逐漸在脊索瘤治療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都嘗試著在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治療方面展開探索。整體上,這些靶向治療研究及藥品均來自國外,基本上也沒有適應症獲批和醫保覆蓋,高昂的治療費用通常讓國內脊索瘤患者望而卻步,而且整體療效(如ORR、PFS)和毒副作用也並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我們將目光鎖定於更多有潛力的候選藥物,比如國內自主研發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希望通過臨床試驗來探尋更有效、更可及的治療方案。

阿帕替尼——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新選擇

《腫瘤瞭望》:此次長徵團隊開展的這項阿帕替尼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Ⅱ期試驗,取得了怎樣的喜人研究成果,能夠快速登頂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腫瘤學》?

楊誠教授:這是首個旨在評估阿帕替尼單藥在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治療中療效的臨床研究,與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推薦的其他抗血管靶向藥物相關臨床研究的非頭對頭對比來看,這項阿帕替尼的研究數據非常亮眼,無論是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無進展生存(PFS)方面都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結果。根據RECIST 1.1評估標準,ORR為3.7%,DCR達到了92.6%,PFS達到18個月,根據Choi評估標準,ORR可達25.9%,DCR為85.2%,PFS達到18個月。此外,該研究還驚喜地發現,阿帕替尼對於脊索瘤肺轉移的療效非常良好,能顯著減少脊索瘤的肺轉移灶。

▲根據RECIST 1.1和Choi標準的療效評估

▲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K-M曲線

在安全性方面,這項研究中阿帕替尼的安全性良好,3級不良事件(AEs)發生率為37.9%,低於既往文獻報導的其他靶向治療,並且未發生4級AEs。在生活質量方面,疼痛評分顯示,大多數患者經過6個月的治療後疼痛得到了顯著緩解。

▼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如前所述,這是首個探討阿帕替尼治療脊索瘤的臨床研究,也是由中國原研藥、中國研究團隊主導的研究,臨床意義較大。由於脊索瘤發病率較低,國外研究的樣本量往往很小,而我們這項Ⅱ期研究的樣本量相對比較大,研究設計合理(採用Simon二階段設計),統計方法科學。綜合以上幾點因素,此研究能夠短期內被《柳葉刀腫瘤學》接收並發表。

展望未來——Ⅲ期試驗信心滿滿

《腫瘤瞭望》:靶向治療在脊索瘤中的臨床研究越來越多,您對未來脊索瘤的治療變化,以及阿帕替尼的進一步臨床試驗有何展望?

楊誠教授:脊索瘤總體上的惡性程度不太高,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根治性切除仍然是初治可手術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對於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未來將會有更多分子靶向藥物的挖掘和探索,為此類患者提供更多有效選擇。不過目前尚無復發/難治性脊索瘤靶向治療的Ⅲ期研究報導。

對於我們團隊而言,此次阿帕替尼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Ⅱ期研究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這使得我們對於脊索瘤分子靶向治療,以及阿帕替尼Ⅲ期研究充滿信心。此外,隨著更多免疫治療方法的興起,乃至其他更精準的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的發展,我們希望未來脊索瘤治療能夠取得更多的突破性進展。

長徵團隊——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歇

長徵醫院骨科是海軍軍醫大學「211」工程野戰外科學的主幹學科、全軍骨科研究所,並率先進入全軍研究所的「重中之重」行列,其脊柱外科專業已完成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二期建設。依託國家重點學科長徵骨科醫院的臨床平臺,上海長徵醫院脊柱腫瘤中心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脊柱腫瘤中心。肖建如教授率領團隊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開拓進取、攻堅克難,開展了一系列脊索瘤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 Medicine、JBJS、Neurosurgery、J Neurosurg Spine、Spine(Phila Pa 1976)和Am J Transl Res等國際期刊。

專家簡介

肖建如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長徵醫院骨科醫院院長,骨科研究所所長

上海市重中之重脊柱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上海市十佳醫生

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26餘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軍隊重點項目、上海市重大課題等20餘項,主編及參編專著20餘部

專家簡介

楊誠

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骨科專業委員會骨腫瘤學組秘書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骨科循證臨床診療指南》編輯審核秘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菁英會創始會員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脊柱康復學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學組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骨腫瘤學組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SCI收錄30餘篇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相關焦點

  • 長徵醫院完成全球最長節段頸胸段脊柱腫瘤切除術 脊索瘤...
    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骨科主任肖建如教授團隊實施了世界首例從顱底橫跨頸椎,直通胸2椎體8椎節惡性脊索瘤切除術,並為患者安裝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及重建術。
  • 上海骨腫瘤專家率先成功切除巨大脊索瘤 為患者植入3D列印複合假體
    中新網上海9月2日電 (陳靜王根華)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是國際醫學界挑戰性臨床難題。記者2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率先成功為頸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患者手術,並安裝了自主研發的8椎節跨度3D列印複合假體。他們在進展期脊索瘤靶向藥物臨床治療研究中亦取得了重大進展。
  • 上海醫生在進展期脊索瘤切除重建及靶向治療中獲重大突破
    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脊柱腫瘤中心肖建如教授團隊為罹患頸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的何女士成功實施了世界首例從顱底橫跨頸椎,直通胸2椎體8椎節切除術,並為她安裝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及重建術,攻克了超長枕頸胸段切除與重建這一難關。這是迄今全球最長節段頸胸段脊柱腫瘤切除術,也是自主研發最長跨度的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
  • 重磅藥物阿帕替尼獲批肝癌適應症,中國患者...
    為什麼阿帕替尼的獲批是中國患者們無比重要的一步,還真的很難用一個詞去概括。如果不細講中國肝癌患者之多、肝癌治療之難,阿帕替尼這位「全能選手」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重要意義,又怎麼能體現我們在腫瘤治療領域邁出這一步的價值呢?
  • 阿帕替尼的新型給藥系統研究現狀
    阿帕替尼(Apatinib,Apa)是一種小分子靶向腫瘤治療藥物,其主要抗腫瘤作用機制為高選擇性地結合併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從而降低腫瘤細胞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生長。Apa對多種腫瘤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提高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此外,Apa還可用於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療。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既往有研究顯示,EGFR-TKI一線治療耐藥後,使用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可改善耐藥患者的預後。 山西省腫瘤醫院宋霞、田瑞芬教授團隊的一項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突變耐藥的患者的研究數據曾多次亮相國際大會,在本次2020 ESMO年會上,該項研究又有最新數據公布,現特邀兩位研究者為我們對該研究進行解讀與分析。
  • 阿帕替尼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阿帕替尼通過調節自噬作用使化學耐藥的NSCLC細胞對多西他賽敏感,並增強對晚期和難治性/復發性NSCLC的治療功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預後較差;因此,為NSCLC患者確定新的治療策略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阿帕替尼加多西他賽與單用多西他賽的療效,以及它們對晚期NSCLC患者自噬標記調節的影響。
  • 和腫瘤賽跑,中國新醫藥的創新速度
    當時吉非替尼在國內的售價達到了550/片,整個試驗光是購買對比參照的吉非替尼(易瑞沙)投入就在2500萬元左右,整個試驗成本需要4800萬元。這筆錢,對於當時還很弱小的貝達藥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以往的頭對頭試驗失敗案例非常多,貝達團隊和天使投資機構坐在一起,講述了選擇做頭對頭試驗的原因,深夜長談後最終說服投資機構按原方案進行。
  • 中國自主研發抗癌新藥吡咯替尼研究成果再次登頂《美國臨床腫瘤...
    21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主持完成、獲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支持的國家1.1類抗腫瘤創新藥物吡咯替尼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原文正式發表在《JCO》(美國臨床腫瘤雜誌)上,影響因子28.245 分。
  • 容易被忽視的骨癌——脊索瘤
    脊索瘤屬於較為罕見的腫瘤,每100萬人中大約有1人患病,佔所有骨腫瘤的3%,約佔原發性脊柱腫瘤的20%。在任何年齡段都有患病可能,但大多數人被診斷出的年齡在40到70歲之間,男性發病多於女性。# 脊索瘤的症狀 脊索瘤會壓迫脊椎或大腦神經,可能導致疼痛、麻木或無力。具體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大小。
  • 解讀小劍鋒罹患的「脊索瘤」
    讓眾多知名神經外科醫生陷入治療抉擇的困難——  認識脊索瘤:極少的惡性腫瘤  脊索瘤來源於脊索胚胎殘餘組織產生的原發性骨性腫瘤,是一種少見的慢性進展的低度惡性腫瘤,佔全部原發惡性腫瘤的3%~4%,居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第4位。
  • 脊索瘤臨床病理學特徵
    低分化脊索瘤切面可呈魚肉樣。去分化脊索瘤切面腫瘤組織部分呈現經典脊索瘤表現,呈灰白色、黏液樣或膠凍樣、結節狀,質軟;部分呈現肉瘤結構,表現為魚肉樣成分,可見島狀黏液樣成分陷於肉瘤成分中,腫瘤周圍見假包膜。可見出血、壞死。Figure. Low-power view of a lobular growth pattern in a chordoma.
  • 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報導:中國消化道腫瘤領域年度進展
    吡咯替尼是一種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以不可逆地抑制 EGFR,HER2 和 HER4。臨床上 HER2 陽性 GC 患者對吡咯替尼的耐受性較好,但是吡咯替尼對 HER2 陽性 GC 患者的有效性不是十分令人滿意。沈琳教授團隊探索了吡咯替尼聯合 CDK4/ 6 抑制劑SHR6390治療 HER2 陽性轉移性胃癌的療效。
  • 2019甲狀腺癌領域重要研究年度盤點
    01、人工智慧助力甲狀腺結節的評估決策2019年2月天津市腫瘤醫院團隊進行了一項多中心回顧性多隊列診斷研究,利用三個中心的17627例病人和25325例正常人的超聲影像數據建立了深度卷積神經網絡(DCNN)模型,以期提高甲狀腺癌診斷的準確度,並進行內部和外部驗證
  • 2020年腫瘤治療的新進展!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腫瘤研究學術會議之一,2020年第111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於4月27日-28日召開。腫瘤的發展日新月異,今日給大家盤點一下本次大會有哪些腫瘤有了新進展!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宜諾凱®(奧布替尼片)獲批...
    近日,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宜諾凱®(奧布替尼片)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適用於治療:(1)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2)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宜諾凱®(奧布替尼片)也是諾誠健華獲批上市的首款新藥。基於與諾誠健華的長期友好合作,太美醫療科技影像科學事業部為宜諾凱®(奧布替尼片)多個適應症的臨床試驗提供全程獨立影像評估服務(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IRC),助力藥物順利獲批。
  • 源自肺部的骨外良性脊索細胞腫瘤
    (E)腫瘤細胞胞核輕度非典型,局灶輕度多形性。(F)細胞內及肺泡內粘液蓄積(阿辛藍/PAS染色)。免疫組化染色中,脊索分化的高度特異性診斷標誌物brachyury在腫瘤細胞胞核呈局灶性強陽性(圖3A)。對本例及3例發生於中軸骨的經典脊索瘤計數100個胞核,比較brachyury陽性細胞比例。本研究經單位倫理委員會批准(KH-1460)並取得了患者的書面同意。